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儿童紫癜的中医认识和防治
紫癜
【定义】皮肤表面呈现点状或片状青紫出血斑块的一种病症。“紫”指颜色,可以绛,可以紫或青。“癜”指形态,古人解作“风斑片”,证之临床,可以点状,也可以片状。
【病位】脉,卫气
【病势】实为火热蒸迫,虚为卫气不固
【病性】可热,可寒
【病因】外感或内蕴火热邪毒,食入发物,禀赋不足,素体卫气虚
【基本病机】血液离经,溢于脉外。
X

一、中医
1.紫癜为弥漫性出血
皮肤上充斥着东一块,西一处的紫色或青色斑块是诊断紫癜的依据。而皮肤外我们看不到的呢?其实,紫癜是小动脉和毛细血管的出血性病变。它不仅仅出现在皮肤上。出现在皮肤上还好,基本没有症状,只不过提醒你体内有出血征兆。如果出血在胃肠道会腹痛,如果出血在关节肌肉会关节疼痛(这是临床非常常见的两种类型和症状),如果出血在大脑会中风或痴呆,如果出血在肺会呼吸困难与咯血。还好,这两种比较少见。总之,定义“紫癜”为人体血管的一种弥漫性小出血是比较恰当的。
“弥漫”言其出血涉及血管多,几乎所有小动脉和毛细血管网都可能受到累及。“小出血”指出血量相对较少,多为逐渐渗出。
2.气血的运行与约束
气血的来源,一是肺吸入清气,二是脾上输食物中的精微物质,三是直接由肾精化生。气血通过肺、脾、肾三途提供的清气、水谷精微和先天之精为原料,在心肺合成。在人体,气血无处不有,无时不在,充斥全身,为人体之动力。
心肺生成的气血要到达全身,必须经过运输(循环)。循环是气血最大的特点,也是生命的象征。
气血循环在脉管和经络中进行。《内经》对脉管有不同称谓,如“氣脈”、“經脈”、“絡脈”和“血脈”等。《灵枢经水》“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其藏之坚脆,腑之大小,谷之多少,脉之长短,血之清浊,气之多少,十二经之多血少气,与其少血多气,与其皆多血气,与其皆少血气,皆有大数。”说明循环气血的脉和经络还真是解剖得来。遗憾地是经络实质至今没有找到。
“营(血)行脉中”是中医的基本理
论。即血液在脉管中运行。脉是人体独立的固定结构,有粗有细,被心所统领,中医称之为奇恒之腑。但中医对脉管并未深入研究,仅仅意识到“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灵枢决气篇》)。自然界的管道用来运送液体,液体对管道会产生一定压力,如果压力太大,管道就会渗漏或破裂。为了不渗漏和破裂,就必须加固管道。中医将这一天象创造性地运用于人体,发明了“卫行脉外”学说。在中医看来,约束血液循环一靠固定的、静态的脉管。二靠疾行的、动态的卫气。脉管和卫气,一动一静,徐缓有序,共同维持并调节着气血,使之在脉管内有序的,定向的流动。如《素问·痹论》:“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慓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膛”,《灵枢卫气》“其浮气之不循经者,为卫气;其精气之行于经者,为营气。阴阳相随,外内相贯,如环之无端”。《灵枢营卫生会》“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浊者为营,清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度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
3.离经血与瘀血
血液在脉管中由于受到脉管的壅遏和包绕,以及卫气在脉管外的疾行与慓悍固护,从而遵循约束,定向流动,不急不躁,不得溢出脉外。一旦溢出脉管外,其过程就称之为出血。出血为血液离开固有的管道和经络,离经之后,血液将很快凝结固化,称为瘀血。瘀血将失去血液原有的流动与红活特征而变成固态物并呈现青紫色。紫癜是皮肤上见到青色或紫色斑块,所以,出血为紫癜的根本病机,瘀血为紫癜的必然现象。
无论何种原因,只要血液从脉管外溢,肯定就是脉管和卫气的约束功能出了问题。要么内压增大,要么脉管裂口,要么卫气不足,行进缓慢,总之脉管失去其完整性和密闭性,卫气失去其固护能力,血液才会渗漏,形成紫癜。这是紫癜形成的基本病机

4.紫癜与脏腑
紫癜病机在于脉管与卫气失约失固。那么,一切能导致此机理发生的原因都可能引起紫癜。
(1)紫癜与心心主血脉。血脉的统摄和营养由心完成。如果感受邪毒,或热邪内生,燥动血液,迫血妄行,脉管损伤,血液就会遗漏,发生紫癜。这是热证、实证紫癜的共同病机。
(2)卫气与肺和肾传统中医认为卫气由肺所宣发。“上焦开发,宣五谷味,薰肤,充身,泽毛,如雾露之溉是为气”。但卫气又与下焦有关。经云“营出中焦,卫出下焦”。所以,虚证紫癜多与肺虚和肾虚有关。
二、西医
1.发病特征
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开始可有发热、头痛、关节痛、全身不适等。皮损表现为针头至黄豆大小瘀点、淤斑或荨麻疹样皮疹,严重者可发生水疱、血疱,甚至溃疡。好发于四肢伸侧,尤其是双下肢和臀部。皮损对称分布,成批出现,容易复发。仅有皮肤损害者称单纯性紫癜,伴有腹痛、腹泻、便血,甚至胃肠道出血者称为胃肠型紫癜;伴有关节肿胀、疼痛、甚至关节积液者称为关节型紫癜;伴血尿、蛋白尿,肾损害者称为肾型紫癜。
2.病因病理
过敏性紫癜是机体对过敏物质发生变态反应,造成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和脆性增高,并伴有小血管炎,是血管对外界抗原的过敏反应。该病的发生可能与细菌和病毒感染有关,如上呼吸感染、扁桃体炎、肺炎、猩红热、尿路感染等急性感染,或者结核病、支气管扩张症、前列腺炎、骨髓炎等慢性感染较为常见。寄生虫感染也是引起该病的原因之一。其它如进食容易产生过敏的鱼、虾、牛奶、鸡蛋,以及抗生素、解热镇痛药、镇静药、抗痨药等等,都可能导致过敏性紫癜。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以血小板减少为特征的出血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及脏器的出血性倾向以及血小板显著减少,可分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两大类。前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是由于人体内产生抗血小板自身抗体导致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破坏血小板过多引起。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前通常有病毒感染史。后者继发于某些疾病,这些疾病导致了血小板产生障碍或破坏增多。
3.治疗
主要采用抗过敏,防治原发病变和促进血小板生成或输入等治疗方法。
【治疗】
一、治疗原理
清洁修复脉管,固摄血液,活血化瘀。
二、治法
1.中药:生地、玉竹、北五味、太子参(益气、养阴、修复脉管)、黄芪、白术、葛根(强卫气,健脾胃,固摄血液)、白芍、桑白皮、甘草(缓急、软化脉管)、丹参、当归(活血化瘀)、车前草、银花、紫草(清热解毒,洁净血液)
2.小儿推拿:揉太渊、百会配涌泉(调节阴阳,调节血脉)、拿肩井(升提阳气)、推上三关配下六腑(适寒温,补虚泻实)、理脊、揉脊、轻抚脊(益气固卫,安抚血脉)、抱揉虚里(调心,调血脉)、清天河水、揉二人上马(清透邪气,水火互济)。
【注意事项】
1﹒手法不宜太重,对皮肤刺激尤其不能太过。以防止引发出血。
2﹒部分患儿有严重的并发症,及时发现,给予相应的治疗。
3﹒发病初期需要进行饮食指导,避免食用易致敏的食物、花粉、粉尘、宠物等,减少患儿户外活动,必要时卧床休息。
【支撑材料】
《圣济总录·诸风门》“论曰紫癜风之状,皮肤生紫点,搔之皮起而不痒疼是也。”
《医学入门·肌血衄》“血从汗孔出者,谓之肌衄。”
《外科正宗·葡萄疫》“葡萄疫,其患多生于小儿,感受四时不正之气,郁于皮肤不散,结成大小青紫斑点,色若葡萄,发在遍体头面。”
《彤园医书》“因感受疫疠之气,郁于皮肤凝结而成。大小青紫斑点,状若葡萄,发于头身腿胫居多,甚则毒邪攻胃,牙龈腐烂。”
《诸病源候论·热病衄候》“邪热与血气并,故衄也。”
《证治汇补》“热极沸腾发为斑。”
《景岳全书·血症》“动者多由于火,火盛则迫血妄行。”
《万病回春》“一切血症,皆属于热”。
《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患斑毒病候》“斑毒之为病,是热气入胃,而胃主肌肉,其热挟毒,蕴积于胃,毒热蒸发于肌肉,状如蚊蚤所啮,赤斑起,周匝遍身。此病或是伤寒,或时气,或温病,皆由热不时歇,故热入胃,变成毒,乃发斑也。”
《普济方》:“阳毒内热,蒸溽外迫,毒气入胃,令人发斑。”
《灵枢·百病始生》“卒然多食饮啧肠满,起居不节,用力过度则络脉伤。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阴络伤啧血内溢,血内溢则后血。”
《金匮翼·卷三》“脾统血,脾虚则不能摄血;脾化血,脾虚则不能运化,是皆血无所主,因而脱陷妄行”。
《证治汇补》“热则伤血,血热不散,里实表虚,出于皮肤而为斑也。”
《血证论》“脾统血,血之运行上下,全赖乎脾。脾阳虚则不能统血,脾阴虚又不能滋生血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是如何认识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
中医膏方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例
血小板减少会出血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医治疗好不好
血小板减少 中医分析与辩证
身上一碰就有淤青是怎么回事?
诊脉方法:举、按、寻,诊脉的时候到底要诊些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