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4代封装技术
userphoto

2014.08.21

关注
硅通孔技术(TSV):第4代封装技术
; Z, G1 |$ Z+ @1 [9 r

硅通孔技术(TSV,Through -Silicon-Via)是通过在芯片和芯片之间、晶圆和晶圆之间制作垂直导通,实现芯片之间互连的最新技术。与以往的IC封装键合和使用凸点的叠加技术不同,TSV能够使芯片在三维方向堆叠的密度最大,外形尺寸最小,并且大大改善芯片速度和低功耗的性能。日月光公司集团研发中心总经理唐和明博士在Chartered上海2007技术研讨会上将TSV称为继线键合(Wire Bonding)、TAB和倒装芯片(FC)之后的第四代封装技术。, O0 Z- T3 x# |# |" y
- j+ W1 g; x+ C% G& M
然而,TSV与常规封装技术有一个明显的不同点,TSV的制作可以集成到制造工艺的不同阶段。在晶圆制造CMOS或BEOL步骤之前完成硅通孔通常被称作Via-first。此时,TSV的制作可以在Fab厂前端金属互连之前进行,实现core-to-core的连接。该方案目前在微处理器等高性能器件领域研究较多,主要作为SoC的替代方案。Via-first也可以在CMOS完成之后再进行TSV的制作,然后完成器件制造和后端的封装。
/ z9 s7 c  ?2 t- h: s
而将TSV放在封装生产阶段,通常被称作Via-last,该方案的明显优势是可以不改变现有集成电路流程和设计。目前,部分厂商已开始在高端的Flash和DRAM领域采用Via-last技术,即在芯片的周边进行通孔,然后进行芯片或晶圆的层叠。* ]) N1 ~9 w& t5 q



Aviza公司David Butler 10月在SEMICON Europa期间的演讲中,比较了以上两种最基本的集成方案(表1)。可以看出,Via-first工艺的设计需要在IC设计阶段进行,对关键尺寸(CD)控制的要求比Via-last制程更为严格。Lam Research公司3D IC刻蚀产品线资深产品经理Steve Lassig则认为,对于TSV工艺开发,目前最需要的是业界尽早就最佳工艺集成方案达成共识。正是因为业界未能达到共识,目前硅通孔技术可以说还处于开发的早期阶段。+ y# j4 D  r7 G1 H4 R& M
+ F* e6 |" T, E. P; r
刻蚀工艺是关键
尽管TSV制程的集成方式非常多,但都面临一个共同的难题,Steve Lassig说,大多数情况下TSV制作都需要打通不同材料层,包括硅材料、IC中各种绝缘或导电的薄膜层。刻蚀工艺是关键,减薄、晶圆操纵和晶圆键合、以及测量和检测等也都是目前技术开发的热点(表2)。3 y: s4 n' y  S7 S. q4 q, s
  n) l1 C+ Q2 {3 o& o, M5 t


TSV制作技术中首先应该做到的是刻蚀机台对不同材料刻蚀轮廓的控制。尽管可以笼统地认为TSV应用需要制作相对高的纵宽比(Aspect Ratio),而业界对硅的深刻蚀原理和应用并不陌生,但是,实际上TSV对刻蚀的要求还是在许多方面超过了MEMS等应用领域。比如,被刻蚀材料的复杂程度、不同的3D IC的应用中TSV通孔的分布密度、尺寸(包括深度和直径)相当宽泛的分布等等。
' Q# ^' G- V+ {& R0 a4 |
最佳的TSV技术必须能够满足轮廓控制(包括控制Tilt、Taper、侧壁粗糙度、undercut等),同时又需要在工艺能力上具备灵活性,能够应对多种量级的通孔尺寸和各种多层材料,并具有高产量能力,能够处理300mm晶圆,具有工艺的重复性、实用性、可靠性,最后,还必须满足IC市场所要求的最好的性价比。
3 h8 W5 |( a' L
考虑到对不同材料的深刻蚀工艺速度的要求, Steve Lassig补充说,已经在MEMS等其它硅深刻蚀应用中得到验证的高密度的等离子源(High Density Plasma Sources)是TSV刻蚀系统的首选,但是,3D IC使用是TSV深刻蚀技术,在MEMS应用的基础上,还必须同时有更好的外形控制、工艺灵活性和速度。7 a, K' e9 o% U: A# {4 h1 |



比如,用于三维IC的TSV刻蚀设备必须将刻蚀腔清洗步骤设计成常规清洗流程,是设备能够在生产和清洗模式之间迅速转换,使得腔室始终保持纯净状态,同时满足高量产对速度、工艺可预见性和工艺重复的要求;这类刻蚀系统还必须具有单台设备刻蚀所有材料的工艺处理能力,尽可能减小设备和设施的成本,消除工艺转移和排队造成的延迟,为客户在产能和设备拥有成本方面提供竞争力。另外,由于目前高端IC产品都使用300毫米晶圆,保证晶圆表面工艺处理的均匀性,TSV的刻蚀需要使用平面状等离子源(Planar Plasma)。
; m8 o3 r6 C$ R/ F* m+ n
对于刻蚀工艺模式的选择,业界目前仍在比较SSP(Steady State Processes)和RAP(Rapid Alternating Processes)技术。据了解,RAP刻蚀的选择性(selectivity)很高,可以刻蚀纵宽比很大通孔,速度也快,但是表面粗糙度是个挑战;SSP工艺和常规的刻蚀接近,速度高而且制作的侧壁光滑,不过Selectivity和Undercut的控制是难点。Steve认为,对用户来说真正满意的方案是,机台能够根据应用的要求进行工艺的选择和整合,实现两种模式的切换,整体控制刻蚀速度、selectivity、侧壁光滑性和纵宽比。当然,这需要大量的工艺知识积累,以及对所制造器件的了解。
! B3 J' X: Y; z
对量测提出新的要求; p, r) J" {) z+ l0 ~
可以预见,TSV的特殊性还会给3D IC制造的检测和量测带来前所未有的困难,Rudolph Technologies公司的市场总监Rajiv Roy预测说,即使不考虑TSV的不同工艺整合顺序引发的细节问题,硅通孔制造中至少需要在以下三个方面,通过检测和测量来进行严格的工艺控制,即制作比现有芯片电路内连要大许多的高纵宽比的通孔、晶圆减薄以及将晶圆键合形成三维叠加。2 p, O' x2 ~# \% w% q4 a8 b
+ z3 |& y" i7 T& t0 S% q! b, u
Rajiv认为,控制TSV通孔工艺需要几何尺寸的量测,以及对刻蚀间距和工艺带来的各种缺陷进行检测。通常TSV的直径在1um到50um,深度在10um到150um,纵宽比在3到5甚至更高,一粒芯片上的通孔大约在几百甚至上千。而现有晶圆制造中大缺陷检测(Macro Defect Inspection)的精度要求正好在几个微米,同时也是需要在生产中对整片晶圆进行测量。因此,现有的技术可以应对TSV这方面的需求。3 _: W( x8 H" C" w
! F2 I! [0 {0 X" w
减薄和键合工艺对检测和量测的需求更多。厚度和厚度均匀度需要测量,工艺中必须监控研磨浆残留、微粒污染、铜微粒、开裂引起的应力、边缘碎片等。对于键合,无论是芯片至晶圆、还是晶圆之间,在精准的对位的同时,还需要控制表面粗糙程度、表面洁净度和平坦度。

另外,一些新的工艺步骤也需要考虑监控,比如尺寸在几十个微米的bump阵列。Rajiv认为,减薄之后的边缘和背面大缺陷的检测、铜smearing的检测技术是现成的,但是,其他很多用于TSV的检测和量测方案,目前并不明朗,都在研发之中。

市场前景
今年,业界陆续传出Lam Research专门用于300mm晶圆TSV的2300 Syndion刻蚀系统和Aviza的Omega i2L TSV蚀刻系统在代工厂使用的消息。据了解,目前多数代工制造商或封装厂客户还处于设备灵活性考察阶段。在SEMI主办的刻蚀技术沙龙上,来自Lam Research、Applied Materials和制造商、研究所的专家认为,3D-TSV的三个市场驱动力中(性能、小尺寸和降低成本),降低尺寸是目前多数厂家的短期追求的首要目标,不少公司在作试产或已有比较成熟的技术,希望在短期内可以利用TSV提高器件的集成密度。: f# E0 p9 K3 A( s0 n4 ]  t
4 a9 \, Q1 w" h6 E  K
从中期发展来看,业界预测到2010年市场可以做到将RF、Logic、Memory、Sensor等不同的器件模块,通过TSV技术整合在一起。以3D IC的方式,而不是一块IC上多个设计功能模块,从整体性能上去继续推动Moore定律。这个趋势目前在CIS和RF的方面已经看到比较好的应用趋势,更进一步的应用将是DRAM和Flash利用TSV技术的堆叠,在近一两年可能会陆续规模生产。许多代工厂因此积极开发这项技术,为存储器市场进行铺垫。
' m7 O  n0 `9 n# ~4 d7 ^7 S
然而,对于45nm技术节点之后TSV的的中长期前景,业界并不完全肯定。显然,光刻将仍然是最负挑战和最昂贵的技术,器件技术还会在新架构和新材料方面不断突破。未来三年或者十年,TSV 3D-IC是否能成为主流技术,整合各种IC模块,作为下一阶段技术节点的替代或主要选择路线,业界并没有统一的意见。不过,从代工产业角度来看,ASE的唐和明认为,未来的高端代工产业,无论是晶圆制造还是封测合同生产,不能配套TSV方案就可能丢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武汉新芯刷屏的3D芯片堆叠技术,到底是什么?
先进封装工艺之TGV 玻璃通孔
先进封装技术综述
3D集成电路是如何实现
晶圆级多层堆叠技术
后摩尔定律时代,3D封装竞争硝烟已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