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元画散谈

就绘画史而言,每个时代都各自呈现自己的风格特点,都很精彩。元朝画家们也不例外,有着时代的特殊印记,首先是人群,这群人是文人,最优秀的汉人,在元朝不可能有出头的机会,其智慧只能用于隐逸与超然,他们有自己的历史观和格调,面对前朝的绘画实践总结经验,提出自己的方向和选择,他们对隐逸的超然提出了自己的格调“散淡悠远”,因此他们的绘画呈现出来的境象也不同于前朝,他们成为中国山水画史上最优秀的种群。智慧的汉人所研习的绘画,现在我们称国画,国画的特点就是汉人对绘画的智慧,十分可惜,纯粹和道地的中国画对当代人已经成遗音了。

代表一个时代留下来的东西,并不一定是当时流行的东西,元朝也一样。我们所了解的元代画风其实未必就是当时元代的画风。比如盛懋,他在当时的名气老大了,画卖得也比吴镇好。可是“元四家”没他的名字,风靡一时,画卖得老贵的不一定是最好的。

[元]盛懋 秋山行旅图(局部),绢本设色,25.6× 26.5cm,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

画风实际是一个个的圈子,他们对绘画的共识就形成这个圈子的画风,元代画风是那个圈子里的人对绘画实践的尝试与研究的成果,他们的认知很接近北宋苏轼的圈子。赵孟頫提倡“古意”,追溯晋唐,是这个圈子里的头号人物,其他人都是他的追随者。黄公望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他与赵孟頫有一次短短的会面,赵孟頫把绘画的窍门告诉他,让他终身受益,因此黄公望以松雪斋学生自居。之后他就将老师教给他的东西在游历山川与学习过程中进行印证,终成一代大师。

[元] 赵孟頫 秀石疏林图 27.5×62.8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秀石疏林图》有赵孟頫自题诗云:“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

文人圈子是自北宋以来优秀汉人的圈子,到元代他们更加讲究情性,认为摹形不是绘画最重要的,不需刻意描摹对象。应该重视笔意的抒写,研究笔墨情性,笔墨与心性的结合。这就是元朝人认识绘画的高度,是这个圈子的共识。而在其他圈子里,画家的认识较为肤浅。

文人画自古是一个很小的圈子。比如倪瓒、王蒙、黄公望,他们隐居在山林里,黄公望还到处颠沛,大部分人连黄公望是谁都不知道。赵孟頫除外,由于他的地位,虽然他也与官僚交往,但他的艺术思想也只限于部分有素养的文人圈里。

黄公望像
[元] 黄公望 九峰雪霁图,117×55.5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元朝的这个文人圈子有自己的研究,他们走在时代的前沿,成为那个时代的代表。但在当时,他们只是小众的,并不广为人知。就像画画材料,我推断元人用得最多的画材是绢,那为什么现在我们认为他们用的画材是纸多呢?因为用纸在这个小圈里流行。

元代画家之所以创造了山水画的高峰,是有原因的,优秀的汉人(文人)不能参与政治,地位卑贱。他们没有出路,只能修道和隐迹山林,思想必然是散淡的、隐逸的、无为的,他们从消极中生存,生出智慧,只能如此,他们从山水画中找到了自己的天地。他们把心性放在山水中,到山林里去感受,借山林来抒情,并不着意于呈现自己的东西,这更加契合他们的心理。他们发现,当自己退去,没有个性时,山川和道法自然就呈现出来了。这就使得元代山水画出现了这种面貌,散淡的格调,在散淡里面,人的心灵找到了一个去处。

[元] 黄公望 富春山居图(局部)
富春江

“淡”既是元人的追求又是他们艺术的特点,元人的“淡”反映他们各自对“淡”的解读和表达不同,吴镇温润圆浑,倪瓒险峻奇峭,与其说是他们情性对“淡”各自的呈现,还不如说元朝人呈现了“淡”的诸象。

人需要依靠,有依靠就会偷懒,人之常情,事实上,我们需要依靠,我们需要靠山。小孩子需要妈妈。元朝人的气度也是社会将他们逼到了一个角落之后才呈现出来的。当人被逼到绝路时,所有的智慧就开启。当这些依靠全部都没有了,那怎么办?出家人和道人给我们找到了另外一种方式,隐的智慧,修为的智慧,无私的智慧等。元朝人将书画变成了隐逸的世界,修为和成就的途径。

[元] 吴镇 渔父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读书和画画都是学习修养的方式,图像和文字是门径,重要的是透过图像和文字去参悟,悟什么?绘画至理!因为图像和文字有局限,所以要悟出它们背后的东西—画道,当然,悟也不离图像文字。元人的绘画是智慧的结晶,是绘画之道的一个现象,当我们明白要去领悟之时,心门即被打开,就有悟道的机会,我们可以利用任何一种场景去体悟,就不会茫然无所适从。当我们获得了千古之心,一颗道人的心时,自然会有正确的人生态度。我们是要通过人生去获得你带不去的东西呢,还是通过人生去获得那颗心?这就是选择。我觉得很多人是选择了古董、家具,选择了我们将来带不去的东西。我不是说我们不要这些东西,而是要通过这些东西去养我们的心。古代文人的气节、精神不可侵犯,金钱买不到,贫穷富贵都不能移志,物欲都是过眼云烟,养其心智、养人情性的才是有用的。

[元] 倪瓒 容膝斋图,74.7X35.5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元人所证到的绘画境界是注重用笔,赵孟頫说“用笔千古不易”,这是绘画的高境界,用笔的挥洒是真正使得画家的心灵得到解放的方式。这是中国古人的智慧,是对绘画境界的贡献,但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才懂得的,或者说这只是文人高端圈子里的共识,其他画家还只停留在描摹上。有些艺术家有盲点,基本上在一个错误的观念里画画,他们认为笔墨凸显个性的方式,所以变得十分张扬,这违背了艺术的规律。其实个性是魔障,如果每个人都要彰显自己个性,社会就会被糟蹋。个性是很难得到的,需要真知灼见,不然就是自私,有个性就开始有不和谐。自私的另一种解释就是风格和样式,它喜欢强加于别人,要别人接受。而笔墨其实与其他艺术媒介一样,只是你是一个绘画家,而别人用的是文字和音符。

溥心畬先生

我喜欢溥心畬的画,因为他是一个很谦和的人,很山川的人,不自我,但有见地。他是一个旧王孙,遗老遗少,以前宫里的东西都是他家的,后来国没有了,家也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这些失去,使他进入更高的人生境界,他是我上世纪最崇敬的国画家,他的心境很像元朝人。

有人评赵孟頫人品,太不客观了,没有切肤之痛。其实他救了很多人,传承和传播了汉人的文化。有人评赵孟頫的书法软媚,其实是不懂书法用笔的境界,赵孟頫是元朝书画史上的里程碑,他是个集大成者,诗文、书法、人物、山水、花卉、走兽等无一不精,我认为元朝以后真正的画家只有赵孟頫一人,其余画家多只擅长一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元代文人画家笔下的桃花源
“元四家”的江湖余生:隐居于市井之中,以帮人算命或经商为生
比较元代山水画与宋代山水画的风格
明初吴地山水画风探析——以杜琼为例
段炼 | 隐逸世界:论元代文人山水画的“符号域”(中)
爱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