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杨眉 | 如何树立健康的助人观?心理咨询师需要警惕“救星原型”

中国的疫情得到控制后,大量心理问题浮出水面,心理热线咨询师的担子开始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热线咨询师所出现的耗竭问题

有可能导致热线咨询师出现耗竭的原因很多,但是,笔者在阅读荣格文集的过程中发现,热线咨询师面临耗竭的一个尚未被人重视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受了集体无意识中的“救星原型”的影响。

“救星原型”深藏在无意识层,只有在一些特定的场合中,它才会被激活,对我们的治疗工作甚至个人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

“救星原型”在医患方面有不同形式的表现。了解并认识“救星原型”,是为了在“救星原型”又被激活时,我们就能多一些辨析并把握它的自觉,并在理性的指导下向来话者提供健康的帮助。

对咨询师而言,也可以避免因此而引起的耗竭。

01

荣格有关“原型”与咨患关系的论述

荣格在提出“集体无意识”的概念时指出:集体无意识是由各种“原型”组成的,如母亲原型、英雄原型、智慧老人原型以及救星原型等等。

所谓原型又称原始意像,是全人类已有的共同经验的集结。

荣格认为,有多少典型环境就有多少原型所以,当符合某个特定原型的情景出现时,那个原型就会被激活,产生一种强制性,像本能驱动力一样强迫我们按它的意愿行事。

荣格认为,由于集体无意识是人类得之于千百万年的遗传,因此:“当原型在许多个体身上被激活并升到表面来的时候,我们既置身于历史,也置身于现在。”(来源于荣格,(1935)《分析心理的理论与实践》P179,成穷、王作虹译。北京:三联书店1991年。)

荣格在谈到咨患关系时指出,来访者的救星原型往往在医患情景中被无意识激活,来访者把咨询师当成他心目中的救星,当咨询师做不到这点时他就责怪咨询师。

“咨询师当然做不到,咨询师只是凡人,他不可能是救星或其他什么原型意像,而在来访者的无意识里被激活的正是那种意像”。(来源于荣格,(1935)《分析心理的理论与实践》P179,成穷、王作虹译。北京:三联书店1991年。)

按照荣格的观点推理,咨询师只有帮助来访者克服“救星原型”的干扰,使其学会自主与自立,否则,其咨患关系就有可能被“救星原型”所摧毁。

其实,我们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荣格有关“救星原型”的观点。

事实上,在咨患关系中,被激活的不仅仅是来访者的“救星原型”,咨询师的“救星原型”同样也有可能被激活。

于是,来访者的渴望“被拯救”和咨询师的渴望“当救星”这两种原型共同作用,便成为有可能导致咨询师出现耗竭的重要原因之一。

02

“救星原型”被激活的机制与影响

笔者在自身的工作实践中体会到:救星原型”通常深藏在无意识层,只有在一些特定的场合中,它才会被激活,对我们的治疗工作产生重要的影响。

就疫情期间的热线而言,这些特定的场合包括:来话者的问题十分棘手,来话者求助的愿望极为强烈,来话者的处境极其糟糕,来话者早年的不幸经历引发了咨询师的反向移情,来话者的依赖性极强,来话者不断取悦于咨询师……

笔者认为,当“救星原型”被激活时,它对咨询师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❶ 希望自己能让所有人都满意而归

尽管在意识层面,热线咨询师知道并且能够接纳自身的局限性,知道自己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知道面对处理不了的个案,只需要负责任地转诊就可以。

但是,在咨询与治疗的具体过程中,如果有来话者表示不满、失望或者不告而别,有些咨询师就会感觉沮丧、自责,有的甚至无法自拔。

咨询师无意识中的“救星原型”使其自认为应该无所不能,而患者的不满证明自己不是 “救星”,于是,便把矛头指向了自己,在其无意识层面往往就会为诸如:“我怎么就不能提出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我怎么就处理不好这个个案?”这类自责所困扰,使他感觉沮丧,灰心,充满失败感。

这样的情绪积累多了,是很容易导致耗竭的。

❷ 希望自己的指导能被所有人当作金玉良言

尽管今日中国的热线咨询师们对罗杰斯的“以人为中心、非指导式”理念都十分熟悉并且认同。

但在无意识中,有些人却常常不由自主地被救星原型左右,自认为胜人一筹,以至于不仅对来话者大加指导,而且希望别人照单全收,如“你就按我说的去做吧。”或“你是按我说的做的吗?”

如果碰上的是个顺从依赖的来话者,起初当然是皆大欢喜。但时间久了,来话者的依赖却有可能成为咨询师的一种负担。

如果碰上的是一个自我中心的来话者,咨询师的挫败感可想而知。

而这两方面都有可能成为诱发耗竭的原因。

❸ 强加于人甚至无意识地控制人

“救星原型”在咨询师这一方最极端的表现莫过于强加于人。

如:硬要来话者 “你应该这样!” “你应该那样!”“你必须这样!”“你不能那样!”……。

到了这一步,救星原型中最危险的一面——即通过拯救别人而控制别人——就浮出了水面。

如果对方有节制、有教养,客客气气地听我们说完就走,倒也不会出大事;如果对方急于解决问题并且对这种“指导”产生反感并流露或表达出来,此时已完全以“救星”自居的咨询师,很有可能会在无意识中把来话者的不满夸大为对自己的敌意甚至侵犯,这样的后果对医患双方都是十分危险的:不仅会给来话者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而且有可能会成为使咨询师陷入耗竭的导火索。

❹ 不能容忍自己工作中的任何问题

其实这是上述情形的另一种表现。

做咨询师的,对来访者怀有高度的责任感,是敬业的标志之一,也是一个好咨询师的特征之一。

但是,再好的咨询师也无法包医百病。只要一个咨询师保持上进,不断成长,在面对无法处理的个案时,能及时负责任地转诊,如果出现了问题,也能及时吸取教训,那么,他就是一个好咨询师。

但是,被“救星原型”所左右的咨询师是无法容忍自己工作中出现的任何问题的。因为,“问题”对他而言,不是工作需要改进的信号,而是宣布他无能做救星的标志。

本来,问题意味着转机。但是,对于一个被“救星原型”所左右的咨询师而言,问题不再是资源,而成为他无法做救星的证明,他所受到的打击可想而知。

最糟糕的是,这一切都是在他的无意识层面所发生的,他被它左右,因为它而陷入耗竭,但是他却无从应对,除非他真正认识了自己在无意识层面的欲求,否则他就无法进行有效的应付。

从来话者角度看,如果咨询基本顺利,那么当然一切都好。如果咨询不顺利,问题较为棘手,来话者的“救星原型”就有可能被激活。

当“救星原型”在来话者中被激活时,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种求治观上:

❖ “咨询师应该能解决我所有的问题。”

❖ “咨询师应该有万应药方。”

❖ “咨询师应该能救我出苦海。”

❖ “咨询师应该能治好我的病。”

……

来话者“被拯救”的渴望未能被满足,他的沮丧和受挫感可想而知。而这一切,又有可能反过来引发或强化咨询师的“救星原型”。

03

正视“救星原型”,树立健康的助人观

既然“救星原型”是导致热线咨询师出现耗竭的一个重要原因,那么,为了避免耗竭,我们就有必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以下问题:

❶ 降低水线,正视“救星原型”

如果说意识像一座冰山的山尖,无意识像水线下巨大的山体。那么,了解“救星原型”的过程就是降低水线的过程。

荣格有关来访者存在“救星原型”的说法提示我们,使我们不仅了解到来话者无意识层面中对我们的要求,而且也使我们得以把自身无意识层中的“救星原型”提升到意识层面加以认识,使我们得以清楚地看到它对我们的影响与控制。

从此以后,不论 “救星原型” 在医患双方的哪一方被激活,我们都能多一些把握它的自觉,并在理性的指导下向来话者提供健康的帮助。

❷ 客观评价咨询工作

尽管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在帮助来话者解决心理问题上做了很多工作。但也要看到,绝大多数人都是有自调节和自愈力的。

我们所做的,只是在对方处于迷惑、冲突时,帮助对方振作起来,使对方能够重新调动自己的内外资源,从而有效地解决自己的问题。

一个人如果拒绝被救,是没有人能救得了他的。

所以,每个人的救星只能是他自己。

❸ 正视自己的局限性,克服完美主义倾向

咨询师不是救星,不是超人。

咨询师的工作的确能让世界变得更好但却不是完美;咨询师的确能解决很多问题但却不是全部问题。

任何人无论在知识、阅历、经验还是情感上都有自己的局限性。更何况有些来话者的有些问题是永远难以彻底解决的。所以,无论从内因还是从外因上看,咨询师都不具备无限满足所有来话者需要的条件和能力。

因此,当我们遇到处理不了的问题时,我们要能正视并接纳现实,并且负责任地将其转介到相应的机构。

这样去看心理咨询与治疗,就不会用救星的标准要求自己,就不会苛求自己无所不能,就不会给自己设立完美主义的目标,不会为了没有将某个来话者“救出苦海”而苛责自己,更不会在出现耗竭的时时候仍不放过自己。

❹ 帮助来话者正视“救星原型”,使他们学会依靠自己

前面谈到,这个世界不存在什么救星,真正能救一个人的只有他自己。

所以,咨询中要把重点放在调动来话者对自己负责任的意识上,放在使他摆脱依赖,学会对自己负责上,放在教会来话者发掘并利用自身的资源,并以建设性方式帮助自己上……

就咨询师而言,这不仅是我们能给予来话者的最大的帮助,而且,助人自助也会成为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智力活动,成为一种享受。

❺ 尊重并信任来话者的选择

如果“救星原型”确如荣格所说是成千上万年人类进化、历史积淀的产物,那么我们也许永远也无彻底摆脱“救星原型”的影响。

但是,只要我们切实做到尊重来话者的选择,信任来话者的成长能力,就能把“救星原型”对咨询关系的消极影响降到最低。

❻ 了解咨询过程也是我们自己成长的过程

任何一种健康的人际关系都是互惠互利的,咨患关系也一样。

在咨患关系中,来话者并不是单方面的受益者,受益的还有咨询师自己。

首先,我们存在的意义依赖于来话者。

其次,咨询师在帮助来话者的过程中不仅更深入地了解了世界,积累了更多的助人经验与智慧,而且更全面深入地认识了自己,使自己得以用更健康和更富有成效的方式处理个人的生活与工作。

因此,我们和来话者的关系是助人自助的双向关系——帮助人学会帮助自己,帮助人的人帮助了自己。这样去看心理咨询与治疗,不仅“救星原型”不那么容易被激活,我们还能学会享受咨询,并对来话者心存感激。

❼ 学会察觉并尊重生命发出的信号

如果我们察觉到生命所发出的耗竭的信息,如感觉疲惫、厌倦、力不从心、对很多事情失去兴趣、觉得自己像一个垃圾筒……

那么,我们就要积极地回应自己的生命所发出的求助信号,暂时放下手中的一切然后休息。

我们要相信来话者应付自身问题的能力,不要低估别人的生存力。他来找我们之前,已经生活了那么多年,没有我们,他仍然能继续生活。

要知道,这个世界离了谁都能继续转动,就是我们自己和我们的亲友离开了我们会转不好甚至转坏。

此外,如果我们的确是来话者的重要资源,那我们就要照顾好自己,以便让自己能为更多的来话者做更多年的服务。

世界上的确存在能经常给他人以决定性帮助的人,但却不存在在所有时间与所有事情上都能给他人以帮助的人。

也许正因此,世世代代的人们才将对救星的不切实际的企盼凝结为根深蒂固的原型并深植于自己的集体无意识层中。

如今,荣格的学说提示我们,使我们得以把无意识层中的“救星原型”提升到意识层面加以认识,使我们得以清醒地看到它对我们的影响与控制。

从此以后,在“救星原型”又被激活时,我们就能多一些辨析并把握它的自觉,并在理性的指导下向来话者提供健康的帮助。

对咨询师而言,则可以有效避免因此而引起的耗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想要做心理咨询,建议你务必看完这篇文章——深度好文!
深度心理学与无意识有关,与意思无关
概述心理咨询(作者王路骋)
荣格分析师安吉拉谈心理分析视野内的咨访关系丨讲座笔记
抗疫心理援助热线工作指南(一稿)
曼陀罗和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