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悲欣交集,烟云浩渺——如何欣赏弘一大师书法?


李叔同原来的书法是那么样的高妙,风华婉转,后来变得如此的这样的消散,这样的好像在烟云浩渺之中,不可猜测,不可理解。

本节图文来自田蕴章系列书法讲座《每日一题每日一字》第086集:“李叔同书法”与“爱”字。

主持人:田老师,在今天的《每日一题》当中,想跟您一起聊一聊有关李叔同的书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弘一法师的书法。

我们知道在李叔同出家前和出家后,他的这个书法作品相差是很大的。那么作为一个网友,作为一个书法爱好者,如何去欣赏李叔同的作品呢?

田蕴章: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向大家谈一点个人的看法,一家之见,仅供大家参考。

大家知道李叔同这个人是一个非凡的人物,甚至有很多方面是一个有传奇色彩的一个人。我们现在所能够证实到李叔同这个人在诗词、书法、绘画和篆刻、音乐等等各个领域,都是具有极高的水平。他的在艺术领域当中的跨度非常之大,所以李叔同这个人也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骄傲,有这样一个大师,我们应该说,对他给予一个充分的肯定。

但是在书法这个问题上,我们常常感到有头疼的地方。就是什么原因呢,就是李叔同出家以后,他的字迹给人的一种感觉就像没有学习过书法的小孩子写的字一样。看来之后,就是并不精彩,而且也没有什么笔画力量,比如说这些个字,大家看一看。

主持人:这是出家之后的作品。


田蕴章:出家之后写的字,“悲欢交集”。比如说,这也是出家以后写的字迹,最常见的是这些东西。因此有些人就说,李叔同这么大的一个书法家,到出家以后怎么写出字来是这个样子的,难道这样写的话就是好吗?好在哪里?大家经常要问。

主持人:他为什么会是这样呢?

田蕴章:所以我们真的要和大家解释一下。如果李叔同当年的字迹没有,只是把出家以后这些字迹给大家看,我们真的无法理解李叔同的书法。

我们不妨先把李叔同在早年没出家之前的字迹拿来给大家看一看。比如说有这样一张字,这样一张字,他也是毫不用心的给人的一封信,这封信是李叔同写给尤志平的一封信。


这是在他出家之前,大家看这篇字,虽然说不上十分的精彩,你却感到是个大手笔。为什么呢,就见到它这里边仍然带有过去很多碑帖的遗迹,能看得到他在书法方面有很高深的造诣。

大家会问,你怎么见得这是李叔同在出家之前写的字呢?大家看,这里边有一段话,他这样说,我拿这个红笔勾过的地方是我做的。他说:

“余虽修道念切,然决不忍置君事于度外。此款倘可借到,余再入山。如不能借到,余仍就职至君毕业时止。君以后可以安心求学,勿再过虑,至要至要。”

大家从这段话就看到了,他说他因为在帮着尤志平借钱,他说我虽然修道念切,这时候他就存心想出家,去修道。但是他说,他说,但是我绝不会忍心地置君事于度外,把你的事情,让我帮忙的事情置之于度外。实际上李叔同出家之后,就把这些事情置之度外了,他不再去参与俗事了。但这个时候他还没有出家,所以他说,“决不忍置君事于度外”,还把这些俗事还在度内去解决的时候,应该说他还没有出家。他说“此款倘可借到,余再入山”,我帮助你解决完这个问题之后,我再入山修道。他说如不能借到,如果不能把这个问题帮你解决,“余仍就职”,我仍然还做我现在的工作。

主持人:当时他还。

田蕴章:说明他没有出家。他说,到什么时候呢,“至君毕业时止”,到你毕业以后,不用我再帮助你来求取学费的时候,我那时候再入山修道。我们通过这封信,就看到了李叔同,他这个字迹和后边这样的字迹,完全判若两个人了。而且我们现在看一看他以前临帖所写的这种楷书字,大家看一看。

主持人:这个字迹非常小。

田蕴章:这个是完全在书法范围当中,不管是临摹也好,是独创也好,确确实实是在书法这个范围当中的。而我们看了这样的字迹,我们必须知道李叔同在思想上的变化,引起书法方面的变化。

主持人:哪些变化呢?

田蕴章:大家知道,李叔同出家以后,对自己的前半生,也就是在出家之前的那些生活经历,包括自己所具有的那些个长处,给予了全盘的否定,他用了八个字来否定自己。他说,我在出家之前的前半生的行为“一无可取,一无是处”。

主持人:完全否定自己的生平。

田蕴章:我们来写这样一句话。


他给自己前半生的评价是“一无可取,一无是处”。没有一个地方是作对的,都是错的,彻底否定自己在出家之前的所有行为。

我们知道,李叔同当年是一个风流才子,风流才子,但是在出家之后,这个人彻底的大悟大彻,因此他在书法方面,后来写出这样一些个形体来,我们向大家解释一下,他完全无意于书法了。因为书法在他看来,也是一件俗事。所以我们不能在书法这个角度来审视李叔同的出家之后的字迹。

你说好也好,你说不好也好,他一任天真自然,他不再讲究书法当中那些个法则、章法、技巧,不再讲究这些。而且他这种不讲究,还不是苏东坡所讲的那个“无意于佳乃佳”,他和那句话还不一致,我们把这句话也写下来。


苏东坡说,“无意于佳乃佳”,他说你无意去追求美好,这样才是最好的,这是苏东坡的一个观点。

李叔同对书法的态度连这些个都被超越了,他本来就没有想到这个书法最后的结局是什么。苏东坡想到了结局,苏东坡说,你在写字的时候,你不刻意的追求美好,那才是美好的,那么结局还是希望美好的。李叔同写后来的字,根本就不管结局是什么。

主持人:无所求了。

田蕴章:无所求了,完全是四相皆空了。

所以李叔同后来写的这些字迹,他已经出离了我们用正常的、书法审视他的这个范围了,所以我们不能再用正常的一个书法,你的点画如何,你的结体如何如何。或者比如有人说,李叔同到了出家之后,他的字返璞归真了,我说也不对。

主持人:为什么呢?

田蕴章:因为返璞归真也是一种追求,返璞归真是达到一个高度之后,返回来又质朴了,这也是书法的一个必然的规律,就是孙过庭所讲的,初学平正,后到险绝,最后再复归平正,这就是那个返璞归真的过程。

实际上,李叔同连这些东西都不追求了,他这种已经完全超俗的,脱俗的,进入另外一种世界、另外一种境界的东西,我们再用书法这个角度去怎么样审视他,都不会说清楚了。

因为李叔同的大彻大悟,对原来他那种追求书法的美,到了他出家之后,他也被否定了。因此对李叔同后来这些字迹,我们应该从另外一种角度审视。

主持人:怎么样的一个角度呢?

田蕴章:比如说在过去的唐代的一些个僧人,比如说隋朝的智永、智果,后来的唐代的怀素等等,僧人书法写好的不少,但是他们仍然在书法那个范围当中去审视他,都可以用王羲之的字迹、欧阳询的书体等等去相提并论,去与他们互相参照,去这样去审视他们,也就是在书法范围当中去审视他们。

但是到了李叔同这之后,他在书法,在以前他也学碑,学帖,他的书法也达到一个大师级的水平,那个时候的书法是在书法范围当中去审视他。

但是到了他出家之后,他写的这些字迹完全空灵,他已经跃出书法圈子之外,他另外就是完全心不在书法上,而不是说有意于佳无佳的问题了,完全脱离了书法的正常轨道,进入另外一个世界。


在这种世界当中,我作为一个凡夫俗子,我真的无法去解释。我并不是一个,我是尊重佛文化的人,但是我并不是一个佛门信徒。但是我深深的感觉到,李叔同的那种境界不是常人所能理解的,他是那样优秀的一个人,他在出家之前,他在诗书、印画、音乐等等各个方面,他都是超级大师,而他对自己的前半生却是认为一无可取、一无是处,谁能做到这么彻底的否定呢?因此,他对出家以后的那种心理,那种世界,谁能感悟得到?

因此,对他的心灵世界各方面都不能感悟到,不能理解的时候,你对他的书法再妄谈什么返璞归真,变为童体了,变为什么简朴了,这些语言还是书法语言。所以用书法的角度来审视他,他已经离开这个范围,离开了这个境界,到达另外一种境界。

至于说你喜爱不喜爱李叔同的字,你都应该知道他,他在出家前后的字迹变化差异十分的巨大。因此,有人有弘一法师在出家之前的这些字迹,你去审视,你会感觉到李叔同原来的书法是那么样的高妙,风华婉转,后来变得如此的这样的消散,这样的好像在烟云浩渺之中,不可猜测,不可理解。

因为李叔同的心灵世界我们不能理解,所以我们对他的书法也很难再深入地进行探索。

(未完待续,接下来讲解示范“爱”字楷行草技法。)

相关内容参阅:

淡静前无古:弘一大师法书妙在宝象庄严

品鉴|弘一法师书“以无碍眼等视众生”

(点击链接可跳转阅读)

讲座视频



文字编辑/彭澎

动图制作/彬子


最通俗的讲述,最正统的书法

“书法入门”(微信号:shufarumen):

独家刊发田蕴章老师系列书法讲座图文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魏碑为何被淘汰
田蕴章书法每日一字17 岂
田蕴章:启功书法不过是民国一般书家水准
田蕴章书法视频讲座(86):怎样欣赏李叔同书法 |“爱”
田蕴章书法讲座【086-愛-怎样欣赏李叔同书法】
田蕴章书法欣赏:用楷书抄录范曾诗歌,字迹清楚工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