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柯蔡宗亲网

荔 枝 譜

  

譜録類三

  草木禽魚之屬

  提要

臣等謹案:《荔枝譜》,一 卷 ,宋蔡襄撰。襄字君謨,興化仙游人,天聖八年進士,官至端明殿學士,卒諡忠惠,事蹟具《宋史》本傳。是編為閩中荔枝而作,凡七篇。其一原本始;其二標尤異;其三誌賈鬻;其四明服食;其五慎護養;其六時法製;其七别種類。嘗手寫刻之,今尚有墨板傳於世。亦載所著《端明集》中,末有“嘉祐四年嵗次己亥秋 八月二十日,莆陽葵某述”十九字,而此本無之。按其年月葢自福州移知泉州時也。荔枝之有譜自襄始,其叙述特詳潔有筆力,而王世貞《四部稿》乃謂“白樂天、蘇子瞻為荔枝傳神,君謨不及”,殊非篤論。又案,襄詩篇中屢咏及荔枝,多可與譜相參考者。如《四月池上》一首:“荔枝纔似小青梅”句,劉克 莊謂:“即譜中之火山”。又《七月二十四日食荔枝》一首:“絳衣仙子過中元”句,即譜中之中元紅。又《謝宋評事》一首:“兵鋒却後知神物”句,即譜中之宋公荔枝。又有《與昭文相公手帖》所謂“陳家紫號第一,輒獻左右” 者,則集中不載,别見於洪邁《容齋隨筆》。亦可以備此譜故實云。

乾隆四十六年四月恭校上

總纂官 臣紀昀 臣陸錫熊 臣孫士毅

總校官 臣陸費墀

欽定四庫全書

荔枝譜

(宋)蔡襄 撰

第一篇

荔枝之於天下,唯閩粤、南粤、巴蜀有之。漢初南粤王尉佗以之備方物,於是始通中國。司馬相如賦上林云:“答遝離支,盖夸言之無有”是也。東京、交阯七郡貢生荔枝,十里一置,五里一堠,晝夜奔騰,有毒蟲猛獸之害。臨武長唐羌上書言狀,和帝詔太官省之。魏文帝有“西域蒲桃”之比,世譏其繆論。豈當時南北斷隔,所擬出於傳聞耶?唐天寳中,妃子尤愛嗜,涪州歳命驛致。時之詞人多所稱詠。張九齡賦之,以託意白居易刺忠州。既形於 詩,又圖而序之,雖髣髴顔色,而甘滋之勝莫能著也。洛陽取於嶺南,長安来於巴蜀,雖曰鮮獻,而傳置之速,腐爛之餘,色香味之存者亡幾矣。是生荔枝中國未始見之也。九齡、居易雖見新實,騐今之廣 南州郡與 蘷梓之間所出,大率早熟,肌肉薄而味甘酸,其精好者僅比東閩之下等,是二人者亦未始遇夫真荔枝者也。閩中唯四郡有之,福州最多,而興化軍最為竒特。泉、漳時亦知名,列品雖高而寂寥無紀。將尤異之物昔所未有乎?盖亦有之而未始遇乎人也。予家莆陽,再臨泉、福二郡,十年徃還,道由鄉國,每得其尤者,命工寫生。稡集既多,因而題目,以為倡始。夫以一木之實,生於海瀕巖險之逺,而能名徹上京,外被重譯,重於當世,是亦有足貴者。其於果品卓然第一,然性畏髙寒,不堪移殖,而又道里遼絶,曾不得班於盧橘、江橙之右,少發光采,此所以為之嘆惜而不可不述也。

第二篇

興化軍風俗,園池勝處唯種荔枝。當其熟時,雖有他果不復見省。尤重陳紫,富室大家歳或不嘗,雖别品千計不為滿意。陳氏欲採摘,必先閉户,隔墻入錢,度(音鐸)錢與之,得者自以為幸,不敢較其直之多少也。今列陳紫之所長以例衆品:其樹晩熟,其實 廣 ,上而圓,下大可徑寸有五分,香氣清逺,色澤鮮紫,殻薄而平,瓤厚而瑩膜如桃花紅,核如丁香,毋剥之凝如水,精食之消如絳雪,其味之至不可得而狀也。荔枝以甘為味,雖百千樹莫有同者。過甘與淡,失味之中,唯陳紫之於色香味自拔其類,此所以為天下第一也。凡荔枝皮膜形色一有類陳紫,則已為中品。若夫厚皮尖刺,肌理黄色,附核而赤,食之有查,食已而澁,雖無酢味,自亦下等矣。

第三篇

福州種殖最多。延貤、原野、洪塘、水西尤其盛處,一家之有至於萬株。城中越山,當州署之北,鬱為林麓。暑雨初霽,晩日照曜,絳囊翠葉,鮮明蔽映,數里之間焜如星火,非名畫之可得而精思之。可述觀攬之勝 無與為比。初著花時,商人計林斷之以立劵,若後豐寡商人知之,不計美惡 悉為紅鹽(去聲)者。水浮陸轉,以入京師。外至北漠、西夏,其東南舟行新羅、日本、流求、大食之屬,莫不愛好,重利以醻之。故商人販益廣,而鄉人種益多,一歳之出不知幾千萬億。而鄉人得飫食者,盖鮮以其斷林鬻之也。品目至衆,唯江家緑為州之第一。

第四篇

荔枝食之有益於 人。《列仙傳》稱:“有食其華實為荔枝仙人”。《本草》亦列其功:“葛洪云:‘蠲渴補髓’。”所以唐羌疏曰:“未必延年益壽。”盖云雖有其傳,豈果能哉?亦諫止之詞也。或以其性熱。人有日噉千顆,未嘗為疾。即少覺熱,以蜜漿解之。其木堅理難老,今有三百歳者,枝葉繁茂,生結不息,此亦其騐也。

第五篇

初種畏寒,方五六年,深冬 覆之以護霜霰。福州之西三舎曰水口,地少加寒已不可殖。大畧其花春生,蔌蔌然白色其色,多少在風雨時與不時也。有間歳生者,謂之歇枝;有仍歳生者,半生半歇也。春雨之際,傍生新葉,其色紅白。六七月時,色已變緑,此明年開花者也。今年實者,明年歇枝也。最忌麝香,或遇之花實盡落。其熟未經採摘,蟲鳥皆不敢近;或已取之,蝙蝠蜂蟻爭来蠧食。園家有名樹,旁植四柱小樓,夜棲其上,以警盜者。又破竹五七尺,揺之答答然,以逼蝙蝠之屬。

第六篇

紅鹽(去聲)之法:民間以鹽梅滷浸佛桑花為紅漿,投荔枝漬之,曝乾色紅而甘酸,可三四年不蟲(去聲)。修貢與商人皆便之,然絶無正味。白曬者,正爾烈日乾之,以核堅為止。畜之甕中密封百日,謂之出汗。去(去聲)汗耐乆,不然踰歳壊矣。福州舊貢紅鹽、蜜煎二種。慶厯初,太官問歳進之狀,知州事沈邈以道“逺不可致,減紅鹽之數而増白曬”者,兼令漳、泉二郡亦均貢焉。蜜煎:剥生荔枝,笮去其漿,然後蜜煮之。予前知福州,用曬及半乾者為煎,色黄白而味美可愛,其費荔枝減常歳十之六七。然修貢者皆取於民,後之主吏利其多取以責賂,曬煎之法不行矣。

第七篇(陳紫已下十二品有等次,虎皮已下二十品無等次)

陳紫:因治居第、平窊坎而樹之,或云厥土肥沃之致。今傳其種 子者皆擇善壤,終莫能及。是亦賦生之異也。

江緑大:較類陳紫而差大,獨香薄而味少淡,故以次之。其樹已賣葉氏,而民間猶以為江家緑云。

方家紅:可徑二寸,色味俱美,言荔枝之大者皆莫敢擬。歳生一二百顆,人罕得之。方氏子名蓁,今為大理寺丞。

遊家紫:出名十年,種自陳紫,實大過之。

小陳紫:其樹去陳紫數十歩。初一家并種 之,及其成也差小,又時有■〈穛,酉代隹〉核者,因而得名。其家别居,二紫亦分屬東西陳焉。

宋公荔枝:樹極髙大,實如陳紫而小,甘美無異。或云陳紫種出宋氏。世傳其樹已三百歳,舊屬王氏。黄巢兵過欲斧薪之,王氏媪抱樹號泣求與樹偕死,賊憐之不伐。宋公名諴。公者,老人之稱。年餘八十,子孫皆仕宦。

藍家紅:泉州為第一。藍氏兄弟,圭為太常博士,丞為尚書都官員外郎。

周家紅:獨立興化軍三十年後 生益竒,聲名乃損,然亦不失為上等。

何家紅:出漳州何氏,世為牙校。嘗有郡將全樹買之,樹在舎後 將熟,其子日領卒數十人穿其堂房,乃至樹所。其来無時舉家伏藏,欲即伐去而不忍,今猶存焉。

法石白:出泉州法石院,色青白,其大次於藍家紅。

緑核:頗類江緑,色丹而小。荔枝皆紫核,此以緑見異。出福州。

圓丁香:丁香荔枝皆旁(去聲)蔕,大而下銳。此種體圓, 與味皆勝。

虎皮者,紅色絶大,繞腹有青紋,正類虎斑。嘗於福州東山大乗寺見之,不知其出處。

牛心者,以狀言之。長二寸餘,皮厚肉澁,福州唯有一株。每歳貢乾荔枝皆調於民,主吏常以牛心為凖,民倍直購之以輸。予嘗黜而不用。

玳瑁紅:荔枝上有黒點,踈密如玳瑁斑,福州城東有之。

硫黄:顔色正黄而刺微紅,亦小荔枝以色名之也。

朱柹:色如柹紅而扁大,亦云朴柹,出福州。

蒲桃荔枝:穗生一朶至一二百,將熟多破裂。凡荔枝每顆一梗,長三五寸,附於枝。此等附枝而生,樂天所謂“朶如蒲桃”者正謂是也。其品殊下。

蚶殻者,殻為深渠,如瓦屋焉。

龍牙者,荔枝之變怪者。其殻紅,可長三四寸,彎曲如爪牙而無瓤核。全樹忽變非常有也,興化軍轉運司廳事之西嘗見之。

水荔枝:漿多而淡,食之蠲渴。荔枝宜依山或平陸,有近水田者,清泉流溉,其味遂爾。出興化軍。

蜜荔枝:純甘如蜜,是謂過甘,失味之中。

丁香荔枝:核如小丁香樹,病或有之,亦謂之■〈穛,酉代隹〉核皆小實也。

大丁香:出福州天慶觀,厚殻紫色,瓤多而味微澁。

雙髻小荔枝:每朶數十,皆並蔕雙頭,因以目之。

真珠:剖之純瓤圓白如珠,荔枝之小者止於此。

十八娘荔枝:色深紅而細長,時人以少女比之。俚傳閩王王氏有女第十八,好噉此品,因而得名。其塚今在城東報國院,塚旁猶有此樹云。

將軍荔枝:五代間有為此官者種之,後人以其官號其樹,而失其姓名之傳,出福州。

釵頭:顆紅而小,可間婦人女子簪翹之側,故特貴之。

粉紅者,荔枝多深紅而色淺者為異,謂如傅朱粉之飾,故曰粉紅。

中元紅:荔枝將絶纔熟,以晩重於時。予嘗七月二十四日得之。

火山:本出廣南,四月熟,味甘酸而肉薄,穗生梗如枇杷,閩中近亦有之(山在梧州)。

右三十二品,言姓氏尤其著者也,言州郡記所出也。不言姓氏、州郡,四郡或皆有也。

【相关资料】
    蔡襄不但在文学方面造诣较深,而且对植物学也颇有研究,尤其是农艺名著《茶录》和《荔枝谱》,在古今中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些著作先后被译成英文、法文等传到国外去。本文单说《茶录》对后世的影响。
  宋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五月二十六日,三司使给事中蔡襄为《茶录》写了后记。他说,宋皇年间,任福建转运使时,每年进贡福建的龙茶,深受仁宗皇帝的赞赏。在《茶录》序言中,他说了写作的原由和目的:陛上谕臣,先任福建转使,日所进上品龙茶,最为精好。臣退念草木之微,首承陛下知鉴,若处之得地,则能尽其材也。他认为,陆羽《茶经》,不第建安之品,丁谓《茶图》,独论采制之本,至于烹试,曾未有闻。因此,他辄条数事,简而易明,勒成二篇,名曰《茶录》
  蔡襄在当时,除了精心制作了小团茶,使建茶一步登天驰名全国外,又鉴于陆羽的《茶经》,未能把闽产指出,使建茶淹没不彰;而丁谓所著的《茶图》,仅论及采制,没有说明烹试的方法,于是,蔡襄将他自己的研究心得,撰写成《茶录》一书,共二篇,800多字。上篇论茶,下篇论茶器,都属于烹试的方法。凭他丰富的经验,独特的见解,再配以当世优秀的书法,使这一著作,堪称稀世奇珍,永垂不朽。宋代建茶能名垂天下,与蔡襄的提倡和推荐是分不开的。据说,当时论茶者,没人敢在蔡襄面前发言,恐班门弄斧,自讨没趣。《茶录》除了上进给皇帝鉴赏外,还勒石以传后世。这不但对福建茶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而且对日本具有美学艺术的茶道和世界茶业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十七世纪初,中国茶叶输入欧洲及其它地区,成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并且有日渐风靡之势。
  在上篇论茶中,主要论述色、香、味、藏茶、炙茶、碾茶、罗茶、候汤、火胁盏和点茶。论述茶色时,他说:茶色贵白,而饼茶大抵于表涂膏泽,故有青、黄、紫、黑之异。论述茶香时,他说:茶有真香,而入贡者,微以龙脑和膏以助香,建安民间试茶,皆不入香,恐夺其真。按现代科学的制作方法,茶叶不宜掺杂珍果香草,把茶的真香夺去。论述茶叶时,他说:茶味主于甘滑,惟北苑、凤凰山连属诸场产者味佳,隔溪诸山,虽及时加意制作,色与味莫能及也;又有水泉
不甘,能损味,前世论水品者,以此。这说明茶味与产地、水土、环境等有密切的关系。在论述藏茶时,他说:茶宜若叶,而畏香药。这就是说,贮藏茶叶,要讲究茶器和方法,意温燥而忌湿冷;否则,茶叶会吸收异味,变质,不能保持本色和茶味。
  在下篇论茶器中,主要论述茶焙、茶笼、砧椎、茶钤、茶碾、茶罗、茶盏、茶匙和汤罐。他从制茶工具、品茶器具等方面进行论述,这些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蔡襄不愧是宋代辨味品尝茶叶的专家,他的《茶录》,对福建茶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前人评曰:建茶所以名垂天下,由公也。(公是指蔡襄)今人也加以肯定:十一世纪中叶,对福建茶叶生产发展作出较大贡献的,当推蔡襄。现在流行的茶文化,也不能不提及《茶录》的文化和科学价值。蔡襄的芳名与他的农艺名著《茶录》,将千秋万代流传于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宋代的福建《荔枝譜》 – 坎坎胡
看文化人如何讲究地喝茶——蔡襄《荔枝谱》《茶录》版刻 | 栋栋娜娜说文物(64)
蔡襄《荔枝谱》宋拓附释文
曹蕃《荔枝谱》
蔡襄《荔枝谱》赏析
宋·蔡襄《荔枝谱》 拓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