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说“放肆”,而不说“放叁”、“放伍”?

(摘录几位网友的讨论供大家参考)

自在了然 1

社会问答达人

我对这个,理解不一样,其它朋友讲的是放肆的起因。我说的是历史沿革,其实,肆还有一样,在古代汉字在金钱交易凭据,记帐用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全是大写,壹,弍,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万,(我写的是简化字丶不是繁体字)。直到今天,打条子,写借据,开发票,收据仍有大写一栏,其中不泛有肆字。

解放初,解放前,旧时代,唐宋元明清,对市场都称之为肆,生意,交易的地方,大的酒馆叫酒肆。为什么称肆?这里面大有玄机。《道德经》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肆在古时并没有我们现在人们牵强附会说肆不好。我个人理解,肄就比三要多,而且要数字大些。引伸出无限的遐想。就是不可想象,特别宽广更深的意思,比如说,肆意妄为,就成了放肄,基本上无法相提并论的意思,肆在古时代表东南西北海洋地域。人们有句古语叫放之四海而皆准。四海为家。对一件本来不大哟事情,大肆宣染,就是无限大的意思。在茫茫宇宙中,作为人是很渺小的。肆就是天地,东西南北四方。无边无际。你还能去比肆吗。叄和肆是不能颠倒的,所以人们把那些昏了头的人形容为颠三倒四。就祘一个市场,你袭断,你都不得人心,敢在肆之上的,肯定是放肆了。

用户15431014 5

“放肆”的本义是杀人弃市 如果有人在尊长面前,言语和举动都表现得很嚣张,就会受到这样的斥责:“放肆!”辞典对“放肆”的解释是轻率任意,毫无顾忌,是一个贬义词。可是,“放肆”最早却专指死人。 “肆”的本义是摆设,陈列。

《周礼》规定,小宗伯这个官职负责的事情是掌管王国祭祀的神位,祭祀的时候,小宗伯要做一件在今天看来稀奇古怪的事,这件事叫“大肆”:“王崩,大肆以秬鬯渳。”秬(jù)是黑黍,古人把黑色的黍子视作嘉谷,吉祥的作物;鬯(chàng)是一种香酒,用黑黍和郁金香合酿而成的香酒就叫“秬鬯”,祭祀的时候使用,也用来赏赐有功的诸侯。渳(mǐ)是动词,清洗尸身。“王崩,大肆以秬鬯弥”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子驾崩之后,小宗伯要先“大肆”,把天子的尸身陈列出来,然后用黑黍和郁金香酿成的香酒来清洗天子的尸身。 周代还有“肆师”的官职,肆师的任务是陈列祭祀时的位置,摆设祭祀所用的各种器具和祭品。 “大肆”既然是陈列尸体,后来就把处死刑后陈尸示众也叫作“肆”。《论语·宪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我的力量能够将他杀了,然后陈尸于市场示众。《周礼》规定,被处死刑的人要“肆之三日”,陈尸示众三天,以表示鄙弃之意。“放肆”的“放”是驱逐、舍弃的意思,因此,“放肆”一词的本义就是弃市,把被杀人的尸体舍弃后陈列到市场上。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尊重长辈和领导,如果在长辈和领导面前显得过分地嚣张,就威胁说要把他“放肆”,杀掉弃市。久而久之,这句威胁的话就变成了今天斥责的意思。

朴素885006 0

放肆,其中一种说法出自语出《关尹子·六匕》:"一蜂至微,亦能游观乎天地;一鰕至微,亦能放肆乎大海。"这种说法中放肆并不是贬义,而是道家所讲任意作为,不加拘束。

至于现在为什么这个词大多属于贬义,应该是出自周礼,。《周礼》规定,被处死刑的人要"肆之三日",陈尸示众三天,以表示鄙弃之意。"放肆"的"放"是驱逐、舍弃的意思,因此,"放肆"一词的本义就是弃市,把被杀人的尸体舍弃后陈列到市场上。

至于为什么不说放叁或放伍,我认为究其原因大概有两点,其一,国人讲究礼仪,溯本求源,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放叁、放伍没有理论依据,说出来达不到以理服人的目的。站在理论和道德的制高点呵斥他人,能够满足自己高人一等的心理成就。其二,从其发音来讲,放,去声,肆,也是去声。放肆说出来,慷慨激昂,士气大涨,能够让人感觉自己一下子高大起来。叁、伍,三声。放叁、放伍,说出来气势不足,令人感觉理亏。想象一下,二人狭路相逢,其中一人开口大喝道:“放肆”,另一人开口:“放叁”。呵呵,高下立判。正如热剧那年花开月正圆中台词,“放肆”,只能对 “猖狂”-……哈哈

天府云 门

“放肆”一词现多用于贬义,形容一个人胆大妄为、行为过分。

这一词汇最早出现于先秦时期《关尹子》一书,书中有这样一句“一蜂至微,亦能游观乎天地;一鰕至微,亦能放肆乎大海。” ,意思是“蜂与虾虽然渺小,却分别能在天地与大海中自由自在”。“放肆”在这里指任意作为、不加拘束,简言之:放肆=放纵+肆意。

而“肆”作为大写数字,则迟至武周时期方才发明。据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考据家顾炎武所著《金石文字记·岱岳观造像记》,可知《岱岳观造像记》是则天朝所树立的石碑,上面就有大写数字,顾炎武考证说:“凡数字作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等,皆武后所改及自制字。”

所以,“放肆”里的“肆”意思是“肆意”而非大写数字“肆”,当然谈不上“放叁”、“放伍”。

北国风 向

中国古代哲学家早就有天圆地方这一说,意在地有四面,方向为八方,有谁见过哪个老农把田地平整为圆形的。地有四面,稳重而厚实,于是四面引申为地球人的规矩,说三道四就是讨论行为是否超越规矩。

地方有四面,这是规距,"肆"包括了全部规矩,因此说一不二,说三道四都可以,但你不能大声喧哗,吆五喝六耍威风。

看来古时把"肆"也看成"度",人们做人做事的限度,任何人的言行不得超过这个度,不可破坏肆面规矩。如果你不守规矩,超过了限度,你就是放弃规距,就是"放肆"了;如果有人胡作胡为,就是肆意破坏规矩,就是肆无忌惮了。

如果我对"肆"的认识谬论,超出了别人的容忍程度,只能算得上"遗笑大方",但只要守得住"地方"的肆面规矩,至少没人骂我"放肆"了……

文士 辰

只说好话,不做学问。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告诉你一个最简单的方法——查字典。

肆,在《康熙字典中》有很多种解释,极、放、恣、逐、驾、舍处(房子)、陈列、故今、申、余、量、长、剔、解,又同陔、肄等等。

“放肆”跟“放恣”是一个意思!知道为什么只说“放肆”而不说“放三”“放五”了吧?,如果不放心,去查一查,看看“叁”和“伍”有没有“恣、放”的意思!

漓江烟雨 楼

“放肆”来源于放狗之说。话说从前有个秀才先生,他虽然是个读书人但很有江湖人物气魄,有一天秀才在家听到一女子的喊叫声就急急跑出来一看,是四个无懒在拖拉毒打一位年轻女子,于是秀才就上前一声怒喝“大胆!光天白日之下胆敢如此昌狂”!四个无懒见是个文弱书生便不理睬他继续毒打女子,秀才忍无可忍于是大叫一声“放…?…”“狗”字刚到嘴边就觉得有失丝文就马上改口“四”,因为秀才家里养有四条大狗看家,四条大狗听到主人的命令后就恶狠狠地冲向四个无懒乱咬一通,咬得四无懒四处逃走。之后街边行人个个赞赏秀才丈义行为,见到不公平的行为纷纷效仿秀才之义正严词的一声怒喝“放肆!”。

余人 月

资深媒体人 新闻评论员

说公道话、讲良心语。青史内不留名,红尘外便是我。

古代,肆通市,又有陈列,陈设之意,指人处死刑后暴尸示众:肆诸市朝。放肆就是放市,弃之于市,暴尸街头,无关数字(肆用作数字的四,据说始于明代朱元璋的意思)。后来,这词演化成放荡不拘的无礼,其实是骂人的恶话,警告对方不得傲慢横蛮,即如果不讲礼的话,后果很严重,就是要放肆,被杀陈尸于市,跟骂人"杀千刀”“砍脑壳”的意思差不多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人为什么不说放叁、放伍,非要说放肆?
为什么古人都说“放肆”,而不说“放叁”、“放伍”?
家人卦九三“家人嗃嗃,妇子嘻嘻”是什么意思?
“第一巨贪!”受贿10.4亿!被处死刑!
“神童”戏秀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