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术 | 中华中医药杂志:气学说三层物质理论对人类未来文化的影响
userphoto

2023.03.26 海南

关注

编者按:2023年02期中华中医药杂志刊登了江西中医药大学气学说团队撰写的文章“气学说三层物质理论对人类未来文化的影响”。文章论述了气学说对人类文化的影响,阐述了气学说创新理论三层物质理论对人类未来的科学革命、生产模式和生活模式的影响,是气功领域的重要文章。


气学说三层物质理论
对人类未来文化的影响

庞鹤鸣 章文春 刘争强

江西中医药大学

    要:

宇宙物质结构三层面理论(简称三层物质理论)是气学说的创新理论。文章首先论述了气学说对人类文化的影响,认为常态智能和超常智能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两条途径,共同塑造了人类文化。气学修炼能够强化人的常态智能和开发人的超常智能,对人类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三层物质理论是传统气学说的螺旋式上升,是新的科学理论范式。文章还论述了三层物质理论对人类未来的科学革命、生产模式和生活模式的影响。人类未来文化是现代科学和气学在更高的层次上有机地结合,从而获得对世界(包括人类自身)运动规律的整体性的认识。这将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个新飞跃,将为人类文明开辟更加美好的前景。

关键词:三层物质理论;人类未来文化;科学革命;超常智能;气本质;
“气”不仅是一个哲学概念,而且是真实的客观存在,是万物的本源,是内圣学成圣之基,统摄宇宙万物各领域,涉及传统文化各部分,无论是儒、释、道、医、兵、法、农、墨各家,还是文学、艺术等,无不与气有关[1]。中医学认为气学说是中国古代最根本、最重要的哲学范畴和自然科学思想,是中国古人认识世界的自然观。在中医学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气学说渗透并融入到中医学理论体系,深刻影响着中医学的形成和发展[2]。因此,气学说是揭示传统文化与中医学理论的钥匙。为适应时代需求,用科学方法解读传统文化和中医学理论,笔者在现代科学和哲学的背景下,经过中医临证及气学内证体察实践的真实体悟,又经广泛收集材料(包括实践材料、文献材料),再经过一定的实践(个人和大众的实践)检验逐渐构建起气学说的创新理论——宇宙物质结构三层面理论(简称三层物质理论)[3]

气学说与人类文化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长期实践中创造的物质财富的总和,是人类认识、表达世界(包括自身)和改造世界(包括自身)的综合。这里提到的人类的长期实践,从人类具有的智能角度来看,既包括基于人类常态智能的实践,还包括未被人们充分了解认识的超常智能的实践。常态智能和超常智能都是人类固有的机能,这两种智能的差异决定了人类认识世界不同的途径。“气”是指充斥在宇宙中的无形非实体物质,它的存在无法通过现代科学仪器直接检测,却可以通过古人的内证体察来感知其真实存在[4]。古人通过气学(包括心学)的修炼,在常态智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出超常智能,并以这种功能认识、改造自然界及人体生命。
1.气学说促进人类文化发展的底层逻辑
人类具有的智能,除了常态智能,还有超常智能,它们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两条途径,共同缔造了人类文化。古人的气学修炼(包括心学修炼)有助于开发超常智能,这便是气学说促进人类文化发展的底层逻辑。常态智能的认知模式,即人的正常智慧和能力,指的是人类通过各种感觉器官(包括眼、耳、鼻、舌、身)接收事物刺激的能力,通过运动器官施作用于客观事物的能力,以及通过逻辑分析以认识事物与进行思维的功能(智慧)。超常智能的认知模式,是人类潜藏的功能,只是平时不易展现,只有少部分人具有,指的是超出人的正常范围的智慧和能力。它是不依赖于感觉器官感知客观世界,不依赖运动器官作用于客观世界,不依赖逻辑概念与形象进行思维的特殊能力[5]
人的感觉器官所接受的是客观物体的各局部属性,而代表一事物的根本特性的整体属性,不是各局部属性迭加之和,而是在各局部属性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的特殊属性。对未认识的物质整体属性的认识不可能由各感觉器官完成,也不可能由逻辑推理来完成,因为在人类史前时期尚无逻辑推理的知识,即使在人类掌握了逻辑推理,从逻辑推理来认识新的未认识的事物也是不可能的。因为已知事物的逻辑中不可能包含未被认知事物的逻辑,否则,它就不是新的事物。人类是如何认知新事物与进行发明创造的呢?此无他,是通过人的整体思维能力完成的。这一整体思维能力,既可以通过抽象的逻辑思维来体现,也可以通过超常智能的思维能力(如灵感)来体现。一般来说,对与已知事物关联密切的未知事物的认知,多属前者;对互不连属事物的认知或发明创造,多属后者。两种认知方式虽有区别,但两者又是相互为用、递相促进的。常态智能知识可为超常智能认知提供素材或基础;超常智能认知的结果可以提高常态智能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包括认知)的层次。试以凯库勒发现苯环之分子结构说明之:常态智能得到的苯分子的性质,如有6个碳原子、呈链状排列等知识,为超常智能(灵感)认知苯环的整体结构积累了素材,创造了条件;由灵感得到的苯环结构的知识,则是用常态智能的语言文字表达的,因而又进入了常态智能知识的范畴。人类的认识就是这样不断地前进着,常态智能和超常智能相互交融,促进人不断深化认识自然、表达自然和改造自然(包括人自身),人类文化也便由此建立和不断发展[6]
常态智能通过感官器官和运动器官接收的是事物的局部功能,积累的是零散的、局部的知识与素材,从人类种族发生史上来说它来自于动物遗传,并在人类意识的指导下更加发达。在科学昌明的现代社会,各种科技、仪器等延伸扩展了人的感觉、运动器官,人的逻辑思维也在人工智能化,这加强了人类常态智能认识、改造世界的功能与途径。超常智能则不然,它不是动物演化遗传而来,是人类意元体独特的功能,它不必借助感觉器官感知外在信息,亦不必借助运动器官作用于外在自然界,而是直接接收事物的整体信息。鉴于超常智能的作用过程不留痕迹且掌握的人较少,故难以作为遗传因素加以强化。然而在人类的历史上,根据史料文献可知,很多古人具备超常功能,一些人是先天自发产生,另一些则是通过特殊方法得以开发。如远古时代的巫医往往具备先天的超常功能,《国语·楚语》中记载:“是故巫者,必有知、圣、明、聪者为之……其智能上下比义,其圣能光远宣朗,其明能光照之,其聪能听彻之。如是,则神明降之”。《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有神医扁鹊通过饮“上池”水而后天促发了超常体察功能。心学大师王阳明则通过行气术获得了“先知”的超常功能,《王文成公全书·年谱》中记载:“一日坐洞中,友人王思舆等四人来访,方出五云门,先生即命仆迎之,且历语其来迹,仆遇诸途,与语,良合,众惊异,以为得道”[7]。在中华文化中,中华气学、心学作为古人的修身方法,具有开发和强化人的超常功能的效应,对中华文化的塑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气学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在中国祖先认识、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圣人文化”。所谓圣人是指智慧高深、能力出众、道德高尚、技艺高超的领导者,他们带领民众由蒙昧走向文明,得到民众和后人的崇拜、爱戴和效仿,这些圣人大多具有超常功能,如“生而神明”的黄帝、“画八卦而通神明”的伏羲等。古人还认为,“人人皆可为尧舜”,常人通过气学、心学的内圣修持,可达到圣人境界,从事圣人的“外王”事业,并由此形成了诸多的“内圣修持”方法。如先秦道家的“清静无为”“循德求道”,先秦儒家的“以礼制心”“存心养性”“治气养心”,以及后世儒释道医武等各家各派的修炼法门等。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早在几千年前的先秦时期,面对开发出的超常功能的神奇现象,古人对其机制进行了近乎唯物主义的阐释,并未因其不可思议而将之归功于“鬼神”,而是认为其是人体自身具备的功能,可通过气学修炼而开发。如对于超常智能的感知功能,《管子·内业》解释道:“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之不通,鬼神将通之。非鬼神之力也,精气之极也!四体既正,血气既静,一意抟心,耳目不淫,虽远若近,思索生知”。《列子·仲尼》解释道:“我体合于心,心合于气,气合于神,神合于无。其有介然之有,唯然之音,虽远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内,来干我者,我必知之,乃不知是我七孔四肢之所觉,心腹六脏之所知,其自知而已矣”。由于中华文化具有的坚韧性、长期性和融合性的特点[8],中华气学、心学的理法得到后世的传承与发扬,但囿于时代的局限,古人将气学、心学修持而开发出的超常智能看作为附属品,主张“会而不用”,并没有将之看做探索生命及自然界奥秘的一种手段和途径。因此,在科学昌明的今天,以科学的态度认识和应用超常智能,能够为创造人类更高文明的未来文化提供新的可能。
必须指出的是,作为开发人类超常智能的传统气学、心学,忽略对逻辑认知等所谓的形而下的探求,形成传统文化的短板。尤其是清代,崇汉学、训诂遵经的文字考证,贬宋明兴起的(气学、心学)新儒学的保守政策,丧失了传统文化开发智慧的优势。中华文化开发智慧认知客观事物之途径受阻,使中华文明失去了农业文明时期已有的辉煌。

气学说创新理论与人类未来文化

如前所述,古人通过气学修炼开发出超常功能,并以之认识、改造自然界和人体生命,创造了辉煌的中华文明。在人类的生产生活的实践中,常态智能与超常智能相互交融,共同造就了人类文化。然而两种智能的发展水平与阶段则有很大的差距,常态智能因其易被常人掌握和运用,在人类发生史中逐步得到强化而日益完善,超常智能因其鲜少应用,尚处于未发的境地。因此,人类未来文化必然是在常态智能完善的基础上开发人类的超常智能,将常态智能和超常智能结合起来。气学说创新理论——三层物质理论可为开发人类超常智能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对人类的未来文化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1.气学说创新理论——三层物质理论
三层物质理论是气学说的创新理论。该理论依据物质三要素隐显状态的不同把宇宙物质分为3个层面:第一层面物质,是指实体物世界层面——即具备理、化特征的实体物质层面,指原子以上至宏观实体物质直至人的层面,是以质量为特质的客观存在形式,能量、信息寓于质量;第二层面物质,是指能量世界层面——即以能量为特质的客观存在形式,质量(处于隐微状态)、信息寓于能量,如电磁场与引力场;第三层面物质,是指时空结构混合信息体,它是时空结构信息混融在一体的整体状态,是以时空结构混元整体信息为特质的客观存在,质量、能量均处于隐伏状态,这是尚未被人类认识的物质层面,也可以称之为“混元气”。该层面物质虽然不呈现能量、质量特性,但在一定条件下该物质可以转化或者生成各种能量以至质量,它与前述之两层面物质呈兼容。这3个层面的物质可以相互转化,其相互关系可以表述为气集聚成能,能聚成形;实体物质可散为能、为气。这一过程可以是自然进行,也可运用超常智能技术使混元气转化为不同形式的能量、质量,还可调动混元气和万物相互作用,使之按预期规定的要求发生变化[3]。该理论假说在继承传统气学的基础上,通过广泛的气学实践,运用现代科学的语言和范式解释了宇宙物质结构(包括气与意识)的奥秘,能够为人类未来文化奠定新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需要说明的是,三层物质理论中的“物质”是广义的物质,泛指存在于宇宙中的客观存在,实体物层面的狭义物质属于三层物质理论中的第一层面物质。
2.三层物质理论与科学革命
科学的发展进步体现在对物质运动规律的不断深入,其认识过程也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规律。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阐释了物质的运动:“物质的运动,不仅是粗糙的机械运动,单纯的位置移动,而且还是热和光、电压和磁压、化学的化合和分解、生命和意识”。可见,恩格斯把宇宙物质运动形式分为3个范畴、7个层次:非生命物质运动范畴的位移、光、电、磁、化学,生命范畴的生命运动,意识范畴的意识运动。现代科学在非生命物质运动范畴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在生命和意识范畴领域则踯躅不前。要想突破这一瓶颈,需要方法论的变革,建立新的科学理论范式。正如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9]89中指出的,科学的发展规律是新范式的提出到成功进入主流科学的过程,三层物质理论便是新的科学理论范式。
目前,现代生命科学研究的主流科学方法是还原论,即将整体运动还原为局部运动,将复杂运动还原为简单运动。其依据的是物质与精神相对立的二元论,把人的生命运动分为肉体和精神两个部分,形成现代医学和心理学两个分科。根据还原论,在研究人的意识运动、心理过程机制时,则将其还原为脑实体为主的生理运动——神经、细胞、生物大分子的运动等。另一部分生命科学家认为,人体生命是一个复杂系统,是非线性的、开放的和多层次的,不能用还原论的方法,而应采取控制论的方法,即综合的方法。科学家们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为综合-分析法,即系统背景下的分析,分析基础上的综合,以减小甚至消除综合法自身任意性的缺点。因为无论是还原法、还是综合法和综合-分析法,其依据的都是物质和精神相对立的二元论,认识的都还是不包括人的精神在内的局部属性规律,对研究人的整体生命运动规律,这些方法是必要但不充分的。因此,要想使生命科学继续向前发展,需要从根本上变革物质和精神相对立的二元论。
三层物质理论依据的是精神和物质相统一的一元论,论述了宇宙三层面物质(包括人的生命和意识)构成的本质以及它们之间的运动变化规律,可以为研究生命科学和意识科学拓展新境地。意元体理论是三层物质理论阐释意识本质、意识活动本质的假说,是“时空结构混合信息体”发展到巅峰阶段的产物,它内部极度均匀,没有任何分别,它与脑的实体组织呈兼容,它以脑中心(大脑的中心)为中心点,遍布于脑内外,连及周身,并弥散到人体以外[3]。意元体理论揭示了人意识的复杂构成和运动,并和第三层面物质相关联,揭示了人意识与宇宙物质的关联。同时,人类实践经验表明,只有高级的精神活动才能有可能认识相对低级的精神活动,因此需要一种能够使人的认识主体优化到和常态精神活动有质度差异的高级精神状态的方法。在三层物质理论中,这种方法被称为“组场”,它是三层物质理论的技术支柱,是指通过意念把自身的气、自然界中的气以及在场地内的对象(诸如人、物等)的气组建成一个混元整体,使之充斥在特定的场所,并按照意识指令使其产生相应的作用。组场的实质是通过意识调动第三层面的物质——时空结构混合信息体,并使其按照组场者的意识指令发生转化、变化。能够依据一定的方法帮助人们将常态的意识活动提升到超常的生命优化状态,以认识、改造人的生命运动乃至非生命物质的运动[10]。关于三层物质理论对科学革命的影响,有学者[11]也认为三层物质理论属于颠覆性科学理论与技术,它对“气”的奥秘的根本揭示,关联着对“意识本质”认知的深入推进,关联着新的物质层次的假说建立,关联着新的时空观的革新。
3.三层物质理论与人类生产模式、生活模式
工业文明给人类的生产模式和生活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效率大幅提升,生产力高速发展,人们享受着高度物质化的生活,但工业文明对大自然无度的“索取”和“征服”,也为人类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人口爆炸、生态破坏、资源匮乏、环境污染等。面对人类的困境,科学家们提出了不同应对理念。“技术派”科学家认为,人类目前的困境将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得到解决;“生态派”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需要对自身的生活资料的生产加以限制,尽可能地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干扰和破坏,改变自身的生产和生活模式。现代科学方法论固有的限制,规定了科技发展的局限性,“生态派”改变人类现有的生产和生活模式,在现有的科学框架内也是难以实现的。
地球系统科学的发展需要另辟蹊径,由人类和自然相对立的观念转变为人类和自然统一协调的观念,由现代科学的方法论基础变革为天人整体观为核心的方法论和认识论。一方面,三层物质理论论述了宇宙物质和人(包括意识)的统一关系和转化规律,为处理人和自然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另一方面,作为三层物质理论的技术支柱——组场,可以和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集合创新成高新技术,直接应用到生产实践中而产生巨大的效应。而且组场的手段,简便易行,经济实用,且对环境无污染,能够实现人类生产模式的改变。同时,以三层物质理论能够指导人类超常智能的开发,优化人体的生命气机过程,从生命层次改变生命运动对物质生命的需求,从而改变人类的生活模式,促进人的类本质的解放,使人类(包括人和自然的关系)变得更加完美,人类社会也将得到质的发展。

小结

科学范式的建立应具备3个条件:有独具的学术观点、有可实施技术与规范和有自觉自愿为之工作人群。三层物质理论阐述了气和意识的本质,具有不同于目前科学体系的独具的学术观点,基于三层物质理论的组场技术可通过培训和规范操作而掌握。并且,以江西中医药大学气学说团队为核心的全国各地的三层物质理论科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因此,三层物质理论满足科学范式建立的条件。正如托马斯·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所说:“随着新范式的出现,可能会成为能导致重大科学成就的基本问题”[9]95。三层物质理论是中国古典气学说的螺旋式上升,古人的气学实践对人类文化的塑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三层物质理论也必将对人类未来文化产生深刻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尹真.传统修身法理.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6:3
[2] 王键.中医基础理论.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16
[3] 庞鹤鸣.气本质研究——宇宙物质结构三层面理论假说.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33(3):18-22
[4] 刘争强,章文春.中医内证体察对体察气和经络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华中医药杂志,2020,35(11):5356-5359
[5] 庞明.智能气功科学技术——超常智能.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4:2
[6] 庞明.智能气功科学概论.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4:89-99
[7] 王永明.对人体特异功能和气功修炼的哲学思考.汉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3):19-23
[8] 庞鹤鸣.中华文化的坚韧性、长期性、融合性.中国发展观察,2018(24):71-73
[9] [英]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金吾伦,胡新和,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10] 刘争强,章文春.中医气论创新技术探析与研究进展.中华中医药杂志,2022,37(10):5596-5601
[11] 朱康有.中华传统科技与创新思维.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2(20):47-54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载]论气功特异功能机理及意识力劳动
质、能的隐伏
Ⅳ、混元整体理论是世界观、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
从n到精神自由 作者铁佛(雷霆万钧)
盘古氏、伏羲氏、神农氏、 轩辕皇帝
改变人的认识、思维模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