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行走四方】参观贵阳甲秀楼与行业大咖共进晚餐

2017年6月29日,周四,雨

应朋友邀请参加在贵阳举办的一个质量管理研讨会,时隔一个月,再来到贵阳。因怕赶不上明天会议的时间,提前一天,于今天下午两点多到达。

差不多有半天的时间无所事事,查看手机地图,发现贵阳的地标景点甲秀楼就在住处附近,冒着小雨前往参观。

据网文介绍:甲秀楼始建于明万历26年(1598),地处贵阳市内南明河中靠南岸的万鳌矾石上(这块石头酷似传说中的巨鳌),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明万历年间(1573—1620)巡抚江东之于此筑堤连接南岸,并建一楼以培风水,名曰“甲秀”,取“科甲挺秀”之意。有浮玉桥衔接两岸。

明代天启元年(1621)焚毁,总督朱燮元重建,改名“来凤阁”。

清代多次重修,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巡抚田雯重建,并恢复原名。

现存的建筑是宣统元年(1909)重建的。楼分上下三层,白石为栏,层层收进,由桥面至楼顶高约20米。南明河从楼的两侧流过,汇为涵碧潭。楼侧由石拱 “浮玉桥”连接两岸,桥上另有小亭一座,叫“涵碧亭”。甲秀楼朱梁碧瓦,四周水光山色,名实相符,堪称甲秀。

甲秀楼在贵阳东南部南明河的位置图:

改开后三十多年来,贵阳经济也是飞速发展,从甲秀楼及附近地形图看,甲秀楼差不多要淹没在周围高楼大厦所组成的水泥森林中了:

甲秀楼靠近南明河的右岸(南岸):

南明河右岸看甲秀楼:

桥上靠近左岸的涵碧亭:

近看甲秀楼:

历代文人骚客对甲秀楼题咏甚多,其中清人刘蕴良(刘玉山)所撰206字长联脍炙人口,此联比号称天下第一联的昆明大观楼长联还多26字,它概括了山城贵阳的地理形势及历史变迁。   

甲秀楼长联的变迁:据记载,甲秀楼长联的作者刘蕴良,字玉山,号“我真氏”,长联估计创作于1914年前后,最初只在贵阳文人中流传,并未公开发表。1915年刘蕴良投稿《贵州公报》,于当年1月24日刊载在该报“文苑”栏内,题为《甲秀楼楹联》,署名为“我真氏刘蕴良稿”。

此后,众多楹联爱好者对长联提出了这样那样的修改意见。其中贵州现代楹联大家向知方(向义)先生的修改最为知名,他删去了长联中原有的繁赘字词和部分生僻典故,上下联各减少了16字,全文变为174字,长联由此显得更加精炼。1985年10月,向知方先生修改的版本由贵州著名书法家王萼华先生书写,悬挂于甲秀楼底层大门两侧。

上联:“五百年稳占鳌矶,独撑天宇,让我一层更上,茫茫眼界拓开。看东枕衡湘,西襟滇诏,南屏粤峤,北带巴衢;迢速关河,喜雄跨两游,支持那中原半壁。却好把猪拱箐扫,乌撒碉隳,鸡讲营编,龙番险扼,劳劳缔造,装构成笙歌闾,锦绣山川。漫云竹壤偏荒,难与神州争胜概。”


下联:“数千仞高凌牛渡,永镇边隅,问谁双柱重镌,滚滚惊涛挽住。忆秦通棘道,汉置戕河,唐靖且兰,宋封罗甸;凄迷风雨,叹名流几辈,销磨了旧迹千秋。到不如成月唤狮冈,霞餐象岭,岗披凤峪,雾袭螺峰,款款登临,领略这金碧亭台,画图烟景。恍觉蓬州咫尺,频呼仙侣话游踪。

甲秀楼右岸一拱之隔,有连片的古建翠微园:

南明河虽不算宽阔,但因近日贵阳多雨,水流湍急。

甲秀楼平台上看南明河上游,两岸的现代建筑鳞次栉比:

南明河两岸马路底下的河边,各修了一条人行道,由于下雨,行人极少。如果是晴朗天气,到了晚上,两岸灯光璀璨,为休闲观赏的好去处。

沿着河边返回住处的时候,遇上瓢泼大雨,虽然出门时带了酒店的大伞 ,还是湿透了下半身。还好只是湿身而不是失身,呵呵。

研讨会要明天才正式开始,热情的组织者招待我们先到的一桌人一起外出吃晚饭,主要是上海来的讲者和组织者,其中一位是我十分崇敬的业界大咖冯仁丰先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贵阳甲秀楼
推荐 甲秀楼-清代贵阳八景之一,被称为“鳌矾浮玉”
【原创】2010国庆南行记(10):贵阳地标甲秀楼
贵阳南明河与甲秀楼
贵阳甲秀楼夜景
贵州贵阳——甲秀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