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性别不平等的历史起源

尽管当前人类社会发展进入了21世纪,男女之间性别不平等依然是人类社会不平等的一个重要表现。特别在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十分突出。例如根据最新的《2015年全球性别差距报告》(The Global Gender Gap Report 2015),在综合健康、教育、经济机会以及政治参与等四个方面男性与女性各自表现进行评估结果来看,尽管在过去十年,全球约有2.5亿新增女性进入劳动力市场参与劳动,但经济机会依然属于男性。当前女性的薪酬水平仅相当于十年前男性的收入水平,差异仍然没有缩小。而且根据该报告称,如果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如果要消除男女之间收入水平差异,至少需要一个世纪左右的时间。


也正因为此,如何实现男女之间性别平等,探索男女性别之间在经济、社会、政治参与等方面不平等的根源,成为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以及政策制定者关注的重要问题。这也是联合国为何将促进男女两性平等并赋予女性权利作为《联合国千年宣言》八个目标之一的重要原因。


然而众多学者与政策制定者在探寻人类性别不平等根源的过程中发现,在现实社会中,虽然男女性别不平等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但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男女性别不平等程度存在较大差异。例如在对世界上62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的《世界价值观调查》(World Value Survey)中,当被调查对象问及“当工作非常稀缺时,男性比女性应该有更多的权利去得到工作”的问题时,受访者回答“应该”的人在冰岛占受访者总数的3.6%,而在埃及却高达99.6%。类似的疑惑也可以从《全球性别差距报告》中获得。在全世界145个国家中,北欧国家冰岛、挪威、芬兰、瑞典为男女性别不平等程度最轻的国家,而伊朗、乍得、叙利亚、巴基斯坦、也门则是世界上目前男女性别不平等最严重的国家。那么是什么造成了这样严重的认识差异呢?


尽管很多学者认为当前世界各国之间经济发展程度、民主化水平、宗教信仰等因素可以部分解释各国之间男女性别不平等差异的现象,但这些因素依然不能完全解释这些差异。近期一些学者将当前男女性别不平等解释转向从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寻求答案。首先是来自哈佛大学的艾伯特·艾莱辛那(Albert Alesina)等几位学者,在他们一篇名为《论性别角色的起源:妇女与犁》(On the origins of gender roles: women and the plough)的文章中,他们利用前工业社会民族志数据资料,考察世界范围内不同民族群体及国家在历史上是否采用犁耕作为主要农业生产方式对其当前男女性别态度以及女性劳动参与率之间的联系。其研究结果表明,一个国家或民族群体历史上的犁耕农业生产方式实践的差异与该国或民族群体当前男女性别不平等之间具有显著的影响。其中与妇女不平等有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而与妇女劳动参与率、女性企业主数量、女性政治参与度之间有显著的负向相关关系。而以上这一发现,恰与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波西亚普(Boserup)对各国之间性别不平等的解释相吻合。


波西亚普(Boserup)在上世纪70年代提出,当前各国之间的男女性别不平等根源于其在前工业社会中农业实践本身。早期人类的农林轮作农业生产方式与大规模犁耕农业生产方式之间存在较大的劳动组织形式差异。其中,农林轮作生产方式是以劳动力密集型生产为基础,需要使用大量劳动力手持工具进行生产,如锄头、锹等。而与之相反,犁耕农业生产方式则属于资本密集型,主要采用人力或者畜力牵引犁进行较大规模的农业生产作业。而且犁耕生产与运用锄头等手持工具不同,犁耕需要更为强壮的上肢力量,不仅需要控制犁的方向,而且还要很好的控制和牵引蓄力。因此,男性劳动力在犁耕的农业生产方式下相对于女性而言,更具有比较优势。由此形成了男性主要在户外从事农业生产活动,而女性在家庭内部进行生产活动的格局。而这种农业社会早期的社会分工决定了男性与女性在社会中的不同经济社会地位和角色,直至通过观念的深化,影响到当前各国的男女之间性别不平等。


此外,与以上关于当前性别不平等的历史根源类似的发现也得到了来自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和南丹麦大学的三位学者最新研究的证实。但不同的是他们不仅表明犁耕使用的历史的确对当前男女性别之间不平等产生重要影响的同时,也揭示了历史上农业的起源与发展与当前妇女社会地位和劳动参与率之间的密切联系。他们发现,如果一个国家在原始社会时期从采集狩猎生产方式向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时间每提前1000年,当前妇女的劳动参与率将下降4%~6%。


为什么农业起源时间的先后会对当前世界各国的男女性别不平等产生影响呢?上文提到的三位来自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和南丹麦大学的学者给出了其他的解释。戴蒙德认为采集狩猎向农业社会转化,不仅导致了社会的不平等,而且引起了性别不平等的增加。相比采集和狩猎生产模式相比,农耕需要更多的劳动力投入,因此女性趋于更多的人口生产,以增加劳动力。而且人口学家也提供了相应的实证证据,表明农耕文明越长的地区,拥有较高的人口生育率。Iversen and Rosenbluth认为,农业起源之所以会对男女性别差异产生影响是在农业产生以后家庭内部分工的结果。首先,在农业采集狩猎生产模式下妇女采集生产为其群体提供了较多的热量来源。而且,与狩猎相比,采集提供了必要的热量来源,而狩猎活动所捕捉的肉类仅仅是维持生命的补充。因此,两者之间的性别关系是平等的。


其次,妇女大量的时间用于照顾孩子,而较少的机会从事其他农业生产活动,所以男性的权威得以在社会观念中得到加强。


女性的社会地位不是一成不变的,除了有文化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影响,人们对男女平等观念的形成与演化也是在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过程中。一方面,历史因素会对当前人们的行为以及观念造成持续的影响;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经济的发展,一些可以发挥女性劳动力作用的新兴行业和职业的出现也进一步促进了妇女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随着社会的演化和发展,男女平等不再是一个空的口号,而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构。


(本文来源于东方早报网 。作者系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人们觉得妻子挣得更多会引起家庭矛盾?| 缪斯夫人
17世纪末期,农业革命的出现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怎样的基础?
以土地托管破解农业生产的五大痛点
《世界贫富格局的起源》
中华文明的根本是什么?也许可以用排除法,首先中华文明的根本是儒家吗?
男女比例失调严重 女性人口少会导致女性身价高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