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丨石君中国画艺术初探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石君中国画艺术初探

盛景华

今年春节,画家石君想新添几颗闲章,在选定内容的时候要我帮着拿主意。我说,就刻“他山之石”吧。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语出《诗经·小雅·鹤鸣》。意为其他山上的石头,能够用来琢磨玉器。

石君本名昌石军,个头不高,一头卷发,敦厚结实,外形活脱是“石敢当”——那种勇于担当的基石。近年来,他四处参师求学,常年活跃在京城及其他城市,对于人家的城市,他也就是地道的他山之石。特别是眼下于艺术一途,他已经成绩斐然,卓然成家,他所取得成就似乎正好诠释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现实意义。

石君是我的老乡,他小我一岁,我俩都来自于洞庭湖畔。我们尽管生长在同一个地方,而且都热爱绘画,可50岁之前,我们居然并不相识。记得我头一次听说石君,那是在一个好朋友的家里,我们坐在朋友的茶室里品茶,旁边就挂着石君的一幅写意山水画,画的是张家界。朋友介绍说,这张画的作者叫昌石军,生在益阳,长在沅江,长沙理工大学设计学院毕业,在湖南省湘绣研究所工作。

说实话,当时那张画给我的印象并不是十分深刻,时间一长,就渐渐淡忘了。

2011年,我北上京城投师欧阳中石先生门下学习书法,临近寒假,与几位老乡相约拜访中国工笔画学会会长——益阳籍著名画家林凡先生。林老获知我在京城访学的情况后非常高兴,他诚恳地说,景华你既然到了北京,最好是多呆几年。我在人民大学有工作室,你不妨一边在首师大学习书法,一边到我人大工作室来画画!我还在犹豫之中,老先生就径直打起了电话。他先打给班主任丁和平,要他优先安排;接着又打给助教石君,要他给予关照。完了他还拿起纸笔,一口气给我写了两封推荐信,其中一封就是写给石君的。经林老介绍,这时候我才知道石君就是来自沅江的昌石军。就这样,我成了小我一岁的石君老师的学生。

那会儿,石君在中国工笔画界已声名鹊起。

1996年,台湾举办“大山中的花鸟”石君作品展,出版《石君作品集》;1997年在美国纽约国际艺术博物馆举办石君个人画展,作品《幽兰》、《映日》由德国国际出版公司全球限量印刷发行;1998年《瑞雪》参加在美国芝加哥举办的“艺术鸟”世界大赛,荣获大奖;2007年《喜舞千枝》参加第二届中国齐白石国际艺术节——首届“齐白石奖”中国画作品展,荣获金奖;2007年《山高水长》参加2007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荣获优秀奖(最高奖);2008年《空中花园》参加首届中国画线描艺术展,荣获优秀奖(最高奖);2008年《雾里看花》参加第七届全国工笔画大展,荣获一等奖;2009年《竹影摇风》参加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举办的“微观与精致”全国重彩画展,荣获丹青奖(最高奖);2009年《和谐的家园》参加第十一届全国美展,荣获银奖。这期间,他还出版有《琢墨》、《石君画集》、《大山中的花鸟》、《石君作品集》、《石君工笔小品》、《石君作品邮票专辑》、《今品讲堂——石君新工笔画》、《唯美新势力—石君作品集》等,且有多幅作品及评论文章发表于《美术》、《美术观察》、《国画家》、《中国工笔》、《国画收藏》、《鉴赏收藏》等刊物。

在人大学习期间,给我们上过课的老师不少,他们大抵是全国知名的,创作实力雄厚且成就突出的画家,可从教学态度和教学效果来讲,石君应该是最受同学们欢迎的老师之一。

接地气,操作性、实用性强是石君老师教学的突出特点。石君上课,虽然偶尔也讲些理论上的东西,但理论的分量相对要少,技法讲得更多。他主讲的技法课内容非常丰富,总是边讲边演示,层次清楚,步骤明确,有创意,好接受,通俗易懂,在短时间里,能起到明显效果。石君平易近人,不端架子,教学上不厌其烦,遇到接受能力慢的学生,他还会手把手的教。石君是一个特有创造力的画家,有思想,出新意,办法好,点子多,不保守。他指导学生创作,看问题一针见血,出点子时出新意。有人说,一张工笔画做好了底子,几乎成功了一半。石君偏偏在做底子上很有心得,喷、刷、揉、染正所谓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由此他的工笔画作品最擅长氛围的营造。在这个方面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应该是他2009年创作《和谐家园》,这张画参加第十一届全国美展,荣获银奖。

中国的传统艺术大多讲究程式,文学如此,戏剧如此,书画亦如此。我以为,一个画家一生得解决两大问题,第一是画什么,然后是怎么画。前者是内容的提取,后者是艺术语言的锤炼。独特的题材和独特的形式语言都可能成为程式的一部分,越有特点,越具有个人风格面貌的艺术就越会呈现程式化的架构。

石君早期的艺术探索大抵是在思考“画什么”的路上。

他画过写意山水,曾经立志要用手中的画笔为张家界立言、写真,上世纪80年代,他经常到张家界写生,写生途中甚至还被毒蛇所伤。尽管因各种因素,这事至今是壮志未酬,可他依然是痴心未改,今年春节他又到张家界写生去了。在陪他写生的过程中,他给我讲述的历次到张家界写生的经历甚至可以写成一部长篇小说。

因工作所需,后来他又画花鸟,先画写意,继而拜师著名画家周中耀先生的门下学习工笔重彩。这个时期,尽管石君在绘画上有了长足进步,却没有质的飞跃,还远没有达到石君本人的期待。

1992年,石君第一次到西双版纳写生,热带雨林的瑰丽神奇深深地吸引着他。也让他产生了要用画笔去表现雨林的冲动。也许就在那一刹那,他找到了自己这一生要致力表现的题材和对象,并就此解决了今生“画什么”的问题。就这样,石君前后28次深入雨林写生创作,积累了一大批作品。四年之后,石君拿这批新作,在台湾举办了题为“大山中的花鸟”的个人画展,获得了强烈反响。然而,回到长沙之后,每当他翻阅自己的画册,心中却依然有几分困惑。他觉得眼前的作品还只是一种对于自然的简单描摹,而自己这些年一趟又一趟奔向雨林的激情和感动并没有很好地表现出来。

经过一段思考之后他逐渐领悟,选择雨林,意味着选择了历代花鸟画家未曾涉足的领域,这是许多前辈大师由于历史、地理等诸多条件所限还未曾涉足和表现过的地带。因此,要涉及并表现这个领域的精彩,没有成法可资借鉴,也没有现成的捷径可走。

就在石君彷徨之时,有人指出,你画雨林,所表现的只是雨林的外形,还没有找到表现雨林的形式语言。艺术的最高境界是“形而上”。写心、写神永远比写形重要。这时,石君已经看到了自己创作中的诸多不足。此后几年,他甚至没有投稿参加任何画展,却数次游走雨林,试图从各种创作理念和艺术语言中寻找属于自己的一隅。

由此,他走上了北上求学之路,试图采他山之石为我所用。

2006年起,石君先后师从李魁正和郭怡棕先生,两年的系统学习,石君的创作理念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他认识到:要用工笔画表现热带雨林,关键在于选择自己的技法经验,提升多种艺术语言的表现能力。探索前所未有的跨形式、跨技法的新路子。技法是旧有的,而选择、组合是创新的,就在水墨、重彩、白描、没骨、写意的形式技法之间进行重组,形成新的语言样式。

这期间,他静下心来思考,读了很多书,也看了很多经典的画展。正所谓“虚能引和,静能生悟;仰以察古,俯以观今”。就这样,石君终于看清了自己内心真正想要表现的东西。带着新的感悟,他再次冲动地走进雨林,在求得思想升华的同时,拥抱着自己的艺术破茧化蝶的灵光……

雾里梦花》的诞生,是石君表现雨林之魂的开始。2008年,《雾里梦花》荣获第七届工笔画大展金奖。2008年,作品《山高水长》荣获2008年中国画展优秀奖(最高奖)。2009年的《竹影摇风》荣获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举办的“微观与精致”全国重彩画展丹青奖,《和谐家园》荣获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银奖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从此,石君的创作一发不可收拾 。

庄子在《逍遥游》里有这么一段话:“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意思是说,鹏之所以能飞九万里,是因为风在它身下,凭借着风力才能背负青天无所阻挡,倘若聚集的风不够强大,连负载一对巨大翅膀的力量还不够,又怎能谈得上助鹏飞翔?要想在人生的道路上飞得更高,走得更远,则必须汇聚更多的“风力”,并且巧借于它,顺风而起。应该说,石君这些年所走过的艺术之路,他吐丝结茧、破茧化蝶的过程正好印证了庄子的语义。

记得我的一位导师在谈及书法的评价问题时曾说过的一句精辟的话。他说,我们评价书法作品的好坏,得先看来路,后看去路。继承传统,这叫有来路;有追求,有个性,有独立存在的意义这叫有去路。我觉得这话不仅贴切于书法的评价,似乎也适应于中国其他艺术的评价体系。

石君的工笔画转益多师,艺术语言丰富娴熟,其面貌呈现多样性。

三矾九染的传统工笔他不但能画,而且画得不错,这得感谢周中耀先生的教导;设色艳丽的小写意花鸟是他在笔会上的拿手好戏,这手段当然是得到了郭怡宗先生的真传;撞色撞彩丰富多姿的没骨画的意趣是李魁正先生授予的衣钵;工写相兼、小中见大的“意工”诣趣该是林凡老先生的致力倡导。

香港著名功夫明星李小龙曾拜叶问为师,学习咏春拳。此外,他还练过螳螂拳、洪拳、少林拳、戳脚、节拳、白鹤拳等拳种,后来还练习过韩国的跆拳道,日本的空手道等,最终熔天下武艺于一炉自创截拳道而名闻天下。兼学诸家,自成一格不但是石君和李小龙的共性,也是许多名家大碗成才的关键所在。

我觉得,我们所经营的艺术就像熬制一锅自己的汤,天下各家各派各门艺术是已有的佐料,我们学习的目的是获取这些味道鲜美的调料,我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口味在自己的汤里面加入这些调料,然后一搅合,最后成就的那锅汤,虽然留的有各种味道,但最重要的是它还有了属于自己的味道,这锅汤就是自己的汤,这样的艺术就有了个性鲜明的特征。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画家石君,君子不器。

"君子不器",语出孔子。意思是,君子不能囿于一技之长,而要“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石君在艺术上有着扎实的根基,有着创新的思维,有着担当的勇气,他营造的艺术世界来路清楚,去向清晰,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会有着十分美好的未来,为此,我们拭目以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虚静审美的诗意表达——安华平工笔花鸟画◆艺术赏读
大家大作——中国书画名家推荐吴秋华
画中藏诗气自华——实力派画家许子智作品赏析
安华平工笔花鸟欣赏
著名画家谢君深挖传统文化精髓 创作“玉鼠迎新”系列展国画新风
绚烂归于天然——辛绍民人物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