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吴门书札特展 | 墨迹之外——书札笺纸赏析

编者按:

当我们欣赏书札时,我们在欣赏什么?

从书札中,我们不仅能体会到写信人与受信人的家国天下与儿女情长,感受到笔墨挥毫间或法度严谨或飘逸洒脱的书法艺术,还能品玩作为书札载体的那一张张工艺精湛、设计雅致的笺纸。

值此“遗我双鲤鱼——馆藏明代吴门书画家书札精品展”展出之际,我们特别邀请上海图书馆馆员、古籍专家梁颖为观众解读笺纸——书札墨迹之外的独特魅力。


凡是参观过上海博物馆书法艺术陈列馆的观众,可能对北宋沈辽的《动止帖》留有一定印象,这是存世极少的宋人尺牍墨迹之一。不过,许多人可能没有意识到,书写这通尺牍的笺纸,更是一件独一无二的稀世珍品,曾经被诸多权威著作反复引用,例如,潘吉星《中国造纸技术史稿》、王菊华主编的《中国古代造纸工程技术史》以及张淑芬主编的《中国文房四宝全集》,都无一例外地刊用了此笺的图版。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张笺纸在中国造纸史、印刷史上的地位,恐怕要远远超过沈辽的墨迹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


铅黄的底色上,描绘的是翻涌起伏的波浪,而随着观众移动脚步,在角度变换的灯光下,图案的线条也似乎上下波动,反射出变幻多姿的光泽,呈现着砑光彩笺的独特美丽。

北宋 沈辽 《动止帖》上海博物馆藏


砑光

“砑光”的本意,是指用石碾磨纸、皮、布帛等物,使之紧密结实,发出光泽。五代陶穀《清异录》最早记录了用模压方法制作的彩色画笺——“砑光小本”:“姚顗子侄善造五色笺,光紧精华。砑纸板乃沉香刻山水、林木、折枝、花果、狮凤、虫鱼、寿星、八仙、钟鼎文,幅幅不同。文镂奇细,号砑光小本。”这段语焉不详的记载,使后人至今无法确切地了解这一技法的实际步骤,我们只能在比较模糊的意义上,采用这一最早出现的名词,来指称印有图案且图案画面带有反光效果的笺纸。


使用砑光彩笺书写的宋代尺牍,仍有一定数量存世,但大多在台湾。例如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宋张即之《上问尊堂太安人尺牍》,砑有荔枝图案;杜良臣《致中一哥新恩中除贤弟尺牍》,砑有花卉图案;陆秀夫《致义山尺牍》,砑有禽鸟图案。这些尺牍珍品,皆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而徐康《前尘梦影录》卷下所记 “范文正尺牍一幅,硬黄笺,粉印落花流水,所书是雪浪笺,良可宝贵”,正可与《动止帖》互相印证。


明代的信笺,承续宋元之余绪,也一直在应用砑光工艺,其留存作品的时间跨度很大。


如上海博物馆收藏的钱镜塘旧藏明代名人尺牍中,洪武时的江汉、天顺时的李东阳、成化时的张琳、弘治时的赵定、正德时的林达、嘉靖时的曹金,他们的手札都使用了砑光笺。相较宋笺,明代砑光笺的绘、刻都较为粗率,但即使如此,存世数量极为有限的砑光笺,依然向我们做了一个特别的提醒:在我们观赏古人的尺牍原件时,千万不要忽略掩映于墨迹之下的彩笺。

文从先尺牍  砑光笺  上海博物馆藏


砑光是一种单色的雕版印刷工艺,图象在经过染色的笺纸上与底色形成对比。到了明代,套色印刷的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出现了单版复色印刷与套版复色印刷。前者是在同一雕版的不同部位刷上不同颜色,分次印出;后者是将同一画面上需要不同颜色的部分分别刻板,分别刷色,再逐次印在同一张笺纸上,共同组成一幅彩色画面。从工艺的角度看,套版复色印刷的最高成就,当推饾版。


饾版

所谓饾版,张秀民的经典之作《中国印刷史》有一段说明:“把每种颜色各刻一块木板,印刷时逐色套印上去,因为它先要雕成一块块的小板,堆砌拼凑,有如饾饤,故明人称为‘饾板’。饾板是很细致复杂的工作,先勾描全画,然后依画的本身,分成几部,称为‘摘套’。一幅图画往往要刻三四十块板子,先后轻重印六七十次。把一朵花或一片叶,要分出颜色的深浅,阴阳向背,看起来好似北宋人的没骨画法。这样复制出来的画,最善于保持中国绘画的本色和精神,因为所用的原料和宣纸,都是和原画所用的相同,具有民族艺术的特色。这种饾板彩印,在印刷史上又是一大飞跃,在十七世纪初年已很成功。”这一段话,基本讲清了这一工艺的程序和成品特点。


王岩尺牍  饾版笺  上海博物馆藏


饾版工艺成熟于晚明,技术上难度最大,成就最高,对彩笺制作的影响也最为重要,集饾版工艺大成的《萝轩变古笺谱》与《十竹斋笺谱》,可视为两部标志性的作品。


《萝轩变古笺谱》全帙两册,刻于金陵。上册分画诗、筠蓝、飞白、博物、折赠、琱玉、斗草、杂稿八门,下册为选石、遗赠、仙灵、代步、搜奇、龙种、择栖、杂稿八类,共一百七十八图。颜继祖《笺谱小引》云:“于焉刻意标新,颛精集雅。删诗而作绘事,点缀生情;触景而摹简端,雕镂极巧。尺幅尽月露风云之态,连篇备禽虫花卉之名。大如楼阁关津,万千难穷其气象;细至盘盂剑佩,毫发倍见其精神。少许丹青,尽是匠心锦绣;若干曲折,却非依样葫芦。眼界顿宽,叹已陈皆为刍狗,图书有据,立不朽而奉蓍龟。固翰苑之奇观,实文房之至宝。”这部传世的孤本,今天也是上海博物馆的珍藏。

《萝轩变古笺谱》

《萝轩变古笺谱》


《十竹斋笺谱》的卷帙较《萝轩变古笺谱》为多,现存初集四卷,除花石清供、博古雅玩之外,更增加有高标、伟度、尚志、隐逸等人文内容。李克恭在叙文中着重阐述了饾板工艺的意义:“十竹诸笺,汇古今之名迹,集艺苑之大成,化旧翻新,穷工极变,而犹有说也。盖拱花、饾板之兴,五色缤纷,非不烂然夺目,然一味浓装,求其为浓中之淡、淡中之浓,绝不可得。何也,饾板有三难:画须大雅,又入时眸,为此中第一义。其次则镌忌剽轻,尤嫌痴钝,易失本稿之神。又次则印拘成法,不悟心裁,恐损天然之韵。去其三疵,备乎众美,而后大巧出焉。”即饾板之美,体现在绘画、雕版与印刷三者的结合。正是因为在绘、刻、印三方面都达到了当时最高的标准,李克恭毫不犹豫地断言《十竹斋笺谱》“合成三绝”。

《十竹斋笺谱》


由于明代尺牍存世不多,今天我们还能够看到的明代饾版彩笺实物,数量也是极为有限的,例如前举钱镜塘旧藏明代名人尺牍,所收四百多通书札中仅见三例。


拱花

常被与饾版相提并论的拱花,指凹凸无色的花纹图案。具体的制作方法,钱存训《中国雕版印刷技术杂谈》有介绍:“拱版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平压法’,用一块板片雕刻凹形花纹,用纸平铺其上,施加压力,在纸面上显现凸出的花纹。另一种是‘双夹法’,用两板分别雕刻阴阳花纹,印时以纸夹在两板之间,板合起后,即在纸面压出凸出的花纹。” 在实际制作笺纸的过程中,拱花与饾版往往难解难分,被共同运用于同一作品中。



砑光、拱花与饾版工艺,在清代的笺纸制作中都得到了传承,但前者至嘉庆年间即已消失,后者则一直延续到了民国。


从宋代开始,笺纸的美化或者说艺术加工始终坚持了一个原则——为书写服务,以衬托、突出书法墨迹为主要的追求,甘当配角,用今天的话讲,就是为书法背书。这一实践无疑是成功的,以至于我们今天在观赏书法墨迹之时,常常会忽略纸上的背景。这种追求,从笺纸的设计方法,具体地说,从画面图案与印刷工艺的匹配上,得到了明确的体现。


画笺

按画面设计的繁复程度,信笺可以粗分为花笺和画笺两大类。

·

前一类信笺,或是在纸面印上简洁规则的花纹构成装饰性图案,或是将笺纸的中心部位留白,只在纸的四周沿着笺边印制各式各样的花式图案,围合成匡。

·

后一类信笺,则是在整幅笺纸上布置画面,这就使信笺的制作进入了版画的范畴。

画笺的题材囊括了花鸟、山水、故事人物以及博古,虽然就绘画、雕版的细腻复杂而言并不能与图书插图比肩,但在印刷上则正好相反,其丰富多彩远远超过了前者,所以造成了本文开头提到的有趣现象:历代彩笺在造纸史、印刷史上的地位,往往要高于它们在版画史上的地位。


朱应登尺牍  花笺  上海博物馆藏

钱士升尺牍  花笺  上海博物馆藏


为了配合书写,花笺中的底纹笺基本上都采用单色刷印,而边匡笺则以套色为多,尤其到了清代,砑光、拱花与饾版工艺的实例,在边匡笺中都可以找到。


杨一清尺牍  画笺  上海博物馆藏


画笺在设计与印刷的匹配上,更为讲究。如果采用全景式的画面,原则上都以单色印刷,但工艺上有单色刷印、砑光以及拱花等多种选择。而印刷如果运用套色尤其是饾版,那么画面多半会采用局部构图,多数是布置在笺纸的左下角,少数居中,图象都比较小,以免对书写造成大的干扰。这一素淡雅洁的品位,造就了一个悠长的传统,直到晚清被浓墨重彩的流行格调所取代,成为绝唱。



遗我双鲤鱼

——上海博物馆藏明代吴门书画家书札精品展

2017  8/3 — 10/22

展览地点

上海博物馆四楼第三展厅


文/梁颖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纸短情长,古人书信中的“隐秘”
“薛涛笺”深受历代文人喜爱,余音深长不绝
画人杂说 | 漫谈笺纸
花笺 风雅藏界
一部笺纸小史,打开中国文化的典雅世界
漫谈文玩(二) 纸短情长说花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