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启功与赵孟頫的隔空争论

启功老先生自小学习赵体,因此,字写得秀媚,对赵孟頫的书法评价之高,也称为“承先启后,其开元明以来风尚处,人所易知易见;其承前人之规范,而能赋予生气处,则人所未多察也”。听听,不但承前启后,而且开元明以来风尚,且赋予前人书法以风范,牛得不能行。

启功老先生说的的“人所未察觉”的赵体书法特点是这样的,晋人以及唐人书法,到了宋元之后,基本没有书帖墨迹传世,人们要想学习,大都靠的是碑迹石刻,照猫画虎,比葫芦画瓢,启功认为这简直是“为桃梗土偶写照”,意思就是说,简直是任人摆布的木偶和泥人,学不到原来晋唐人书法的举动和生气,更不用说字的神态了。而赵孟頫不然,不仅能得字体形体,而且能得晋唐人书法形态,这个可以通过观察赵孟頫临写的王羲之各种帖子的墨迹看出来。

碑刻字体,因为是为了传到后人眼里,因此刻字无不要求庄严沉稳,而且字宜明晰,于是得在整齐,失在板滞,啥意思呢,就是过去的老碑刻为了传到后世为人所知,上面的字迹往往古板端正庄严,缺乏帖体的灵活生动。而赵孟頫不然,他是宋元之际唯一能写出晋唐流丽之笔的书法家,后人也望尘莫及。


(赵孟頫《龙兴寺碑》)

前面有文章里记过,我最初学书法,就被人告知楷书有四大家,即颜柳欧赵,当时也非常喜欢赵体,仅只是因为赵孟頫这个人的经历的原因,没有学,而选择了更为高古险峻,也不乏秀气的欧体入手。后来再回头看赵书,觉得称四大家,真不枉得名声。

关于赵孟頫,启功老人曾在他的《论书绝句》第十五首提及,前已经做过注解。后又在第七十四首中专诗论及,可见实在重要,原诗是:

绝代天姿学力深,吴兴字欲拟精金。

纤毫渗漏无容觅,但觉微馀爱好心。

我们逐句解释一下。

第一句,绝代天姿学力深,赵孟頫不但书法姿态优美,而且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因此,此处说他学力深厚。

第二句,吴兴,指赵孟頫,他是吴兴人。字欲拟精金,想把字写到精致如金的地步。

第三句,纤毫,一丝一毫,指细小的。渗漏,破绽。无容觅,没办法找到。一丝一毫的破绽都找不到。

第四句,但觉微馀爱好(应读三声)心。只是微微觉得他太爱好名声了。启功老人在原诗注解里说:“……赵书亦不免渔洋之病。”这里的渔洋指的是王士禛,他是个爱惜声名的人,而赵孟頫也是。

关于赵孟頫这个人,生平我们且不论了,只说书法中的结字和用笔那个更重要。


(赵孟頫缩临《兰亭序》局部)

赵孟頫在他的《兰亭十三跋》里写道:“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启功老人直接回答说:“窃谓其不然。”你说得不对。打个比方,我们“试从法帖中剪某字,如八字、人字、二字、三字等,复分剪其点画。信手掷于案上,观之宁复成字。又取薄纸覆于帖上,以铅笔划出某字每笔中心一线,仍能不失字势,其理讵不昭昭然哉。”

启功认为,结字远远重于用笔。比如我们把法帖中的笔画拿出来单个扔在桌子上,这些笔画用笔都很好,可以扔在桌子上,还是字吗?而把法帖用纸覆盖上,用铅笔描着中线去写出来,这样的铅笔痕迹照样是不错的字,由此可见,书法当然是结字最为重要,远不是“亦须用工”能说完的,结字优先于用笔,一定是第一位的。


(启功论书随笔中与本文相关的部分)

为此,启功老人做过深入的论述,之所以赵孟頫有这样的认识,是因为他自己的书法结字,全部从欧柳诸家学习来的,再加上他自己的姿媚点划,因此书法刚健婀娜,无懈可击,如果偶遇疏于结字而只讲究点划的,“其捧心折腰,宁堪寓目乎?”(捧心,指的是东施效颦。据《庄子.天运》中记载,相传春秋时美女西施有心痛病,经常捧心皱眉。邻居有丑女认为西施这个动作很美,于是也效仿她,结果,显得更丑了;折腰,指的是妖精的样子。《后汉书.梁冀传》记载,梁冀妻孙寿作愁眉,梳堕马髻,走路作“折腰步”,《五行志》称之为“服妖”。)

因此,在这个论战中,后人应胜过前人,启功老人应胜于赵孟頫。关于启功老人详细论证的文章,可以参看老人的《论书随笔》一卷中的第二部分“论结字”。

(《启功论书法》原图及诗解74)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骂“赵体”媚俗的人,被此作狠狠“打脸”,启功学了30年,才参透一成
赵孟頫:集赵体字书法春联!
集赵体字书法春联
書法用(3)赵孟頫行书集字
赵孟頫的书法技法精湛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
赵孟頫行书集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