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皇太极为何逼迫多尔衮的母亲大妃阿巴亥殉葬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八月初七病危决定由清河汤池回京(沈阳),他乘船顺流而下并派人先行一步令大妃阿巴亥前往中途接应,二人会于浑河,又前行至艾家堡附近去世,时年六十八岁。

这段记录的问题在于:

①当时的记录《满洲实录》与《清太祖武皇帝实录》记录相仿,连时间错处也相同,这些记录与《满文老档》却不符,前者说“至十三日”后在《清太祖高皇帝实录》中改为八月初七。

可《满文老档》却说二日于清河发文告丧事简办,三日与清河发文告不宜重税,于四日竟然还不忘攥拔低级武官,那么为何初七日才决定动身呢?

《清高帝实录》于乾隆年间才告完成,对比来说这本史料的美化程度应该高一些,否则二日知死又何来七日病危呢?

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是当时记录改动的结果。

皇太极声称努尔哈赤死前说过:“俟吾终,必令殉之。”所以逼迫大妃阿巴亥自尽,阿巴亥开始不肯,后来又说:(这段是多尔衮、乾隆改的)我侍奉大汗26年,我也不忍离开大汗,所以同意从死殉葬,多尔衮和多铎年纪尚小,你们要好生照顾,后自尽。(一说皇太极遣人弓弦勒毙)

史料中记录:阿巴亥年轻漂亮,但是嫉妒心较强,每次因为琐事引起努尔哈赤不悦,总是巧言机变逃避惩罚,但英明如努尔哈赤,总是识破阿巴亥的诡计和谎言,把她治得妥妥帖帖。(这段是皇太极、顺治改的)

如果留下阿巴亥,努尔哈赤恐怕她会祸国殃民,所以留下遗命,一定要让阿巴亥殉葬。

这段资料改来改去,因罪殉葬(皇太极)→自愿殉葬(多尔衮)→因罪殉葬(顺治帝)→自愿殉葬(乾隆帝)

关键是阿巴亥殉葬这句话是什么时候说的?

①如果是以前努尔哈赤和阿巴亥二人分居的时候说的,那么一定是气话,因为后来阿巴亥再受荣宠,二人和好如初,阿巴亥还是妥妥的大妃位子,那么这句话应该不作数。

②如果是临死的时候说的,那么临死前阿敏被派去为努尔哈赤祈福消病,最终只有阿巴亥在畔(《满洲实录》),皇太极又是如何知晓这句话的呢?

《满文老档》的记录比较详细甚至稍显驳杂,但就是这样一部重要史料却将努尔哈赤死后几天精简掉了。

有的朋友会说,朝鲜的私人笔记不可信,我觉得不能这么讲,朝鲜方面的史料对中国明清史还是有一定补充作用的,不能尽信但也不能说全无作用。

“只有朝鲜史料才这么讲过······”问题是,这种事连《满文老档》都删减了,其他文字会留下证据么?肯定不会,所以当时的后金没有相关资料很正常,有了才奇怪,不能说没有资料记录的事就全是假的。

疑点如下:

①做为大妃的阿巴亥,类似皇后的存在,没有殉葬的先例,包括明朝也不会说皇帝死掉,皇后殉葬的。

②尚有幼子,殉葬条件也不成立。

③为什么多尔衮说皇太极是“夺立”,他的确位高权重,但是能对所有人说这句话,证明所谓“夺立”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④努尔哈赤去世前一段时间,自己麾下的正黄旗给了多铎,阿济格与多尔衮共掌镶黄旗(皇太极掌权后白旗整旗抬旗,原两黄旗定两白旗,把阿济格撇出旗主序列,然后后多尔衮与多铎换旗为正白),偏心程度“令人发指”,因为努尔哈赤还有几个亲儿子都有军功,但未掌一旗。当然,我们不排除阿巴亥受宠的原因。

⑤德因泽殉葬有杀人灭口的嫌疑,利用她告密彻底扳倒了代善,暂时扳倒了阿巴亥,最后却也是殉葬。

⑥努尔哈赤死前有极其充足的时间留下遗言甚至遗诏,但后金史料上只字不提。

“九王(多尔衮)当立,而年幼,汝摄位后,可传位九王也。”

按剧情发展合理性来讲,这句话更为合适,努尔哈赤濒死之际,不找来一大堆儿子交代后事,反而把大妃阿巴亥单独找去,这本身就不合常理,虽然以前曾经说过八王共治,但最终还是希望多尔衮继位,这也不是没有可能。

综上皇太极说的是以前努尔哈赤说······就是说本次并没有下达这种命令,确实没有证据说明努尔哈赤有让阿巴亥殉葬的证据,而且还有可能传位多尔衮。

四大贝勒,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

代善因生活作风问题、住宅和虐待子嗣问题,前途早已彻底凉凉。

阿敏是努尔哈赤的侄子,他没有任何机会继承汗位,怎么打都是被群殴的局面。

莽古尔泰有弑母这种人神共愤的恶行,怎样都轮不到他。

皇太极努尔哈赤第三位大妃的儿子,根正苗红,虽然根子不如代善正,但前文讲过代善凉凉的问题,况且代善是以仁厚著称,而皇太极则以果敢狠辣著称(虽然擅长邀买人心,但基本都怕他)。

按努尔哈赤以前曾经过的八王议政原则,无论如何都是皇太极继位更为合适,事实上也是代善听从儿子的建议,首发支持皇太极的,皇太极是被推举上去的,并非夺位,这点毋庸置疑,而且就当时而言,即便多尔衮继位,代善辅佐政权也会极不稳定,不服的人太多。

只有皇太极继位大汗才是最合适,这点没有什么问题,那他又为什么把努尔哈赤死后的资料抹除干净呢?为什么在第二天就迫不及待的逼死阿巴亥呢?

皇太极猝死后勤政殿上发生的一幕:

多铎:“你(多尔衮)如果不答应,应当立我。我的名字在太祖遗诏!

这证明太祖遗诏是真实存在的,为什么要隐瞒内容?无论怎么解释都不可能解释得通。

多尔衮:“豪格的名字也在太祖遗诏。”

综合以上资料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太祖遗诏真实存在但是出于某种原因只有几位掌旗皇子和阿敏知道,但其中并没有说明要大妃阿巴亥殉葬,因为皇太极说的是太祖曾经说过,而不是遗诏写明阿巴亥殉葬。

到底说没说过,什么时候说的不需要解释,皇太极当时的号召力无人能及,大家也都拥护他,所以这句话说了多久作不作数并不重要,只要阿巴亥殉葬就可以了。

看到这里,我们知道阿巴亥没有殉葬的道理,努尔哈赤也没有这样的命令。

为什么处心积虑的除掉阿巴亥呢?

原因很简单,按女真传统,努尔哈赤死后,阿巴亥要嫁给代善,代善的硬实力达到所有八旗部队规模的一半,而且阿巴亥几个儿子所掌管的是八旗最精锐的正黄旗和镶黄旗。

如果大妃阿巴亥不那么着急向代善表达心意,那么一切都将按正常轨道运行,代善将会是毫无争议的大汗,但是后来因为德因泽的告密,不但代善、阿巴亥统统倒霉,还给皇太极买了个好,代善更是因此彻底失去了继统的权利。

可惜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无论努尔哈赤是否说过殉葬问题,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如果阿巴亥不死,按照女真的规矩她就要带着孩子嫁给代善,那样的话,皇太极就该颤抖了,代善阿巴亥本来就有过眉来眼去,如果真凑在一起,至少四旗的硬实力他未必能撼动,那么即便他当上了大汗也地位难保,所以阿巴亥非死不可。

阿巴亥的事不很复杂,除掉她以后:

①有可能努尔哈赤传位多尔衮,但多尔衮自知无法抗衡皇太极,所以让贤,遗诏内容所有人也就都不说了,因为大家都是这个意思,多尔衮当时难以服众,皇太极杀掉阿巴亥这个努尔哈赤死前唯一在其身边的人以后,这颗地雷彻底被清除。

②皇太极可以分而治之,不必再担心两方结盟,多尔衮14,多铎12都很好控制,再把阿济格敲掉就可以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后金秘史之传位之谜
扑朔迷离的太祖“遗诏”
多尔衮生母阿巴亥年纪轻轻,为什么要给努尔哈赤殉葬?
【历史】《清朝三百年 风起辽东》(58)
多尔衮连续两次争夺皇位失败,到底是运气不佳还是实力不济?
[鉴史释疑]多尔衮母亲阿巴亥才37岁,还为努尔哈赤生了3个儿子,为何殉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