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创新教育就是人本教育


创新教育并不是什么“天外飞仙”,它既不神秘,严格说也算不上时髦,创新教育实质是素质教育的延伸及其在当代教育的新发展。

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创新”无疑是包括教育界在内的社会各界最热的用词。据统计,在不久前国家发布的“十三五”规划当中,“创新”出现的频次高达71次,很显然,“创新”已成为时代发展主旋律;同样,作为社会主旋律在教育界的投射,“创新教育”也迅速“窜红”于教育话语体系的最前端,一时间,教育改革似乎唯创新不谈,大有“不谈创新就不是搞教育”之势。但问题是,人们似乎更习惯于将创新教育作为一种时髦用语,在开口即谈创新的同时带给人们立刻“高大上”的感觉,却忽视了“创新教育本不时髦,创新教育就是人本教育”这样一个基本事实。这个事实的重要性在于,创新教育原本在于日常教学,创新教育不应脱离日常教学而仅仅“理论地发展”,换句话说,我们不能离开日常教育的视野而空泛地谈论如何发展创新教育,而恰好应着眼于日常教育中体现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并不神秘

其实,创新是人的本性,独立思考与发展个性也是人天生的禀赋。我们能够看到,正常孩童对世界都充满好奇,对新事物都充满探索的欲望。所谓创新教育,就是对这种“好奇”与“探索”的主动发展,其理论及基本模式在于教育活动主动为个体充分释放“好奇”与“探索”创设适应性条件,并帮助其由“蒙昧”走向“清晰”或由“想法”发展为“现实”。因此,创新教育并不是什么“天外飞仙”,它既不神秘,严格说也算不上时髦,创新教育实质是素质教育的延伸及其在当代教育的新发展。

从日常教育看,创新教育实质是在坚持素质教育的前提和基础下,强调人才培养的创新导向。具体说,是在素质教育的现有前提上,顺应人的本性,在尊重个体创新天性及禀赋、倡导个性发展的基础上,着重训练学生的创新品质,使学生向敢于创新、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方向发展,从而激发并释放学生的创新潜能,最终实现人才培养内涵及质量上的提升。由此可见,创新教育是基于素质教育的,创新教育并未颠覆素质教育,而是对素质教育的提升,其现实意义的重大性在于改变“重知识、轻能力,重选拨、轻发展”等一些人才培养弊端,从而寻求人才培养质量上的突破;从客观上讲,社会发展、中国制造、创新人才需求等都从“供给侧改革”角度向教育提出了创新发展的要求。因此,创新教育不是什么时髦词,也绝非任何“面子工程”或营造“高大上”影响,而是实实在在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程。

创新教育就是人本教育

创新教育作为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程,其根本目的是使学生获得更大发展,也就是对人才培养“质量最大化”的追求。在这个根本意义上,创新教育实质就是人本教育,因为人本教育的宗旨及核心就是“以人为本”,而追求“发展最大化”正是人的本性,是每个学生在发展愿望上的普遍反映。从这个高度上,创新教育实现了教育主办方与学习主体在教育愿望上的统一与吻合,它和“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教育宗旨是一脉相承的。因此,创新教育就是人本教育,是时代要求与人本主义在教育上的现实结合,也可以说是当代教育对人本教育的继承与发展,它更多地体现为教育发展对人本教育、素质教育的整合。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创新教育实际具有两个显在的明确目标:一是要突破应试教育对学生创新品质发展的限制,致力于改变学生“高分低能”的现状;二是要深化素质教育,改变素质教育长期以来“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现状,即通过“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来整合教育资源,以促进素质教育向更深层次发展。从这些目标及重点上看,都体现出“顺应人本性”、“一切为了人的发展”、“完整的人”等人本主义教育理念,既反映了教育发展对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追求,也反映了教育实施必须以人为本的追求。由此可见,创新教育既没有离开人本教育,也不是要“离开素质教育另起炉灶,另搞一套”,而是在真正立足人本教育土壤的基础上,对素质教育的创造性发展,其总的目的在于深化素质教育改革。从国家实施创新教育的宗旨看,实际上是为实现教育本质的“回位”与回归,即通过实施创新教育促使教育实施更加关注“人的发展本性”以及学生的“创新天性”。

创新教育的关键是日常教育

从创新教育实施的目标及重点上看,创新教育的核心在于训练并发展学生的创新品质,这种品质主要涉及独立个性品质、独立行为能力、创新素养三个层面,其中创新素养又主要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三个向度。也就是说,教育实施唯有抓住“创新品质”这个核心或灵魂,将努力聚焦于推动学生的“创新品质养成”上,主动为学生的创新品质发展创设适应性环境及条件,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并释放学生的创新天性,从而实现“个体发展最大化”与“人才培养质量最大化”的创新教育目的。而这种努力,不只在于理论、看法、指导或体系建设等层面,更重要的是以日常教育为关键或“突破口”,着眼于日常教育视野深入推进创新教育,哪怕是日常教学层面的一项改革或一种改变,也比一味的“理论造势”来得实在。具体来说:

首先,尊重个性,在日常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个性品质。一个失去个性的孩子很难具备创新品质。从这个意义,学生的个性品质培养好比是创新教育的“双腿”,以“独立个性”、“独立品质”和“独立思考”为基本向度的独立个性品质,是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基础性因素,也是释放学生创新潜力的第一步。因此,在日常教育中个性教育应受到充分重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与独立品质的教学内容需要得到加强,有利学生个性特点与创新素养提高的教学方法需要引入和加强,便于学生创新实践与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环境需要营造与建造。

其次,重视实践,在日常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行为能力。创新是需要付诸行动的,独立行为能力欠缺的学生很难将创新变为现实。因此,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应重视训练与培养学生的独立行为能力,尤其是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工作层面,应重视通过课程设置、课程计划等的改革调整,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的地位与实效,强调从实践教学、产学研结合、兴趣小组、学习团队、开发组合等角度及活动中发展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强化实践教学才能真正促使师生“学以致用”地开展教育教学,也只有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行动力得到充分发展,学生的创新天性才能进一步被激发,创新潜能才能获得充分释放。

其三,创设条件,在日常教育中注重提高学生的创新素养。学生创新潜能的激发与创新素质发展,离不开一个适应性的教育教学环境支撑。因此,学校在日常教育中应真正重视为学生的创新素养提高创造条件,“竭尽所能”为学生创设并提供利于创新、方便创新、适合创新的资源、条件以及设施设备等,并能从学校政策的供给、制度支撑等层面为学生的创新学习开通“绿色通道”。在课堂教学层面,学校应真正重视对教学方法改革的落实,通过教学方法改革引导一线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独立思维、批判思维、发散思维等的训练与培养。只有“创新成为日常教学管理”、“创新成为学校日常规定动作”以及“创新成为课堂规定动作”等在日常教育中切实获得落实,创新教育才能实质性地深入发展,学生的创新素养提高也才能建立于“沃土”之上。

最后,在现有教育体系及格局难以短期根本性改变的客观情况下,创新教育还不能完全脱离应试教育。因此,在日常教育中实施创新教育,更应该充分利用现有应试教育平台提供的资源与条件:一方面,合理而巧妙地结合应试教育来推进创新教育,比如“在中高考试题中设置一些体现创新教育思想、内容、方法等方面的试题”,来引导学校、师生、家长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品质;另一方面,应试教育强大的普识教育功能,实际上可以为创新教育搭台唱戏,所谓“站在巨人肩膀上”,创新教育才会走得更远、更为稳扎和更有质量。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钱春富(作者单位:楚雄师范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该教给幼儿什么
德性: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核心素质
最新教育教学理念集锦
教师应树立未来意识
读《教育新理念》有感
学习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