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有哪些关于糖尿病的谣言?
   1.年轻人不会得糖尿病实际上,排除 1 型糖尿病(下称 T1DM),仅就 2 型糖尿病(下称 T2DM)看,年轻人也不能幸免,事实上在 2013 版指南中已经指出近年来我国 20 岁以下人群患 T2DM 的比率较前显著增加。另外还有 T1DM,青少年并不少。2.只要 1 次尿糖阳性 / 血糖超标,就是糖尿病除了糖尿病以外,像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等等疾病也会导致尿糖阳性,而血糖也并不是一高就说明有糖尿病,在感染、应激等状态下,甚至是一次摄入大量糖分,都可能造成血糖一过性升高。反过来而言,一次尿糖阴性 / 清晨空腹血糖正常,也不能就此说明没有患糖尿病。在 2013 版中国指南中推荐空腹血糖处于 6.1-7.0mmol/L 的患者接受糖耐量试验(OGTT),此外,诸如美国指南已经把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作为 T2DM 的主要诊断标准,因为其可以表示一段时间内的血糖状况。所以,如果是由一次尿糖阳性或血糖升高诊断的“糖尿病”,是存在自愈的可能性的,等引发这些现象的病因痊愈了,血糖也就恢复了,实际上这部分患者并不是糖尿病。于是江湖上还是流传着少数“糖尿病被治愈”的传言,实际上要注意鉴别糖尿病与血糖升高等症状。3.糖尿病患者不可以吃任何糖 / 甜食 / 水果糖尿病饮食管理的核心是控制热量摄入和进食习惯,严格来说并没有绝对禁止的食物,但要控制总量,总体而言,“不能像以前一样放开肚皮吃了”这是糖尿病患者生活的常态。饮食中的脂肪、蛋白质、盐分等也是要规划和限制的,并不是说不吃糖了就可以使劲吃肉。4.“无糖食品”可以无限制地食用一些无糖食品看起来是可口的糕点,把本来用于烤制的糖换成了其他甜味剂,一些糖尿病人大包大包地买,无限制地吃,实际上各式糕饼中除了精制糖以外,淀粉也是糖尿病人的大敌,而所谓的“无糖食品”,很多并没有规避掉淀粉对血糖的影响。5.偏方可以治愈糖尿病我不敢说世界上绝对没有这种偏方,但在现代社会的经济社会科研医疗体制下,存在不为人知的、能够攻克糖尿病的、而又被你刚好遇上了的偏方的概率极其极其极其极其地低,比医学研究中小概率事件的标准还要低很多。就现在国际上普遍的共识,单次血糖升高、尿糖升高,若为其他因素导致,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血糖升高这个症状可以痊愈,但糖尿病是尚无法治愈的。在化学药物界能抑制 HKATPase 的药物都成了销售明星、重磅炸弹,如果能治愈糖尿病,那绝对是“一百个核弹”。6.糖尿病患者就是要少吃东西就糖尿病患者而言,在高血糖之外还会有一种症状,叫做低血糖,而低血糖和高血糖一样危险,甚至可以说比高血糖还危险,因为低血糖有可能在短时间内毙命,所以糖尿病患者并不是不吃东西,而是应该科学饮食,合理规划,并且应该随身携带少量食物,以防低血糖症状的发生。7.药物都伤肝伤肾,胰岛素有依赖性,一旦打了就根本停不下来有伤肝伤肾的药,但并不是所有药物都伤肝伤肾,说所有药物都伤肝肾的只能说是无脑黑了,更多的药物是在患者本身肝肾功能不佳时调整用法用量,并且疾病不治疗本身带来的风险比药物有可能损伤肝肾的风险大多了。胰岛素不能停药的原因是 T2DM 患者的血糖调节障碍,进餐时胰岛素分泌不足,用药的目的是使血糖平稳,防止对靶器官的损害,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不是暴力手段)。只要能达到目的,使用口服降糖药或者胰岛素均可,或者搭配使用也行(当然,指南中有一线治疗、二线治疗等)。补充一个:很多人认为一旦被戴上了糖尿病的帽子,就“命不久矣”,生活就没了希望,事实上虽然糖尿病尚未完全清楚病因,也不能完全预防,但是糖尿病的控制已经是很成熟、规范的体系了,而只要能做到科学、规范地控制,在无并发症的情况下再生活几十年是没有问题的。反之如果不加控制,自暴自弃,数年后就各种并发症来袭,从此生活坠入深渊,也是可能的。
  KellyWeaver,For Public Health1、糖尿病病人不能吃米饭?错。碳水化合物摄入对糖尿病人至关重要,量上我们对糖尿病人的要求和正常人相近,只是对质有严格要求,比如多吃低升糖指数(GI)食物,少吃高 GI 食物以及多吃粗粮等。也就是说,就算你全吃精米白饭,那也比你一口碳水化合物都不吃要好。当然要是能把米饭的一部分换成蒸土豆煮玉米煮红薯之类的淀粉类食物就更好了,还可以尝试煮杂粮粥替代白粥,可以尝试黑米 / 玉米粒 / 小米等杂粮和白米混合蒸米饭代替精白米饭。2、糖尿病只发生在老头老太太身上?错。糖尿病目前分为 1 型和 2 型,1 型常见于未成年人,2 型在以往常见于 60 岁以上老人。但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由于经济条件大幅改善,膳食模式发了巨大转变,脂肪供能比不断上升;此外,社会不断进步,导致工作岗位对劳力要求不断减少,需要长时间静坐的脑力型工作岗位不断增加,也让现代中国居民活动量迅速下降,导致众多糖尿病危险因素齐聚。所以,目前糖尿病的发病已经呈现发病年龄提前的趋势,30 岁以下的年轻糖尿病人在医院屡见不鲜。3、糖尿病是多吃糖造成的?错。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是复杂的,总体来看分为生物 / 遗传和生活方式 / 生活环境两大类,生活方式危险因素中的确有膳食结构不合理,但健康人一两次大量糖分摄入并不足以引起目前已知的任何一种糖尿病。吃糖太多会造成一过性的高血糖症,但此后通过肾脏对多余糖分的不断排出,以及身体在胰岛素的指挥下不断消耗或储存血中糖分,血糖水平很快就会回到正常水平。4、得不得糖尿病是天注定,自己做不了什么?错。虽然父母罹患糖尿病这种家族史确实是子女患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但不同人身上的遗传危险因素效应大小不同,不合理生活方式仍然是绝大部分人患 2 型糖尿病的必要病因。2 型糖尿病的生活方式保护因素有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规律作息等等,坚持执行可以降低 2 型糖尿病发病风险;同样,避免糖尿病的生活方式危险因素,比如不吃早餐、长时间连续静坐(比如码农、设计师和大多数政府工作人员的工作方式)、暴饮暴食,也可以减小 2 型糖尿病发病风险。5、患糖尿病后血糖控制不佳好像暂时也不会死,那可以不吃药或者比医生规定的量少吃吗?不可以。罹患糖尿病后的症状,较快显现的主要有血糖控制不佳导致的三多一少(多食、多饮、多尿、体重减少),严重者可能出现酮症酸中毒,甚至高渗性昏迷。但是由于后两者在轻症病人身上极少见,因此让部分病人心存侥幸。然而,如果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控制不佳,长期处于高血糖症状态,可能会在数年到数十年内发生糖尿病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而且会加大动脉硬化、心肌缺血和脑卒中的危险,长期来看会导致早死。(当然总有些糖尿病患者抱有侥幸心理听不进去,那就不信抬头看苍天饶过谁了,吸吸)6、我同事 / 朋友 / 朋友的朋友 / 电视上的神医 / 报纸上的华佗 / 广播里的专家 / 七舅姥爷的三外甥女发明了一种方法可以永久根治 2 型糖尿病?滚,别出来害人了,2 型糖尿病现在还无法治愈,你给所谓神医交的每一分钱都是智商税。7、附送一个我之前做过的糖尿病介绍,里面的二维码出于保护自己隐私考虑我把它马掉了,转载请给我私信要授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DM相关的医学小辞典
3 分钟理清:五花八门的血糖测试
"名医"课堂】手把手叫你看OGTT、胰岛素分泌实验报 ...
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释放、C 肽释放试验……如何正确评估血糖?
糖尿病的糖尿病家庭康复法(体疗部分用脊柱疗法)
糖尿病患者手术时应注意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