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好五运六气是中医临床的必要基础02
userphoto

2022.09.27 海南

关注

你想更快更好地学好中医吗?那么五运六气就是你学好中医的敲门砖。

一、气化理论的概念

气化理论是以气的运动变化来论述人体生命过程的一门学问,衍生于先秦的气学哲学思想。气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先秦诸子百家皆言气:《左传》论“六气”,《国语》言天地阴阳之气,可以看出气已经是一个涵盖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普遍概念。在气学极度普遍的前提下,诸子认识事物,皆从气始,认为气构成万物。《易传·系辞上》言“精气为物’’,《文子·下德》篇说:“阴阳陶也,万物乘一气而生”等等,气学之构成论日渐成熟。其后,又有《庄子·知北游》以气的变化论生命的发生:“杂乎芒芴之间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苟子》又进一步发展为:“人有气,有生,有知,亦有义,故为天下贵也。一意思是说人的生命就是以气为基础,由于气而生发,由构成论发展为生成论。

中医学者吸收并发展了这一思想,最终形成中医学的气化理论。考《黄帝内经》诸篇,对于气化理论的运用随处可见,如《素问·灵兰秘典论》:“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一用以说明气化功能在人体津液生成、输布和排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又如《灵枢·营卫生会》说:“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

指出了水谷精微化生血液过程中的形气互化问题⋯⋯然而,各篇均为散在的提及,并无系统的专论以阐释气化理论,倒是在运气七篇里,系统地论述了其哲学、天文学的来源和气化规律。

《素问·天元纪大论》开篇即日:“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摁统坤元,九星悬朗,七曜周旋,曰阴曰阳,日柔日刚,幽显既位,寒暑弛张,生生化化,品物成张。'这是以元气为资始,继而发生五运,再而星耀,又而阴阳,化为世间万物的宇宙生成论,宇宙万物因气而生,因气而成,所谓“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素问·六微旨大论》指出万物皆赖气化而生,气化而成:“夫物之生从于化,物之极由乎变,变化之相薄,成败之所由也。”《素问·气交变大论》强调万物“各从其气化也”。

气化理论以气的运动变化来阐释人之生命过程。它认为气是构成万物的基础,并且认为万物的生长壮老己,无出气之变化。气是气化的物质基础,气化是气的功能概括。气化理论是运气学说的核心,是中医学的重要基础之一。

二、气化理论的内容

孟庆云曾撰文对运气学所提出的气化论纲领做了概括,认为主要有六个方面:(1)升降出入;(2)五运及六气皆因时、因盛衰而化,又皆应人应脏腑、六气之化为三阴三阳,有开阖枢之变;(3)气在自然及人体中皆有循行,人体有营卫等诸气在十二经中依时序而循行;(4)人气有食饮之化,气有精气神之化;(5)气化有亢害承制规律;(6)气化之天人相应,有标本中见之别;(7)五运和六气两种气化五六相合之周期,气化异常致病也有周期,周期可呈现规律性与可预测性,即“顺天之时,疾病可与期'。笔者对其加以概括及组合,认为运气学说气化论主要介绍了两个理论:一个是升降出入理论,个是从化理论。

一 升降出入理论

升降出入是气化的基本机制,见于《素问·六微旨大论》:“帝日:其升降何如?岐伯日: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张景岳解释说:“天无地之升则不能降,地无天之降则不能升,故天地更相为用。”意即升降之间是相互为用,相互依存的,是互根的。《黄帝内经》重点给我们介绍了升降出入理论的普遍性,重要性和其方式。

(1)升降出入是普遍规律

《素问·六微旨大论》云:“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张介宾认为:“凡物之成形者,皆日器。'也就是说,器,在这里泛指一切事物。《内经》认为,只要是物质,就存在着升降出入的运动,故“无不出入,无不升降。”

(2)升降出入是重要规律

任何物质都遵循着气之升降出入的规律,任何事物也离不开气之升降出入。它直接关系到事物之发生发展和消亡,如《六微旨大论》所言:“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己;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以否定句式向我们揭示了升降出入机制对于物质发生发展的重要作用。升降出入重在维持气的畅通,诚如《六微旨大论》言:“化有大小,期有近远,四者之有,而贵常守”,若其任何一环节出现了反常,则“灾害至矣”,甚至于“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事物逐渐走向消亡。

(3)升降出入的主要形式

升降出入的主要方式是“升已而降,降者谓天;降已而升,升者谓地。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在天地间,气机升降形成了气候变化:地气上升为云,天气下降为雨。天气下降,地气上升,上下互为升降的过程,就是互为消长的量变过程。天气流于地,地气腾于天,升降互为因果,就是互相转化的质变过程。升与降不但符合阴阳变化的四种基本规律,而且是以阴阳的基本变化规律为根据的,也就是说,这个就是阴阳之间的对立、互根、消长、转化所表现出的一种有规律的运动形式。自然界正是由于有这种升降运动,才能使事物发展变化的。如果自然界没有这种升降运动或者这种升降运动失于常态,那么自然界的生机就会熄灭或者受到影响。

人与天地相应。比之于人体,则清阳为天,浊阴为地,互为升降,以完成正常的新陈代谢。在人体各脏腑之气机是,脾阳主升清,胃阴主降浊,肝阳主升发,肺阴主肃降,肾阳主升腾,肾阴主降敛。气机的内外交换是出入。

升降出入是《周易·泰卦》交泰的发挥,主旨是开放。《内经》把人作为自然界中的开放体,是耗散结构的思想,科学地论述了生命物质的特征。

这里的升降出入理论详于言天,而略于言人。“本着善言天者,必有应于人”的观点,众多医家对升降出入理论多有发挥和发展。早在仲景《伤寒杂病论》中就有阐发,后世李东垣又结合临床实践提出脾胃为升降出入之枢纽的观点,突出了脾胃在人体疾病辨治中的重要作用。

附:黄帝内经运气七篇——五运行大论 

黄帝坐明堂,始正天纲,临现八极,考建五常,请天师而问之曰:论言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纪,阴阳之升降,寒暑彰其兆。余闻五运之数于夫子,夫子之所言,正五气之各主岁尔,首甲定运,余国论之。
鬼臾区曰:土主甲乙,金主乙庚,水主丙辛,木主了王,火主戊癸。子牛之上,少明主之;丑未之上,太阳主之;寅申之上,少阳主之;卯酉之上,阳明主之;后成之上,太阳主之;已亥之上,厥阴主之。不合阴阳,其故何也?
歧伯曰:是明道也,此天地之阴阳也。夫数之可数者,人中之阴阳也,然所合,数之可得者也。夫阴阳考,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天地阴阳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
帝曰:愿闻其所始也。
岐伯曰:昭乎能问也!臣览《太始天元册》文,丹天之气经于牛女戊分;教天之气经于心尾己分;苍天之气经于危室柳鬼;素天之气经于亢氏昂毕;玄天之气经于张翼娄胃。所谓戊己分考,奎壁角轻则天地之门户也。夫候之所始,道之所生,不可不通也。 
帝曰:善。论言无地者,万物之上下,左右者,阴阳之道路,未知其所谓也。
岐伯曰:所谓上下者,岁上下见阴阳之所在也。左右者,诸上见厥阴,左少阴,右太阳;见少阴,左太阴,右厥阴;见太阴,左少阳,右少阴;见少阳,在阳明,右太阴;见阳明,左太阳,右少阳;见太阳,左厥阴,右阳明。所谓面北而命其位,言其见也。
帝曰:何谓下?
岐伯曰:厥阴在上,则少阳在下,左阳明,右太阳;少明在上,则阳明在下,左太阳,右少阳;太阴在上,则太阳在下,左厥明,右阳明;少阳在上,则厥朗在下,左少朋,右太阳;阳明在上,则少阴在下,左太阳,右厥阴;太阳在上,则太阳在下,左少阳,右少阻。所谓面南而命其位,言其见也。上下相邀,寒暑相临,气相得则和,不相得则病。
帝曰:气相得而病者何也?
岐伯曰:以下临上,不当位也。
帝曰:动静何如?
岐伯曰:上者右行,下者左行,左右周天,余而复会也。
帝曰:余闻鬼臾区日:应地者静。今夫子乃言下者左行,不知其所谓也。愿闻何以生之乎?
岐伯曰:天地动静,五运迁复,虽鬼臾区其上峰而已,犹不能遍明。夫变化之用,天垂象,地成形,七耀纬虚,五行丽地。地者,所以载生成之形类也。虚者,所以列应天之精气也。形精之动,犹根本之与枝叶也。仰视其象,虽远可知也。
帝曰:地之为下否乎?
岐伯曰:地为人之下,大虚之中者也。
帝曰:凭乎?
岐伯曰:大气举之也。燥以干之,暑以蒸之,风以动之,湿以润之,寒以坚之,火以温之,故风寒在下,燥热在上,湿气在中,火游行其间,寒暑六人,故令虚而生化也。故燥胜则地干,暑胜则地热。风胜则地动,湿胜则地泥,寒胜则地裂,火胜则地固矣。
帝曰:天地之气,何以候之?
岐伯曰:天地之气,胜复之作,不形于诊也。《脉法》曰:天地之变,无以脉诊,此之谓也。
帝曰:间气何如?
岐伯曰:随气所在,期于左右。
帝曰:期之奈何?
岐伯曰:从其气则和,违其气则病。不当其位者病,迭移其位者病,失守其位者危,尺寸反者死,阴阳交者死。先立其年,以知其气,左右应见,然后乃可以言死生之逆顺。
帝曰:寒暑燥湿风火,在人合之奈何?其于万物,何以生化?
岐伯曰: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化生气。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气为柔,在藏为肝。其性为暄,其德为和,其用为动,其色为苍,其化为荣,其虫毛,其政为散,其令宣发,其变摧拉,其眚为陨,其味为酸,其志为怒。怒伤肝,悲胜怒;风伤肝,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
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牌。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气为息,在藏为心。其性为暑,其德为显,其用为躁,其色为赤,其化为茂,其虫羽,其政为明,其令郁蒸,其变炎烁,其音播焰,其味为苦,其志为喜。喜伤心,恐胜喜;热伤气,寒胜热;苦伤气,咸胜苦。
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气为充,在藏为脾。其性静兼,其德为孺,其用为化,其色为黄,其化为盈,其虫保,其政为褴,其令云雨,其变动注,其管淫溃,其味为甘,其志为思。思伤脾,怒胜思;湿伤肉,风胜湿;甘伤脾,酸胜甘。
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肾。其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气为成,在藏为肺,其性为凉,其德为清。其用为固,其色为白,其化为敛,其虫介,其政为劲,其令雾露,其变肃杀,其责苍落,其味为辛,其志为忧。忧伤肺,喜胜优;热伤皮毛,寒胜热;辛伤皮毛,苦胜辛。
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其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气为坚,在藏为肾。其性为凛,其德为寒,其用为藏,其色为黑,其化为肃,其虫鳞,其政为静,其令银雪,其变凝冽,其昏冰雹,其味为咸,其志为恐。恐伤肾,思胜恐;寒伤血,燥胜寒;咸伤血,甘胜咸。五气更立,各有所先,非其位则邪,当其位则正。
帝曰:病生之变何如?
岐伯曰:气相得则微,不相得则甚。
帝曰:主岁何如?
岐伯曰: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侮反受邪,侮而受邪,寡于畏也。
帝曰: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运气学说气化理论探讨
运气学说的基本原理
五运六气与气功养生(一)
【中医入门】五运六气有迹可循,学习中医由此入门
《针灸心法浅谈》之五运六气
五运六气中寻“神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