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景容新语】职业教育的办学原理


作者黄景容:全国技工教育专家,人社部一体化课程开发专家组成员,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项目评审专家组成员,全国技工院校院校长论坛理事会理事长。


一、办学原理的概念认识

按词典的解释,所谓原理,是“带有普遍性、最基本的、可以作为其他规律的基础的规律;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现代汉语小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简言之,原理有两个基本含义:一是基本规律;二是普遍道理。将上述两个基本含义纳入办学的范畴讨论办学原理的概念,可以这么表述:所谓办学原理,就是指办学相关人员在办学过程中应该掌握并努力实践的基本规律或普遍道理。  

  

由于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跨界教育,因此,职业教育的办学原理应该是体现跨界特点的原理!具体地说,职业教育应该掌握并努力实践的基本规律或普遍道理是11个二元组合。换言之,职业院校办学原理是由11个二元组合构成的自洽性系统


二、职业教育11个二元组合

(一)办学职能的二元组合:学制教育与技能培训。


二者是两项不同的业务。多年来,许多职业院校对职业培训不屑一顾,我行我素地只搞学制教育。这应该不是依法依规办学,而是搬用普通教育模式办职业教育的表现。这两个业务是我国1996年《职业教育法》规定和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的两项职能。有区别,但有联系。职业教育是跨界教育,所有职业院校应当兼履学制教育、职业培训两项职能,采取业务相连,资源共享,齐头并进的方式开展学校的工作。


(二)培养主体的二元组合:学校和企业。


从人力资源市场角度看,学校属于上层建筑,是技能人才培养主体,属技能人才的供给侧,追求社会效益;企业属于经济基础,是技能人才的使用主体,属技能人才需求侧,追求经济利益。二者一供一求,表现为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


从培养技能人才的角度看,作为使用主体和需求侧的企业,既掌握着技能人才培养的标准,也是技能人才培养的最佳场所,具备培养技能人才的部分条件;作为培养主体和供给侧的职业院校,缺乏培养技能人才的最佳场所;缺乏与企业相同或相似的训练设备;缺乏企业师傅技术水平的教师。在普遍“三缺乏”的情况下,职业院校只能创造条件与企业合作培养。而企业要想低成本、批量性、成梯队地获得有素质、管用的技能人才,与职业院校合作也是一条捷径。


貌似对立的双方实有合作培养的需求。貌似对立的双方实有互利共赢的可能。多年的实践证明,批量性地培养企业需要的技能人才,最好的办法就是校企双方皆以培养主体的身份联手合作,共同培养。


(三)培养目标的二元组合:就业与成才。


国家规定职业院校要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培养目标是: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就业导向与技能成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关系密切:就业是成才的基础条件和实现平台;成才是就业的实力支撑和价值体现。


由于检验学校培养目标是否实现需要具备三个条件:时间节点——离校;检测地——用人单位;检测者:用人单位专家。因此,离校就业是学校实现培养目标和政府检测培养目标是否实现的基点。职业院校应该做到:学生的绝大多数毕业即就业(先解决生存问题)然后在就业岗位上接受用人单位检测,认定是否成才(再解决发展问题)。


这样,就业与成才,就不仅需要辩证组合,而且应该形成远近相关的两个目标:毕业就业、就业成才。


由于毕业即就业的本身就包含了部分成才或具备了成才的某些要素,可以成为职业院校的近期培养目标;但是多数毕业生的毕业就业还未必就是用人单位认可的人才,需要在就业岗位上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才能真正成才。因此,多数毕业生成才,可以成为职业院校的远期培养目标。


跨界教育的属性要求职业院校只有按照远近两个目标的组合形态规划学校的培养事务,才能负责任地完成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任务。

 

(四)学习任务的二元组合:知识与技能。


从概念看,知识与技能明显不同。正因如此,一些职业院校有“唯知识传授论”之嫌;部分院校又把技能特色俗化为“唯技能训练论”。但是二者不可能“泾渭分明”。“知识决定人生,技能改变命运”。职业院校特色是技能训练,但知识学习也不可轻视。二者既有联系,又不可划等号;既有区别,又需统筹组合。


(五)学生身份的二元组合:学生与员工。


从社会成员角度看,学生与员工属两类不同的社会群体,二者互不相干。在传统的学校环境里,学生的身份只能有一个:学生,但在职业院校这一特殊环境里,互不相干的二者却有特殊的表现:常态化教室里,学生的身份是学生;一旦进入技能实训场所、跟岗实习场所、顶岗实习场所,就增加了一个新的身份:准员工!身份形态的转化,要求院校服务的方式、管理的制度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否则,教育培养的效果就必然大打折扣。


(六)培养标准的二元组合:职业标准与学校标准。


所谓“职业标准”就是市场标准,国家改革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之后,职业标准就是由国家职能部门组织行业、企业专家制定的、由行业协会评价认定的以技能为主,兼有素养内容的市场标准。所谓“学校标准”,就是职业院校遵循职业标准,结合教育特点,包括培养学生技能、知识、素质内容的标准。职业院校应该根据上述两个标准的二元组合来制定培养计划,实施培养。两个标准之间有联系,又有区别。衡量一个学生是否达到职业标准的书面依据是其毕业后是否与用人单位签订聘用合同书;衡量一个学生是否达到学校标准的书面依据是其离校后是否取得学校毕业证书。学校标准与毕业率挂钩;职业标准与就业率挂钩。学校只有按照上述两个标准办学,才可算是合格的现代职业院校。


(七)专业课程的二元组合: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


按生活常识,工作过程体现在岗位上;学习过程表现在课堂里。二者“非此即彼”风马牛不相及。将二者扭在一起,似不合常理。但是,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的“五个对接”中的第三个对接是: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国内外职业院校成功的实践也已经证明二者组合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专业课程内容决定学生专业水平。只有实现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的二元组合,才能有效解决所教、所学、所用三者对接问题,才能保证培养质量。


(八)教师身份的二元组合:学校教职人员与企业技术人员。


一般情况下,一个社会成员不可能拥有两种身份。但是,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师必须不同:既要像干部身份的教职人员那样,掌握教学能力;又要像工人身份的技术员工那样,掌握技术能力。只有具备两种身份,拥有两种能力,才能成为合格的专业教师,才可能培养出市场需要的既有理论知识,又有技术技能的高素质员工。建设这样的教师队伍难度很大。需要国家、各级政府以跨界教育的眼光制定“别样”的政策予以鼓励和支持。


(九)校园文化的二元组合: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


学校是人文教化的场所,反映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共同参与的教育过程及其成果。企业是经营生产的场所,反映组织内各类人员共同参与的生产过程及其成果。由于学校与企业属性的差异,一般情况下,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二者不相干,但职业院校不同,校园文化必须体现出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必要的二元组合:既要开展活跃的学校文化,培养学生必需的知识技能,也要灌输必要的企业文化,提高学生必需的职业素质。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均为职业院校的文化需求。强调这项二元组合,一是要求学校应当建设有利于学生加强技能教育的学校文化;二是要求将学生所学专业对口企业的主流文化提前通过课堂、社团、技能竞赛、顶岗实习、讲座等形式进入校园,影响并提高学生企业文化意识,为毕业就业顺利适应工作打基础。


(十)服务对象的二元组合:学生与企业。


职业院校应该向两类服务对象提供两类服务。第一类服务对象为学生。学校应该向学生提供其用学费购买的教育服务;第二类服务对象为企业。学校应该“制造”合格的毕业生“产品”,为企业提供合格的技能人才服务。二元对象,二元服务,既有明显不同,又有内在联系。


由于向学校购买服务的顾客实际上包括学生和家长。因此,职业院校应不断提高两类顾客的三个满意度:学生满意度,即学生自己对就业状况的满意程度;家长满意度,即家长对子女就业状况的满意度;企业满意度,即毕业生就业企业对毕业生整体素质的满意程度。  

  

(十一)学校形态的二元组合:学校形态与企业形态。


职业院校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学校,毫无疑问地具备所有学校都有的教育形态。但是,由于职业院校学生主要就业方向是企业且多数学生将成为一线技术性员工,因此,职业院校又应当具备为企业“制造”合格的毕业生的形态。学校与企业两种形态的组合在硬件建设上要体现企业部分条件,比如实训室实训设备的先进性与普适性要与企业要求相衔接;在软件建设上要对接企业标准,比如课程内容要与企业技术技能要求对接;校园文化中须渗透企业文化。


两种形态在实践中相互交织,其结果应是:职业院校是学校但不能太像学校,应当像企业;像企业又不能是企业,应该是学校形态与企业形态的二元组合。


三、几点认识

(一)11个二元组合的自洽性。上述11个组合之间没有冲突,可以分别独立说明某个普遍的道理和指引某个方面工作。


(二)11个二元组合的系统性。在可以各自独立说明道理和指引工作的基础上,上述11个组合又构成了一个潜导潜控职业教育办学的指引性系统,展示整体性作用。


(三)11个二元组合的原理性。11个二元组合由跨界教育特性衍生。好像陌生,不常听说;实则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表面看,观点创新而已,实际上体现办学的基本规律,具有普遍性、根本性、稳定性、长期性特点,不仅具有鲜明的不可替代性,还具有强烈的原理指导性


四、两点建议

(一)建议职业院校参照11个二元组合比较学校、规划学校,开展工作;


(二)建议政府主管部门参照11个二元组合对院校进行必要的扶持、规范的检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写好职教改革新篇章
高等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若干问题及其思考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06关于高职教育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再认识-丁金昌
安庆市中职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
高职院校如何“精准”优化专业设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