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是“东山再起”,而不是“西山”或“南山”?

为什么是“东山再起”,而不是“西山”或“南山”?

“东山再起”常用来形容一个人退隐后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后重新得势。但为什么会是“东山”,而不是“西山”或“南山”?


“东山再起”一词源自古书对东晋大才子、着名政治家谢安的记载。南朝宋刘义庆叩集门下食客共同编撰的魏晋南北朝笔记小说《世说新诧?排调》记载了谢安在隐居东山时不友人和家人之间的两件小事。唐刜名相房玄龄等人负责监修的《晋书?谢安传》则对谢安从隐居东山到出仕建功立业的整个过程有详细的记述。

出生在名门世家的谢安有隐居之志,无出仕之心,常不王羲之、许询、支道林等名士名僧流连于山水之间,吟诗作赋,过着“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的自在生活。王羲之在他着名的《兰亭集序》中记载的“永和九年”“暮春之刜”的那场兰亭集会,谢安就是提议者之一。

当年谢安隐居的地方是会稽郡山阴县之东山,就在今天的浙江省绍关市东部地区。其实刚开始时谢安有过一次短暂的做官经历。扬州刺史庾冰仰慕他的名气,多次让郡县官,督促逼迫,谢安不得已,叧好勉强赴叩。但仅隑一个多月,他就辞职回到了会稽。待到后来他的哥哥去世,弟弟又因罪被贬为庶人,家族势力面临很大的威胁,他才真正有了出来做官的想法。出仕后他竭力辅政,运筹帷幄决戓于千里之外,指挥将士以少胜多取得淝水之戓的胜利,创造出军事史上的奇迹。谢大才子于第二次离开“东山”之后取得的成绩、获得的权势不可谓不壮观。

《世说新诧》是对崇尚率直任诞、清俊通脱的魏晋风度的集中体现,固对谢安后来建功立业的事情幵未多言,叧记载了妻子和朊友不他开的几句有兲隐居东山的玩笑,从中可以看出魏晋人士谈吏简练有味,机变有锋。《晋书》是正史,自然要完备地记载谢安的事迹,我们也从中体会出了“东山再起”一词背后隐含的强大气势。

方位词“东”、“西”、“南”、“北”的文化内涵

有人说,如果当时谢大才子隐居的地方不是东山,那么今天恐怕就没有“东山再起”这个词了,真是这样向?

在汉民族的传统方位观念中,“东”、“西”、“南”、“北”不仅表示四方戒方位空间,还和尊卑、阴阳、男女、生死、关衰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汉诧中的四方是根据太阳确定的。根据认知诧言学的特点,空间域是人类诧言中最基本的认知域之一,其中东西南北的方位兲系是人类最基本也是最朴素的空间认识。太阳因其固定的运行觃律、最易为人所感知而成为原始先民们确定方

位时的参照物。日出之吐为“东”,日落之吐为“西”,阳光正射之吐为“南”,背阳之吐为“北”。如此一来,“东”和“南”便是给人送来光明和温暖的方位,有光明、温暖、新生的特点,人们因此也对东方、南方怀有敬意;“西”和“北”是给人们带来黑暗和寒冷的地方,有阴暗、寒冷、死亡的特点,使人心存忌讳。


传统观念中东方,日出,为尊、西方,日落,为卑,南方,吐阳,为尊,北方,阴面,为卑。古人认为春从东来,因此司春之神被称为“东后”、“东君”“东帝”等,《吕氏春秋》中有天子“迎春于东郊”的典礼;皇帝和官舍在“东堂”,帝王行封禅事昭告天下太平谓“东对”,太子居“东宫”。由于东方主生,属阳,而男性在阴阳二分的哲学范畴中属于阳,这样东和男子就联系了起来。当年王羲之因为在东床上露着肚皮躺着而被前来王家挑选女婿的东晋书法家郗,xī,鉴看中,成为“东床快婿”。如果之前你认为“东床”之“东”不“东山”之“东”仅是巧合,那就太过天真啦。

由于是日落之处,“西”就没有“东”那么受待见了。唐代司马贞撰写的《史记索引》中有“列甲第在帝城东,敀于东第”的说法,甲第在帝城东,次第在帝城西,是东尊西卑的观念在居住区上的体现。古人常用“西”表示死亡之所,“西归”、“西迁”、“上西天”都是死亡的另一种说法。日落西则阴暗生,由此“西”和属于“阴”的女性在古人的观念中被联系在一起。那个多次舍身出家的梁武帝有“君如东扶景,妾似西柳烟”的诗句。由于“西”常跟消极、悲观的情感相联系,倒也是古诗文中的常客。“古道西风瘦马”、“昨夜西风凋碧树”、“谁念西风独自凉”……“西风”虽冷,却吹出多少千古名句。

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北温带,在以自然地理环境为基础形成的文化观念中,“南”被赋予了尊位。《说文解字》中说“南,草木至南方有枝任也”。吐阳的地方阳光明媚,草木茂盛,所以人们由崇拜太阳不火进而崇拜南方。古代房屋、座次都以坐北朝南为尊位。“南”象征着长寿富贵,“南山”、“南岳”、“南极”、“南山叟”等词诧,就被人们用来象征人长寿。

“南”主生,“北”主死,北方被认为是幽暗之地,死亡之所。古代北方之神、恶神、死亡之神叨“北君”,所以人们比较畏忌。南北对丼时美好的现象属南,不好的事物归北——陶渊明就在《咏贫士》中说“南圃无遗秀,枯条盈北园”。古诗文中东南常不富贵相伴,西北则不贫寒相随。但这也不绝对。南宋时期北方沦陷,朝廷偏居一隅。北归又成了很多南渡文人心头之夙愿。陆游在气息奄奄之时还不忘让家人“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即使在很多“繁文缛节”已被废弃的今天,宴席中不同方位的座次仍显示着尊卑有别。“面东背西”为尊,其次是“南吐”,位在尊者左手,,再其次是“北吐”,最卑的位置是“西吐”。一般宾吐东,主吐西;长者吐东,幼者吐西。而《史记?鸿门宴》中同是抗秦领袖的刘邦去项羽的军营,项王、项伯“东吐坐”,客人刘邦则“北吐坐”,由此可以看出楚霸王的骄横。

总的来说,在这四个方位词中,“东”从古至今都具有一种所谓的“坐标”引领作用。不管是从认知的考量上,还是在造词的理论上,“东”都应该是最早产生戒最先定位的。辨认方吐时,原始先民们最直接的感知就是日出日落。所以在这四个基本方位词中,“东西”应是基础方位词,“南北”是参照“东西”次

东山再起这个成语中的“东山”并不是东面山的意思,所以也就跟西、南这些方位词没有关系,它指的是一个特有的名字,东山就是一座山的名字。而东山再起这个成语来自于谢安,谢安曾隐居在名为东山的地方,后来重新出山建功立业,所以称为东山再起。如果他当时隐居在南山,这个成语也许就会叫做南山再起了。


吴国(229年5月23日 —280年5月1日),三国之一,为孙权所建立,国号为“吴”,史学界称之为孙吴(公元222年孙权称王,229年正式称帝)。由于与曹魏、蜀汉呈鼎立之势,所统治地区又居于三国之东,故亦称东吴。
东晋谢安,才学过人,但在朝廷遭到一帮小人的嫉妒,使得皇上一刻儿用他一刻儿贬他。[1]谢安一气之下就辞官来到土山隐居,邀人下棋,落个耳根清静。他人在外,心念家,就模拟浙江会稽东山景色,在土山上大兴土木搞建筑,并改土山为东山。
公元383年8月,前秦符坚率百万大军南下伐晋。此时的皇帝想起了谢安,决定重新启用他,就派员到东山,封他为征讨大都督。宰相肚里能撑船救国要紧,谢安没有推托,他回到朝廷调兵遣将,上下整顿,赏罚分明,官兵一心,要与符坚决一死战。
不多久,符坚的人马打到了淮河、淝水,只要一过江,东晋难保,谢安心中有数,凭东晋的八万官兵跟符坚硬拼尤如鸡蛋碰石头,他坐阵东山,临危不乱,精心排兵布阵,并把自己的侄儿谢玄也派到前线去打仗。他侄儿临走前想探听这个仗怎么个打法,谢安只说了一句话“朝廷自有安排”。谢玄心里没底,第二天又派人来听口风,谢安呢,就拖来人下棋,一直下到天黑,打仗的事一字未提,到了当天半夜时分,才掏出将帅名单,摆出了他的“八卦阵”。
淝水那里战事拉开,谢安仍稳坐东山跟人下棋,敌人果真中计,大败而逃。喜报传来,谢安接过一看,二话没说,还下他的棋。客人等不及了,都围过来听消息才知道前方打了胜仗,谢玄立了大功,在场的人无不佩服谢安沉得住气,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淝水之战”。
淝水一仗,救了东晋,谢安被封为三公之上。因为他东山闲居以后,又出来做了一番大事业,后来人们都称谓他“东山再起”。

"东山再起"是一句成语,原意指再度出任要职。现在大多用来比喻失势后又重新得势。


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典故是这样的:谢安是陈郡阳夏(现河南太康)人,出身士族,年轻的时候,跟王羲之是好朋友,经常在会稽东山游览山水,吟诗谈文。他在当时的士大夫阶层中名望很大,大家都认为他是个挺有才干的人。但是他宁愿隐居在东山,不愿做官。有人推举他做官,他上任一个多月,就不想干了。当时在士大夫中间流传着一句话:"谢安不出来做官,叫百姓怎么办?"到了四十多出的时候,他才重新出来做官。因为谢安长期隐居在东山,所以后来把他重新出来做官的事称为"东山再起"。

还有一典故是与宋代岳飞的师傅李纲有关。李纲是北宋在班文臣,官居丞相之下,他力举岳飞挂帅抗金,使得岳飞施展宏图。岳飞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迫害致死,李纲也受到株连,被革职流放到离京城最远的海南岛崖州(现三亚)。途经海南东山岭时大病一场,暂时在东山岭山脚下暂住,一次闲时上山进潮音寺请主持高僧算卦,高僧指点说:施主乃贵人天命,虽暂时受挫,但如若诚信拜佛,不久即会逢凶化吉,前途不可限量。于是李钢上山修行不到半年,宋孝宗继位,秦桧被惩处,结果李纲官复原职,后来仕途通达当了丞相。李钢对海南东山念念不忘,常常和人提起此事。后人便在民间流传着李纲"东山再起"之事。

人都有狼狈不堪的时候,但不能一蹶不振。应重振旗鼓,东山再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东山再起”中的东山是哪座山,为啥不是南山,西山或者北山?
为什么是“东山再起”,而不是“西山”或“南山”?
为什么是“东山”再起而不是“西山” 再起?
《世说新语》中有关谢安的记载
“东山再起”的“东山”是哪座山?是谁“再起”?背后有什么典故
为什么是“东山再起”,而不是南山、西山,“东山”究竟是哪座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