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庄子的智慧有哪些?


庄子是很多中国人喜欢的一位哲学家,每个人看完庄子以后的领悟也各不相同,因此庄子的智慧有哪些?我想至少有如下这些:

只要你愿意突破自己的思维局限,你的生活就能激发无限的可能性。

一个目光短浅的人不懂追求高飞的志向。战国时期,明朝商人说,最有德性的人和最粗俗的人是不和谐的,那些取得巨大成就的人是不公开的。要取得伟大的成就,首先,你必须有一个不寻常的眼光、头脑和举止。如果你看对了,你就去做。如果你和别人讨论这件事,你会有麻烦的。

庄子在《庄子》一书中提出了“幸福生活”的观点。也就是说,豁达,乐观面对生活,面对困难。

当今社会有许多抗癌俱乐部和许多抗癌明星。过去,当人们听说自己得了癌症时,他们几乎给人们发了死亡通知。但是现在很多病人可以活很多年,因为他们的心是乐观和开放的,他们不害怕死亡。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战胜疾病和死亡。

所以,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能坚定乐观地面对生活吗?

与死亡相比,我们遇到的小困难和小挫折实际上是微不足道的。然而,面对每一个困难,我们是否乐观地面对它?我们是否积极应对每一次挫折?我们会选择逃避现实吗?事实证明,“幸福生活”的概念是绝对正确的。逃避现实的想法只是不愿意面对现实。当我们回来再回去时,我们能说什么逃避现实呢?

仔细阅读《庄子》之后,我逐渐意识到《庄子》的确蕴含着伟大的智慧。他的思想,就“幸福生活”而言,已经打动了我。我暗自下定决心,在未来,乐观而坚强的面对,从身边的每一个小细节都做不到。



关于《老子》与《庄子》这两本书,在整个中国文化的体系上,所占的分量非常之重,而且熟悉这两本书的人也很多。历代对《庄子》的注解更是不胜枚举,不过,观点与解释各有不同。现在我们重新来研究的时候,首先要把《庄子》在中国文化历史上的位置以及它所占的分量,特别提出来,先作说明。

《庄子》的文章思想是那么汪洋博大,但当时被视为正统文化的是齐鲁文化。不过在《孟子》一书里,却很少提到过孔子,而在《庄子》一书中,倒有很多提到孔子的地方。表面上看起来,庄子是在骂孔子,实际上规规矩矩,庄子都在捧孔子,捧得很厉害。

《庄子》这一部书,我们晓得它代表了道家,并且影响了中国几千年文化和知识分子。它内在潇洒,所讲的人生境界,形成了东汉到南北朝三四百年间特殊的文化思想境界。更有意思的是,直到现在我们仍然受到它很大的影响。

《庄子》一书分《内篇》、《外篇》及《杂篇》。《内篇》只有七篇,有学者们考据,认为《内篇》是真正庄子自己所写,《外篇》同《杂篇》则靠不住,认为是后世人加上去的。《内篇》固然非常有名,但是大家忘记了,对中国文化影响最大的却是《外篇》与《杂篇》,而不是《内篇》。所有中国做皇帝的帝王之学,军事学、谋略学、作战的谋略、做人的谋略,都是受《外篇》、《杂篇》的影响。历代大政治家,创业的人物,甚至如曹操等一般人,明显看得出,都受了《外篇》的影响。

《外篇》影响了我们中国文化几千年,是所有一切谋略学的鼻祖。除此之外,它对我们人生的启发,修道上的启发,也非常巨大。

我们再来看看庄子《内篇》讲的是什么?我们简略分析一下这其中的智慧。第一篇逍遥游,《逍遥游》全篇的内涵,首先就是人生要具有高见,就是普通我们讲见地、见解、眼光、思想。一个人没有远见,没有见解,如想成功一个事业,或者完成一个美好人生,是不可能的事。第二篇《齐物论》所讲的,是我们人如何从物理世界的束缚中解脱,而到达真正无差别,真平等的那个道理。开头是讲如何去求证这个无差别的道理,最后说明无差别里的差别道理,以及差别又是怎么来的。第三篇《养生主》告诉我们中国人讲养生是积极的,是超过防御,没有病先保养。要想不死,先要养好才不死。所以才要养啊!可惜我们只懂这个名词,对于生命不懂得养生,还尽量在消耗,向死亡路上走。这就是庄子齐物论上讲过的话,“不亡以待尽”,虽然是活着,只是在那里等死,因为自己不晓得养生。以庄子的观念来讲,大家打坐学佛修道,不管你修大乘小乘佛法,也不过是养生而已。立场不同,解释就不同了。第四篇《人间世》告诉我们懂得真正的养生以后,才可以做人,可以活在这个人世间。庄子所说的人间世,就是如何以出世之道,转而逍遥自在地生活在这个人世间。其中亦告诉我们世路难行,并不是世路不可行,世路是可行的,要自己善于处理才行。第五篇《德充符》他主要带领我们,不要看人的外形,要看内在道德的修养:扩大一点讲,不要被外面的境界,现实的环境困住,要修养到自己精神的升华。最后告诉我们,千万要精神升华到不制造麻烦的程度。第六篇《大宗师》等于儒家所讲有成就的君子,包括《礼记》所讲的儒行,说明一个儒者,一个知识分子,如何做一个人。一般认为《庄子》是道家的思想,表面上看起来跟儒家两样,实际上原则是相同的;尤其这一篇,主要是讲对生命的认识。第八篇《应帝王》讲的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真要做到“君子坦荡荡”,必须修养到什么程度呢?要做到“弃天下如敝屣,薄帝王将相而不为。”把皇帝的位置丢掉像丢掉破鞋子一样:为了道德,为了自己终身的信仰,人格的建立,皇帝可以不当,出将入相富贵功名可以不要。亦是孔子所标榜的人格的修养。

庄子的《内篇》七篇的顺序是通篇连贯的,这其中的智慧亦是中华文明的智慧,我们都是生在红旗下,长在红旗下的新一代,文明不可替代,智慧更需传承,古为今用,中华绵延!



I.唯心主义的哲学思想

庄子的哲学思想本于老子,却又与老子有所不同。他继承了老子“天道自然无为”的思想,但对其消极面做了更大的发挥.庄子也讲“道”,认为“道”是“先天地生”,无始无终,实有而无形,自然而永恒。实际上,他之所谓“道”,乃指人的主体精神。在他看来,世界只不过是人的主体观念的产物,是神秘莫测的,不可知的。他崇尚自然,宣扬天道无为,否定人对自然界的作用,认为“安之若命”乃“德之至也”,从天道自然无为滑进了宿命论的泥潭。庄子的认识论是从相对主义走向虚无主义。他否认事物差别,否认是非标准,否认客观真理,这就不可避免地陷人了绝对怀疑论、不可知论和诡辩论。庄子哲学思想的主要特征表明,它是属于唯心主义的思想体系。

2.“无所用天下为”的世界观

在对世界的态度上,孔子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老子是以“无为”而达“有为”,那么庄子则是“不为”。老子虽尚“无为”,而仍“欲治天下,无为而治”之论,实乃“入世”之说。而庄子则将“无为”入于虚无,其“无所用天下为”之论,显系“出世”之说。但与老子一样,庄子并未真正忘怀世事,而是心系天下。在庄子的书中,多愤激之言,他对黑暗现实的揭露和批判,较之《老子》犹有过之。庄子出于对现实政治的无比厌恨,选择了消极逃避的道路。他把老子所谓“绝圣弃智”、“小国寡民”的思想推向极端,其说充满愤激之情,含有对抗现实的意味。

3.追求自由与超脱的人生态度

庄子的人生态度是追求绝对的精神自由和对现实社会的彻底超脱。他从齐物论、齐生死的观念出发,幻想出一个不受任何条件限制而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创造出“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理想人格典型。他把无人无我、效法自然、毫无人间烟火气的“真人”奉为堪称师表的“大宗师”,借以表达自己的人生理想,沉浸在纯属虚构的精神世界里,自我体验超脱现实的“逍遥”之乐。超脱现实,精神绝对自由,主张“安时而处顺”“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穿越千古的大智慧——老子《道德经》本义正解
我读先秦诸子——易中天
老子论道,开启防御和退守的中国哲学智慧!
老子似老痴,大智若大愚,常人难理识,知慧天地间。--习阳羊语
“名可名,非常名”——修行的最大障碍就是执著于名相
《中国思想史》笔记(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