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苏轼和他的英雄主义

文丨《那些年》悦悦

乌台诗案,让苏轼从京城的风光无限坠落到黄州这个萧索之地。贬途风餐露宿,流放之地困苦,苏轼不得不从书房走上田垒,从大学士变成了老农夫。当所有人以为他要被排山倒海的苦难压倒的时候,他却用无可救药的乐天达观在最困苦的生活中完成了自我和解、领悟、超越和升华。

他依旧敏感,所以捕捉到了生活夹缝里无处不在的快乐;他依旧自信,所以使尽浑身解数,用琐碎的快乐去化解命运的戏谑。当他脱去朝服,他的身份反而多了起来,成了那个时代头衔最多的斜杠中年,他是词人、老农、吃货、建筑师、酿酒师、生活家……

写词的老农

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二月,刚刚经历了牢狱之灾的苏轼风尘仆仆到了黄州,暂居定慧院。在寺庙的竹林涛声中,苏轼睡下,孤独、恐惧、心理落差交替在梦中缠绕。但是很快,从梦中骤醒的苏轼发现眼前一片前所未有的辽阔。

因为被贬,苏轼的俸禄只有一点微薄的实物配给,要养活一大家人,想尽办法也只能维持温饱。发现积蓄勉强只够一年用时,苏轼却说:钱用完了再说,不必为此烦恼。

朋友马梦得向官府申请了一块废旧营地,让苏轼开荒耕种。从此,苏轼穿上农人衣裳,撸起袖子种稻养鱼,打理果园菜畦。荒地渐渐生机盎然,家中日子也好过起来。苏轼将此地取名为“东坡”,自称东坡居士。

握笔的手拿上了禾锄扁担,头上的儒冠让位给了斗笠,终日的体力劳动让苏东坡踏踏实实地顺应日升日落,春种秋收。郁积心中的愁苦和不忿竟然也风轻云淡起来。他在田间地头和乡亲打成一片。守城士卒知道眼前这位被日头晒得黝黑的老农是个大文豪,时不时和他开几句玩笑。给朋友的信中,他讲到“自喜渐不为人识”。从名震天下,到能够因“不为人识”而自喜,苏轼完成了心理上的蜕变。

为了生计奔忙之余,苏轼不忘开展旅游业务,他和友人结伴游览风景名胜,写下了许多佳篇名作。在山水之间,他继续着自我反思。在长江边上的赤壁,在皎洁的月下,他静观历史沉浮,感叹人生如梦,挥毫写下了《赤壁赋》和千古绝唱《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从纸笔之间的方寸之地走到了世界的广袤无垠之中,从朝堂的嚣闹纷争走向了江湖的平淡安静,被压抑的自我终于得到了释放,他面对困难更加达观,面对贫穷更加淡然。于是他乐此不疲地开始解锁自己的新身份新技能。这个宝藏一样的男人终究是藏不住了!

北宋第一美食博主

离开朝堂,苏轼便摩拳擦掌地准备在美食事业上大展宏图了。他自笑“平生为口忙”。在美食上的超人味觉和独到见解,再配上无敌的美食文案,让他迅速崛起成为第一美食博主。苏轼对美食的热爱是发自内心的,即使生活困苦,食材有限,他也能变着法的玩儿出花样来。

初到偏远的黄州,他没抱怨,却急急写下“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宣告江里的肥鱼,山间的嫩笋,我苏轼来啦!

他打趣说“无竹使人俗,无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对肉的热爱让他发明了一道千古名菜。在黄州时,当地人无论贫富都不吃猪肉,因而猪肉十分便宜。于是囊中羞涩的苏轼把猪肉买回家,精心研究吃法,还顺手写下《猪肉颂》:“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侯足时他自美。”按照此法做出来的肉入口香糯、肥而不腻,真真香气环绕千年。如此美味,苏东坡自然不肯私藏,于是不光当地百姓有了口福,我们这些后人也多了一道下饭神菜。之后他又做了东坡鱼、东坡汤,大概只要他愿意,开一桌东坡全席也不在话下。

在惠州时,苏轼身上的钱只够买别人不要的羊脊骨。他把骨头买回家,煮熟,用热酒浸泡,撒上盐,放在火上烧烤,用竹签把骨头缝里的羊肉仔仔细细剔出来吃。在给苏辙的信中,他沾沾自喜地把自己的“独门秘籍”细细写下。末了不忘调侃到,他这么做让一边等着啃骨头的狗都不高兴了。在这里,苏轼吃到了滋味“果中无比”的荔枝,他像小孩子第一次吃糖果一样欢呼雀跃,于是有了那句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感叹。在给儿子的信中,他煞有介事地嘱咐说千万别让陷害他的人知道有荔枝这等好物,生怕他们会跑过来跟他抢。

即使没有肉,他也不肯让吃这件事失去滋味。被贬到海南,只能用野菜野果充饥时,他写下《菜羹赋》,说:“煮蔓菁、芦菔、苦荠而食之。其法不用醯酱,而有自然之味。”很快,生蚝消解了这个老餮的心中委屈。他将蚝肉放入浆水、酒中炖煮或在火上烤熟,边吃边感叹说“食之甚美,未始有也”。

文人和酒大都形影不离。因为馋,苏轼解锁了酿酒技能。密州时,苏东坡曾“用土米作酒”,但“皆无味”。黄州时,技术有所长进,他把东坡出产的粮食拿去酿酒,酿出的酒时清时浊,他都照喝不误,直言“酒勿嫌浊,人当取醇”。自己摸索难得其道,他还向道士杨士昌讨教酿酒之法。他一直没有停止过尝试:在颍州,他酿过天门冬酒;在定州,他酿过松子酒;在惠州,为除瘴气,他酿过桂酒;在海南,为了去三尸虫,他酿了天门冬酒……

苏东坡用自己酿的酒招待客人,因为客人往来太多,饮酒量大,有时酒没了,去取米酿酒,才发现米也没了。据说有人喝了他酿的蜜酒竟然腹泻不止。后来有人问其子苏轼酿酒的方法,二子大笑说父亲只是喜欢试验罢了。

不会盖房子的厨子不是大文豪

苏轼一生颠沛流离,但每到一处,他都会乐此不疲地为自己修建舒适的房子。虽然他从不能决定自己的去向,但是却总能够找到此心安处。

在黄州,他盖了五间瓦房。瓦房在二月的大雪纷飞中竣工,墙上画有雪中寒林,得名 “雪堂”。他又在东坡农场的山顶建了三间房子,可俯视茅亭,亭下就是 “雪堂”。周围有高柳、水井、稻田、麦田、桑林、菜圃、果园环绕。他从邻居友人处讨要茶树花种,认认真真种植打理,安然自在,好不快活:“有屋五间,果菜十数畦,桑百余本,身耕妻蚕,聊以卒岁也。” 然而好景不长,他刚向朋友讨要了几棵橘子树苗,就接到了皇帝圣旨:由黄州调到汝州。

绍圣元年(1094年),苏东坡被贬到惠州。他暂住官舍中,决定要以惠州为家。新房建在河东小山顶上,几乎花光了他的所有积蓄。这栋房子的建造历时近一年,共二十间,十分精致。苏东坡称之为“白鹤居”,后人称为“朝云堂”。北望可以看到河流风光,远眺可见罗浮山脉。房子南边的空地上,苏东坡种上托人寻来的橘子树、柚子树、荔枝树、杨梅树、枇杷树、栀子树和桧树,他再三叮嘱要找中等的树,因为他年纪已大,不能等小树长大,大树又不易移植。

新房落成约两个月后,他又被贬谪到海南岛。儋州“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但他仍然心情平静地接受这一切。在城南的椰子林,他又开始建房子,当地的居民都来帮他。和之前的房子相比,这房子实在简陋。因为房子后面是槟榔林,他将新居命名为“槟榔庵”。夜里躺在床上,能听见黎民猎鹿的声音。有时会有猎人以鹿肉相赠。在这里,他和儿子“相对如两苦行僧”,也是在这里,他编成《东坡志林》,为《尚书》作注,指导苏过学习绘画。

苏轼始终希望可以有个终老之地,所以每到一处,他都愿意将其认作故乡。不惜耗费所有积蓄精心建造梦想家园。虽然难逃颠沛命运,但是在他强大的内心深处,他向往的家园是一直存在的,那是雪堂的样子,有白鹤居的神采,也有槟榔庵的影子。

养生达人

如果穿越到现代,苏轼一定是红枣枸杞保温杯不离身的养生达人。

苏轼养生,讲究“和”“安”,即平和自然,顺应规律。养生,首先是养性情。在大学士、老农、美食博主、建筑师等身份之间自由切换的苏轼已经身先示范了怎样在风急雨大时闲庭信步。在身体力行上,他也是实践了各种养生妙法。

苏轼对茶一往情深,他认为茶清雅、闲适,可以解除烦恼,使人心情舒畅。所以,他不仅煎茶、磨茶,还亲自种茶、采茶,有时候为了饮一盏好茶,甚至不惜在大半夜去临江取水。

苏辙自幼身有微恙。再见面时,苏轼看到弟弟元气焕发。苏辙说是因为修练瑜伽气功和定力的缘故。到了黄州,苏轼在一家道士观里深居不出,专心练习打坐和道家的辟谷、气功。苏轼还自设炼丹房,给武昌太守写信请教炼朱砂的方子。

按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中的说法,苏轼也是一个瑜伽爱好者,他精确计算呼吸周期,练习精神高度集中,以此获得身体的健康和心灵的宁静。

在海南,他创造出一套养生保健的方法 “谪居三适”: “旦起理发” “午窗坐睡” “夜卧濯足”,梳头、午睡、泡脚,完全就是我们养生的样子。

半夜饿了怎么办?夜宵是万万吃不得的!他听从吴复古的劝说,喝下白粥,说:“粥既快美,粥后一觉,尤不可说!尤不可说!”

在《养生》中,好酒好肉的他规定了自己的饮食标准:“从今以后,我每顿饭不超过一爵酒,一种肉食。”请吃饭的朋友也得记住了!用着有效的古方,他也不忘转发给别人:平安是福,不要熬夜,能腿儿着就不要坐车,饿了再吃饭,多吃蔬菜……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本质之后依然热爱生活”。被现实围困,苏轼从未绝望,他笑纳一切,所以能够屡屡突围。他确实是五千年来最懂生活的人,把一文不名的生活过出了身家亿万的品质,在困窘受难中仍然拔地而起、卓尔不群。顾城说:“人生可如蚁而美如神。”在不可捉摸的命运嘲弄中,苏轼就是这样别开生面,把“活着”充盈成了一场浩浩汤汤的人生盛宴,用人生的传奇以飨后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轼的美食与养生
美食博主苏东坡的朋友圈
吃播博主苏东坡:那些整不死我的穷山恶水,都会因我而好吃
苏轼:人间有味,心中有千帆
媲美名店的红烧肉 做起来居然这样简单?!(图)
中华首席美食网红苏东坡:对猪肉的弘扬及其一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