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最好的教育,是爸爸不缺席,妈妈不焦虑

心理学家胡慎之,在一次关于家庭的线下演讲中,对在场的200位妈妈和仅有的几位爸爸提了一个“倡议”。

他说:“我想开放一个软件,叫共享爸爸!”

现场几乎所有妈妈站起来热烈鼓掌,大喊:“我们太需要了!” 而那几位爸爸则很尴尬。

为什么“共享爸爸”受到欢迎?因为爸爸们在中国家庭中常处于缺席的状态。

缺席并不是说他们真的不存在,而是指,他们在父亲的角色上扮演得很不够。

成就感来自事业,幸福感来自家庭,家是每个人的原点和归途。

最好的家,是爸爸和妈妈很相爱。

最好的教育,是爸爸不缺席,妈妈不焦虑。

今日带来的声音,是关系解构心理学家胡慎之关于父女关系的深度解剖。

没被爸爸爱过的女孩,一生都在找爸爸。

国外一家心理研究所的调查显示,从0-24岁,女性越是被父亲肯定、宠爱,长大后处理两性问题的能力越强更有安全感和自信心

相反,如果父亲对女儿疏远、忽视,会使女儿缺乏安全感,处理两性问题的能力很弱。

针对女性的调查也显示,有40%的女性认为与异性交往的能力是和父亲有关的。

如果说母女的亲密关系带来满足的体验、情感的支持,那么父女之间的亲密关系,则使女孩初步懂得怎样与异性相处,以及如何维持与异性间的关系。

父亲对女儿的爱不仅影响着她的两性关系,也影响着她的自信心和事业成就

美国密西根大学曾进行了一项父亲教育对于女儿的影响的调查。

结果显示:63%的女孩,因为在童年时得到父亲的关爱,长大后遇到挫折时心理自愈能力更强

69%的女孩,认为自己的自信心更多来自于父亲的赞扬与鼓励。

胡慎之曾经有一位女性来访者,困惑于为什么在两性关系中,她总是被抛弃的那个。

深入了解,胡慎之发现这位女孩儿的两性关系模式很特别:

首先,她通过表现自己的性感接近异性;

然后,通过在性关系中服务对方的方式,拉近距离;

她想要吸引的男性,都是年龄偏大、有稳定另一半的人……

她总是渴望从对方身上获得很多,甚至于想介入到对方的家庭中。但每次最终的结果,都是对方选择离她而去。

她一直在异性身上,寻找一个爸爸。

不仅仅是在异性身上,寻找没有得到过的父爱。也想在异性身上,表达出自己对爸爸没有表达出的爱

当然这是一个极端的案例。但你是不是也有过一些瞬间,看到男人有一段不快乐的婚姻,你就升起莫名的同情呢?

在你的家里,爸爸又是一个怎样的存在呢?

为什么爸爸对女儿的爱会这么重要呢?

首先,爸爸对女儿的爱是深沉的,能带给孩子安全感。

当爸爸把女儿抱在怀里,或者举高高,对着女儿笑的时候,女儿会在爸爸眼中看到一个特别可爱的自己。

她能感受到,爸爸提供给她一种保护和力量感,而这种力量感能给她营造一种安全稳定的感觉,不同于妈妈那种温柔的爱。

而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人说:“女儿是爸爸上辈子的情人”,这意味着,爸爸跟女儿之间的亲密感是很独特的。

爸爸是女儿生命中第一个男性形象。

当女儿成长到四五岁时,性意识开始萌芽,如果在这个时候,她能够被一个异性所接纳,那么她对自己作为女性的形象就可以得到认同。

如果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缺乏爸爸的参与,或和爸爸的亲密度不够,从而导致自己跟异性之间的相处出现问题,我们也「不要放弃改变」

开始这段改变,我们首先需要的,是将“过去”和“现在”清晰区分。

爸爸不爱我,别的男人就不会爱我?错!得不到爸爸的陪伴,并不影响我们得到别的异性的爱。

第二步,我们需要承认,我们无法找回失去的父爱。

这有些难,但如果我们一直执着于找回失去的父爱,我们会在与其他异性相处之时,产生混乱。

所以如果我们发现,自己好像把亲密关系的另一半,当成了自己想象中的爸爸时,我们要重新审视自己的亲密关系。

我们要把一些不合理的期待切断。

不要让自己处于“一个不爱女儿的爸爸和一个渴望爱的女儿”的状态中。

我们要找的不是爸爸,而是自己。

最后,请缺席女儿成长的爸爸,回家吧。

这句话看着简单,却有很多人做不到。

很长时间有一个热词叫“中国式家庭”,具体是什么样的呢?

一个缺席的父亲,

加一个焦虑的母亲,

等于一个情绪失控的孩子。

放到原始社会,爸爸可是要带孩子出门打猎、帮助孩子探索世界的。

但现在很多呢,是爸爸加班、爸爸陪酒、爸爸出去打麻将,变成了一个影子。

一个针对北京3~6岁幼儿父亲的调查发现:80%的父亲认为自己工作忙,没有时间与孩子交往。

对天津1054人的调查显示:一半以上的家庭,存在子女教育中父亲“缺位”的情况,母亲是子女教育的绝对主角。

所以,当做爸爸的、做丈夫的隐形了,妻子对情感的寄托,跑到哪里去了?

全部跑到孩子身上去了。

很多来找胡慎之的年轻妈妈,她们活得很累,老公看不到、依赖不了,带孩子的责任全在自己身上。结果给自己的压力也很大,最终让孩子也很紧张。

在这种家庭中,孩子一方面要承担起不属于自己的责任。另一方面,又不由自主地,陷入到“永远做妈妈好孩子”的状态,拒绝成长。

这种现象很悲哀,但也很普遍。

胡慎之想要和你分享的,就是他对中国家庭中最常见互动模式的分析。

比如我们小时候在外面摔了一跤,可是回到家后,听到的不是爸爸妈妈的关心,而是他们的指责:“叫你不要乱跑!”

这不是说,爸妈不爱我们了,而是他们无力甚至是无能的体现,爸爸妈妈没办法控制那些在伤害我们的人和事情。只有通过骂你,让你反省自己,才能让他们掌握控制感。

没有一种成功可以弥补家庭的失败,原生家庭对每个人的影响超过我们的想象。

但原生家庭烙印再深,只要找到症结,了解自我,是可以走出来的。

所以有了《胡慎之心理课:重建亲密关系》。

胡慎之,关系解构心理学家。

蔡康永情商课特聘心理专家;

吴晓波、奇葩天团推荐的心理学家;

武志红称他是“最懂关系的心理学家”。

中国最资深心理咨询师之一;

CCTV《心理访谈》、湖南卫视《变形记》等多家媒体特约专家。

拥有20年心理学研究历程,15000小时个案咨询,擅长分析解决个人成长、婚姻情感、亲子育儿等方面问题。

在他的心理课程里,他不想和大家说很多理论,也不想说太多煽情。

胡慎之想做的,只是用他在过去15000个小时的咨询中,一点一点积累出的故事、案例,和你分享,帮你解析你自己的家庭。

尤其是那些刚刚组建家庭,或者刚刚生育小朋友的爸爸妈妈,这节课与其说是给你的,不如说是给我们小宝宝的。

他想要你们给TA一个,有更多时间陪伴的爸爸,更加情绪稳定和自由的妈妈。

《胡慎之心理课:重建亲密关系》

最懂亲密关系的心理学家才能讲的课

梳理20年心理研究

15000个小时的咨询经验

用故事案例,让你看到问题如何发生解决

娓娓道来,金句频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4岁男孩从29楼坠亡,曾称父母再吵架就跳楼...
心理学家说:男人有啥用?妈妈,要爸爸有什么用?你怎么回答?
家长课堂:影响女儿一生幸福的父亲教育(图)
心理学发现,孩子和父亲的关系,会影响他20年后的命运
好父亲应该在孩子需要时出现
嗯哼说“八岁娶妈妈”:最有效的性别教育,从几岁开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