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山村游记

                                   山村游记

 

                       山村游记

 

 

    到汤池小镇半年多来,一直想到周围的山上看看,因为老家的村子也是坐落在群山脚下,和这里的地形很相似。有时远远的看着,总想着山上会是什么样子的风景,毕竟这里算是南方了,总跟北方有所不同吧。

    周三是我们镇民学校的休息日,俱乐部的黄奶奶又邀请我们到她家做客,说她家山上的板栗熟了,大家可以去摘。從上次发出邀请快两个月了,今天碰巧大家都闲了,全体九人一商量,决定一起爬山秋游去。

    刚吃过早饭,黄奶奶便在学校门口等了,我们有几个骑上自行车先行一步,黄奶奶和另外几个老师走在后面,到了净居院集合,放下车子,我们便一起步行。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大家心情很不错,一路欢歌笑语,一边欣赏马槽河畔“小桥流水人家”的风景。说话之间,走入了一条狭窄的山路,奶奶说“快到了”,慢慢的出现了几户人家,虽显破旧,但正是我熟知的山村的样子。左右顾盼中,耳闻一阵优雅的古乐声,大家循声来到这户人家门前凝神谛听,不禁齐声赞叹,果然有隐于山野之中的高人,正商量要不要敲门进去拜访,奶奶直接推门放我们进去了,眼前是一条很高的台阶,一位老爷爷坐在门前,忙招呼我们进屋,原来是家里的奶奶在看电视剧,古乐正是从电视中传出来的,大家不禁哈哈大笑,和爷爷奶奶聊了几句,出来继续赶路。

    路边的山坡上,长满了竹子、板栗树、柿子树和一些不知名的树木,我是第一次见到板栗树,看着满树的板栗很是新奇,真想马上采点来。很快,奶奶家到了,是一处很大的院落,一套老房子已经不能住人了,放着杂物和炒茶的家什,另外一套二层的房子住人。奶奶告诉我们,老伴早年就去世了,儿子女儿也都成家立业,奶奶在镇上租了一处房子,这里不常过来。院子里种着棠梨树、桂花树、茶树,还有一口水井,没有了车马的喧闹,真有点世外桃源的味道了,有人开玩笑地说不想回去了,就在这里闭关清修。

    稍作休息,大家迫不及待地让奶奶领我们采摘,于是拿着竹竿篮子到了门外,大家分头行动,摘板栗的摘板栗,摘柿子的摘柿子,乱哄哄地忙了起来。我拿了长长的竹竿,学着他们的样子噼里啪啦地打,顺手往篮子里捡,不料被板栗扎了手,原来板栗外面包的是硬硬的刺,哪里是想象中的绒球啊!引得大家好一顿笑,真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了。

    一篮一篮的果实采了下来,有人送到院子里,有人开始专门剥栗子,忙着闹着,忽然听到喊声“奶奶别打了,奶奶别打了”,奶奶喊道“要打!”“奶奶别打了” “要打!”,如此好多次,正纳闷呢,有人笑了起来,原来李老师看采的够多了,让奶奶别再用竿子打了,奶奶偏要打,大家更是哄堂大笑,采摘的喜悦弥漫在这个祥和的小山村。快中午了,奶奶招呼我们吃包子,让我们先垫垫饥,说是一会儿还要到她女儿家做客。有人觉得累了,说尽快返回吧,奶奶说那边已经在准备午饭了,说什么也让我们过去,最后商量还是要客随主便,不要枉费奶奶的一片诚心,于是大家齐动手,将板栗剥完,和柿子分开装在袋子里,每人提一些,抓紧上路。

    奶奶的女儿住在山那边,要翻过这座山,奶奶在前面当向导,我们一行人提着大包小包,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进。奶奶麻利的步伐,怎么也不像是七十多岁的老人,倒是我们这些年轻人累得气喘吁吁,总是落在后面。山路平时少有人走,有的路段都被两旁长满的杂草灌木遮盖住了,若不是有人带领,连路都要找不到了。更糟糕的是,路两边时常有山水冲出的水坑出现,很让人担心掉了下去,于是大家不时提醒“注意!左边有坑”,“小心!右边有水”。天气也闷热起来,走得大家挥汗如雨,有点狼狈了。

就这样大概走了半个多小时的山路,翻过山顶,出了山林,忽然眼前豁然开朗,近处是农田,远处是村庄,真有点“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穿过红薯地,玉米地,水稻田,又经过一个村子后,来到一条小河前,河水不深也不宽,但是没有桥,连踩着过去的石头也没有了,大家七嘴八舌地出着主意,有的说绕着走,有的说脱了鞋淌水过去。最后还是有人在前慢慢抛着石头垫脚,大家紧随其后,才算过去,中间难免有人失足弄湿了鞋子,引得大家笑个不停。

    过午时分,我们终于到了奶奶女儿家,到了门前,奶奶大喊“到了,出来吧”,女儿女婿马上出来迎接我们,招呼大家洗脸的洗脸,喝茶的喝茶。我们几个出得门来,四处看着,这个村子很开阔,四面环山,有山有水,真是块风水宝地啊。他们家门前有方池塘,种着荷花,一群鸭子在期间嬉戏着,才思敏捷的譚老师马上口占一绝“鸭,鸭,鸭,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虽有严重抄袭的嫌疑,倒也很符合场景。街道都铺成了柏油路,干净整洁的柏油街道边,靠山建着一座座的徽式民居,白墙灰瓦,古朴典雅。往东几十米,有一家饭店,取名“胡氏食府”,周围风景很漂亮,就像一座花园,很多移栽的大树以及各种花木。食府的房子是仿古建筑,装修很是不错,门前两座石狮子,大大的木门两边一副对联“刘伶借问谁家好,李白却答此家香”,石板铺成的院子里栽着不少盆景,衬托着门廊和镂花的窗户,古韵十足。主人也朴实,很有耐心地看着我们拍照,参观。

    出门后才听人介绍,说是这家食府的胡老板在省城经商,很有成就,后来回到家乡投资开了一家园林公司,把附近的上百亩地都买了下来,正在建设旅游度假村,各种配套设施很齐全。我们不禁佩服这位老板的经商能力和魄力,从白手起家,发展得这么好还能不忘回乡投资搞建设,的确不愧徽商“贾而好儒”的声誉。当年他们的先辈曾活跃于大江南北、黄河两岸,“无徽不成商”叫遍天下,在中国商界称雄数百年。徽州是南宋大儒朱熹的故乡,被誉为“儒风独茂”,邻县的桐城更是清代“桐城派”的发源地,文风鼎盛,受此影响,徽商大多表现出“贾而好儒”的特点,以“诚”、“信”、“义”的道德伦理作为经商根本,使他们在商界赢得了信誉。相信在这个市场经济的新时代,徽商的后人们一定会纵横商海,成为新一代成功的儒商。

    正感慨间,奶奶寻了来,拉着我们回家吃饭。桌上摆满了饭菜,现宰的鸭肉鱼肉,还有几个青菜,本来在奶奶家已经吃了几个大包子,还饱着呢,架不住奶奶和家人的极力劝告,只好放开肚子又吃一顿。说话间,快三点了,我们得回去了。女儿女婿送出好远,说招待很不周,等新房子盖好了,一定再来做客。看着周围优美的环境,感受着他们那颗真诚淳朴的心,大家还真有些舍不得离开了,奶奶的女儿便说,那就留下吧,这里适合居住,村子里九十几岁上百岁的老人有不少呢,听了更令人羡慕不已。

沿着山路,绕过碧波荡漾的金汤湖水库,在相思林公园,遇到文化中心的老师带领外地来学习传统文化的朋友游览,大家发自内心地称赞文化中心推广传统文化取得的成就,称赞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汤池。是啊,汤池真的是一方净土,不仅有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有仁人志士在大力复兴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古圣先贤希盼的“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和谐社会并不遥远了。回味起一天的见闻,不禁想起南宋大诗人陆游的《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俭朴古风存;

                    从今若許闲乘月,拄杖无时夜扣门。”

    当年陆游在游历山村的过程中,想必同我们一样有相似的见闻和感受吧,要不怎么这首诗如此适合我们的心情,想再另外写出一首怕是不能了,也没有必要了。

 

  

                                                  戊子仲秋于汤池小镇

 

 

 



山村游记

山村游记

山村游记

山村游记

山村游记

山村游记

山村游记

山村游记

山村游记

山村游记

山村游记

山村游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刘志红作品
山村柿子红
美丽乡村黄麻坳 • 陶家山上
岭上人家:藏在江南深闺中默默烤全羊的世外桃源
中国人羞于启齿几十年的事,被韩国片无情揭露
《我在西山有块田》第十集:暖水泡温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