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上饶市怀灵书院简介

上饶市怀灵书院简介

目录

1 怀灵书院——简介

2 怀灵书院——渊源

3 怀灵书院——历史沿革

4 怀灵书院——古今楹联

5 怀灵书院——名士纪实

怀灵书院——简介

怀灵书院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江西四大书院之一怀玉书院的传脉与延承。怀灵书院原址位于今江西省信江源之三清山西部的怀玉山,现址迁至可以环望三清山、怀玉山、灵山的怀灵山麓。

怀灵书院的前身怀玉书院始建于宋·开宝七年(公元974年),初名“怀玉精舍”,历史上曾几经变迁,数遭劫难,因宋·乾、淳年间,朱熹、陆九渊、吕祖谦、汪应辰等都曾讲学于此,所以有宋代理学宗师发祥地之称。因此而与白鹿洞、鹅湖、豫章并称江西古代四大书院。宋末元初书院曾为兵毁,院址及田皆为僧占。元至顺间乡贤王斗山,进士郑伯飞复之,建芳润堂于玉邪峰麓。明成化间佥事方中,知府姚堂、知县汪滢兴修,复原田置田养士供祀。元勒石记之。正德元年(1506)提学副使李梦阳复建重修。六年(1511)复遭兴毁僧据。嘉靖33年(1554)提学王宗沐等再次夺回。仿白鹿洞书院规制,中建崇圣殿祀礼,左右有崇贤,报德二祠及居仁,由义二斋。后有堂与忠、信二号舍,置田3300余亩,岁入租谷330余石以奉祀养士。37年(1558)钱德洪受聘,翌年主持会讲,东南数省玉门弟子皆来赴会,一度成为南方王学讲学基地。《阳明全书》和《阳明年谱》均在此辑成。汤聘记:“昔朱子宦游四方,每遇名贤胜地,辄为流连憇止。闲治而经理之凡,所以嘉惠来学者靡不至迄今布散于江西者。鹿洞,鹅湖而外,怀玉书院亦其一也。”①后学舍倾颓,知县姚体信主持修葺。天启4年(1624)废于魏忠贤。清初仅恢复奉祀,康熙3年(1664)推官黎士宏榜院额于城内端明书院故址,以志纪念。然在山者既已颓落,而在城者耳名存实亡。乾隆7年(1742)邑诸生慨然兴作。朱世荣、毕璋力排异议,告请官而捐资就故址。先赎回原处。12年(1747)、15年(1750)朱世荣两次共捐银1500两,毕璋捐银200两,合力兴修,恢复明代规制,并助在县城书院膏火,拨租税入山中。23年(1758)恢复县城中“端明书院”旧名,“怀玉”则专属山中。55年(1790)同州李必联捐建学讲堂于崇贤,报德二祠间,学政赵祐移芳润堂额于其上,书楹:“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倾群言之沥液,漱六艺之芳润”。同治3年(1864)经管首士王永梓再修葺,6年(1867)周以廉再捐田助学。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清政府推行新政,将全国书院改办为学堂,怀玉书院终因远离县城,生员不足而停学。

近年,书院复兴,2013521,经上饶市文化局正式批复,书院复学正式启动。

同年619,源于怀玉书院更名怀灵书院,经上饶市民政局注册登记,正式宣告合法成立。院址亦迁至怀玉与灵山交汇的怀灵山麓。怀灵书院不但继承了历史悠久的怀玉书院的文脉,更兼融了明清又一座古书院灵山书院的菁华。

目前怀灵书院已列为国家教育部中央电教馆《中国职业技能在线学习中心》合作机构。授权承担着全国中华传统文化教师“易理养生师”、“易理堪舆师”的职业技能等级认证工作。书院下属有易理学院、养生学院、源泉教育中心,分别承担着职业技能等级认证、养生师远程教育、中华传统文化助学教育等各项工作。

 怀灵书院——渊源

1、始建

北宋·开宝七年(公元974年)。

2、原址

怀灵书院前身怀玉书院,原址位于离玉山县城西北76公里之外的怀玉山上海拔900余米的大洋坂,该地地宽势平,水土肥沃。周围十八座奇峰耸立,最高云盖峰,海拔1538。有二十四奇景,龙潭八礤。为玉山风景名胜区之一。怀玉书院在大洋坂北端,金刚峰之阳,面对玉琊峰。

原址建筑布局 

怀灵书院依归的怀玉书院原址建在金刚峰东麓。据资料复原:院前有泮池,碧泉自涌,经泮池自照墙入门,门上刻有“怀玉书院”大型石碑,系三重双层左右开间展伸的大型明清石木结构古建筑(按清末规模介绍),三重都有明柱。由通道直上,正殿门额上为元·进士(玉山县令)郑伯飞“芳润堂”题额。过正殿,上台阶为中殿,门额为“朱子殿”,中殿前有桂花树、柏树、“一勺泉”水井,左右为东、西楼;转角处,前有2直,后有6直,明柱安有雕刻精美的栏杆,左右均配楼台,东西各十直,东为崇贤祠5直,居仁斋3直,包房一栋,理事所5直,上有库房、厨房、舂米、牛畜都有舍宅,西有(西院)德祠,由义斋及忠字号舍21直,照培外另壁菜园,水塘井。大院内古树参天,确是宜人宜学。

原址遗存 

解放后,怀玉书院旧址尽作它用。原址现仅存旧额照片一张,残额一块,“泮池”题刻一块,“一勺泉”残碑一方。   

3、复学现址

怀灵书院复学现址怀灵山属怀玉山支脉,位于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著名风景名胜区——三清山与向以道教第三十三福地著称于世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儒、佛、道和谐共融的上饶市区镇山——灵山,以及著名红色旅游圣地怀玉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大茅山诸峰合围的区域中心,北枕怀玉山,南望饶北河,东邻三清宫,西近石人殿,这里异峰突兀,峭壁峻奇,清泉剔透,云海苍茫。尤其是山中高地观音岩景区,更是奇景妙呈:背靠来龙山,凤凰展翅,形象逼真;前瞻卧龙坪。视野开阔,万木青葱,古道香樟,世称风水宝地;观音岩下,紫气升腾,飞流直下,更有天然石窟一座,形似观音坐殿,超凡脱俗,蔚为壮观;岩畔群山环簇,百川汇流,九峰抱谷,势如“九龙饮潭”。岩前云林石秀,雾麓泉迷,不雨秋润,无风夏凉。左近是菟岳峰,虎跃龙腾,气势非凡,山下是一条约二里许的峡谷,谷中有“三叠瀑布”,四处“洞天”,风光旖旎,秀色可餐。

现址旅游景观 

怀灵书院复学现址位于怀玉山延脉怀灵山麓,现址旅游景观有达摩岩、葫芦泉、巨龙现爪、聚仙洞、怡仙亭、宝树山庄、仙风道谷、景行亭、避雨岩、洗心潭、双妙瀑布、逢源蹊径、羞花岩、圣诞岩、仙人钓蟾、樱桃坡、储玉泉、鸟语林、滴答岩、众妙门、橘仙井、丹泉洞、风篁坡、兰馨谷、躭霞岭、菟岳峰、菟岳瀑布、杜鹃岭、云顶峰、元宝峰、薄刀岗、御圣峰等大小景点一百多处,复学书院是一片谷地,座西朝东,后有靠,前有,周围青山绿树拱绕,是天然避暑胜地。冬暖夏凉,常年夏季气温比城市低 7 °C  。山中春兰冬梅,四季鲜花锦簇;夏莺秋蝉,八节鸟语风清。 

怀灵书院——渊源

1、始建

北宋·开宝七年(公元974年)

2、原址

怀灵书院前身怀玉书院,原址位于离玉山县城西北76公里之外的怀玉山上海拔900余米的大洋坂,该地地宽势平,水土肥沃。周围十八座奇峰耸立,最高云盖峰,海拔1538。有二十四奇景,龙潭八礤。为玉山风景名胜区之一。怀玉书院在大洋坂北端,金刚峰之阳,面对玉琊峰。

原址建筑布局

怀灵书院依归的怀玉书院原址建在金刚峰东麓。据资料复原:院前有泮池,碧泉自涌,经泮池自照墙入门,门上刻有“怀玉书院”大型石碑,系三重双层左右开间展伸的大型明清石木结构古建筑(按清末规模介绍),三重都有明柱。由通道直上,正殿门额上为元·进士(玉山县令)郑伯飞“芳润堂”题额。过正殿,上台阶为中殿,门额为“朱子殿”,中殿前有桂花树、柏树、“一勺泉”水井,左右为东、西楼;转角处,前有2直,后有6直,明柱安有雕刻精美的栏杆,左右均配楼台,东西各十直,东为崇贤祠5直,居仁斋3直,包房一栋,理事所5直,上有库房、厨房、舂米、牛畜都有舍宅,西有(西院)德祠,由义斋及忠字号舍21直,照培外另壁菜园,水塘井。大院内古树参天,确是宜人宜学。

原址遗存 

解放后,怀玉书院旧址尽作它用。原址现仅存旧额照片一张,残额一块,“泮池”题刻一块,“一勺泉”残碑一方。   

3、复学现址

怀灵书院复学现址怀灵山属怀玉山支脉,位于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著名风景名胜区——三清山与向以道教第三十三福地著称于世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儒、佛、道和谐共融的上饶市区镇山——灵山,以及著名红色旅游圣地怀玉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大茅山诸峰合围的区域中心,北枕怀玉山,南望饶北河,东邻三清宫,西近石人殿,这里异峰突兀,峭壁峻奇,清泉剔透,云海苍茫。尤其是山中高地观音岩景区,更是奇景妙呈:背靠来龙山,凤凰展翅,形象逼真;前瞻卧龙坪。视野开阔,万木青葱,古道香樟,世称风水宝地;观音岩下,紫气升腾,飞流直下,更有天然石窟一座,形似观音坐殿,超凡脱俗,蔚为壮观;岩畔群山环簇,百川汇流,九峰抱谷,势如“九龙饮潭”。岩前云林石秀,雾麓泉迷,不雨秋润,无风夏凉。左近是菟岳峰,虎跃龙腾,气势非凡,山下是一条约二里许的峡谷,谷中有“三叠瀑布”,四处“洞天”,风光旖旎,秀色可餐。

现址旅游景观

怀灵书院复学现址位于怀玉山延脉怀灵山麓,现址旅游景观有达摩岩、葫芦泉、巨龙现爪、聚仙洞、怡仙亭、宝树山庄、仙风道谷、景行亭、避雨岩、洗心潭、双妙瀑布、逢源蹊径、羞花岩、圣诞岩、仙人钓蟾、樱桃坡、储玉泉、鸟语林、滴答岩、众妙门、橘仙井、丹泉洞、风篁坡、兰馨谷、躭霞岭、菟岳峰、菟岳瀑布、杜鹃岭、云顶峰、元宝峰、薄刀岗、御圣峰等大小景点一百多处,复学书院是一片谷地,座西朝东,后有靠,前有,周围青山绿树拱绕,是天然避暑胜地。冬暖夏凉,常年夏季气温比城市低 7 °C  。山中春兰冬梅,四季鲜花锦簇;夏莺秋蝉,八节鸟语风清。 

怀灵书院——历史沿革

1、前期

·开宝七年(公元974年),玉山县令杨文逸在怀玉山金刚峰法海禅院侧边,为其孙杨亿(即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建书房,世称杨亿精舍

·绍兴五年(1135),县人汪应辰中状元后,上怀玉山精舍旧址讲学,有司及门人扩之,置田以供四方来学者。自是精舍门徒日众而名著,后人改名书院。世称草堂书院

·淳熙五年(1178),(亦说宋·绍熙五年(1194)十一月)朱熹莅玉。玉山知事司乌迈请朱熹上怀玉山(草堂)书院讲学,汪应辰、吕东莱、陆象山等也先后讲学于此。玉山之会,鹅湖之争,倾动一时。怀玉(草堂)书院,遂与白鹿洞、鹅湖并立于江东。朱熹还在玉山留下了著名的《玉山讲义》传世。并在怀玉(草堂)书院留存下朱熹后来栽植的梨树一棵,以及狐仙洞、狐氏墓等遗址、传说。

宋末,书院寝废,县人王奕(字伯敬,号斗山)与民族英雄弋阳谢枋得(叠山)同隐怀玉山,于南宋·淳祐四年(1244),复建草堂书院,名之梅岩精舍

南宋·德祐元年(1275)王奕弃官入怀玉山,重建草堂书院,更名梅岩精舍,世称斗山书院。

·至顺(13311333)年间,进士郑伯飞集资重建怀玉书院,正殿更名芳润堂。后毁于兵灾。

·天顺,成化年间(14571487)知县方中(进士)、王垣两度重修怀玉(斗山)书院,均毁。(注:方中乃《玉山县志》首纂人)

·正德六年(1511)提学副使李梦阳再度重修书院,并置学田200亩,以供生员膳食。仅八年,至正德已卯年(1519),又复毁于兵,学田并入寺院。

2.中期

·嘉靖三十三年(1554),江西提学使王宗沐来玉山视学,废法海禅院,更名怀玉书院,蹶额怀玉,怀玉书院之名由此而始 (据王宗沐《怀玉书院记》)。次年,武僧又来劫焚院舍,巡抚何迁檄按察使陆隐。置僧于法,顽梗敛迹。布政张元冲,巡按段顾言,赞襄建尊经阁,购置书籍,查复遗田,惩隐替者,公置以券为久计。至是,规为大奋,书院鼎新,悉如自鹿洞规制。中为崇圣殿,前为书院门,门前为泮池,绰楔门之内为致敬所,左为崇贤祠,右为报德祠,殿后为明德堂,易简堂,敬一楼,左右为居仁斋,由义斋,后为忠、信二号舍。置田三十三顷有奇,用以奉祀养士。小怀玉摩崖石刻中,曾略舒其事。时夏浚《怀玉山志》亦于此时编成,并留有《易简堂记》。

嘉靖丁已年(1557)王宗沐再度于怀玉山视学,武僧法高等不肯归还书院,提学请巡抚马轰,巡按徐绅断归书院。而后法高等乃不断侵犯书院。次年(1558)江西按察使陆隐,无奈提兵捕杀法高、善吉等武僧,怀玉书院始得安定。

万历七年(1579),张居正废天下书院,怀玉书院在被禁之列。导致书院断代。一时间,也助长了怀玉山僧人法高、善吉等恶势力的嚣张气焰,屡屡侵犯霸占怀玉书院及其田产。天启四年(1624),怀玉书院被众僧占领,复为僧寺。田归于僧,书院尽废。

清初,推官黎士宏仍祀朱子于山巅。康熙初,玉山县城仅有居民四、五十户,荒凉废坏。康熙三年(1664)。邑人重建怀玉书院于端明书院旧址。起先,士绅拟建知县同知黎士宏生祠,以黎曾召集流亡,县城复具规模故。黎不许,改为书院,额称怀玉书院。院祀朱熹。康熙六年(1667),知县湘潭进士唐世征又修葺,并增祀:汪应辰、吕祖谦、陆九渊,以四人皆曾讲学玉山之故。康熙二十二年(1683),知县诸暨余毓浩复增修。康熙五十二年,知县钱塘沈景韩又重修葺,李光地与沈皆有记。李记称:为政者以新学校育人才为先

3、后期 

清·乾隆七年(1742)推官黎士宏(清·康熙三年(1664)兼玉山县令)重建怀玉书院。乾隆七年(1742),诸生朱世荣、毕璋等,捐银赎回原田,又捐银重建怀玉书院。上为朱子祠,两旁为正谊、明德两书楼,左为崇贤祠、居仁斋,右为报德祠、由义斋。十四年(1749),知县李鸿翔详报各宪,特定学规。

十五年(1750),朱世荣续捐银于崇贤祠后建忠号书舍,延师造士,生徒日盛。江西布政汤聘《怀玉书院记》曾记其事。

乾隆五十五年(1790),州同李必联捐建讲学堂于崇贤、报德二祠间。学使赵佑,移元郑伯飞“芳润堂”名额讲堂(见赵佑《复建怀玉书院记》)

清·同治三年(1864)代知县章徵,经营首士王永梓停馆修葺。

清·光绪十六年(1890)知县徐允升(进士)两度大规模修葺,怀玉书院规模宏大壮观,院内设施齐全,总建筑面积达一万平方米,与白鹿洞、鹅湖并称江西四大书院。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清政府推行新政,将全国书院改办为学堂,怀玉书院因远离县城,生员不足而停学。

4、改制

光绪末(1908),县城设官立高等小学堂,将怀玉书院田租拨光,致使书院就荒。宣统二年(1910),王皋捐田及银给高等小学堂,将怀玉书院田租及旧款拨回。

宣统三年(1911),罗文昭书官立怀玉中学堂,兼设中学预科,并附设单级师范,王敬先任堂长。

民国元年(1912),怀玉中学堂堂长易为张赞良。

民国二年(1913),改设乙种实业学校,校长任琵源。

民国三年(1914),复改设为县立第二小学,校长周维翰。

民国五年(1916),改设怀玉高等小学。

民国十年(1921),改组县立第三高等小学,并附设国民学校。

民国十三年(1924),又改为初、高两有小学。此后,陇首、洋塘等地设立苏维埃区乡政府,怀玉山一带成为革命根据地。

民国二十三年(1934),国民党部队为围剿阻截中国工农红军十军团方志敏同志所率领的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驻军怀玉书院,其后被焚,怀玉书院至此尽毁。 5、复学

2013521,经上饶市文化局正式批复,同年619日,通过上饶市民政局注册登记,怀灵书院正式宣告合法成立。怀玉书院复学之路亦随之隆重启程。

怀灵书院——古今楹联

泉飞白石堪为酒;

灶傍青山不买柴。

传为宋代朱熹题草堂书院

溪涧合流,在山时作琤琮,流尝泽物;

朱陆讲道,后人妄分脉络,道本同源。

佚名题怀玉书院

修身诚意正心致知格物,先齐其家,孝事君,弟事长;

博学审问慎思肯辨笃行,果能此道,愚必明,柔必强。

清代白潢题怀玉书院

石韫玉而山辉;

水怀珠而川媚。

清代赵佑题讲堂

倾群言之沥液;

漱六艺乞芳润。

清代赵佑题讲堂 

 怀玉怀灵怀叠山 慈航普渡; 

 祖佛祖道祖文节 正顺长安。

当代怀灵山人题叠山文庙联

怀灵书院——名士纪实

杨文逸  南唐玉山县令。原藉婺州,任玉山县令时,举家迁居玉山。对治内山山水水均实地考察。除政事外,精心培养孙子杨亿(号万里),为了杨亿能潜心修学;于宋开宝七年(974)在怀玉山金刚峰东麓创建书院,世称“杨亿精舍”。是怀玉书院开创人。

  亿  号万里,玉山人。少年时在怀玉书院修学,后成为宋代著名诗人和学者,著有《咏九莲池》、《题赵昌父山居六咏》、《玉山道中》、《诚斋荆溪集》、《过玉山东三塘二道》等传世,由于杨亿的努力,成为传播书院功能与作用的“书院生员”第一人。

汪应辰  汪应辰(11191176)江西上饶玉山人。十八虚岁中状元,官至吏部尚书,端明殿大学士,并著《文定集》34卷。回家乡探亲时,多次上怀玉山怀玉书院讲学,还请朱熹等当代一大批名人学士至怀玉书院讲学,使怀玉书院名扬天下,成为江西四大书院之一。也致使怀玉书院扩大规模以及深远的历史影响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字伯敬,号斗山,玉山人。宋·德祐元年(1275)弃官入怀玉山,重建草堂书院,更名“梅岩精舍”,世称斗山书院。王奕在书院研修学问与讲学,并著有《王斗山文集》万卷,《玉窗如庵记》、《东鲁义约》、《奠至圣先师及四配文》、《和徐中丞容斋泰山一百四韵》等近百卷著名文章传世。由于王奕以怀玉书院为家,加上自己及文章的名气,使怀玉书院知名度进一步扩大。

朱熹1130.9.151200.3.9),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南宋徽州婺源(今属江西省婺源县)人。19岁进士及第,曾任荆湖南路安抚使,仕至宝文阁待制。为政期间,申敕令,惩奸吏,治绩显赫。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他集大成而绪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归。 “鹅湖之会”后,朱熹、陆九渊、吕祖谦先后到草堂讲学多次。1176年,朱熹在给吕祖谦的一封信上说:“吾悔不得自鹅湖,遂入怀玉,深山静坐数月。”

谢枋得1226-1289),字君直,号叠山,信州弋阳人,与文天祥同科中进士。在中国历史上,和民族英雄文天祥并誉为爱国主义的“二山”。他一生志节耿耿,贫贱不移,坚贞不屈。南宋末年,不惜倾家荡产,聚集民间义军抗击外侮。南宋灭亡后,他守怀抱节,严辞拒绝元朝高官厚禄利诱。12894月,谢叠山在被关押的元朝大都悯忠寺绝食殉国。主要作品有《诗传注疏》、《易传注疏》、《书传注疏》、《易说》、《十三卦取象》、《十三卦启蒙》、《易诗书三传》、《注解四书》、《大学解义跋》、《檀弓解》、《礼经讲意》、《五经珍抄》、《秘籍新书》、《注解章泉·涧泉二先生选唐诗五卷》、《唐诗解>、《文章轨范》等。
   
郑伯飞  玉山人,元·至顺进士,玉山县令。元·至顺(13311333)年间,他集资重建怀玉书院,正殿令名“芳润堂”。在以后数次的重建时,为纪念郑伯飞在元代重修怀玉书院的功绩,正殿(即中殿)一直沿用“芳润堂”命名。

宋·玉山知事司马迈,明·进士玉山县令云中,玉山县令王垣,提学李梦阳,江西提学王宗沐,巡抚  ,巡按徐绅,江西按察使陆隐,布政使张之冲,布政使汤聘、参政夏浚,推官黎士宏(兼玉山令),清进士玉山县令徐允,玉山知县章微等均为怀玉书院的重建、发展、光大作出过历史性的贡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怀玉书院
汪应辰与端明书院
中国最牛县,走出600名博士、6000名硕士,被誉为“博士的摇篮”
上饶市旅游景点(2)
说说玉山县的来历
三清山旅游最详尽全攻略(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