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约旦河两岸(19)耶路撒冷【3】

锡安门

我们从锡安门进入老城。耶路撒冷老城城墙上共有八座门,7座开放的城门是:新门 、大马士革门、 希律门 、 狮子门、 粪厂门 、 锡安门 、 雅法门。锡安门因面朝锡安山而得名。犹太人圣经中提到:锡安的堡垒,大卫的城 12世纪后,许多人相信以色列最伟大的君主大卫王的墓地就在锡安山上,锡安山便成了犹太人的圣山。

1948以色列建国前形成的锡安主义即犹太复国主义,主旨是根据圣经的预言号召散落各地的犹太人返回锡安山聚居。

所以锡安门对以色列犹太人有着特殊意义,它是直接通往老城内犹太区的入口,古城墙上弹痕累累让我在猝然中间领受到以色列建国以来的战火硝烟。

 
 (1900年的锡安门)
 
 

1948514日,英国人离开了巴勒斯坦,当天下午犹太复国主义全国委员会在特拉维夫艺术博物馆宣布成立以色列国,建国后的第二天,以色列就与埃及、约旦、叙利亚、黎巴嫩和伊拉克开打,这就是第一次中东战争,以色列称之为独立战争。与约旦争夺耶路撒冷老城当然是以色列的既定目标。锡安门里面有犹太人的聚居区,里面住着一些历史上最悠久的犹太人家族。阿拉伯军队围住了犹太人区,以色列军队攻打锡安门时留下了弹孔。1967年的六日战争(第三次中东战争),以军也是由锡安门攻入,直奔西墙,去拥抱他们失去已久的第一圣地。锡安门上无数弹孔代表着犹太人不顾一切要夺回圣地的勇气和决心。

方导对着耶路撒冷老城的地图讲了基督教区、犹太区、亚美尼亚区和阿拉伯区的分布位置,虽然以色列的犹太人占总人口的80%,可在老城里还只有20%。怎么还有亚美尼亚区?不是三个宗教吗?方导说亚美尼亚人信奉基督教比罗马人早十几年,人家是黄埔一期,凡是信奉基督教的地方,一定会有亚美尼亚人的势力。

 
 

进入老城,穿过窄窄的巷子,看到路边有一块挖出来遗址,这里原来罗马人修建的道路,公元2世纪罗马人在这里修了一条 Cardo,方导说Cardo的意思就是南北向的大街,还有东西向的大街,现在看不到。这条大街有30多米宽,两边都是石柱,石柱外面是数不清的商铺。

 
 
 
 

我忽然想起在约旦马达巴的圣乔治教堂地板上的那幅独一无二的马赛克地图,地图上的耶路撒冷里就有很显著的石柱大街,会不会就是这条Cardo呢?

 
 

被征服过几十次,耶路撒冷已经是座“丛城”,每一座都建在其他城市的废墟之上。以色列人将挖掘出的罗马式柱头放到新作的石柱上重新恢复成原来街道的样子。路尽头有以色列当代艺术家的一副壁画展示了当年Cardo的全貌,那真是一派买卖兴隆的太平盛世。 

 
 

老师带着孩子们在街边的“屋里”休息,孩子们席地而坐,掏出面饼来吃,就着矿泉水,比起国内大城市的孩子出游吃得简单多了。好像没有统一的校服,都穿白色的衬衫或者T恤,依然很简单朴素。

 
 
 

来到一个广场,一座很大很新的犹太会堂,不能进去参观,我从美国国家地理的影片《耶路撒冷》里截了几张犹太会堂的图贴在这里。

 
 
 
 

方导说在在1700年,一拨犹太人来到耶路撒冷,他们想建一座犹太会堂,从穆斯林手里买了一块地,又跟穆斯林借了钱,盖起来会堂。会堂是盖好了,可钱迟迟还不上,阿拉伯人岂是善茬子?烧毁了会堂还不行,把犹太人也通通撵出这座城市。那犹太人也是屡败屡战的,19世纪初又来了一拨,还想建犹太会堂。于是一直努力,一直努力,在英国人的帮助下,1854年耶路撒冷的犹太人接到允许他们修建会堂的法令,立即投入工程建造。这回犹太人不差钱,很多离散地的犹太人有钱出钱,罗斯柴尔德家族,巴格达鲁宾家族等都是出巨资支持。1864年底,新的会堂完工。会堂还叫原来的名字“胡瓦会堂”,“胡瓦”的意思就是“毁灭”。有意思的是胡瓦会堂的设计师是奥斯曼帝国皇家设计师,设计得非常好,犹太人美滋滋的。胡瓦会堂被认为是以色列大地上最美丽最重要的会堂,它是犹太人的骄傲。它与圣墓大教堂和圆顶清真寺一样是这座城市的象征。神气了一百多年后,1984528日,阿拉伯军队把胡瓦会堂炸毁了。到2000年以色列政府决定按原貌重建这座犹太会堂,2010年建成,就是面前的这座。

广场上往来的犹太人多带着明显的传统犹太人的标志,连小孩子的鬓角也留着长头发。

 
 
 
 

方导领着大家来到一片被挖出来的废墟前,她说这是东征十字军留下来的。

十字军东征是11世纪到13世纪以基督徒为主的欧洲发动的宗教战争。经罗马教皇批准的东征战役,目的是从穆斯林手里夺回耶路撒冷和圣地。直到1099年,十字军远征军才攻陷耶路撒冷。攻陷耶路撒冷后,十字军不顾基督教教义,大开杀戒,持续一周,全城10多万穆斯林惨遭杀害。耶路撒冷血流成河,十字军骑兵经过时,鲜血淹过了马蹄。耶城一片恐怖。十字军东征中,欧洲各国的犹太人也成了最惨重的牺牲品。十字军占领耶路撒冷88年,在这里经营了东征十字军王国,这里是那时候建的车马店和医院。

 
 

废墟有两层,下面是医院,上层被封上了的是教堂。看着重新修复了的墙壁和拱门,阶梯,古老的房子只剩下断壁残垣。原来还没这么惨,最后毁于约旦人。

 
 
 
 

往前走不远,在犹太区距离圣殿山很近的地方,高台上一座金色的七枝烛台,方导说烛台是俄国人送的,包了很厚的黄金(所以要用玻璃罩着,我想的。)。七枝烛台是犹太教的象征,方导说有一种说法是上帝创造世界六天,第七天休息。早在大卫王时,在放约柜的帐篷里就有这种烛台照明通宵达旦。然后第一圣殿里放着的七枝烛台,被巴比伦人毁了。希律王建了第二圣殿,里面依然用七枝烛台照明,罗马人毁了圣殿后,把一个七枝烛台当做战利品扛回罗马,在罗马的提图凯旋门上的浮雕刻着呢,这不就是罗马人迫害犹太人的铁证吗?

 
 

以色列国徽的中心图案也是七枝烛台。

方导指着圣殿山的围墙,告诉我们希律王在建造第二圣殿时对围墙的设计是很智慧的,他造了几座支撑墙加固围墙,围墙靠下面的大石头垒砌的部分还是希律王时期的。这些大石头不抹泥,不溜缝。直接往上堆,靠重量往下压。墙的下半段每层的石头还稍稍往里错一点,几乎看不出来,是为了消除视觉上感觉危险。在上半段的墙造成一棱一棱的,在强烈的阳光下会产生阴影。罗马时期最好的墙就是希律王造的,希律王无愧于建筑大师的称号。

 
 
 
 

这里是最靠近那两个清真寺的地方,但我们无缘走上圣殿山,与光彩夺目的岩石圆顶清真寺近距离接触,更别想进去看看那块三个宗教都朝思暮想的巨石。好在从美国国家地理《耶路撒冷》和BBC的《耶路撒冷》截了几张图下来,凑成图文并茂。

 
 
 
 

西墙(哭墙)

1947年的联合国的巴勒斯坦分治决议,耶路撒冷归联合国管,这个决议让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很不爽,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后,以色列占领了耶路撒冷西区,约旦控制了东区,但宗教圣地集中在东区。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军队占领了东区,仗打得激烈残酷,逐间房子,逐条巷子地争夺。当疲惫、满身尘土,头上还裹着带血的绷带,带着各种武器的士兵来到圣殿山西墙前,他们敬畏地注视着这堵墙,紧贴着墙,泪流满面地亲吻西墙。从此,以色列就把耶路撒冷做为首都,即使联合国以99票对0票通过宣布以色列对耶路撒冷的吞并无效,以色列根本不理睬。但圣殿山上这两个清真寺还是阿拉伯人的世界,圣殿山上还是只有伊斯兰的寺庙,而且犹太人不可以自由出入,他们和我们一样只能遥望圣地。

有个问题一直想不通,为什么犹太人会经历2000年的大流散?为什么除了中国和印度,都不待见他们?尤其是欧洲人。没人能给出一个标准答案。在去以色列之前,与一位在以色列生活过的老师聊过,他给的答案是:宗教。他说得很有道理。

宗教的因素就是是指由于犹太人跟耶稣的被害有牵连,被当作“杀神之人”。本来耶稣和他的门徒大概多数是犹太人,当耶稣说自己是上帝的儿子,还能显示神迹时,犹太祭司就不乐意了,将他抓起来交给罗马总督彼拉多,结果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这下犹太教就与基督教结了梁子,当基督教发达了,犹太教第一个就倒霉了,基督教说犹太人是杀神的人,甚至有说犹太人都是叛徒犹大的子孙。但毕竟有权钉死和执行命令的都是罗马人,而且在圣彼得大教堂前面站着的二位大圣徒圣彼得和圣保罗都是被罗马人杀的呀!圣彼得还是被倒着钉死在十字架上的,这么大的仇恨怎么就没人去找意大利人算账呢?是因为罗马皇帝皈依了基督教,屎盆子就扣在犹太人头上了?而欧洲很快成了基督教世界,犹太人一踏上西欧不久,就遭到无休止的歧视和迫害。

基督教脱胎于犹太教的事实,也使基督教觉得很没面子。而且犹太教完全不买基督教的账,拒绝承认基督教的经典,什么耶稣是上帝的儿子,与上帝一体,是神。犹太教说耶稣就一凡人,救世主弥撒亚还没有降临,什么新约,不认得。犹太人戴着黑帽子,只去犹太会堂,坚守犹太教规,一副前辈的样子,这种独特的信仰,让欧洲的基督徒恨得牙痒痒。

说到这儿,要说说犹太教的问题,犹太教是基督教的老前辈,要早一千多年,基督教为什么能登堂入室,还不是因为东罗马帝国的皇帝皈依的他们的宗教,东罗马皇帝怎么就看上基督教,没看上犹太教呢?一千多年怎么就没让某个皇帝皈依了呢?重要的原因是犹太教不传教,犹太人觉得自己是上帝挑选的子民,被上帝偏疼偏爱的,还应许了流着奶和蜜的地方。即使你特虔诚地跑去找拉比,说我信耶和华,熟读犹太经书,遵守犹太教规,申请成为犹太教徒,还真不一定批准。

根据犹太律法,犹太人是指由犹太女子所生的孩子,这被称作母系血统,亦即透过母亲这方面来辨认孩子的宗教信仰传承。为什么?犹太贤哲首先认为,要断定孩子的父亲是谁或许有困难,但关于母亲身分的认定却少有争议。瞧瞧,犹太教对血统纯正的要求多么严格。可“水至清则无鱼”呀!

基督教不这样,在这方面有前瞻眼光的是圣保罗,他认为世人只要接受了耶稣,罪行就可以得到宽恕。圣保罗认为入教的人不需要进行饮食限制,不非得割礼。虽然早期的基督教徒反对圣保罗的观点,但也正因为圣保罗推出人性化的观点,基督教才能很快被推广到整个罗马帝国。区区300年,就扭转乾坤,成为国教,覆盖欧洲,冲向世界。

今天,比基督教晚600年的伊斯兰教徒已经15亿了,饱受杀戮和苦难的犹太教徒只有1500万人。但还绷着,就不传教。

公元70年,据估计犹太人已经有800万人,2000年过去了,只增长了一倍。犹太人受教育程度高,出生率就不高,面临周围阿拉伯民族剑拔弩张的仇恨和旺盛的出生率,难道不心惊吗?

犹太人受迫害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经济。说起经济因素,欧洲基督徒太不厚道了。犹太人来到欧洲以后,备受歧视,不准拥有土地,很多行业都不能从事,只能经商和放高利贷这种“被咒的职业”,因为基督教徒“不能有息贷款给别人”。各国犹太人大都被指定在单独的市区里居住,形成单独的犹太社区。这种隔离区在历史上称为“隔都”。在狭缝里生存的犹太人很快就把经商和金融做得风生水起,挣到了钱。纵观历史,凡大国君主,对宗教宽容,对民族宽容的,必能国泰民安,国运兴旺,比如居鲁士和大流士,比如亚历山大大帝,还有苏莱曼大帝,都曾经对犹太人比较宽容。而当犹太人能够聚拢过来过安生日子,做生意时,这个国家的经济形势一定会好。当奥斯曼、西班牙、荷兰和大英帝国鼎盛时都晃动着犹太人的身影。

欧洲的教士、骑士乃至国王由于挥霍或征战,常常入不敷出,往往成了犹太人的债务人,这便增加了他们对犹太人的嫉恨。多数犹太人从事放高利贷的职业,也引起普通民众对他们极度的厌恶。各国各地的统治者会想个理由剥夺犹太人的财产,驱逐犹太人。遇到经济不景气时,人们会特别憎恨犹太人这看来有钱的外来民族,因此在经济萧条的时代犹太人总成为被迁怒的箭靶。

这个智商很高的民族千百年来一直被驱逐,被压榨,被歧视,被屠杀,而他们做什么都不怵,依然很自恋,他们认为有教导世界认识上帝伦理诫命的责任,冷眼看着基督教徒和伊斯兰教徒对耶稣和穆罕默德顶礼膜拜,不为所动。这个民族也不会热情、坦诚、满脸阳光地对待这个不公平的世界,在恶劣的生存环境里长大的人,不能指望他的性格讨人喜欢。

在基督教国家,犹太教徒受到了长期的、有组织的迫害。

“十字军东征时期发生在美因茨的屠杀(1096),狮心王查理不在英国时发生的大屠杀,鼠疫流行时的大屠杀(源于犹太教徒向井水中投毒的流言),梵蒂冈颁布的“必须身着黄布”的命令(1215),英国的爱德华一世颁布的驱逐令及资产没收(1290),发生在巴黎的塔木德焚书令(1242),塞维利亚和科尔多瓦的大屠杀(1391),法国的驱逐令(1394),伊比利亚半岛的犹太人驱逐令(1492), 哥萨克人屠杀波兰犹太人(1648-1649)......从中世纪到近代,犹太人的历史上凡乎通篇都是血淋淋的。”(摘自《为什么他们是犹太人》)

的确,2000年的宗教迫害和经济掠夺这两个因素就足够了,让犹太人非得找回祖国,重新建立自己的家园,谁要想破坏这个愿望,一定以血偿血,白刀子进红刀子出。

千百年来,流落在世界各个角落的犹太人总想着回到圣城耶路撒冷,当来到时,便会来圣殿山下面的一面石墙前低声祷告,失声痛哭,哭诉流亡之苦,这不是第二圣殿的墙,是希律王盖来环绕支撑整个圣殿山的挡土墙西侧残存的一部分,称为“西墙”,也叫“哭墙”。就是这段西墙,在1967年前犹太人也不能想来就能来。

能来到犹太人的第一圣地,心里还有点小激动。

西墙前有宽敞的广场,原来这附近有50多户阿拉伯人的房子被强行拆除,腾出了这片广场,便于祈祷。也别怪以色列人,在约旦控制期间,旧城里已没有了犹太人,原来的犹太区己成了穆斯林区的一部分。

 
 

西墙前也是男女分开的,男左女右,男士必须戴小帽子。中间的隔板不高,踮脚探头看到男士那边地盘大人少,女士这边地盘小人多。

 
 
 
 
 

怀着景仰望着前面这堵历尽沧桑,承载着最古老的一神教的神祗和最智慧,最坚韧的犹太民族2000年悲怆的古老大墙,世界上哪还有一堵墙能承载如此厚重的历史和如山如海的苦难?虽然来到西墙面前的很多人不是犹太人,有些游客的祖先也许当年曾对犹太人祖先施以过暴行,但今天所有来到这里的人无不对西墙肃然起敬。

 
 
 

西墙前挤得满满的两三层人,我慢慢地走进人群,轻轻地绕过那些坐在椅子上低头读圣经或者沉思的女人,停在第二排,靠墙的第一排挤得密不透风,气氛压抑。方导说只有靠下面的墙才是圣殿山围墙的遗址,上面的是后来几个朝代补建的,墙砖很明显大小不一。一块块巨大的墙砖,仿佛凝聚吸纳了犹太人千年苦难悲情,它们不会被涨破吗?

 
 
 
 
 

学着犹太女人,伸出右手抚摸着古墙。

 
 

听朋友说当她伏在西墙上时,心底会涌出沉重的悲伤,离开西墙,悲伤的感觉就消失了,再伏上去,悲伤的感觉又来了。我也要体会一下西墙的气场,耐心地等了一会儿,看到有人离开了,赶快靠进去,双臂和额头都贴在墙上,我满脑子涌出的都是为犹太人祈祷:希望今后犹太人能够不再受那么多苦难了,两千年的血泪史,两千年的大流散,足够了吧。犹太人有了自己的国家,回到了以色列,希望他们以后会有和平,会有幸福生活。这西墙的气场太强大了,每个善良的人靠近它都会感受到那种悲伤,都会不由自主地为犹太民族祈福。

这时的西墙广场上阳光灿烂,人们面带笑容,轻松地走来走去。

 
 
 
穿纱裙的小姑娘坐在地上,她的妈妈想拍出女儿的可爱。

 
 

一群小学生躲在阴凉下叽叽喳喳,还有一些跟在老师周围集合,然后直奔西墙。这些孩子们一脸的阳光和快乐,他们的幸福来之不易,我确信如果有人要来破坏孩子们和平的生活,他们的父兄会“对待敌人,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一个自由行的朋友拍下了灯光下的西墙。夜晚的西墙格外的凝重、肃穆,幽黄的灯光下,穿黑衣、带黑帽子的犹太人陆续聚在西墙前……另一位貌似读了点书的朋友为照片题名:出埃及的吟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的应许之地”—耶路撒冷3000年
耶路撒冷恩怨3000年
以色列哭墙的来龙去脉
不可忘记——我的以色列之行(6)
被信仰撕裂的耶路撒冷
四季每日读书《耶路撒冷三千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