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水头历史水头古时候名称

水头镇地处浙南闽北,古东瓯之地,属吴越文化范畴。因其地四面屏山,自成一统,远离纷扰,又揽山水之胜,拥鱼米之饶,土著居民稀少,历代有人口迁徙于此繁衍生息。有谱可考,唐代以来,闽南泉州、漳州人口络绎来此安家落户,宋室南迁,在这样一个依山面水空间闭塞的独特地理环境中,在漫长的岁月里,瓯越文化、闽南文化、在这里交相侵润,融会贯通,孕育了独特的地域文化。

  古时,大海的潮汐可以直接到达水头,水头原名泾口后来,元末将领周成德攻下平阳城后,干脆把原来叫“泾口”的这个北港第一大镇易名“水头”,原来叫“泾水”的这条江也慢慢地叫做“鳌江”。


  据乾隆及民国《平阳县志》载,水头古名泾口,因地处泾川(今金溪)汇入横阳江(今鳌江)之口而得名,始称于宋。南宋时,泾口有两条著名的街道,一曰“杉桥街”,其地水网交错,古有杉木桥架设,故名杉桥。后当地朱氏造石桥三条,两条为北宋治平丙午年(1066年)朱有直所建(位于原平阳二中厨房西侧的茭白河石桥、南侧的水涧桥),一条是南宋绍兴癸酉年(1153年)朱汝建所建的绍兴桥,故衫桥又名三桥。南宋年间,百年之内,三桥一地出了朱黼(1140-1215)人称永嘉先生、朱熠(1192-1269)武举状元、朱元升(?-1275)武举进士三位名人,三桥街声名远播。南宋沦亡,三桥街随之没落(旧址为现平阳二中范围内);一曰“寺前街”,东起詹家埠寿安桥,中经智觉寺,西止五板桥。其时詹家埠南浦洪波涌起,江面樯桅林立,是北港地区物资集散地。顺溪、山门、麻步、腾蛟之物流源源来聚,宁波港、温州港、鳌江埠之船舶纷至沓来,一时间,万商云集,寺前街便应运而生。


  水头之名,最早见诸蔡芳的《游南雁荡山记》。蔡芳,平阳榆垟人,时任福建转运副使,明正德戊寅秋(1518年),其相邀平阳县丞马性鲁游南雁,记曰:“……潮来发棹,抵詹家埠,乘月行二三里许,至径川(径同泾),憩智觉寺。明日鸡初号,钟声方尽,遂出寺。不数里,过水头,前见数岫远露,如抽乱笋,如架笔格,如横修眉,争献奇状。”大清康乾盛世,四海晏清,水头统称水头街。这里居民密集,市声鼎沸,一派繁荣。当时水头小南塔园的黄斯统(1796~1861),货殖水头,经营有道,成为富甲一方的名流。其在水头街埠头殿周边购置店面数十间,在埠头殿脚下,驳溪坎,垒青石,筑码头,让外埠船舶可以直接驶入水头街的腹地,同时还建设埠头殿至中街的石板路面,以便于北港的乡镇,还有文成、泰顺、苍南等地的货物纷抵埠头殿下集散。


  鼎盛时期的水头街,是北港的贸易中心。货物近通南北港,远销闽沪甬,八方商贾攘来熙往的,吴侬软语、闽南话、畲族客家话、金乡话、蛮话在一条街上流淌着。那杏黄色的酒旗迎风招展,古铜色的牌匾熠熠生辉,脚步声,吆喝声,铜钱声,风吹斗笠声,在那低矮的屋檐下交会着。一条老街,那名噪一时的商行比比皆是,上街白洪兴的白益大布店、李招湘的喜元楼打银店、翁吉文的翁源茂糖店、张承培的张源丰油坊、詹滋祥的詹公茂易经选日馆、张日涛的张顺发糕饼店、陈德发油行、德顺记油行、宋国甫的老宋肉松店,陈良山的钉称店,薛阿华的糖店,徐京修的圆木店,林开标的宽仁堂草药店,叶资川的竹篾坊;后街的池家打铁行、圆木行、竹篾行、木器社、米行、盐行;新街的林益盛南货店、陈恒泰南货店、通记鱼行、顺昌鱼行;中街陈恒元南货店、张公泰南货行、李仁和豆腐坊、白质彬的白益新布店、朱剑臣的朱济生药房、谢清乾干烟店、谢清问干烟店、陈日丰的南北货商行、温同盛南北货商行、周源丰、周阜丰、周盈丰文具颜料五金店、董宝生桐油行、徐源盛纸行、王阿邓的天成百货店、钱菽棠的济宁堂药店、黄振兴糕饼店、蔡大同糕饼店、同寿堂药房、王茂记花纱行、信大祥布店、吴合昌钉称行、陈奕树的厚泰花纱茶叶行、颜水兴茶行、陈济生药房、张继平的张源隆茶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泰州坡子街
跟着这些旧照片和老店名,穿越到那些年的中山中路去逛逛吧!
宝珠阿娘记忆中的善琏街廊
崇明岛上衰亡的大镇【崇明生活网】
麻漾北岸的古村落:秋泽
南货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