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春论“酒”(8):酒的魅力与酒文化巡礼
新春论“酒”(8):酒的魅力与酒文化巡礼
2017-02-13 10:41:28新春论“酒”(8)
  • 酒的魅力与酒文化巡礼



    综合前面数篇文字的连续论述,我们大体可以知道,汉字中的“酉”字及以“酉”为构件的所有汉字几乎都与“酒”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最为神奇的是中国汉字研究史上的两大知名人物都曾担任过“祭酒”这样的官职:最早编撰中国第一部字典的许慎曾任东汉和帝时代的“太尉府祭酒”,最先发现甲骨文的王懿荣当时的官职也是清朝光绪年间的“国子监祭酒”,我们这里且不论“祭酒”这一官职与“酒”有何联系,仅就“酒”这个字能作为官职称谓来看,就足见其文化含意之深。“祭酒”本是古代的学官名,东汉以“博士祭酒”为五经博士之首;到了晋武帝咸宁四年始设“国子祭酒”,以后历代多沿用,为国子学或国子监的主管官,一直到清光绪三十二年,设学部,才改“国子祭酒”为“学部尚书”。

   下面我们来清理一下汉字中以“酉”为构件的字究竟有多少:甲骨文中从酉的字非常少,到了两周金文中,酉的构字频率迅速增加,至《说文解字》中,酉部字已达七十三个之多。这不仅是因为饮酒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同时也是因为酒与礼仪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现存的有明确造字理据的“酉”族汉字大致有如下几个出处:

   一是在甲骨文或金文字形中含有构字部件“酉”并且又归入《说文解字·酉部》的,例如“酉、酒、配、酌、酢、酱、醫(“医”的繁体字)”等字。

  二是在甲骨文或金文字形中含有构字部件“酉”而并未归入《说文解字·酉部》的,例如“莤、酋、尊、奠、富、福”等字。

   三是缺少甲骨文或金文字形的《说文解字·酉部》中的绝大多数字,例如“酊、酐、酎、酏、酝、酞、酚、酗、酕、酘、酖、酤、酣、酥、酡、酮、酩、酪、酯、酧、酬、酵、酽、酾、酺、酲、酹、酴、酷、酶、酿、酸、醋、醂、醃、醌、醄、醅、醇、醉、醁、醊、醆、醛、醐、醎、醍、醒、醖、醜、醕、醚、醑、醢、醣、醨、醡、醠、醪、醬、醰、醭、醮、醯、醱、醵、醴、醲、醻、醺、醼、釂、釀、醾、釃、釅”等字。

   凡属于上述三种情况的字,本文都将其视作与酒文化有联系的字,将其称作“酉”族汉字(不一定是“酉部”汉字)。如果将这些汉字的字源联系及其与酒文化的关系分为几种情况的话,我们试将每种情况选用两个汉字作为代表,大致可以做出如下图示:

   因此拙文在此前的论述特依此六个方面分为七篇文章(由于“尊”与“奠”的内容偏多而分为上下两篇),对于“酉”族汉字的构形理据以及其中蕴涵的酒文化意义一一加以陈述。

   中华民族的酒文化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太古时代。酒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涵盖到整个华夏大地。我们可以通过对“酉部”汉字的分析透视出中华民族丰厚的酒文化。也许是人们对酒和饮酒的观察还不细致,也许是卜辞这种文辞的限制,甲骨文中从“酉”的字非常少。到了两周金文中,“酉”的构字频率迅速增加,至东汉时期,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在系统地分析了字形和考求本义的同时,也介绍了有关中国古代酒文化的丰富知识,为人们认识和研究中国的酒文化提供了宝贵资料。这不仅是因为饮酒在人们生活中的普遍性和重要性提高了,更是因为酒与礼制发生了密切的联系。

   从《说文》所载有关酒的字词来看,先秦时期的酒文化已相当成熟,关于造酒的方法、酿造的时间、酒味的厚薄、酒的颜色、酒的清浊、饮酒的习俗和礼仪、酒之用于祭祀等等,都可以从《说文·酉部》字中获知。《说文·酉部》:“酒,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恶。从水酉声。二曰造也,凶吉所造起也。古者仪狄做酒缪,禹尝之而美,遂疏仪狄。”许慎的这一解说堪称绝妙,许慎解释酒用了一个非物质的概念,不说酒为何物,而是说它“就人性之善恶”,把它说成是一种助长人性的善良和丑恶的饮料。事实上,自古以来,通过酒的善恶把人性的善恶推向极致的例子一直不绝于史书和传说。酒可以助兴,可以消愁,可以诱发灵感,可以祛病,可以延年益寿。同时酒也可以惹祸,可以败德,可以麻木神经,可以亡国丧身。许慎对酒的说解实在是妙不可言。

    在中国,酒的产生源自于祭祀。在古代,天地鬼神,宗族神仙。山川日月等等都要享受祭祀,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这些内容也体现在《说文》中。《说文·酉部》:“酹,镊祭也。”后来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也写道:“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酹酒”是将酒洒在地上,表示祭祀,祈祷后以酒洒地才算结束,也才能表达祭祀者的虔诚之心。在这一过程中酒起着主要的作用。古人以酒表示虔诚,还体现在祭祀用酒的选择上,古人祭祀神时,束一把茅草,把汁滓酒倒在茅草上,酒汁下去,表示神仙饮用了,它用的是有汁滓的酒。有的祭祀用的是清酒。在古代粮食并不丰富的时候,用清酒祭祀更体现出对神祗的敬畏之情。酒的清浊也体现出这种祭祀文化背后所隐含的以神为尊的民族文化心态。

   祭祀是鬼神崇拜的产物,是祭祀者尽其所能地以各种方式娱神媚神的礼仪。由于人们坚信鬼神可以决定自己的吉凶祸福,故为了讨好鬼神,人们奉献的祭品多是自己珍爱之物。酒作为当时尊者的象征,也就成为最常见的祭品。同时古人认为酒具有使人精神恍惚、想入非非的物质特性,很容易帮助人们进入虚幻的宗教世界,故此也被视为帮助人神沟通交往的神奇之物,鬼神同喜杯中物,这就是酒带来的奇幻功效。

   从西周时代开始,已建立了一套比较规范的饮酒礼仪,成了那个礼制社会的重要礼法之一。周代关于饮酒的隆礼规定严格而具体:饮洒必须遵守尊卑长幼的顺序,如果不执行,就是违礼。《礼记·曲礼》载:“长者未举酹少者不能饮。”《汉书》:“赵季结侍中,皆饮满举白。”我们日常说的酒过三巡,即由长及少一个个地依次干杯,轮了三遍。在各种公私饮酒的场合下都有各类饮酒的细则,为了保证在饮酒过程中不失礼仪,在周代就出现了专门监督饮酒礼仪的酒官,叫酒正、酒监、酒令或觞政。《周礼·天官·酒正》:“酒正掌酒之政令。”

   饮酒的礼数越完善越反映了当时社会礼制的逐步完善。饮酒的社会风俗不是单一的层面,从一条条的规定中我们还可以看到早在周朝之时,君王与臣子、贵族与贫民之间森严的等级制度已经成型了。饮酒过程中的一切只能由尊者把握,何时开始、何时结束、何人用何种规格的酒器、何人具有宴会饮酒资格等等,这些都是不可逾越的。比如周代行籍田礼时,周王饮了官员进献的香酒后,籍礼才算正式开始。再比如举行飨礼,虽然是为了对有功劳的臣子进行庆功和褒奖,但是饮酒时,能有陪同饮酒的资格更是一种礼仪和级别的表示。

   正是因为酒本身被赋予了这样特殊的职能,在早期的文字中相应地有所反映,很多取象于酒的文字多具有“权贵”之义。如“酋”《说文》析形曰:“从酉,水半见于上。”本指陈酒,但亦指掌酒之官。《周礼·月令·仲冬之月》:“乃命大酋。”注曰:酒熟曰酋。大酋者,酒之长也。然而,首领,部落的尊长也可成为“酋”。类似的还有“尊”字。甲骨文的“尊”,像双手持“酉”,《说文》:“尊,酒器也。”足见“尊”的本义是酒器。而“尊”另有尊贵义,《荀子·正论》:“天子者,执位至尊,无敌于天下,夫有谁与让矣?”

   酒又是一种情绪催化剂或情绪感化剂。古有斗酒诗百篇的李白;有酒后以头发濡墨而作书的狂草大师张旭,今天逢年过节,接待宾客,欢庆盛宴也都离不开酒,高档的餐厅都称为“酒店”,隆重的婚宴都称为“喝喜酒”,宴会上的发言被称为“祝酒词”,这正所谓“无酒不成席”是也。通过饮酒,平素深藏于心底的快乐忧愁都会一一迸发出来。梁实秋说“酒能削弱人的自制力,所以有人酒后狂笑不止,也有人痛哭不已,更有人口吐详语滔滔不绝,也许会把平夙不敢告人之事吐露一二,甚至把别人的隐私也当众抖露出来。最令人难堪的是强人饮酒,或单挑,或围剿,或投下井之石,千方百计要把人灌醉,有人诉诸武力,捏着人家的鼻子灌酒!”可见在酒面前,每一个人都会被莫名地催化或感化。

    饮酒之致,妙在品酒的性情上。清人程世爵撰有《笑林广记》一书,收《酒品》一文,文曰:

       人事皆有品,惟酒品不一:

       花间月下,曲水流觞,一杯轻醉,酒入诗肠,此之谓儒饮,如雅人蕴藉一般。

       二三良友,月夕花晨,名姝四座,低唱浅斟,此之谓仙饮,如瑶池醉月一般。

       礼席丰筵,繁文缛节,终日拘挛,惟恐僭越,此之谓囚饮,如拘禁罪囚一般。

       杯不厌大,酒要满斟,持筹呼马,大肆鲸吞,此之谓驴饮,如行路渴驴一般。

       冠袍带履,坐分昭穆,让箸举杯,纳身轨物,此之谓葬饮,如衣冠敛葬一般。

       倒地谩骂,呕哕成渠,僵卧不醒,人事不知,此之谓尸饮,如饿莩倒卧一般。

    读前贤妙笔至此,不禁叹曰:妙哉!甚妙!忽然想到还有比最后一种“尸饮”更甚者——喝酒致死者不乏其人,不妨称其为“屠饮”,为适应原文表达句式,似可将其表述为:

       福兮祸降,浑然不知,痛饮辞世,阴阳两隔,此之谓屠饮,如服毒自杀一般。

    儒饮、仙饮、囚饮、驴饮、葬饮、尸饮……凡此种种描述,饮酒的学问居然如此之大,恐怕是连许多饮酒人也是浑然不知或者未曾注意过的,其实这才是它的乐趣所在。真正的饮酒之乐,当属“儒饮”与“仙饮”,真正的饮酒之人,也应该是酒席上的得道中人。及至“囚饮”和“驴饮”,那就有辱斯文了,至于“葬饮”、“尸饮”、“屠饮”,则已乐极生悲了。

       拙文《新春论“酒”》到此收束,最后录下中国历史上的“酒中之最”以资回味:

       1、人类最先学会酿造的酒:果酒和乳酒。

  2、我国最早的麦芽酿成的酒精饮料:醴。

  3、我国最富有民族特色的酒:黄酒和白酒。

  4、记载酒的最早文字:商代甲骨文。

  5、最早的药酒生产工艺记载:西汉马王堆出土的帛书《养生方》。

  6、葡萄酒的最早记载:司马迁的《史记·大宛列传》。

  7、麦芽制造方法的记载: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8、现存最古老的酒:1980年在河南商代后期(距今约三千年)古墓出土的酒,现存故宫博物院。

  9、传说中的酿酒鼻祖:杜康、仪狄。

  10、最早提出酿酒始于农耕的人:汉代刘安(《淮南子》:“清盎之美,始于耒耜”)。

  11、最早提出酒是天然发酵产物的人:晋代的江统(《酒诰》)。

  12、现已出土的最早成套酿酒器具:山东大汶口文化时期的酿酒器。

  13、现已出土的最早的反映酿酒全过程的图像:山东诸城凉台出土的《庖厨图》画像石。

  14、已发现的最早的蒸馏器:东汉时期的青铜蒸馏器(现藏上海博物馆)。

  15、最早的酿酒规章:周代,见《礼记·月令》。

  16、古代学术水平最高的黄酒酿造专著:北宋朱肱的《北山酒经》。

  17、最早记载加热杀菌技术:北宋《北山酒经》。

  18、古代记载酒名最多的书:宋代张能臣的《酒名记》

  19、古代最著名的酒百科全书:宋代窦苹的《酒谱》。

  20、最早的禁酒令:周代的《酒诰》。

  21、最早实行酒的专卖:汉武帝天汉三年(公元前98年)。

  22、酒价的最早记载:汉代始元六年(公元前87年),官卖酒,每升四钱。

  23、最早的卖酒广告记载:战国末期《韩非子》(“宋人酤酒,悬帜甚高”,帜:酒旗)。

   24、中国文化史和中国文学史上关于饮酒及其场面纪录描写的最早最完整的文献:《诗经·小雅·宾之初筵》。


                                                                              (全文完)



海内存知己,天涯有知音,拙文若悦目,酬劳更赏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汉字探微(230):酒源文化——释“酒”及“酉”族汉字
卅字由来讲甲骨文中的数 向汉字迷推荐的书在 #汉字文化
中国酒文化漫谈(上)
初五说说——酒
汉语字源网
《趣读汉字》 香,从“甘”不从“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