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松涛视听沙龙 │ 美声唱法的民族化问题

源千意大利的美声唱法,自上个世纪二十 年代传入我国以来,由于它的科学性.很快就 波我国声乐界所接纳和认可。历经/\十来年的 风风雨雨,它在与我国民族唱法相互碰撞、渗 霞、借鉴、补充的过程中,不断丰富了自己,从 而确立了自己的地位。如今它已被公认为我国 歌坛三类唱法之一。它的一套行之有效的训练 方法,也广泛地被我国各类音乐院系采用和借鉴。特别是近二十年来,我国一些有息想有经 捡的声乐专家教授,在民族化、科学化的道路 上不懈探索,又赋予了它新的内涵,培养出了 一批非常优秀的歌手和歌唱家,在多次国际声乐大赛中连连获得大奖,这更使我国的美声演唱声名大震。 

然而从一般的层面看,不少美声歌手仍然 存在一些明显的弊端。最突出的是在演唱国内 歌曲时,吐字不清,重声不重词,“口里含橄 揽”观众非议颇多。形体也比较僵硬,显得呆 阪木钠,四肢不灵。再就是普遍缺少表演训练, 狠光中缺少心曲的灵动,面部也少了一些晴雨 风云,严肃有余而生动不足。

导致这些毛病的原因各各不一,语系的转换是一个客观因素,但也不排除错误理念的影 响。在它传入我国的早期,的确有一些人只强 调掌握它的发声方法和声音技巧而忽略其他, 唯声为是。小时候我听一位戏剧界的前辈讲过一个故事,说法国一位女歌唱家到欧洲的另一 个国家去演出,席间给宾朋们演唱了一首歌曲,她唱得悲伤难抑,客人们也被感动得涕泪 纵横,事后有人问她唱的是什么,她竟说当时 唱的是各项菜肴的价格!这个故事有点神奇, 不要内容,只凭声音就有那么大的感染力?现 在想来,实在难以置信,即便是真,也决不符合 中国的美学传统。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形式与内 容的统一论者,歌唱艺术也不例外。远在四千 多年前,舜帝就说过这样的话:“诗言志,歌永 言,声依永,律和声……”(见《尚书·虞夏书》 的《尧典》)意思是说:诗是表达思想感情的, 歌则是咏唱语言所表达思想情感的,歌唱的声 音要依据所咏唱的内容,还要符合音律)此后 的诗经、乐府、宋词、元曲,都是能够咏唱的声 乐作品,在曲谱失传以后,歌词依然保存了下 来,而且多数成了文学经典,可见人们对于 “言”的重视。明代有个大戏曲音乐家魏良辅, 他把“字清”、“月空纯”、“板jl三”归纳为唱曲的 “三绝”,而且将“字清”排在首位。我国这种 “歌永言”的美学传统一直延续至今。了解了 这些历史,就不难理解当代观众对于吐字不清 的演唱为什么会感到那么失望了! 

形体僵硬和不会表演,主要是训练方面的 失误,也包含对西方美声演唱的误解如若西 方的美声真是歌而不动、唱而不演的话,那么, 一部部大型古典歌剧又是怎么搬上舞台的?著 名男高音歌唱家多明戈不是演过80多部歌剧吗?可见我们学习西方美声,也并没有学懂它的全部。

是解决问题的时候了,最有效的办法是要认认真真地学习我国民族民间的演唱艺术,走民族化之路。以京剧为代表的戏曲和以说唱艺术为主的曲艺,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实在 太多太多。戏曲“字正腔圆”的美学原则,“吐 字归音”的严格要求,“咬紧字头归字尾”的 吐字技巧,讲究口形开合的“四呼”(开口、合 口、撮口、齐齿)等等,都是治疗吐字不清的良 药。汉语的绝大多数字音都是由辅音和元音两 类音素构成的,发元音时,气流在口腔中不受 阻碍,而辅音却要求气流在口腔的不同部位受 到不同程度的阻碍。美声在唱元音时比较得心 应手,而在处理辅音时就问题较多;可辅音又 恰好是用来作声母的,是字头的主音素,字头 不清,整个字音就糊了。例如:“风雨送春归” 这句词,发不好“尸这个唇齿清擦音,就吐不 清“风”字;发不好“。h”这个翘舌送气音,就 别想吐清“春”字。发不好辅音,唱不好字头, 这就是某些美声歌手吐字不清的症结所在。汉字的大多数是复韵母字,有字头、字腹、字尾的结构,这一头一尾很值得注意,字头咬得不紧, 字音就不清;字尾不归音到位,字音就不正。比如上述那个“春”字,字头是“‘chu”,字尾是前鼻音“n”,字头唱好了,如果不归音到“n”,就唱成了“出”;同样,“归”字如果不归音到 ,’i”,就会唱成“姑”,“春雨送出姑”,那就十分可笑了。而戏曲的演唱是不会有这种笑话的。

戏曲的发声方法,由于剧种多行当也多, 很难一概而论:但可以肯定:凡是成功的唱功 演员,其发声方法肯定是科学或比较科学的。 著名京剧演员李维康老师,已年近花甲,可嗓 音依然那么清亮甜美,气息通畅,行腔婉转自如;她的丈夫耿其昌先生年岁与她相当,嗓音仍然强劲结实,声区集中而富有穿透力。这样的发声能说不科学?著名豫剧演员马金凤已年逾八十,至今还活跃在舞台上,嗓音清纯高亢, 每天连演三场却声带不疲,难道唱法不科学? 最令人叹服的是,早几年才去世的曲艺大师骆 玉笙老人,以八十多岁的高龄,将一曲《四世 同堂》的主题歌唱得如行云流水,余音绕梁, 其声音几乎具有美声的一切特征。

戏曲的发声与行腔得益于它独特的运气方法。戏曲主张“气沉丹田,’,以小腹丹田部位作为气息支撑点:而且要求“天地贯通”(天指头腔,地指丹田),以达到气息通畅和产生 各腔共鸣的目标。这与美声主张气息保持在横 隔膜,要求气息通怜并寻求各腔共鸣综合的原理是一致的.但在理念和方法上有着较大的区 别,而功用则大大超过了后者。其一,可以支撑气息,调节行腔;其二,可以解放腰部,使身体活动自如;其三,丹田部位的收缩与向上推压, 可以使演员感到身轻挺拔,提气提力又提神。 戏曲演唱是很强调“精气神”的,只有“精气 神”十足才是最佳的歌唱状态,而丹田运气则在这方面起着“妙处难与君说”的作用。这种方法从生理到心理都有它的道理,美声歌手不妨大胆一试。

金铁霖声乐教学戴玉强篇


戏曲演唱恪守“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的美学原则,强调以情动人。如果说声腔是它的躯体,传情达意则是它的灵魂。为此,它总是与表演紧密结合,把唱建立在体验与感受的基础上,而且“手、眼、身、步”一齐配合,以求把感情的表达推向极致。

歌曲的演唱与戏曲演唱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哪一首优秀歌曲不是写情?唱歌就是唱情。为把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美声歌手必须学习表演。表演不只是手眼身步的有机加入,这还只是它的浅层,对作品深刻理解、体验、感受,并经历一个从感受到积累到浓缩到爆发(歌唱)的情感过程,这才是歌唱中表演的实质。

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观众对美声演唱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这些从事美声训练与 演唱的音乐工作者,再也不能止步于原有的那点东西。美声唱法从何而来己不再重要,往何处去却是我们必须关注和探索的问题。向中华民族民间艺术学习,也向西方学习,把所有科学的发声方法与演唱方法融为一体创立中国品牌的美声唱法,才是我们的目标。

我期盼美声歌坛出现’’红杏枝头春意闹” 那样绚丽而火热的景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贴着上腭吸着唱”是京剧唱法的最佳选择(2)
吐字清晰的办法--夸张字头
吐字咬字
【声乐交流】民族唱法与戏曲唱法的不同之处
歌唱要练好字头、字腹、字尾,歌声就好听10倍!
歌唱中吐字·归韵对增强音乐作品情感处理的重要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