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五)发展小学生主体性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五)发展小学生主体性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在教学理论和实践中,它处于真正具体落脚点的地位。因此,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使我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教学组织形式解决得正确与否,不仅关系着教学质量的高低,更关系着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

教学组织形式由“个别授课制”发展到“班级授课制”在历史上是个进步。但是在实施主体教育、高扬人的主体性今天,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如何为儿童创设条件,使学生学会自我教育、自主发展,深感这种集中性的教学形式存在着一定的局限和弊端:

第一,它面向几十名年龄相近,但兴趣、志向、性情又不完全相同的学生,采取统一的教学内容、方法、进度授课,难以适应学生个体的不同需求和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第二,教学活动多由教师直接做主,学生主要接受现成的知识成果,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确立及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

第三,静止性的教学使学生动手机会少,交流机会少,实践性不强。

第四,没有真正发挥出集体间相互学习的优势,忽视了课堂上同学交互作用所具有的教育功能,不利于学生社会适应性的培养。

正因如此,在借鉴世界各国先进经验的同时,我们采用了以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基本教学组织形式。

我们在实验班实施的是动态分组教学,我们的具体做法是:将全班学生按照学业水平、性别、性格、背景的差异分为6—7个小组,每组5—7人,小组每个人均编成序号,课桌椅按“T”形排列。这样的小集体在组际间是同质的,而组内又是异质的,形成了一个既具有差异,又有一定的共同目标的集体。在这一集体中只有集体目标达到时个人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个人目标的达到又与集体目标达成是息息相关的。所以这样的小组是寻求一个既有利于每个学生获得成功,又利于集体获得成功的活动形式。在各学科课堂教学中,我们把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联系班级教学和个别指导的中间环节,使教学不仅克服了单一的班级授课制因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方法都是“一刀切”带来的种种弊端,使学生获得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而且保证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提高了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率。小组之间的竞赛、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学及友善的激励竞争,使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师生间、学生间合作交往的主要形式,发展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了学生的群体意识,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了公平参与的广阔天地和机会,在参与中学生自我表现,自主发展,自主权利得到了应有的保障,兴趣爱好得到充分发展,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协作性和创造性。几年来的教学实验,我们深深地感到以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的合理组合、取长补短,综合运用,体现了以下几个“有利于”:

1.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助,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

现代教学方法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单向活动论和双向活动论,而是强调教学是一种多边活动,它提倡师生、生生、师师之间的多边互助。但目前我们的小学课堂教学中,由于受班级授课制这一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制约,课堂教学中基本活动仍是师生交往,而且主要是表现为教师为出发点的教师个体与学生个体的交往。至于课堂上的学生群体的交往,如:组际讨论等不是没有就是很少。主体性教育要求交往形式的优化和多样化,只有强化小组与小组的交往,强化小组中个体与小组集体的交往,才能激活学生群体与群体的交往,把教学真正建立在多边活动的基础上,使每个学生都能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学习,参与交流,参与合作与竞争,使教学过程不仅成为认识过程,而且也成为一个交往过程和发展过程。

例如,认识简单形体的数学一课,以往的教学大都是教师出示学具,通过学生的观察比较建立形体的概念和特征,这样的教学学生的亲身体验少,主动探求知识的欲望不强,也不利于形成学生的空间观念。我们在教学时是这样引导学生来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的:每组学生把收集来的乒乓球、小积木、各种纸盒、饮料盒、小瓶子等物品堆集在一起,然后在小组内将收集来的物品分类。有的小组按制做的材料分为玻璃的、塑料的、铁的、硬纸的几类。有的小组按功能分为吃的、用的、玩的3类。还有的按形状分:方的、圆的和不圆不方的。在小组活动中人人积极发表意见,热烈讨论、争辩,经过教师的及时引导,最后大家一致同意按形状分类比较合适。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那些方的物品是不是都一样呢?还能再分类吗?”“那些圆的是不是也有区别,还能怎样分类?”这样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学生不仅很快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的基本特征,而且会牢记心中。整体教学活动有小组的相互启发、争论,又有全班的人人参与,教师对学生的交互作用以小组为中介,课堂上变原有的单向反馈为多向反馈,扩展、密集了教学的信息量。

又如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我们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识字方法后,采用分组记忆字形的方法。具体做法是:把要学习的生字通过查字典读准字音,其次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分析和记忆字形,最后把小组讨论的方法在全班进行交流,让学生在语文环境中掌握字义。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突破了儿童识字的难点,而且学生还创造了许多记忆字形的方法,错字现象也明显减少了。

2.有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班级授课制虽然在形式上把年龄和知识基础相差不多的学生组织到一个班级里,但它在统一的教材目标下统一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进行人才培养,因此很难照顾到学生客观上存在的个别差异,也很难因哪个学生的“材”而施教。因而也就不能促进每个学生的个性、能力、兴趣等充分、自由地发展,在以班级授课为主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联系全班教学和个别指导的中间环节,它将学生的个别差异作为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加以利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同龄人之间的心理沟通的概率最高。由于“T”形座位的排列,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很容易形成个体与个体,小组与个体的交流。又由于每组只有5—7人,人数少,学生心理压力小,在小组的交流与学习中,每个学生会很自然地带着自己的认识倾向、思考方式和价值观念参与到集体讨论中,他们很开放地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小组同学彼此启发,相互激励,从而促使每个学生形成新的思想、观念、方法,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取得进步。

如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学生探究计算公式是重点。在教师提供的结构性较强的材料之中,先让学生两人合作拼摆,独立写出长、宽面积各是多少。当学生面对长为8cm、宽为6cm的长方形而手中只有20个1cm 的小正方形时,产生了疑问:“不够摆,怎么办呢?”在小组探究时,每个学生各抒己见,积极动手大胆尝试着拼摆,在小组同学合作探究,互相启发中,学生们终于形成了共识,只要沿着长边摆8个,宽边摆6个,就可以推算出它一共能摆48个1cm 的小正方形,因而它的面积就是48cm 。不仅为推导长方形面积公式奠定了良好的思维基础,而且使学生体验到自己探索的兴趣和成功的喜悦。

小组合作学习,使擅长某一方面的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兴趣和特长,特别是对于学业水平差的学生他们将会在同伴处得到更多的帮助,在组际交流中,小组的成功,体现了小组中每个成员的价值,增强了小组的凝聚力,对于困难生来说在分享快乐的同时,既满足了他的自尊感,又增强了他进一步成功的自信心。如在教学24时计时法时,有这样的练习题:一辆汽车早上6时20分出发,第二天下午4时10分到达目的地,这辆汽车一共行了多长时间?这类题一些困难生总是搞不明白。在小组互助学习中,有的小组同伴一边拨钟表一边讲解,有的小组同学画出示意图给同伴讲解,还有的小组自己解决不了就从别的小组请来“小老师”讲解,短短的几分钟,教师只作为指导者参与了学生的讨论,但在全班交流时,从困难生一个个呈现的成功喜悦中,看到了他们成功后的快慰。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在帮助同伴,与同伴的交往中,他们首先克服了“自我中心”的思想,使交往态度更成熟了。这样的学习形式,不因少数学生学习的成功而减少大多数学生学习成功的机会,对于每个学生来说,不仅满足了自身知、情的需要,而且个性潜能也得到了最佳发展。

3.有利于学生互相协作精神的培养,促进了学生社会化的进程

互助协作是人的行为的社会本质特征,是人摆脱自然并藉以征服自然的标志和力量,人类自身发展的历史业已证明,人的自觉协作程度愈高,他征服自然的力量就愈大。因此,培养协作精神,养成协作的习惯,从而使每个儿童都能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并能与不同性格的人进行各种活动,这是人社会化的一项重要内容。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认为,课堂上有3种学习情境,它们分别是合作、竞争和个人学习,其中最佳情境就是合作的学习情境。环顾我们目前的教学情境,大多数课堂上师生共同研究的情境、组际交流、小组个体交流的情境还不多见,占主流的仍然是竞争与个体的活动。在我们的教育中,过多地强调了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而对合作意识与技能的培养却重视不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的是学生的个人作业、学习结果,一句话,分数是唯一重要的。学生养成了一种扭曲的竞争意识和与之相应的利己行为,同学之间缺少仁爱、同情,更缺少互助协作。更为严重的是由于片面地强调竞争,给儿童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阻碍了儿童身心的正常发展。

在我们提出的以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教学中,既体现了组际间、个体间的激烈竞争,如:独立完成练习和作业,课堂交流中语言的精炼和准确等。但更多地是体现了广泛的多方面的学习的合作,如教学用竖式计算7466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计算方法,全班交流时,出现了以下两种解法书写格式:

很快就有学生说B的书写不对,是错的;另一学生反驳道:B的书写虽然层次多了点,但书写时只加一次,减少计算错误,不错。怎样书写正确呢?在积极参与组际交流和桌际交流中,学生们不仅明白了A的书写格式的正确,而且还有学生对B做了正确的评价:B不是错,而是属于不好,他们小组的意见是:如果这样书写乘数是几位数,竖式就需要定几层,给书写带来麻烦,这位同学的话音未落,学生们就不由地用掌声对他公正的评价给予了赞扬。小组讨论建立了和谐的课堂气氛,形成了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

小组合作学习,使每个学生都增加了与同伴更多地交往和理解机会,形成了一种追求互利的活动过程。如:体育课的前滚翻起立——接球,以往练习中,学生只顾自己抛球,从来不考虑对方的得失。小组合作练习中,一人要连续给小组中的每个人抛一次球,为达到小组成绩的优异,抛球技能差的孩子会自觉地请教同伴或模仿好的抛球手的动作,尽力去达到合作的完美。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合作观和竞争观,从而达到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在小组这样一个小集体中促进儿童的社会化进程。

但是,任何一种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和实验都不会尽善尽美。如何处理好班级授课与小组合作学习以及个别指导的互补性及相关性;怎样使小组合作学习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怎样使小组合作的气氛延伸,发展到独立的练习与思考中,等等。都有待于随着实验的深入做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裴娣娜 《发展性教学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组合作学习之我见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互动式教学理念下的“学、教、做互动”教学模式,值得看看
班级合作精神培养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