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闻中 | 精讲易经之第四讲

闻中引言:屯卦是《易经》序列的第三卦。《乾》卦纯阳,《坤》卦纯阴,而自《屯》卦开始,就阴阳互抱、乾坤交错,这是形而上落到形而下的缔造。但此卦也叫作水雷屯,水代表危险,即是坎卦;雷代表动,即是震卦。所以下面的第一爻,即意味着一切都开始动起来了。易经不逃避人世的实相,所以,此卦就是人世的现实磨炼或磨难的开端,从此就是天涯路远,从此就是迢迢长路。所谓乘马班如,泣血涟如”,但“泣血涟如,何可长也”,它们会有终结的时候,一切磨难都会有终结的时候,事情的最后,一定是皆大欢喜,一切艰难困苦好,化作自然的吟啸;如若不然,那只是说明事情尚未到最后。这就是我们所拥有的信心,即宇宙性的信心。

屯卦第三

“屯,刚柔始交而难生,动乎险中,大亨贞,雷雨之动满盈。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宁”。这是《易经》序列的第三卦。《乾》卦纯阳,《坤》卦纯阴,而自《屯》卦开始,就阴阳互抱、乾坤交错,这是形而上落到形而下的缔造。但此卦也叫作水雷屯,水代表危险,即是坎卦;雷代表动,即是震卦。所以下面的第一爻,即意味着一切都开始动起来了。

我们知道,万物初萌之际,都是最为艰难的,故“刚柔始交而难生”,刚柔始交,即是指乾坤这两种力量开始相互交往。“宜建侯而不宁”,其实人世就是这样,翘首穹苍,何有宁处?人在世界上行走,就境遇而言,其实是找不到绝对的平安的,此是世相,自不免有其艰难与困厄处。

众人在世间奔走,匆匆往来,无论是觉悟者,还是非觉悟者,皆有忧患。对于那些非觉悟者,不仅世界不安,他的内心亦是不安。而觉悟者则是带着平安的心,行走于不宁喧嚣的世界,他们带来了哲学的福音,带来了人世间的伟大之真谛。譬如佛陀,他四十五年讲法,席不暇暖;耶稣则说自己的遭遇,是狐狸有洞,天空的飞鸟有窝,人子却没有枕头的地方;中国的圣者孔子则是周游列国十四年,颠簸流离,狼狈不堪,其惶惶之情状,犹如丧家之犬。我们若是再来看世界的诸方,古今圣贤,大都是这样仓皇的命途。故无论是觉悟者,抑或非觉悟者,他们的在世生涯,大体如是,即在这个世界当中不免于走动,是有着世道的不安宁的。但是,觉悟者与非觉悟者的差别在什么地方呢?即是内在的差异,觉悟者的内心如湖,如水如镜,是平安的静观,静观世界相的生灭与起落。

所以佛陀的一生讲法,最后却说道,我没有讲过一句话,内在如是平静。老子言,道可道,非常道,其实我没有任何东西说出来,那只是世相,他既谈了存在就是存在,也谈了存在就是虚无,然后就不执溺于话语之中,自其言说中隐遁。换言之,他们也都是不了了之的,如水流过。我们在上面说到,即“唯有不了了之,方能一了百了”。这其中的道理十分微妙隐曲。尤其是在一切创造性事业的开端,不能太急于求成,而是需要很多的耐心、很多的等待,“勿用有攸往”,临面的亦有种种的危险,亦有种种莫测之机遇,有各种各样的崭新之可能,因为一切都在潜滋暗长中,故后面就会有更多更细致的卦象出现。

“初九,盘桓,利居贞,利建侯。象曰:虽磐桓,志行正也。以贵下贱,大得民也。”回到这个卦里面,其第一爻为阳爻,第二爻为阴爻,所以阳爻在阴爻之下,即是谦卑,故为“以贵下贱,大得民也”。此一卦之主旨,便是在阐发“勿用有攸往,利建侯”一语,要有忍耐坚定的心,慢慢做来,但内心一定要持念中正。世界的种种变故生成,乃是必然的,其实又变不失常,故于变化当中参明不变的律则。于是,就当了悟种种现象,甚至是艰难困苦,玉成于汝,不尽是坏事情,因为这既考验了人的真实品性,复又促成了内在心智的稳健成长,是能够让你成就一番事业的世界性养育,此即是“君子以经纶”的基础。在印度的圣者辨喜看来,一切的苦难,都隐藏着深层次的祝福;就看你的心量是否与之相互般配,洞察之,得以成就圣道的发育与壮大。

“六二,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象曰:六二之难,乘刚也。十年乃字,反常也。”诸位应该能够看出,这里遇到的困难以及耐心之长久。“六二的一切的艰难,会乘乎刚而无可言说,十年的一切期待,会反乎常而无可言说。”乘乎刚,又反乎常,在漫长的过程当中,最终会反乎其寻常。“反常”即是回到了正常,“反”是动词,返回义,“常”是寻常、是恒道。这需要漫长的期待,十年乃字。如果具体来解释的话,即是说女子出嫁,十年不孕,十年之后才恢复了正常,得以生子。

“六三,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象曰:即鹿无虞,以从禽也。君子舍之,往吝穷也。”这一爻的背后应当是有故事的,其实,周易的每一个卦的背后,都可能有着一个历史性的故事。中国易学史上就有几位易学大家,曾从历史学上来考证每一爻辞的真实背景,其中隐藏了怎样的历史事实,最具代表性的,即是宋代的杨万里。杨万里是经学家,而我们通常只是把他看做南宋的一个诗人。杨万里应该是从历史学来考证《周易》道理的第一人。现在也还有一些学者,尝试着自杨万里的理路,来考证每一卦背后的故事,其中,就有近代的学者胡朴安等。

但是,真要复原出它原本的历史样貌是十分困难的。我们只能朦朦胧胧地看出一些事物事情,比如“十年乃字”,这究竟是指谁?估计是有一个婚姻故事在里面,后世之人又将其抽象出来,成为天人之间的一种关联性、一种人世命运的象征。再次,此处说到了“即鹿无虞”,其背后也应当也有一个历史故事,即是说打猎的时候,追逐一只奔逃的鹿,但是身边没有虞人。“虞人”即是林中向导。

如果在森林中逐鹿,而没有向导,那么极有可能会迷失自家的方向。所以在这个时候,一个真正的君子会非常机智,他明白这个道理,若执意向前,便会深陷林中,故不如舍弃。此处是告诫我们,在事情的开始阶段,尤其要处处小心,时时在意,因为极有可能会遭遇莫测的险境。万古岁月,皆有无穷的林中之叹,而一时却没有猎获之人。森林,就代表着人世的种种迷途迷境,世界毋宁是一个迷宫,大地毋宁是一座巨大的迷楼,而森林,就是此类人世的另外一种象征,只是更为神秘、更为复杂

现代的西方,德国有一位伟大的哲学家海德格尔,他写有一本著名的书,就叫做《林中路》,告诉我们人世间的纷繁复杂,像林中隐藏着的无数小路一样,在其深处,若是没有一位真正的向导,没有一个神圣思想的指路者,一盏可携带的时代的灯,那么在人世间的迷失,就像是在黑森林里面迷失一样。因为里面是沉沉的黑夜,遮天蔽日,不见天日,到处都是荆棘,到处都是迷途与隐藏的猛兽。在这种情境之下,没有向导,与光明的敞亮,千万不要为了一只小鹿,而轻易闯入了巨大的森林之中。《林中路》中,海德格尔说道:

“林是树林的古名。林中有许多路,这些路多半突然断绝在人迹不到之处。这些路叫做林中路。每个人各奔前程,但都在同一林中。常常看来仿佛一个人的情形和另一个人的情形一样。然而只不过是看来仿佛如此而已。从事林业这与森林管理员认得这些路。他们懂得什么叫误入歧途。”

而海德格尔本人一生中的大部分光阴,就是在他家乡的黑森林里边度过的,这森然无际的黑森林让人心生畏惧,渴望起远方家园的召唤。于是海德格尔的人生道路,也是一会儿径断迹灭,一会儿峰回路转。既饱尝迷路之苦,也痛饮得路之乐。这黑森林也成了他运思的一个象征,他的孤独、他的思想苦行与不断追问的象征。

“六四,乘马班如,求婚媾,往吉无不利。象曰:求而往,明也。”“乘”即是指阴爻在阳爻之上。而阳爻在阴爻之上叫作“承”。这里的释辞非常好:“一念之转,只手可以回天;一心之明,片时可以无夜。”即是说人世间的许多事情之翻转,其实都在于心念之转化。悔吝都在一念之间,继而吉凶祸福表现于外。一念之转,是我们可以把控的,但人世间的吉凶与否,很大程度上则不由人来掌管,因为与此同时,世界亦有它的综合性法则在持续运转。譬如耶稣应当是足够优秀,足够完美了,但他却被钉上了十字架;譬如孔子,其德性臻入圣境,一生的命途却着实坎坷;譬如甘地,那是何等伟大的胸廓,而这样伟岸的人物,最后却惨遭枪杀。

还譬如,有一位圣者室利.罗摩克里希纳,他应该是印度近代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了,因为他的弟子辨喜尊者的努力,远走欧美弘道,使得室利.罗摩克利希纳这位隐修士的名字家喻户晓,今日看来,其成就与影响力很可能还会超过佛陀,因为佛陀毕竟是轴心时代的人物,而他却是全球化时代、信息化时代的人杰。但他最后却是得了喉癌而死,临走前忍受着巨大的身体之苦痛。他留下的思想,是关于人类所有文明与宗教的对话,如何和谐共处的精神,并通过身体的实证,提出了具体的法义。其弟子辨喜尊者就把它们传播到了全世界。其基本要旨,也就是《梨俱吠陀》里的格言所传递的:“真理只有一个,不同的圣者以不同的话语来重述之”,此与《易经》中的“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的精神如出一辙。

“一念之转,只手可以回天;一心之明,片时可以无夜。” 悔吝皆在一心,但吉凶往往不在一己,因为尚有更多的综合因素。最终指的是你心念的纯粹,幸有德性的光明在闪耀,照亮了精神的黑夜。

“九五,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象曰:屯其膏,施未光也。”“斯诚性情之灾,与夫所施之暗。”在这里所诠释的义理当中,我们会发现程氏一直在谈性情,比如上一爻所言的“各全其性,各遂其情”。

在《周易》里面,有一些词是很关键的,也是儒家最为重视的,譬如说“天”、“命”、“性”、“情”、“人”这五个字,在《周易》里面极为重要,道家少了一个“情”,道家大体是不讲情的,尤其是不讲世情私情的。道家讲天、命、性、人,也讲究天人合一、讲究内圣外王。但儒家却是靠情来挽合天人关系的,性是天性,情是人情,是人间的伦理关系,人间的德行与关系的建构,因为儒家重视关系,所以儒家尤其重视情份之恰当。

情是性之发,喜怒哀乐发出来的就是情。然而情却因碍于私心,蔽于私欲,便常常会逸出了天真。情,既然已经发出来,就容易有胶着,生成了种种的我执我慢。诸位这个年龄也应该多多少少是知道了情的厉害。只要有过恋爱的经验,你就知道情的执着,我执之深重,那种强烈的身不由己,那种强烈的情绪的震荡与摇摆,使得生命的过往观念都要瓦解了,因这个情的作用而全盘重写。

我执在理性上是清澈的,但在情性上是浑浊的,所以就会带来很大的问题。“就有性情上的沾滞,即有性情上的胶着,有性情上的胶着,即有性情上的僵持”,这都是讲我执这个问题。

情性本身有一个过度,性发乎天,情起乎人,一旦天人相应,吻合了自然,则情性就是可以显见的自然,自然是不可显见的情性,并没有问题,只要发而中节,那都是自然天运,人道不悖天道的妙谛。我们刚才讲到的几个词,“天、命”都没问题,然后“天命之谓性”,这性更多指的是天性之自然。然后涉及到情,然后再落到人世。天命、性命、情命如是而有了不同的分途。

儒家圣典《中庸》其开篇云:“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率性之谓道”即是天人相杂之道,并非纯然的天道,而天道远,人道迩,人道跟天道毕竟是有距离的。一般人的情命与天道甚是遥远,无法真正契合无间,故不免杂乱。那么,天道与人道这两者究竟是如何合一的呢?

其间就有了许多的修习途径,很多生命运化的方式。儒家借助人世间的关系,儒家为关系哲学,而道家是心性哲学,就像大鹏鸟,由鲲变成鹏,这是在他生命的内在完成的,并非通过外在的关系;道家是内在的精神突破,这与儒家颇为不同,儒家的人格是在很多的人伦关系当中慢慢切磋完成的,所以,这就需要通过情性。但刚刚说过,情性既是道德完成的重要中介,也很有可能会成为我执的深沉胶着的泥潭。这时候,就需要有一种大心量、大心胸,要在天地之间得更多的启示,换言之,儒家必当有道家的精神来辅助,如方东美先生所言:道家之终,儒家之始。否则的话,就容易出现了最后一爻的情况了

“上六,乘马班如,泣血涟如。象曰:泣血涟如,何可长也。”这是一个屯难的时代,屯难的世道,你会看到许多的泪水,经受许多的磨炼。乘马班如,泣血涟如,不免一种人世的悲情。但是,“泣血涟如,何可长也”,它会有终结的时候,一切都有终结的时候,这是我们所拥有的信心,即宇宙性的信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谈业余修易经的心得
《易经》称为群经之首是否过誉?
泣血涟如 不可长也
你在《易经》中领悟到了什么?
历史大发现:《易经》的真正作者是老子与孔子
老子之“道”是否源于《易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