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松涛视听沙龙 │ 好声音带我们走进 “人人讲”,再次聆听马小明声乐课...

2014年央视春晚,一组以浓郁民族风情歌曲组成的歌舞串烧《欢歌》让人眼前一亮,来自壮族、维族、蒙古族等多个少数民族的青年演员尽情歌唱,同庆新春佳节。这其中回族传统花儿《雪白的鸽子》就是由马小明演唱。

——@(《百度百科》“马小明”词条)

马小明演唱《雪白的鸽子》 (金钟奖颁奖晚会)

DuangDuangDuang......别人奔夜店,咱们蹭夜课!

要不说在“人人讲”线上课堂总能有意外收获,这还要归咎于疫情如此这般的咄咄逼人,否则,谁还愿意宅在家里一边盯着视频、一边开启拇指功能做笔记?早就遛弯儿去喽,再不寻个简单没有累点的事儿找乐子去,这上网课得多憋屈呀!

但是,音乐的神奇之处就是这样惹人孜孜不倦的迷恋,比初恋还晕人,简直无法自拔,就像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嵇康蜀黍曾经在《琴赋》中描述的那样:依记那高耸的树木啊,背靠那巍巍的山岗;包含天地的醇和啊,吮吸日月的光芒含天地之醇和兮(古文翻成白话文),乐音就是这样紧密地和自然联在了一起,又如此充满诱惑。

人体为什么会在特定的音乐环境中产生如此的反应?医学界研究人士认为,这与人体细胞本身的节奏有密切的关系。当人体细胞的震动与外部节奏协调时,人就有舒畅的感觉。揭秘了音乐的魔力,咱就赶紧切入正题:马小明声乐课堂——【公开课】歌唱的四大要素:哼、开、点、叹。

在此之前,松涛君也蹭过小明锅锅一堂课,说真的,印象颇深,感觉良好,受益匪浅。当然咱一直以来就宣称:学歌唱我们是认真的!面对一位中国音乐学院在读博士,第十二届“金钟奖”民族唱法总决赛第一名的马劳斯,俺更是葱白滴OTL!

以下是根据马劳斯的视频讲课,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做得一份笔记,俺答应“马小明交流群”的群友和其他老师群的歌友们,今天务必向大家做一个汇报:

课堂笔记(未经马老师审核):

大家好!

我先给大家唱一支歌(略)

第一点:哼。

大家在网上也能看到讲“哼鸣”。我们的哼鸣是为迅速地找到高位置。一是能唱高音,二是唱歌省力。

有两种哼鸣,一是闭嘴哼,二是张嘴哼。张嘴哼能让自己的口腔打开一点,更接近唱歌的口型。他的舌头和口腔之间是有空间的。我们把软腭的地方堵住,那就能张嘴哼。这是我当年上学的时候这样训练的。

大家没事的时候,不用刻意练习,可以在各种方便时时候,试着唱开口哼。用哼鸣的方式把自己喜欢的歌曲哼出来。

把吸气的地方吸开,虽然说把声音送到头腔,但其实实际上是没有空间的,意识上去这样想,再去做。

防治鼻音过重,要求是鼻咽腔共鸣,但脱离了说话的状态。正常说话是这样,稍微挂一点鼻咽腔的感觉。

但是,哼鸣不代表鼻音!

人人讲里年岁大的人比较多,所以平时哼鸣五个元音,张着嘴哼鸣,要打开的状态。然后以哼鸣带声,逐步试着唱歌,不要大白,过于口语化,苍白,不够歌唱。

因为学会哼鸣,声音就不会白。

第二点,开。

我们唱歌就是要注意细节的保证,不能几个音有哼鸣状态,另外几个没有。保持一致的高位置状态,才能给人以美的感觉。

如果老同志唱长句子,可以中途换气,但要在哼鸣点换气。所以先去哼鸣,习惯一种感觉,这样唱歌就会好一点。

还有一点就是开着唱。有的时候,唱的时间长了,嗓子哑了,或者嗓子才开。我们要保证每次的声音都是开放的状态。我不希望光是有哼鸣,但挤着嗓子唱,有的时候嗓子舌根酸,或者眉心处酸,希望整个人是打开的去演唱。

但绝不是过分只考虑打开,还要有原则地考虑歌词的内容。要打开去演唱,是哈着气去唱的。

有一个口诀,外笑里竖。是吸气的状态,这样看上去外边的状态就特别好看。

很多老歌唱家唱歌一直保持微笑的状态,比如费玉清,歌曲就唱得很甜美,因为他的嗓子始终都是打开的。对作品的诠释不仅要嗓子好,还要有感情带入。听到美好东西那种向往感。

即使是悲的歌,也要笑着唱。这样在舞台上如果用没有表情的去唱,效果也不好。抬着笑肌去唱,但也能唱出悲的感觉。

我们看到歌唱家在舞台上能唱十几首歌,但丝毫没有问题。我们就是要寻找那种省力而演唱又好听的点!

小结一下:以哼鸣处为基础,划一条线,一直到牙关那个窝上面,在它上面产生共鸣。这样的声音明亮通透

第三点,点。

......

我今天讲的内容,都是我上学和舞台艺术实践后自己琢磨总结出来的,包括怎么放松着歌唱等。

但是,有一种声音很难辨别,既有高位置,却又有鼻音,你会发现有一些字唱得很好,但某一个字就唱不好,从开口音到闭口音不好,或者反之也不好,就会唱散掉了。

女声闭口音会好点,但开口音就难以维持,一般人会用周围的肌肉力气来保障基本正确,但从精细上讲能行,但再稍微高点就不行了。

有些音用技巧能唱过去,但不是说话的真实状态,就要用刚才横截面耳窝以上的共鸣来唱,又漂亮又省力,这就对了。

第四点,叹。

就是说我们歌唱过程中不仅要学会哼鸣,还得叹着唱。所有歌曲的情绪,包括国际范,一定要通过吸气做出来的。但这里有人会叹气唱歌。

我们有时唱歌感觉喘不过来气,或者一唱到高音就受不了了,其实都是气息的问题。只要是一个正常人,说话时喘不过来气,其实吸气太满反而更憋着。因为不能把有限的气息和正确的方法有机地联系起来。

大家可以提一首歌,我来示范。我举一个大家比较熟悉的歌。

哦,有学员提出唱《大森林的早晨》,这个是专业的歌手都唱过的。(示范 略)第一句唱的时候一些人会顶的死,但气息不够用。虽然有相同的音高,不是气不够,是缺氧了。我希望叹着去唱,这就像正常的呼吸一样(舒服)。

这样你的气口和观众的呼吸同步了!

很多考学的,甚至到老年人,都会唱《可爱的一朵玫瑰花》,但不会叹气唱,会被迫紧着唱,这样感觉效果差。如果贴着气(搭着气)唱,这样你的声音会让人听着更饱满,共鸣腔气息饱满。

接下来,我想就给大家一点时间,各位在声乐上面遇到什么问题,可以跟我提。

我这套课会拿出十首歌,用自己消化的方式教大家。

(以下均是学员在网络上提出的问题,马小明老师一一做解答。)

——支点,别想成一个点,而是想成一个空间。

——怎样保护嗓子,我在课上都会和大家讲。

——对抗,是一个下面的气息往下支撑,上面有一个很好的共鸣。

——声带小结一定是不能唱歌的。

——发力问题,我在抖音里说到的。

——喉音里的字要松弛着唱。

——如何送出去,声音一定要是抛物线的方式送出去的。声音往前明亮,不能刺耳。

——唱歌要像啃苹果那样往前走,就会好一些。

——颤音怎么练的?有两种。

——叹着唱怎么唱都好听。

——我们这行一直要靠手艺活来维持,声乐届有骗子,过去是口传心授,必须得唱,或者唱好过,老先生可以凭着强大的经验来教课。

——打开喉咙是让自己放松,不让唱歌挤。但不能害怕打不开,用力气撑着唱,这个状态就不对了。

——学习民歌的可以唱流行歌,可以啊。

——贴着唱,是因歌曲需要用的。比如《可爱的一朵玫瑰花》,第一句可以放下来一点唱。

——所有的音位置都是一样的。整体的声音就更统一了。

——原生态歌手,只要嗓子不累,就可以了。如果累就在高位置哈着唱。

——吸着唱和叹着唱不是一回事。吸着唱为了找到那种兴奋状态,叹着唱已经说了。

——换声点,自然音区到高音区,给它掩盖一点,这时真声的比例逐渐少,假声比例多一些。

——女声没有关闭,但有换声。

——我不太注意胸腔的共鸣,而注重头腔的共鸣。

——用最简洁的方法解决最麻烦(复杂)的问题。

——女声唱高音,是小点高位置。

——我们要求胸腹式呼吸,这才是对的。

——粗的女声,高音也能唱得很好。降央卓玛《远飞的大雁》唱得很好。

——美声和民族唱法有什么区别,前者唱外国歌曲为主,后者唱国内歌曲为主。但也要能唱好其他类型的歌曲。

最后演唱《雪白的鸽子》,谢谢大家!

(注:课堂笔记是边看边记,难免有谬误,敬请歌友们谅解,千万别找茬拍砖怼俺,怕怕滴。)

马小明演唱《桃花红杏花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想让自己说话变的好听动人吗?运用这些歌唱技巧你会改变的!
马小明《雪白的鸽子》第十二届全国声乐展演(民族组)
声乐的 哼鸣练习!
如何把头腔共鸣运用到唱歌中
谈美声唱法声乐教学中的几个基本点 - 遗忘的角落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武汉声乐副教授 邹薇 示范正确哼鸣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