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瑞芳:一生3次婚姻,终生未育,晚年办养老院,94岁去世
 十点八卦君 2020-07-06 17:02:01

张瑞芳是电影《南征北战》中的赵玉敏、《家》中的瑞珏、《凤凰之歌》中的金凤、《万紫千红总是春》中的王彩凤,更是《李双双》中个性爽朗、泼辣能干的妇女队长李双双……

张瑞芳是新中国电影界最资深的表演艺术家,她不仅仅是一个演员,更是历史的见证者,是时代的符号。

01

1918年6月15日,张瑞芳生于河北保定一个军官家庭。父亲张基毕业于保定军校,在北伐战争中任炮兵总指挥。

1928年4月,张基因未完成作战任务,饮弹自尽。当时张瑞芳年仅10岁。

张瑞芳的母亲廉维是一个非凡的女人,丈夫去世后,29岁的她拒绝了友人的资助,独自一人带着6个子女来到北京。

右一为张瑞芳

母亲鼓励张瑞芳姐妹读书,教育她们女性只有经济独立,才能实现真正的男女平等。

张瑞芳考入北京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攻读西洋画专业。此时日寇的铁蹄践踏祖国大地,国家危亡的时刻,张瑞芳与进步学生一起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用画笔当匕首,在街头画宣传画,激励民众抗日救国。

她觉得画笔的表现力不够,在街头与崔嵬演出话剧《放下你的鞭子》,观众沉浸在他们投入的演出和爱国激情中,爆发出阵阵高呼:“放下你的鞭子!”

这种与观众直接交流的感受让张瑞芳激动不已,革命文艺的号召力太强了!

张瑞芳跟着大姐张楠参加了党领导的“北平学生移动剧团”,踏上了为之奋斗一生的演艺道路,随剧团活跃在抗日第一线,大篷车开到哪里,张瑞芳就演到哪里。

她在《打鬼子去》中扮演孩子被鬼子杀死而疯了的张大嫂,由于演戏太投入,她发疯后失去了控制,摔倒在地,被人扶起来还浑身发抖。

张瑞芳说:“当时演戏没有什么技巧,只有激情,每一场戏演下来我都会发抖。”

1938年,张瑞芳来到重庆,在重庆演出多部进步话剧,其中《棠棣之花》是她的代表作,演出时盛况空前,周恩来看过六七次。

她在《屈原》中饰婵娟,话剧皇帝金山饰屈原,白杨饰南后,石羽饰宋玉,演出轰动了山城。

屈原的爱国激情激发了观众的抗日热情,全场掌声不断,高声呐喊:“还我屈原,还我国土!”“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屈原》编剧郭沫若感动不已,题诗相赠张瑞芳:“凭空降谪一婵娟,笑貌声容栩栩传。赢得万千儿女泪,如君合在月中眠。”

紧接着,张瑞芳又在曹禺的《北京人》中饰愫芳,在巴金的《家》中饰瑞珏,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张瑞芳在重庆话剧界红极一时,与秦怡、白杨、舒绣文并称话剧“四大名旦”。

1938年,张瑞芳加入中国共产党,她的直接领导人是周恩来,并与郭沫若、曹禺等大作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张瑞芳从小就是个影迷,崇拜阮玲玉、金焰、王人美、黎莉莉等大明星。

1941年,张瑞芳终于梦想成真,在孙瑜导演的《火的洗礼》中扮演一名日伪女间谍,男主角是魏鹤龄。

张瑞芳第一次拍电影,站在灯光下面对冷冰冰的摄影机,觉得无从下手,忘记了台词,连拍了几遍才勉强过关。拍哭戏时,她怎么也哭不出来,拍了几遍都不行,焦急之下突然放声大哭,总算拍完了哭戏。
 
张瑞芳对拍电影产生了抵触之心,甚至下决心再也不拍电影了。

《火的洗礼》张瑞芳 魏鹤龄

全国解放后,张瑞芳进入上海电影制片厂。1951年,张瑞芳接到重点影片《南征北战》中饰演游击队长赵玉敏的任务,她对此毫无把握,因为她生长在城市里,害怕演不好这个角色。

她回忆说:“这是我生平第一次塑造劳动妇女形象,和过去演的角色完全决裂了。” 

张瑞芳来到了临沂山区体验生活8个月,她穿上粗布衫,剪了短发,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言谈举止逐渐贴近角色,成功饰演了赵玉敏,成为她表演生涯中的转折点。

接下来她又在影片《三年》中饰演纱厂女工赵秀妹,周恩来见到她时说:“我看了你演的《南征北战》和《三年》,你演了一个农民,又演了一个工人,都有点样子了,应当继续努力。”
  
张瑞芳又主演了《家》《母亲》《三八河畔》《聂耳》《万紫千红总是春》,在电影界大放异彩。

1962年,三年自然灾害最严重的时期,张瑞芳随《李双双》剧组到河南林县拍外景,一天到晚喝南瓜汤和榨过油后的黄豆渣饼子。  
  
编剧李准告诉张瑞芳,李双双是一个泼辣、爽直、大方、豁得出去的农村妇女,你演时,就甩开膀子豁出去就行了。

1959年后,全国各电影厂都不太敢碰现实题材的影片,觉得还是拍历史题材比较保险。

《李双双》是当时唯一一部现实题材的影片,影片拍完后,张瑞芳等剧组人员都惴惴不安,生怕把握不好尺度挨批。

果然,《李双双》放映之初被专家批评喜剧不喜,李双双是个“中间人物”,这在当时是非常令人担忧的信号。

这年秋天,周恩来和邓颖超请张瑞芳来家中吃螃蟹,周恩来的第一句话是:“今天请你吃螃蟹,因为你拍了《李双双》这部好戏,你的表演也有了新内容。”张瑞芳一下子泪流满面,放下心来。

李双双是女性解放的代表,张瑞芳豪爽大度的性格十分契合这个角色,好评如潮,获得第2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奖,同年被文化部评为“新中国22大电影明星”之一。

《李双双》还获得了百花奖最佳影片、最佳编剧和最佳配角奖,张瑞芳也成为时代女神。“三亿神州新姊妹,人人竟学李双双”。 

02

张瑞芳的演艺之路尚算一帆风顺,但她的婚姻之路就不平坦了。她一生遇到了三个完全不同的男人:余克稷、金山和严励。  
 
余克稷是张瑞芳的第一任丈夫,1935年,余克稷在北平大学工学院学电机,同时又在北平大学戏剧系就读,他为还是高中生的张瑞芳排练话剧,两人有了好感。

演出成功后,张瑞芳为了感谢余克稷,买礼物送给他。余克稷领着张瑞芳参观大学校园,游泳池,溜冰场,最后走进琴房,坐在钢琴前弹了一首《献给爱丽丝》。琴声很动人,张瑞芳的心弦被拨动了,初恋的蓓蕾就此萌芽。

1938年,余克稷将张瑞芳带到重庆,没多久张瑞芳就成了重庆四大名旦之一。

1939年,21岁的张瑞芳和余克稷在重庆结婚,郭沫若先生是他们的证婚人。

她对未来充满了期望,可惜余克稷是个不知冷暖的人,不懂得关心别人,整天只知道工作。

婚后两个人之间没了距离,原先的浪漫消失了,缺点放大了,让张瑞芳十分失望。

余克稷

张瑞芳的大姐张楠怀了孕马上要生产,张瑞芳忙着要排戏,就嘱咐余克稷照顾大姐,谁知余克稷并没有去医院,留大姐一个人在医院生孩子,结果姐姐难产,独自在医院苦撑了一晚上,生下女儿王好为。张瑞芳气坏了,不懂他为何这么冷漠。

1943年,张瑞芳收到母亲的信,信中说她的小弟去世了。张瑞芳伤心欲绝,哽咽地告诉余克稷:娘来信了,我的小弟弟没有了。

余克稷只是“噢”了一声,皱了皱眉头,就再也没有任何表示了。张瑞芳彻底寒了心,夫妻做到这地步,还有什么意思呢!

张瑞芳决定跟余克稷离婚,周恩来找她谈话时,她像个受尽委屈的孩子哭着说:“我太寂寞了!我的心太寂寞了!”

张瑞芳和余克稷出现问题时,花花公子金山乘虚而入。金山是著名的话剧皇帝,比张瑞芳大7岁,相貌出众,浪漫多情,他与张瑞芳相识于话剧《屈原》。

他们在重庆演出《屈原》的日子里,金山刚与王莹分手,内心痛苦,演戏像发疯一样。他的戏太有激情了,张瑞芳不知不觉被他吸引,跟着他的节奏表演。

金山

那天晚上,张瑞芳扮演的婵娟替屈原喝下毒酒倒在他怀中,屈原悲痛地拥抱着她,灯光熄灭,大幕徐徐降落后,金山突然失去控制,热烈地吻她,紧贴着她的耳边不停地说:“我爱你!我爱你!”弄得张瑞芳喘不过气来。

金山开始热烈追求张瑞芳,张瑞芳理智地与他保持距离,后来她得知金山也是“自己人”,而她最恨余克稷不关心政治,她的情感天平向金山倾斜过去了。

《屈原》之后,他们又同台演出话剧《家》,金山演觉新,张瑞芳演瑞珏,两个月的亲密合作,张瑞芳和余克稷的婚姻彻底瓦解了。

张瑞芳 金山

话剧《家》的演出结束后,张瑞芳与余克稷宣布离婚。

金山的风流名声在外,把话剧四大名旦都追求了一遍,因此身边的人说金山太花心,都不赞成张瑞芳和金山在一起。

曹禺和吴祖光还专门找金山吃了一顿饭,说:“张瑞芳是个很单纯的女孩子,你可不能当儿戏!”

金山很委屈,争辩道:“难道你们就不相信我对瑞芳是认真的?”为了证明他的真心,金山把他和张瑞芳的情书交给周恩来“审阅”,把一些太缠绵的话用白纸条贴起来。周恩来叹了口气,说道:“都已经这样了,就只有祝福你们了。”

1943年,金山与张瑞芳在重庆的一个小礼堂举行了婚礼,证婚人是杜月笙。

金山是杜月笙的关门弟子,他以地下党员和杜月笙弟子的双重身份做了许多工作。

他们的新房堆满了贺礼,张瑞芳最钟爱的是来自延安的挑花桌布,非常雅致。来访的客人都说:“这块桌布真好看!”

张瑞芳无限感慨地说:“噢,那是远方亲戚送的,他们不能来。”这家“不能来”的亲戚就是周恩来和邓颖超。

前排左二张瑞芳,后排右二金山

抗日战争结束后,金山接到周恩来的指示,以国民党“接收大员”的身份,和张瑞芳一起去长春接收日本的满洲映画株式会社,就是后来的长春电影制片厂。

张瑞芳和金山在长春拍摄了电影《松花江上》,讲述了东北普通人家的悲惨遭遇,控诉了亡国之痛。

他们离开长春时,把一些机器设备都运到解放区,不给国民党留下。

1947年11月,《松花江上》在上海大光明电影院首映,影片大获成功。这个时期也是张瑞芳和金山关系最和睦的一段日子。

《松花江上》

1949年10月1日,张瑞芳作为新闻处的联络秘书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开国大典。

新中国成立后,张瑞芳和金山进入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在话剧《保尔·柯察金》中,金山饰保尔,张瑞芳饰冬妮亚,周恩来养女孙维世担纲导演。

《保尔·柯察金》

在排演话剧的过程中,张瑞芳发现金山和留学苏联归来,才貌双全的孙维世越走越近,经常同进同出,晚上孙维世的屋里常飘荡着金山的声音。

张瑞芳没有和金山、孙维世吵过一句,她在台上依然和金山卿卿我我,在台下形同陌路。

1950年,金山与张瑞芳离婚,与孙维世结婚。

伤心的张瑞芳要求离开青艺,周恩来对此很无奈,为她做了安排:“去上海吧,做一个优秀的电影演员。”

张瑞芳来到上海电影制片厂,真正与她相伴一生的人,正在那儿等着她呢。

张瑞芳遇到了上影二场主任严励,33岁的他还是单身汉。在拍摄《南征北战》时,严励经常来帮忙,跑跑龙套,朋友们极力撮合严励与张瑞芳,说严励是个有才华、有情调的好人。

张瑞芳反省自己的婚姻失败的原因是追求“爱情至上”,听不进别人的意见。既然大家都说这个严励好,那就不会差,应该听取大家的意见。

严励多才多艺,绘画、书法、音乐、写作,无一不通,有一天他去张瑞芳家,带去了一把大锯,张瑞芳见状一愣。

严励说,我用这把锯子来为你演奏一段音乐吧?

张瑞芳乐了:“得了,你也别演奏了,就帮我把床脚锯短点吧,哈哈哈!”

张瑞芳对严励的好感陡增,和这样性格好、有小资情调的“好人”在一起,一定不会寂寞,而且踏实。

1952年11月7日,张瑞芳与严励举行了简朴的婚礼。张瑞芳因为不能生育,就领养了一个儿子,取名“严佳”,总算有了一个真正的三口之家。

张瑞芳 严励

03

十年特殊时期,张瑞芳也受到了冲击,成了“边缘人”。 

1976年,张瑞芳复出,参演了《年青的一代》《大河奔流》《怒吼吧!黄河》等电影。

1982年,张瑞芳演完电影《泉水叮咚》后,决定不再出山。她说:“现在拍戏,都是今天给剧本,明天就要拍,我跟不上了。”

张瑞芳与老伴严励共度了48个春秋,严励始终是她温暖的港湾。1999年,严励去世,对张瑞芳打击很大。

2000年,张瑞芳办起了敬老院“爱晚亭”,让需要照顾的老年人有一个更好的环境颐养天年。她说:“只有老人才能理解和懂得老人的孤独。”

张瑞芳把大部分的业余时间都放在了“爱晚亭”,经常来和老人们聊聊天,把养生习惯传授给大家。她说,“爱晚亭”帮老人们解决了养老问题,更为自己找到了精神寄托,享受到了晚年的快乐。

2005年,为纪念中国电影诞生100周年,国家有关部门联合表彰“国家有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张瑞芳是唯一一名全票通过的候选人。

2007年,第16届中国电影金鸡百花电影节颁奖典礼上,张瑞芳被授予“终身成就奖”。

2012年6月28日晚21时38分,张瑞芳在上海逝世,享年94岁。

7月3日上午10点,著名表演艺术家张瑞芳的告别仪式在上海龙华殡仪馆大厅举行,在钢琴协奏曲《黄河》萦绕低回的伴奏声中,秦怡、仲星火、牛犇、唐国强、张瑜、奚美娟等著名演员到场送别,很多影迷从各地赶来鞠躬献花,陪伴自己多年的偶像走最后一程。

作为杰出的电影和话剧表演艺术家,张瑞芳为中国的电影、话剧事业的贡献彪炳史册,永不褪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双双”让张瑞芳一夜成名,被扣帽子坐牢3年,一生经历3段婚姻
著名演员张瑞芳坎坷一生及生前珍贵照片(图)
张瑞芳画传:39张老照片,从幼年到94岁,不同阶段的风采,见证美丽人生
“李双双”张瑞芳,婚姻坎坷终生未育,卖房建养老院,94岁去世
影星张瑞芳86岁动情谈初恋
著名演员张瑞芳:一生经历三次婚姻,晚年卖房建养老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