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4)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4)  


十五、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一)

1、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詹天佑要求工作人员勘测、绘画、计算等都要精确、严密,决不能含糊、马虎,这句话表现了詹天佑对工程一丝不苟、高度负责的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2、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那些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这是詹天佑遇到困难时的内心想法,也是他克服困难,完成艰巨任务的动力。京张铁路是中国人靠自己的技术力量修筑的第一条铁路。这条铁路修建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声誉。修得不好,外国人讥笑中国人的阴谋得逞,我们中国工程师也会丧失信心;修好了,可以回击帝国主义者的蔑视,提高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工程师的自信心。句子充分表现了詹天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为祖国争气的坚强决心。

3、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频来人梦”,频,屡次,连续几次。意思是祖国母亲经常到梦中来。作者远离故土,身居异国他乡,犹如孩子离开母亲的怀抱,心中无限思念。尤其作者是第一次离开,离别的滋味尤为强烈,心中不断涌现祖国的身影,不断回想起故国的生活、故国的亲人,日有所思,夜有所想,对祖国母亲的情感随着离别时间的长久在不断加深。句子中一个“也”字很巧妙地将祖国与母亲联系起来,可见在作者心目中两者的确有着同样重要的地位。

4、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凄凉”,寂寞冷落,凄惨。作者身在异国小城,一方面感到自己与母亲的距离远了,与祖国的距离远了,与亲人的接触少了,心中有忧愁、有思念;但是在远离家乡的日子里,能时常怀念起在故国的生活情景,不断回想起故国的亲朋好友,感到他们无处不在,心中自然又多了一丝安慰、一些宽心、一点甜蜜,他们是那样牢固地烙印在自己的记忆深处,在作者孤寂时陪伴着他。作者通过比较的方式,将自己对祖国母亲的怀念表达得非常充分。

5、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怅望灰天”,惆怅地望着天空。由于作者长期在外求学,留在母亲身边的时候不多,必然对母亲的音容笑貌记忆不深,对母亲的怀念更多的是一个模糊的影子,因此尽管作者想努力回想母亲的样子和容颜,但无奈模糊不清,只能尽力地怀念,不断地回想。

6、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熟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皱起眉”“脸变得严肃、忧虑”说明渔夫感到问题很难办。“搔搔后脑勺”说明他正在认真考虑,形象地说明渔夫觉得问题严重。“嗯,你看怎么办?”这是渔夫在征求妻子的意见。“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这是渔夫做出的初步决定。“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熬”,是忍受(疼痛或艰苦的生活)的意思。说明渔夫为了抚养邻居的孩子,准备过更艰苦的日子,准备付出更多的辛劳。“快去!别等他们醒来。”渔夫怕孩子醒来受惊,催促桑娜去抱孩子。这段话细致地描写了渔夫做出决定前后思考的过程,说明他与妻子桑娜一样,有着一颗甘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高尚的心。

十六、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二) 

7、“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这是老人对“我”说的一句话。作为一位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老人听出“我”拉得并不好,更从“我”被人发现后“准备溜走”的举动中,发现“我”缺乏自信。出于对年轻人的爱护,老人谎称自己耳聋,为听不到好听的琴声向“我”表示歉意。听惯了亲人对“我”白痴的评价,第一次听到陌生老人的称赞,尽管是个聋子,但“我”还是充满了快乐。老人的话让“我”有了面对老人拉琴的勇气。

8、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我也常常忘记她是聋子,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在老人热情的鼓励下,“我”的琴技在不断地提高,这正是老人所希望的。她发自内心地为“我”的进步而高兴。在“我”的眼里,老人也不再是一个聋子,她在用心感受琴声,“我”和她是用音乐在相互交流。“我”对老人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平静地望着我”在文中是第三次出现。从相识的第一天起,老人就一直平静地望着“我”拉琴。从她的眼神里“我”读出了老人对“我”的关切、鼓励,读出

 

了老人为“我”琴技的点滴进步的高兴,读出了老人对“我”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我”觉得她的眼睛像深深地潭水。

9、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这是“我”抒发感想的句子。“他们”指“我”往常的朋友。“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指“我”和“往常的朋友”生活的天地非常狭窄,由于整天关在高墙深院里,与生活在海边的闰土相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句话的意思:“我”和“往常的朋友”是些“少爷”,整天生活在大院里,不能广泛地接触大自然,像井底之蛙,眼界狭窄。这句话表达了“我”对自己所处环境的不满,流露了对农村丰富多彩生活的向往。

10、“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句中“四周黑洞洞的”,比喻当时的社会一片黑暗,看不到一点儿光明,人民连一点儿民主和自由都没有。“碰壁”是与反动势力作斗争时受到的挫折与迫害。从这谈笑似的话语中,可以体会到鲁迅先生不怕挫折、不惧迫害的顽强斗争精神和革命的乐观主义态度。

11、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他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这里的两个“清清楚楚”强调了当时的情景给“我”印象之深;他“变得那么严肃”,手“半天没动”,“深深地叹了一口气”等表情、动作的描写,说明鲁迅先生看到了旧社会的罪恶,他无法控制对它的憎恶之情而怒形于色。这句话表现了鲁迅先生对旧社会的痛恨和对劳苦人民的极大同情。

12、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健。

“清幽”,秀丽、幽静。清亮如水的月光下,一切是那么朦胧,那么美,就连破旧的茅屋也显得诗情画意。这样的美,盖过了茅屋里的穷困和凄凉。此情此景,深探打动了贝多芬,他“望了望”穷兄妹俩,同情之心油然而生。是啊,美好的音乐应当给予穷苦而又爱好音乐的人们,这样想着,使他情不自禁地按起琴键来。

十七、重点篇目的要点归纳(一)

 

根据课文的作者、内容、主旨及写法进行填空。

1《山中访友》出自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之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        佳作。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             之情。作者在山中拜访的“朋友”是老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等。概括的说                都是作者的朋友。本文在叙述方式上,独具匠心。作者根据表达的需要,还恰当地变换叙述人称,对山中的“朋友”,作者有时用第    人称叙述,有时感情强烈了又以第    人称称呼,从而使情感表达得更加充分。作者通过      、      、      、      来表达情感。

2《草虫的村落》作者郭枫。课文首先介绍了作者在一片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他追随一只爬行的小虫展开了           。然后      地描写了这场经历,最后表达了对草虫村落的        。作者以奇异的       ,追随着一只爬行的小虫,对草虫的村落作了一次          ,从中反映了作者对         、对         的喜爱之情。这篇散文在表达上颇具特色。作者充分发挥丰富的      ,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将一个       生动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3《詹天佑》这篇文章是按照先       ,再       的方法安排材料的。全文分为四部分,先     介绍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接着通过当时                           的       介绍反映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      ;然后,按照工程进展的顺序,从          、            和               三个方面来叙述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最后,写京张铁路         及中外人民对          ,点明事件的意义──有力地回击了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民的      和      本文以人物      为题,重点记叙了詹天佑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的事迹,表现了他崇高的       精神。文章通过描写人物的      、       活动,表现了詹天佑的        精神。  

4《怀念母亲》作者        。作者开门见山,指出两位母亲在作者生命中          ,为全文奠定了情感的基调,同时引出下文对两位母亲的描述。接着,作者描述了自己与      母亲的关系:虽然相处时间不多,但母子感情却丝毫未减,相反因为母亲的离世,更加深了自己对母亲的      ,并为此不断      母亲,这为阐述自己对      母亲的爱铺垫了感情基调;然后,作者借助      、            ,描述了在漫长的留学生涯中,对       和     的怀念,将对两位母亲同样的      、相同的       表达得酣畅淋漓,这是文章的重点所在。最后,作者      文章开头,说明为什么会有对两位母亲不变的情怀,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课文以      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 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               ”,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     ,对祖国母亲不变的     。课文结构分明,层次清晰。文章情感丰富,对             之情贯穿全文。

5《穷人》是      国著名作家     ·          写的一篇       。全文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课文第1~2自然段,讲渔夫的妻子桑娜在寒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守候在小屋里,等待出海打鱼的丈夫回家。第二部分:课文第3~11自然段,讲桑娜出门探望丈夫的渔船,结果走进了西蒙家,意外地发现西蒙已经病故,她把西蒙留下的两个孤儿抱回家,然后忐忑不安地继续等待丈夫。第三部分:课文第12~27自然段,讲渔夫回家,得悉西蒙死去,主动提出收养孤儿,夫妻俩的想法不谋而合。课文赞美了桑娜和渔夫                   的美好品质。课文在写作上特色鲜明,通过对       和人物      、      的描写,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6《唯一的听众》全文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先写父亲和妹妹说“我”在音乐方面是个白痴,使“我”十分沮丧,不敢在家中练琴。接着写“我”到林中练琴,遇到一位自称耳聋的老妇人,她猜想“我”拉得很好,并愿意天天做“我”的听众。每次“我”停下练琴,她总是夸奖“真不错”。在她的鼓励下,“我”找回了自信,又回到家中练琴。最后写“我”从妹妹那儿知道了老妇人的真实身份,心灵受到震撼。后来拉小提琴成了“我”无法割舍的爱好,每次演出时总会想起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本文赞扬了老教授          年轻人成才的美德,表达了“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          之情。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我”的          的变化,一条是老妇人的         变化。

7〈〈只有一个地球〉〉本文是科学小品文(文艺性       文)。课文先从宇航员在太空遥望地球所看到的景象写起,引出了对地球的介绍;接着从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而又被不加节制地开采或随意毁坏等方面,说明地球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威胁;然后用科学家研究的成果证明,当地球资源枯竭时,人类目前无法移居到第二个适合的星球上;最后告诉读者:人类应该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本文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             ”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                           。

十八、重点篇目的要点归纳(二) 

8〈〈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这篇文章属于        结构。第1~3自然段用跳跃式的笔触描述了充满灵性的万物,总写这片土地的每一个部分都是神圣的。第4~8自然段表达了西雅图酋长对白人的强烈要求,如果把土地转让了,希望白人能牢记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这部分又分别从             三个层面来写;第9~11自然段则进一步阐述了            的关系,指出大地是人类的母亲,人类属于大地,升华了文章的主题。①课文大量运用         等表达手法,把土地上的一切事物都当成自己的兄弟朋友,字里行间处处充满着对这片土地的         ,表达出对它们无比      的感情,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②体现课文主旨的语句“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反复出现,产生一咏三叹的表达效果,不仅使主题深化,而且强化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9〈〈少年闰土〉〉课文先描绘了“我”记忆中          的闰土,接着写与闰土相识、相处的过程。重点写了闰土给“我”讲雪地捕鸟、          、        、          四件事。最后写两人的分别和友谊。课文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        而又          、        的农村少年──闰土的形象,反映了“我”与他儿时短暂而又真挚的友谊以及对他的怀念之情。本文是通过对闰土的            的描写,表现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

10〈〈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是        写的回忆伯父的纪念性文章课文的段落以空行为标志,共分       段。课文先写伯父去世后,“我”看到他受到很多人的爱戴。接着触景生情地转入对伯父生前的点滴回忆,分别叙述了四件事:伯父借谈         启发教育“我”            ;伯父在笑谈“        ”中         ;伯父热情地           ;伯父          。最后总结伯父是一个怎样的人,      开头,         主题。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                 ,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

             之情。第一部分和后面几个部分是       关系,第一部分写的是      ,后面几个部分写的是      。

11〈〈老人与海鸥〉〉课文可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通过老人给海鸥        、        海鸥的名字、与海鸥            等事例,表现了老人对海鸥            ;后一部分则通过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              。通过记叙老人与海鸥的交往, 表现了人与动物之间真挚的感情。课文语言朴实,通过对老人            和语言以及海鸥         的描写,包含深厚感情。

12《最后一头战象》这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课文记叙了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刨开一个坑,庄严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课文以        为序,扣住     感人的片段:“          ”、“重披战甲”、“           ”、“           ”,把嘎羧生命里最后的辉煌与庄严记叙下来。文章语言优美,描写生动,以充满深情的笔触歌颂了战象嘎羧        、        的高尚情怀。对嘎羧动作 、     的描写细致入微,将嘎羧的灵性刻画得淋漓尽致。

13《伯牙绝弦》伯牙喜欢弹琴,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不管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伯牙的心意。 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上再没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课文表现了                                            。

14《月光曲》课文讲述了        著名音乐家        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作者借这个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既表现了大音乐家贝多芬对穷苦人民的         和       ,又表现了他丰富的      和      才华,同时也告诉人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学期重点课文复习提纲
六年级上册课内阅读(一)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重点课文复习提纲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学参考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重点课文复习资料,暑假预习不用愁
六年级语文复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