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孔子的关于“仁”的核心理念是什么?

孔子的关于“仁”的核心理念是什么?



要理解“仁”的核心理念,在《颜渊》篇中,这几段话非常有代表性:“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仁”的核心理念,概括起来,就是克己、爱人、复礼。就“仁”而言,更核心的是“爱人”。

孔子的“仁”是为了“复礼”,“复礼”是“仁”的目的。孔子讲“仁”不离政治理想和施政理念和方策,孔子的道德是君子之道,不是普通的小人之道。所以他的“仁”不是以自身为目的,“礼”才是“仁”的归宿。

复礼必须通过爱人的方式才能达到,这是孔子继承历史上的民本思想提出的特色理念。

爱人,是“仁”的特征。由于这个爱人是为了“复礼”,所以这个“爱”是和“礼”的等级制紧密结合在一起,是有等差的爱,是先爱亲,后爱人,由爱人,以致爱上、爱君、爱国。这和墨子提倡的“兼爱”不同。如何算爱人?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这个道,很明显就是指“仁”和“礼”,也完全适合于描述“爱人”的表现。关于忠恕,论述很多,主要是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待人要宽容。

要“爱人”必须克己。要“爱人”也不是容易的事,自然而然的事,孔子也慨叹,没有见过有好德如好色者;说当时能见到赴汤蹈火的群众,没见过为仁而死的百姓。(“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但也认为,要达到仁没有多么难,要仁就可以得仁,并且不应该埋怨,(“求仁而得仁,又何怨。”“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所以,克己是要改变自己的那些低级趣味,获得良好的道德修养。克己是到达道德理想的必须的条件和途径。孔子的克己特别是对君子说的,克己方面,主要是“修己”、“约”、“戒”,提倡通过内求的方式提高道德修养。达到爱人的境界,最经常的方法就是“自讼”、“自省”、“自责”等等。

后来我们看到的情况要比孔子当时的情况好得多。经过儒家德治长期治理的熏陶,为道德理想而死的仁人志士并不少见,这也是孔子的理想。孔子当世之时,礼崩乐坏,那么说不足为怪,所以孔子感到这么下去就没有救了,所以很着急,君子学生,要“当仁不让于师”,勇于担当,做实践“仁”的表率,可以急不择路,先师而行,就不讲先后了。“天地君亲师”才是真正的顺序,相对于天地君亲,师在后面。可见“仁”的背后有更高的目的,是“礼”让”爱“呈现出超出对"爱“ 的一般理解的阶梯式的层级结构,这也是容易对孔子误解或者被孔子迷惑的地方之一。

孔子关于“仁”的理念,是服务于政治的,政治方面就体现为德治,这种德治对依靠社会和谐促进进步,有积极的意义,为中华文明提供了丰富的道德思想资源。当然不能讳言,同时也带来道德泛化的倾向,历史上的德治变成了人治,人治又变成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治”,制约了人的个性发展和合理生活追求,使社会活力受到压制。另一方面,把政治理解为德治,把政治这个复杂的社会活动,全部纳入道德之内,显然是不合适的。政治活动,比道德要复杂得多,把道德推广到政治的各个方面,用道德观代替政治观、历史观,造成政治、历史领域很多的道德悖论。这种思想,直接影响到现在对政治和历史问题的分析,使得许多政治观、历史观,达不到历史唯物主义的程度。

《论语》记录的孔子论述“仁”的地方是很多的。按题主期望,把《论语》中有关“仁”的较常引用的论述录记如下,供参考。多处出现的,以第一次出现的篇章为记。

“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阳货》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仁而不仁,如礼何?仁而不仁,如乐何?”《八佾》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苟志于仁矣,无恶也。”《里仁》

”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公冶长》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雍也》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述而》

”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颜渊》

“刚、毅、木、讷近仁。”《子路》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当仁不让于师” 《卫灵公》

“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阳货》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很宽泛,建议还是读一读四书,我想你会有更好的理解。要知道,大道虽至简,但寻大道的路却是坎坷的,因为人们经常是舍近求远的寻,所以才会有“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的崇外情感。孰不知最好的就在身边。昨天我回答了一个提问,是问《三略》中的“释远”章节中的一段,里面就说道:“释近谋远者,劳而无功”,也是劝世人不要好高骛远,珍惜眼前已经拥有的。题主若感兴趣可以去我发表的文章里看看,我已经转载过去了。《中庸》当中也有:“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的说法,都是在劝世人要从眼前做起,从小事做起。这所以先说这些,是因为这是行为的基本。那下面进入正题,当然,本人修为有限,简单说一下。

“仁”,是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是“孝、悌、忠、恕、礼、智、勇、恭、宽、信、敏、惠”等等的道德综合,这其中的“孝、悌”又是道德的基础,大家知道“百善孝为先”的道理吧!这就是为什么我要先说上面的那一段的原因了,凡事都有一个开始,有一个基础,就好像,造房子一样,不打地基房子是不会牢靠的。房子的地基往往是最为费事的,一旦房子的地基做好了,那建上个百层都不过是时间问题。人们常说万事开头难,其实,你只要知道万事都去做一个基础,其实也就没什么难的了,譬如抽丝剥茧,找到了头,还怕解不开那一团乱麻?

所以,“仁”,就是那基础,要想齐家治国平天下,就得先做好“仁”,而想做好“仁”,从“孝悌”做起,善待你身边的每一个人,做到不嗔不怒,你的德行自然会表现出来。你好的德行会影响周围的所有你接触到的人,甚至那些你不接触,但接触你身边人的身边人。以此,你的德行就会试行开来,你的美名也就传扬开来。继而“好德”者便会对你趋之若鹜。大家要知道,人有一个弱点:严格要求别人的德行,却放松自己的德行。所以,但凡是人,都会喜欢有德行的人,但让他自己去修德行,大多会耐不住寂寥。这就是“大道至简”了,“仁”是平天下的大道,大家都知道,但让你做到“仁”,有谁能耐得住那修道时的漫长寂寥?

“仁”本身就是一种理念,如果换算成做法的话,用中庸的一段概括吧: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弱必强。



《论语.里仁》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曾子曰: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由此可见,孔子关于“仁”的核心理念就是“忠恕”这两个字。

忠者,对己而言,中之心也。明自心中之光明,此即明明德也!

恕者,对他而言,如之心也。使他人之心如吾心,此即亲民也!

换成佛家来说,就是“悲智双运”。

忠,就是明心见性,就是修慧。

恕,就是用自己证得的光明,照亮别人,让别人也能解脱,就是慈悲。

只有做到“忠恕”,也就是说“悲智双运”,才能真正成佛,或者圣人之境。


仁为“仁者爱人”。作为一个人,就不同于低级动物,要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爱护他人。此思想首先在美国、日本等国家的企业管理中被广泛应用,以后又被很多国家所借鉴,就是现在的“以人为本”思想。如今,该思想不但在全球商界应用,而且渗透到各个领域,甚至家庭。

(三平斋:“此思想首先在美国、日本等国家的企业管理中被广泛应用”这句话讲得不完整。“仁”是中国的古代社会实践的结晶,被孔子所总结提炼和“发明”推广,当然在首先在中国广泛应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华的智慧: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精粹,张岱年主编,方立天
精心整理孔子名言佳句30条,值得学习珍藏
浅论《论语》中的“仁、德”思想
《论语》名句赏析——品读经典智慧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论语》与人生.pptx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