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孟氏南支简谱

孟氏南支简谱

孟氏世系图

孟子——仲子——睾——寓——舒——之厚――昭——但——卿——喜——镃——兴尝——居——车或——敏——光——康――宗——楫——观——嘉——怀玉——表――斌——威——恂——儒——景——善谊――诜——大融——浩然——云卿——华——常谦――遵庆——琯—

北支孟氏世系(自三十八代孟琯长子方立起)

方立——承诲——汉卿——贯——旭——公齐——宁——坚——宽——钦――津——德义——允祖——惟恭——之训——思谅——克仁——希文——元——公肇——彥璞——承光——宏略——闻玉——宏誉——闻玺——贞仁——尚桂——衍泰——兴铣——敏瀚——传连——继烺——广均——昭铨——宪泗——庆棠——繁骥

南支孟氏世系(自三十八代孟琯次子方迁起)

方迁——度——庭训——尚进——元——公随——在——彥弼——忠厚——德载(诸暨祖)

诸暨孟氏祖

忠厚公幼子:载又名德载,字仲博,生於靖康元年丙午正月十五日戌时。配戚氏,讳正,字纯德,生於建炎戊申六月二十日卯时。生三子:义、直、炎,一女贵适富春吏部尚书孙琬,字仲金监。公卒於绍兴二十七年丁丑四月初一辰时,葬夫概之大扈塘山,氏卒於绍兴三十年庚辰正月初九日,葬傅家坞塘便山,即公墓对山也。

诸暨南支孟氏简介

一、         渊源

据诸暨孟氏宗谱载:北宋末年,金兵南侵,靖康之难,徽、钦二帝等北掳,北宋亡。时赵宋王室仅存宋哲宗孟皇后相(孟子45代孙孟在之女),幸免于难。孟皇后为继绝世,存亡国,不避艰险,力挽赵宋,她在垂帘听政期,得知康王赵构逃出在济,命内侄(孟子47代孙宋封信安郡王)孟忠厚等持其懿旨赴济,命康王继承帝位。公元11275月,在孟后策划下,赵构即帝位称高宗,为南宋第一代皇帝。同时封孟皇后为隆祐太后,孟太后同日撤帘。高宗感孟后恩,视孟后为生母,推恩外戚,孟氏一门自孟忠厚起,上封赠王五代:

    孟子43代孙孟元、太尉,封赠魏王。

    孟子44代孙孟公随,封赠太师,魏王。

    孟子45代孙孟在(孟后父),太师封韩王。

    孟子46代孙孟彥弼封太师,吴兴郡王,豫章郡王。

    孟子47代孙孟忠厚,封信安郡王,太傅,官至一品。

孟忠厚扈驾南渡,开基浙江。孟忠厚以上有些孟氏返回原居,但孟忠厚名下子孙从此定居江、浙一带,此后孟氏后裔,开始支分南北,由于孟后、孟忠厚有功于赵宋,又是贵戚之影响,这支南方孟氏成名门望族家族鼎盛。孟忠厚之子太尉孟德载二十岁时,因军功,封爵诸暨。开国男,授环卫上将军,于1147年择居诸暨夫概里(今十二都)繁衍生息,为诸暨孟氏第一代祖,宋高宗特御书“南孟大宗”匾, 另书一块 “仁寿堂”匾,为诸暨孟氏堂号,孟德载和夫人戚氏(苏州吏部尚书之女)生三子一女。

长子孟义,封通直郎,其子孙基本上在诸暨生息,次子孟直,封修武郎,其子孙半数上在诸暨生息,其余流寓在苏州、湖州、杭州、萧山、绍兴等地,幼子孟炎,封承事郎,其玄孙孟钦祖(52代孙)任处州南台书院院长后,迁至丽水,后57代孙孟祥入赘义乌,李按抚家后,在义乌生息,孟炎子孙基本上在金华地区。女孟贵,适富春吏部尚书孙婉为妻。

孟忠厚其他子孙散居在江、浙一带,都成为南支孟氏,这一支南孟子孙和巨州的南孔子孙一样,当年孔子48代孙孔端友怀抱孔子神像神位南渡,高宗赐宅巨州,成南支孔氏。

孟忠厚官至一品,影响较大,他成为南支孟氏始祖。自南渡后,诸暨南支属最兴旺发达一支,人口众多,且都是聚族而居,在南宋乾道庚寅年1170年初建了南孟庙,他比山东的孟子庙(初建于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仅差50年,成南支孟氏祭祀之地,且历朝来诸暨宗谱修编也较完整详细,历史上一直称诸暨孟氏为南孟大宗,十二都称南阵故里,今孟氏宗谱笼箱上雕刻的“南孟宗谱”四个大字,清晰可见。江浙其子孙所居地嘉兴、嘉善、湖州、萧山、绍兴、苏州、无锡昆山、常州、金华、丽水、义乌都属南支孟氏,宗谱自修,然诸暨这支较为突出,他不仅有宋孝宗敕旨建造的南孟庙,还有宋高宗御书的仁寿堂,更有完整的宗谱,还有聚族而居十里方圆的12000多人口,历史上南孟大宗的称呼从无间继过,这些情况其他南支地较少,所以人们说诸暨孟氏是南支孟氏的代表,是南孟的根据地,这话不无道理。

二、         概况

十二都:元代前称夫概里,传说是吴越春秋间,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和胞弟夫概里带兵攻越(诸暨),夫概战亡。在十二都一带,他的部分子孙曾居住过,为纪念夫概,地名就以夫概里相称,流传至今2500多年历史了。1956年还是夫概乡编制称呼。

十二都地名:在明、清代间,诸暨县为区域划分,以都为单位编制,全县共设72都,十二都是从孟子后裔聚居地划分,面积近二十平方公里,人口万余人,村落二十余个紫阆的寨头里旺、五云山、深坞、莱坞等都在内,以孟姓为主的一方土地,称为十二都。

古时讲:十二都距诸暨县城西三十里,现城区扩大,十二都距市区陶朱街道应为零公里。

相传在这块夫山概水古老土地上,山水钟灵,五行齐全,东,南泉岭为木,南,前孟为土,西,大院塔为金,北,下庄为水,中,纛山为火,前人传只要五行齐全的地方,看风水就不用择日子。这对老百姓有好处。居高临下观十二都,群山环抱,翠峰层叠,山水秀美,中辟奥区,气候宜人,不失为理想之居。自从亚圣后裔居后,有诗云:“夫山苍苍,概水泱泱,仁义之风,山高水长”此地更显端祥。

在南宋前,这块土地同样居住着众多人口,他们姓氏较多,但没有一个孟姓人家。他们的主要姓氏是:陈、章、徐、魏、吴、周、毛、杨、俞、朱等,自南宋孟太尉南渡,封爵诸暨,1147年择居十二都后,历经岁月沧桑变迁,上述姓氏人家逐渐外迁,只存少数。孟氏一支尤为兴旺发达,这块土地85%左右的住户是孟氏,十二都属应店街镇,全镇五万人口,孟氏占12000余人,成该镇第一人口大姓。

在这块历史悠久,人才辈出,文化积淀深厚的土地上,明代钦差冯士佩曾撰文:太尉公后裔聪明好学,宋、元时期出名人物已达二百余人,明代1368年到英宗1450年升太学邑庠者又二百余人。其中写到:孟太尉,父母尝曰:“吾儿生有阴德,死亦不忘其后,必昌其子孙。”“济济人才宋后之贤,蕴女之贞。积德之深,泽延后代,圣祖贤孙一脉流传,上下贯通。”清代到今中国工程院院士,风云一号卫星总设计师孟执中和部长级等名人名贤,也在二百人以上。他们耕读传家,崇尚孟子思想,提倡穷则独善其身,达则独善天下,主张道德第一,金钱第二,做人要有骨气。诸暨南支孟氏聚族而居,流传860多年堪称惊奇,历朝历代的前人和今人为中华民族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诸暨十二都南支孟氏人口分布是:(这支南支全系孟子48代孙宋太尉德载之后)

行辈最大的是72代宪字辈,最小是81代钦字辈,共孕育十代人。

十二都村1160多人,前十村1500多人,庄院村1150多人,上应村500多人,下应村100多人,应村500多人,王家村350多人,庙后村1250多人,坎二村300多人,坎二新河100多人,石孔村300多人,楼家坞村250多人,伍堡坂村1100多人,寨头村600多人,里旺村500多人,深坞村200多人,莱坞村500多人,东坞300多人,五云村250多人,应店街村、诸煌村、紫阆等散居的500多人。大唐镇散居600多人,陶朱街道散居600多人,市区暨阳街道等散居1000多人。

流寓在丽水、金华、义乌、苏州、杭州、萧山、绍兴、上海、湖州等地约计4000多人。

这支南支自宋太尉择居十二都,繁衍生息后,基本上在一个地方聚族而居,人口集中,人口较多,较为难得,孟氏中也较为少见。

三、  南孟故里、十二都的历史文化古迹

自太尉公择居后,颇具影响,应属南孟庙为第一古迹,他由宋孝宗敕旨,诸暨县令沈纹主持,初建于宋乾道庚寅1170年,次修于嘉定丁丑1218年县令赵孟主持,庙宇壮观,面积13000余平方米。庙内孟子你居中,信安郡王,宋太尉配像左右。左建孟母殿,右建贞女殿,春秋专祀,香火鼎盛。祭祀者,文官住轿,武官下马,达官要员,文人名流,参拜圣贤不绝,许多要员题诗留词,至今还流传百余首参拜者的诗文。

南孟庙:浙江通志,绍兴府志,诸暨县志都有明确记载。明代时,省府批允:诸暨南支孟氏,通文学者,充生员,一体优免于试,世为承袭,以供庙事,曾拨暨田六顷,供庙事。南孟庙成南支孟氏最大圣庙之一。

诸暨孟氏宗祠堂,重建于康熙五十一年,宋高宗御书“仁寿堂”匾悬挂正中,“南孟大宗”匾挂右边,另有“百岁匾”等,祠内建有诸暨出北门第一的万年台戏台,祠内祭祀祖先,陈列祖宗牌位,设家塾、置义田、修宗谱,传承优秀的治家格言、家训和族规等功能齐全。惜在岁月变迁中被拆,仅剩半壁遗址。

其他古迹:孟太尉的香火庙,水口庵,忠义祠、仓圣祠、义宗祠、拯婴堂、同仁局、义仓、大庙、小庙、纛山庙、天曹寺、三庄祠、三房祠、堂楼下神堂、庄院老厅、兴庵、贞女墓、业绍三迁石碑、太尉公墓、保平侯墓、圣旨石牌坊、木牌坊、十六师四十七团抗日民族之光烈士墓等十十余处,南孟故里十二都历史上古迹较多,现在这些物虽大都不存,仅存较少部分,然人们对认同祖先的心情,对文化古迹的思念依然如故,而孟氏宗族的感情必然融汇为民族感情,这也是维系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思想基础。

诸暨孟氏宗谱始修于南宋淳熙九年(1183年),元代有诸暨知州栾凤题序(1359年),历史悠久,谱记完整。

第二次在嘉定丁丑十二年孟儒主修:其后在明代洪武年间、嘉靖年间、万历七年、万历三十三年康熙五年、康熙丙子四十五年,乾隆戊辰到辛末年(十三年——十六年)乾隆己丑34年,嘉庆二十年,道光八年,道光十五年,光绪二年,光绪十八年,民国二年,民国十八年,民国三十六年(仅草谱),公元2004年,前后计二十次左右编修。

可谓对宗谱编修之重视。

目前完整保存的一套,属民国十八年(1929年)编修,全谱7985本,由73代孙庆玮先生主修(他职誉典元。曾任过慈溪县长,宝应县长青岛市国民政府秘书长等职,凡民国年代几次谱修都由他为主编修)。

这套谱内容丰富,谱记详细,上自轩辕黄帝起源,中到周文王姬昌之周公姬旦到孟子一生,下到郡王扈驾南渡,太尉公择居十二都,今82岁属龙的老人以上都有记载,每人生、卒、年、月、日、时,下葬何处,主要人物主要事迹都详记。谱中,南支第一次修谱,知州栾凤的序,清代山东翰林院五经博士孟衍泰孟继烺等所题南支谱序都重刊其中,实为一套难得的珍贵资料。其他光绪年间的宗谱大都散落民间,且不齐全,今存这套,对传承、开发、研究南支孟氏文化有一定价值。

诸暨南支,有辉煌的一页,历史上享有一定的位置,在清乾隆十六年十日乾隆帝崇尚孟子等圣人,特恩旨考拔圣人十三氏后裔,全国定录十六名,结果孟氏录取二名,一是山东孟传锐,二是诸暨十二都孟夏(见礼部文卷三)。南、北支开始联系沟通,时在清乾隆间,乾隆辛末年山东孟衍泰首次确定江浙一带孟氏为南支。嘉庆十十年孟继烺继而再次肯定江浙孟氏为南支,并为诸暨孟氏题序为南支谱序,共和国后值今太平盛世,诸暨南支孟氏在200811月首次组队赴山东邹城寻根祭祖,参拜孟子庙,并和孟氏理事会理事长孟祥居先生等座谈、沟通。

20094月下旬,诸暨南支代表应邀参加中华孟氏宗亲理事会换届会议,我等并附呈申请成立江、浙、沪等地南孟分会的报告,总会领导十分重视、支持,并希望我们成立分会后,南北两支共同为弘扬孟子文化而努力,换届会上我们诸暨二位代表被选为中华孟氏理事会理事。

20095月,中华孟氏联谊会会长山东邹城政协副主席孟淑芹一行专程来诸暨南孟故里考察指导,参拜南孟子庙。并希望要求南、北孟氏共同努力,弘扬孟子文化。

山东会议和孟淑芹会长之行,是给诸暨南支最大的支持和鼓励,在南支历史上也有重大意义。

目前,南孟故里在各级组织领导支持下,正在积极筹建,恢复孟子文化,南孟庙修复一新,孟子名句、格言、典故事迹整理刊登,恢复圣旨石牌坊,规划四合院,陈列室等工作都在抓紧进行。

诸暨是越国古都,位于浙江省中部偏北,面积2318平方公里,人口106万,公元前222年秦时建县(王莽时称疏虏,唐代时称过暨阳、明代时称过诸全州)历史悠久,山水秀美,人才荟萃,在全国百强县中位排二十位。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交通方便,古有婺越通巨之称,杭州到诸暨一小时路程,十二都距诸暨市区陶朱街道零公里,欢迎各地宗亲、好友、热心人士来诸暨,到南孟故里十二都光临指导。

             72代孙孟南生谨撰   公元20099

孟姓辈系诸暨山东辈字对照表

代数

诸暨字辈

山东字辈

代数

诸暨字辈

山东字辈

48

德载公

 

 

77

49

 

 

78

50

 

 

79

51

 

 

80

52

 

 

81

53

 

 

82

54

 

 

83

55

寿

 

 

84

56

85

57

86

58

87

59

88

60

89

 

 

61

90

 

 

62

91

 

 

63

92

 

 

64

93

 

 

65

94

 

 

66

95

 

 

67

96

 

 

68

97

 

 

69

98

 

 

70

广

99

 

 

71

100

 

 

72

101

 

 

73

102

 

 

74

103

 

 

75

104

 

 

76

105

 

 

历史上:孔、孟、曾、颜四位圣人之后,四姓合用一套辈字,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之事。

南渡孝乌孟氏渊源

吾义乌之孟氏其源本於邹国亚圣公始,至四十七世孙忠厚公为宋朝贵戚。徽钦二帝被掳后随康王扈驾南迁。忠厚公为显谟阁直学士,历任至保甯军节度使、兼判绍兴、镇江、明州、福州、平江等郡,封信安郡王,为南渡之祖。其三子德载公授环卫上将军,诸暨县开国男,封爵於诸暨,卜邑於诸暨之夫概乡,为诸暨夫概之祖。诸暨第五世孙讳钦祖字敬夫,仕处州南台书院长,随职迁至处州南门之新街,为迁处州之祖。处州五世孙讳祥行万一公,举孝廉仕宝庆路判官致政间,遇义乌仕河南按抚使李公见祥公有彬彬大雅之风,学问渊博之才,遂将长女行贵许配为妻。祥公见义乌山川秀丽,人才辈出,谓称小邹鲁雅称之乌邑宝地,自元至元年间,卜居县治之西的埠通坊。

祥公五年间生三子,长曰沉行福一公,下传一子曰兆旭,兆旭下衍二子,曰钊、曰煃,长子钊自洪武年间迁居义乌之东乡青塘,立为青塘派,青塘派下传十三世已无嗣。次煃同时迁居金华之苏孟乡,后来未与宗府联系。祥公次子潜下传二子后已无子矣。

祥之幼子曰淳,行福三公下生二子,曰兆际、兆用,长兆际下传三世已无嗣。惟福三公幼子兆用下延四子,长曰延生二子,下传至四世已无嗣。兆用次子讳邃行英四公生有六子后遂家声崛起,生齿颇众。始分六房,大房祖曰贵、二房祖曰荣、三房祖曰尚、四房祖曰容、五房祖曰森、六房祖曰傑。其中三房衍至十二世至顺治年间已失传,六房下传十五世讳兴中在乾隆年间失传后嗣。今有大房、二房、四房、五房四个房派延及至今。

大房一支居住在义乌原旧城县前街一带,孟大宗祠之东侧,谓称孟宅里、孟宅弄等地,距市政府老衙门仅百步之遥,是义乌城中最繁华地带,由于义乌市政府规划旧城改造,现拆迁至江东三小区、工人北路、解放新村、下骆宅赵鱼山、下车门社区、复兴社区等地。大房自第九世、行文九三公与文三十九公始分长幼二派,长派立堂名为树德堂,幼派立堂名为人和堂。

二房现有子孙二十余人,据考证,在行恭六十四讳志嘉公自乾隆年间始迁居义乌之南乡佛堂镇,其孙文坡系同治年间太学生,生四子,长子新华仕登仕郎,次子新鸿邑庠生,三子新禄公太学生,四子新喜公太学生,是我族一门四及第的书香之家,现二房后裔已迁居城内江南三小区及杨村等地。

四房后裔在埠通坊下传七世,行勤四讳葵公自明弘治年间迁居义北十都冰墈,现名为大陈镇李孟宅村,与迁乌始祖祥公姻亲李姓同迁一村,故谓称李孟宅。其余四房后裔,在明万历十六年遭白巾回禄火灾,后由埠通坊迁至县治北郊之西京,今称孟店。经旧城改造后,现已处於西城路之东侧,现设物资市场,属北苑街道。四房后裔自葵公迁冰墈后立二派。长派为李孟宅,立堂名为举义堂。幼派为孟店,立堂名为存心堂。

五房后裔世居县治之北门凌塘及荷花芯,通慧门一带自十三世迁美、延诏兄弟始分长幼两支,长延美公立堂名为仁义堂,幼延诏公下为尚德堂。延诏公之次子讳惟明,其名下嗣裔是义乌之孟氏人口繁衍之最(自义字行至恭字行的第五世孙)有五十二人,仅五世间科举及第入仕为官者有三十人,康乾盛世是我义乌孟氏后裔最为鼎盛时期。五房后裔自一九九0年后经义乌市府多次规划拆迁,现五房拆迁居住地在商苑社区、北苑社区、孝子祠社区、通慧社区、诚信社区、车站路及金华上浮桥、桐卢、台湾、美国等地。

义乌之孟裔自祥公始五、六世间已造家庙於埠通坊,因明万历十六年遭白巾回禄之灾,被火焚毁。延至第十世孙,大房文九三公下,长子一仁、次子一化、幼子一佑昆李三人。五房通四十七公下应楫、应权二兄弟,毅然倡导合族子孙,出资出力构筑器宇雄伟的孟氏家庙。前后三进五楹两边侧厢环抱,於明天启三年二月初二落成。孟氏家庙建在埠通坊义乌县衙之西百步之遥,是义邑惟一圣裔家庙,正门朝街谓称衙门前大街,是义乌县治之中心最繁华地段,自明朝后孟氏家庙一直未遭毁坏衍及一九四九年被收归国有,一九五八年被拆,后建造义乌饭店。痛失家庙今逾六十载矣,遂使孟裔的联谊活动得以终止。改革开放后,政府重视宗谱文化的收集,宅与正史、方志共同构成中华民族历史的三大支柱。发杨中国文化的文明史,我族五房后裔贤沐、希坚、圣喜等发起重修义乌孟氏宗谱的倡议,於二00三年圆满告成。此后各房后裔的联谊活动进一步加频,并组成了两届孟氏联谊会,自二00三年后义乌孟氏联谊会先后组员考察和联谊活动有:赴山东邹城寻根祭祖,并捐资人民币陆万元。参加邹城第二届宗亲理事会扩大会议。组员参加唐山孟氏联谊会成立,沈阳成立孟氏商会以及辽阳鞍山上海等地的孟氏宗亲联谊活动。先后两次与诸暨南孟故里夫概乡祭祖和联谊活动,并捐赠诸暨孟子纪念馆人民币贰万元。2008年徐州成立阵子学院,并参加祝贺和赞助。20094月初二是孟子诞生日,应邹城全国孟氏宗亲联谊会邀请,参加孟子诞辰祭祖及成立第二届孟氏宗亲联谊会换届选举,圣喜被选为第二届孟氏宗亲联谊会理事会副理事长,光诚被选为理事。

义乌之孟氏自万一公在元至顺间相传至今,已经传承后嗣二十五世,即孟子始八十一世孙。在勤耕、好学、刚正、勇为义乌民风的熏陶下,在先祖仁义礼智信儒学理念教导下,义乌孟裔人才辈出代不泛人,明嘉靖年间文九三公讳以文由武生授定海守备升福建福州郡参府。九思公授河南南阳二尹行学三八讳一源授光禄寺著丞。象九十四公永禄授州同诰封奉直大夫钦加五品衔,晋封奉政大夫,赐封朝议大夫。希七十六守愚公,太学生承袭都骑尉,指分安徽省候选通判,钦加五品衔补用知州。希八十新蕃公光绪年间邑庠生,浙江高等学堂毕业荣获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优级历史地理科考例最优等毕业奖。民国后为浙江省高级中学创办人之一,著有高中地理、历史、礼记读训、诗书等书籍,创立新文化教育有卓著贡献。

2003年重修宗谱统计,现有后裔包括男女2007人,有大学生以上189人,大学副教授三人,中学高级教师三人,工程师以上53人,县团级以上10人。政府出台改革开放和富民政策以后,孟裔中涌现出一批勤劳致富、创办企业的能手,他们有圣喜、庆荣、圣泽、洪海、光诚、圣焕、英生、祖阳、国健、荣辉、荣根等他们恪守诚信、经营有方、掌握机遇、致富不忘先祖创始之恩,积极参与和支持孟氏联谊会工作,为光大先祖阵子儒学,联谊更多孟氏支系共同深研孟子文化而努力付出。

义乌之孟裔在孟圣喜为义乌孟氏联谊会理事长高尚德行率领下,上下同心同德、和睦相处、互敬互爱。遵循先人美德,激励后人,培养更多德才兼备高级人才造福於人类。

                           七十八世孙  孟祖京  谨撰       00九年八月

义乌市孟氏联谊会理事会理事

  长:孟圣喜

副会长:孟庆荣  孟圣泽  孟洪海   孟光诚  

        孟祖华  孟英生  孟祖阳   孟圣焕

        孟荣辉  孟荣根

秘书长:孟祖京

副秘书长:孟圣荣   孟光福   孟海谊  

  事:孟荣金  孟圣提  孟祖狄  孟圣贵  孟荣禄  孟放文  孟国健  孟凤山  孟利平 孟福春  孟光来  孟红强   孟成军   孟荣辉  孟圣标  孟光富   孟希庭   孟圣建  孟祖明  孟祖平  孟祖伟   孟圣阳  孟美娟 

 

 

绍兴南支孟氏简介

据绍兴诸暨孟氏谱载:公元1127年靖康亡难,宋哲宗孟皇后相力挽赵宋,命内侄孟子四十七代孙孟忠厚持懿旨迎康王赵构继帝位,称高宋,建元“建炎”。孟皇后同日撤帘,忠厚公扈驾南渡,功劳卓著,宋高宗感孟后恩,封孟后为隆佑太后,封忠厚公信安郡王,并上封赠孟氏五代为王。南宋孟氏,家族鼎盛,宋亡始衰。

忠厚公开基浙江,生有七子:

  充,字子若,仕中山大夫;

  嵩,字峤之,朝奉郎直秘阁特进;

  雍,字堯夫,朝奉郎直秘阁特进;

  崇,字季高,奉直大夫,巨州通判;

孟德璘,字仲甫,敷文阁大学士,定国公,居会稽;

孟德懋,字仲勉,忠顺保侯,太尉,居诸暨;

孟德载,字仲博,昭佑明应侯,太尉,居诸暨。

公元1140年前后,孟德璘定居绍兴,繁衍生息,因孟后、忠厚之功,春注特异,父子兄弟威列显爵,后秦桧檀政,与郡王虽为姻戚,然心甚忮之,而德璘和父一样,绝不与之。闻桧杀岳飞,煅炼狱成,兇党皆进秩,璘叹曰:“呜呼,世事至此,三江绝,天理灭矣,豺狼塞道,鸾凤高翔,吾其己乎”。 乃致仕归,杜门谢客,至桧死,竟不往吊,居赐弟在绍兴卧龙山之麓,规制宏大。临殁,命其子曰:吾祖父封王宜居此非若辈所宜处也。我死,其必舍之而徙于乡。嘉定四年(1211年)他的三个儿子:诚之、宜之、令之,遵父遗命,舍宅为蓬莱太清道院(今绍兴市内府山公园),并各徙居于乡。诚之居稷山,宜之居王江溼,元未文愷避乱迁至独树村。令之居孟家葑。他的十六代孙思宾迁嵊州澄潭。

德璘长子,诚之,字子纯,以荫授迪功郎,历官至广州,多仁政,州民爱之如父母,致仕家居二十年,立义学教乡子弟,性至孝。岁时拜谒父母墓上必涕泣徘徊,不忍离去。嘉定四年与弟令之徙居孟葑,舍地为太清道院。

德璘次子,宜之,字子仪,少警语,读书过目成诵,以《春秋》补弟子员,家势豪贵,厌去不求仕进,遂弃举子业。工古诗文,海内求知者户屡常满,既而叹之曰:“是非所以养吾心也”。因舍地而居樊江之南,自号月逐遯翁。杜门谢客,辟后圃灌花割草自娱。卒年八十五,时称高士。

德璘幼子,令之,字子善,幼聪明有文藻,淳熙甲午领乡荐,三试礼部不弟,乃献书阙下,以正心修身为本,召对称旨,特授翰林院检讨,累迁观文殿大学士,纂修国史,有良史才。致仕归,舍弟居乡。生二子,长道冲,幼道素。

令子长子,孟道冲,字澹然,性识聪明,仪状奇伟。登嘉定十年进士,授开化常熟令,累官大理迁刑部右侍郎。每献决辄自讼曰:“下民可欺,天地鬼神其可欺乎”。尽革宿弊刑严肃清,天下无冤狱。咸称有于公之风。致仕家居绝不言世事。家法以忠孝为先。卒年八十有二。

道冲侄、道素子:孟遂初,字天常,号复斋,以荫补永丰丞。政尚宽平,勤恤民隐,缓征国赋,上司督责严急将以加罪,叹曰:“人生贵失志耳”。遂弃官归,囊无余物,惟附身衣被而已。家业颇丰,阜邻有孤婺贫窘者必赒济之。时岁荒,郡县储匮乏,点积谷大户以振饥民,公独一都,就乡给散,民甚便之。太守王公特赠匾额以彰其义。事亲至孝,晨昏定省之礼,非有故时少废,饮食必亲尝其味之可否,凡父母所嗜者必以蓄以待需,治家有法,闺门整肃,卒年七十,附葬先垅之右,配宋氏,子二,曰立羽  曰竚。

 

 

绍兴的孟氏堂号:志遠堂

在绍兴城南鉴湖乡凤凰村唐家池,过去叫鸟坞,祖上的名讳和年代已不可考。据说是从孟家葑到这里王姓人家做上门女婿的。旧时的上门女婿在女家是低头三分,处处听从女家的指使。但该地民风不纯,祖上认为我们身为圣后裔,应是清正为人,忠孝为先。于是恢复孟姓。举家进城。并以“志存高远”之意取名“志遠堂”。训自子孙自谋其业,自食其力。

明末清初,著名的孟应璘,孟称舜也出生在该地。独树,孟葑孟氏是“敦素堂”(始迁,孟文愷字吉南,本住五墩泾。元末避乱迁徙独树村,今属东湖乡,文愷为德璘次子宜之之后)

小赭孟氏是“尚志堂”

绍兴是历史文化古城,文化积淀深厚,名人辈出。孟皇后墓,宋大陵等都在绍兴境内(皋埠上蒋乡宝山,富盛镇御茶村)。目前,在绍孟氏约7000人口,绝大部分是孟德璘之后。德璘和诸暨孟氏祖德载是嫡亲兄弟,二人都是在南宋1140年前后封地定居,繁衍生息的,而他们的父亲信安郡王孟忠厚扈驾南渡,则是南支始祖。

绍兴诸暨二地孟氏重温渊源,百感交集,更是心心相应,处处相通,对继承弘扬先贤遗风,做强南孟文化,续修南支宗谱,深感任重道远,今因笔者学术水平有限,文学功力不佳,文中纰漏错误难免,为的是昐后来者上,我等敬请各界教益提高。

                    绍兴孟迈  谨撰  诸暨孟南生校    00九年十一月

 

 

天台孟氏宗谱

天台县坦头镇下李村孟氏宗谱中载:天台孟氏是从温岑迁来,而温岑孟氏是南宋抗金名将孟洪的后裔,洪公为台邑孟家岙始租,威金人避奸臣乔迁于黄邑之温岑孟家岙,传第五世萝元公迁仙邑,十一世  烈公迁临邑下乡仙岩,十四世承怀公迁台邑南七都溪东岸下孟村,为发祥始祖。承怀公讳养,自啊正德三年(一五0八)自太平温岑孟家岙迁台邑之溪东岸,到今五百年。

《天台孟氏宗谱》载,孟洪生于淳燕元年(一一七四年)二月初九已时,卒于淳祜十年(一二五0)九月十八卯时。享年七十六岁。

史书载:孟洪生于庆元元年,(一一九五年),卒于淳祜六年(一二四六年),享年五十六岁。

光绪间诸暨孟氏谱载,孟洪系孟子44代孙,孟公附之后,孟公附生二子,长子孟在,字汝止,生三子一女,彥弼(忠厚公父),彦卿、彦顼,女即皇后孟相。封韩王,赠太师,次子孟荘,字洪敬,有异才,为文汪洋自恣,不拘常格,登进士第,任河阳县令秩满,赴京试第登上第,迁福洲刺史,治有善政,士民悦服,累官御史大夫,以太后恩封延平候,生子产辅《泾阳候派祖》。为彦弼(忠厚公父)嫡堂兄弟。

彦辅,孟子46世孙,以荫补罗城令,民有史弟讼者泣而训之民亦感泣罗城,尚勇不知书,彦辅专事文教延良师训诲其子弟,一时向优化数年中以文学登上第者五六人,报政为广右第一,移至棣洲,已又改绛洲,皆赫有善政声,以疾致仕十余年而卒,恩赠经阳候,居绛洲,葬西郊之原。生二子忠概、忠棐,也为彦弼(忠厚公父)嫡堂兄弟。

彦辅公幼子忠棐,又名安,与岳飞出师,累战功,生一子孟林。孟林生一子孟宗政,字德夫,抗金名将,自幼奇伟,有胆略,常出没缰场,数败金兵,威名振于境外,金人呼为“孟爷爷”,时为荆鄂都总制,仍知枣阳军俄病疸卒,为一时名将。生四子,孟璟、孟洪、孟璋、孟瑛。孟瑛(孟子五十代孙),字璞玉,为宁武军节度史,从父出师灭金拒元,有大功,赠太师封吉国公,谥忠襄。事详见《宋史》,孟洪生一子孟之经。

参照南支孟氏,孟洪同属南支,但属忠厚公堂兄弟忠辈之后,与诸绍谱论,为南支中的另支。

天台孟氏行辈:

自第六代起,佰、仲、叔、季、丕、振、有、光、时、传、大、德、舍、祖、光、良、从、尚、惟、子、嘉、克、享、立、志、守、善、万、人、名、杨

绍兴孟迈  谨撰  诸暨孟南生校    00九年十一月

 

 

松阳孟姓简介

小引

邹峄《孟子世家谱》载:孟子36代裔孙常谦生二子:遵庆、元阳。遵庆旨召不仕,生琯,以下一脉敏繁延、播迁大江南北。元阳名下则注“失传”二字,盖因元阳时领军在外。新、旧《唐书》载:孟元阳(?——814年),行伍出身,善治军,为大将,以军功加御史大夫衔。唐宪宗元和间,历拜河阳节度使,检校尚书,右仆射,昭义节度使。入朝为羽林统军,拜左金吾大将军,封赵国公,赠杨州大都督。一般说来,失传不是无传,后人修谱,或为不知其有后,或为知其有后而不午其祥,故注“失传”,仰或只列长不列次?在此不作揣度。

翻阅有关史料,并携松阳《黉源孟氏宗谱》至邹城求证,与有关人士一起从辈谱、生卒年代、职业经历诸方面进行梳理分析,认为很可能是:元阳生琳,其下一脉繁延至今。今松之孟氏,即孟琳之后。故尔,吾族松阳孟氏系邹峄亚圣后,应无疑矣。尝志之,以见教于姓学方家。

源流

松阳《黉源孟氏宗谱》载:孟琳,唐敬宗宝历间(825——827),任羽林都尉,能辰七邑,封武功候。琳自邹县涉居檀溪(今湖北襄樊市)是为檀溪世系始祖。琳生统。孟统,荫越骑校尉。统生颖。孟颖,鸿胪寺序班生。颖生炳。孟炳仕御史大夫,耿直不交于朝,出为丹阳太守。炳生圭。孟圭隐居不仕。圭生璠,唐乾符年间(875——879)任海州刺史。潘生沂。孟沂不求闻达,征之不就,隐居著述。沂生梨。梨生功熏。功熏生希让。孟希让,仕至琼州判官。希让生邦庆。邦庆生鹤。孟鹤,任永丰县令。鹤生十六,解元。十六生贵。孟隆贵泛游佛地。

自琳至隆贵,檀溪世系历14代。末二代即孟十六兄弟辈,再孟隆贵堂兄弟辈,随宋室南渡,始徙姑苏,又居会稽(孟封之西)。

隆贵生世醴。孟世醴,字醇,号东赢,少时随祖父孟十六南渡,自檀溪至姑苏,又会稽,最后定居松阳之黉源(今内孟),是为黉源世系始祖。谱载世醴于宋乾道登进士,仕秘书郎,出为判官,又累迁至太常卿,宋淳熙元年(1174)改授松阳主薄。他以一名儒宰是邑,因久不升迁而宦意日淡,遂致仕卜居。黉源本十二都别名,又为村名。“黉”指学校,“黉源”二字有学问之源、知识之源含义。世醴很是欣赏,便改村名为内孟,昭示此乃孟子世家之内。借用“黉源”不堂号,彰显绵延孟子道德文化之意。村名堂号两相辉映,具珠联璧合之妙。醇醇如世醴者,邑人诵为“孟父”,颇有乃孟之风。黉源退处,基宇经营,设书院,敦诗书,修身以乐道。籍此以教子孙,不忘先祖,以孟子后裔为荣,为使邹鲁孟子世裔别支不至被湮没。

黉源孟氏支宗郡望称平昌,有别于其他支宗,对此,清道光年间修谱人孟振台撰《平昌郡考》以释疑:“孟氏诸族谱载为平陆郡,而吾族独曰平昌,心窃疑焉”。经他考据,孟子为邹人,春秋时邹地在齐鲁间,《史记》称平陆,《汉书》则称平昌。“而吾族之称平昌郡,为孟子之后无疑也”。又考,孟子曾之平陆,是故名与。

孟氏宗祠坐落内孟村(务财里),自世醴公卜居后,代有闻人书香世继,只因旧有宗祠草创未备,且年久已倾圮。乾隆三十三年(1768)众族裔议而建祠,十年后又经修葺。今之宗祠,于2003年重新修建。

概况

括松黉源孟裔自孟世醴以下居松阳已830余年,主要聚居地有松阳县内七个乡镇,徙居外地有遂昌、龙泉、武义、云和等县市及外省福建漳州、莆田等地。居松阳以新兴乡占多数,950余人分布10个村。其余散居在古市镇及周边四乡和县城西屏,约650余人,居遂昌县约400余人,其他县市不祥。全县2007年统计共孟姓人口1600余人。孟姓宗支世系徙居各地情况在谱牒中均有记载。

《黉源孟氏宗谱》始修于宋咸淳二年(1266),邹国按察副使潘瑧作源流叙(旧),状元、左丞相留梦炎作序。续修明宣德二年(1427)。三修清乾隆五年(1740)。四修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五修清道光十二年(1832)。六修清咸丰十年(1860)。七修清同治十一年(1872)。八修清光绪十九年(1893)。九修民国五年(1916)。十修民国二十六年(1937)。前后十修,解放后未再修。

现见于残(全)本的有,五修谱道光版,不全(全十二卷)。同治版,不全(全十一卷)。光绪版,不全(全十三卷)。民国五年版,不全(全十三卷)。民国二十六年版,全(全二十二卷)。

孟裔宗族文化浓厚,黉源宗谱中《家训》以孟子教诲作家训,共九条,旨在继承孟子道德文化。族规共十三条,条条叙伦敦睦,劝勉礼让。倡导存孝扬善,勤学勤俭勤劳动美德。谱载,自宋淳熙至清末民初700多年间,栝松黉源孟裔共传世25代,出庠生、增生、贡生、廩膳生、国学生、国子监太学生102人,仅忠房孟宾洪系下就达53人。孟宾洪英年早逝,其妻中氏时年仅24岁,辛苦操持家业,督子耕读,子孙后代潜心向学,功名接踵而来。后人因此称赞叶氏:有昔“孟母教子”之美德。还有一位“徐霞客”式人物孟振台,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三度出游,十五年在外,阅尽人间诸般事,观览名胜将八九,一游一画一诗,皆妙笔生花,诗比孟郊,书同孟兆页,画若吴道子。

松阳黉源孟子后裔千百年来念祖归宗情结不懈,曾先后三次赴湖北襄樊檀溪和孟子故里邹城寻根访祖。

宋绍熙四年(1193),世醴长子原溢、三子原端担心后人无从追考先人祖地及宗支世系,兄弟俩同赴檀溪祭祖访谱。原端不幸得疾亡故,原溢葬弟于檀溪始祖孟琳墓侧,独自携谱返松。后原溢子武信编纂首部《栝松黉源孟氏宗谱》,刻梓器藏。

 第二次,清乾隆元年(1736),孟修彩取拔公车北上攻读监生,往返于邹鲁亚圣故地时,二度登临峄山考察凫村,谒亚圣墓庙,追溯世系,抄谱而归。补葺旧谱,登录新支,修成乾隆版《栝松黉源孟氏宗谱》,然后赴上虞、绍兴任儒学训导。

第三次,2006年,孟蔡运携同宗驱车4000公里,先赴檀溪,再访邹峄,拜谒孟庙孟府,孟墓孟林和孟子故里凫村,拜会了邹城、曲阜、襄樊孟氏宗亲联谊会、研究会负责人,求证渊源续谱世系。

此外,民国年间,还有一批修谱人从内孟出发,欲访孟子故里,中途因战乱受阻而返。

内孟村

松阳县新兴乡内孟村为栝松黉源孟氏宗祖地,位于松古盘地西北端十二都源内。全村166户,509人,耕地281亩,林地4682亩。农业经济以茶叶为主,有茶园600亩,人均超1亩。2008年人均收入8100余元。

村周群山环抱,中辟奥区,涧泉清洌。村右孟前山竹木扶苏,翠微屏幛,景致入胜。村中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气候宜人。是一方理想的人居环境。

1999年起,村两委抓住新农村建设有利时机,前后筹资300余万元大力整治村容村貌,改善生态环境,成效显著。农村面貌大变,各项事业较快发展。2005年获省委、省政府命名省级文明村、省级全面小康示范村,2006年获省级卫生村,2008年获丽水市级历史文化村,20091月又获第四届全国创建文明村工作先进村镇荣誉称号。是松阳县新农村建设的典范。

目前,全村上下在村两委带领下,积极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村庄。结合村级自治,深入到家庭,开展以念祖睦宗、存孝杨善为主题的宣传教育。并将孟子名言、典故事迹整理出来,镌刻在祠堂、牌坊、水心亭、石拱桥和村道两旁,旨在营造氛围,大力弘扬、示范孟子道德文化。

松阳建县已历1810年,是处州最早的建置县。地处浙西南诸山腹地,仙霞岭未端余脉,境内群山绵延,松古盘地历史上被喻为“金瓯玉盘”,有“处州粮仓”之称。目前农业综合开发新产品主打茶叶和花菇生产。十万茶园、十万茶农,百里乡村百里茶,茶园碧绿,茶市火爆,茶香弥远,有“中国绿茶集散地”之称。

唐代诗人王维有“按节下松阳,清江响饶吹”句,宋状元沈晦称“惟此校花源,四塞无他虞”。

竭诚欢迎宗亲好友来松阳、到内孟,叙伦敦谊,光临指导!

                         

                           松阳刘关洲  谨撰   200910    孟南生

 

 

 

 

 

南孟文化研究会筹备委员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孟氏家训你知道多少??涨知识了!!
浙江虞氏主要支派基本情况简述(一)
河南道监察御史蔣文旭家族史
宋朝最后一位战神的生前身后事
追根寻源系列报道之一至二十
孟姓家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