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延禧宫内灵沼轩俗称水晶宫,美美的西洋建筑为何最终沦为烂尾楼?

先澄清几点,水晶宫只是俗称,史料上的称之为“水殿”,又称“西洋水法殿”、“灵沼轩水殿”,它的筹建始于宣统元年,始于隆裕太后,并非端康太妃(瑾妃)筹建,“灵沼轩”也是隆裕太后亲笔,并非端康。

“灵沼轩”与端康有什么联系呢?后来因为资金原因水殿停工,而宣统退位一年后,隆裕撒手人寰,所以端康做主废物利用,本来就是为了赏鱼所建嘛,既然池子不注水,索性把“鱼缸”直接放在池子里好了。

端康太妃住“延禧宫”?端康太妃:“你疯了,我疯了?”不知道哪来的传言,端康也怕雷劈、火烧、不吉利,她能住鱼池里么,事实上,她一生都住在永和宫,南邻延禧宫。

所以大家再看到网上有“端康水殿说”不必起疑,肯定是笔误或以讹传讹。水殿是隆裕筹建确定无疑。

延禧宫“慎赞徽音”匾额并非乾隆所题而是康熙亲笔,虽不必和《延禧攻略》较真,但总要知道个出处。

永乐十八年,紫禁城刚刚完工,此宫被冠以“长寿宫”的名称,可能是设计用途与实际用途有差异,作为嫔妃的居住地,这称谓好像不大合适,嘉靖改“延祺”,清初改“延禧”可以理解为延续、迎纳吉祥的意思。

道光二十五年五月二十二日晚九时,东配殿起火,两跨院中的所有建筑被夷为平地,烧得非常干净,就像相声作品中于谦于老师家着火一样,光剩防盗门了,延禧宫也只剩宫门留存。

渎职太监这名字听着就牙酸---马庭溃。唉~说啥好呢。这紫禁城有值夜的规矩,胆敢睡觉的话,会被揍得几天下不来炕,直到宣统退位后,宫里也这规矩,值夜犯困、睡觉的照死打,让你一次性歇足,结果还是发生火灾惨剧,这事比较蹊跷。

(负一层)

更为悲惨的是,太监宫女们健步如飞逃得性命,主子恬嫔被烧死在屋里,这是蹊跷之二,太监宫女们待在延禧宫的唯一工作就是伺候主子恬嫔,大伙儿都跑了就没有一个人通风报信?那么大的火,现场必定嘈杂无比,恬嫔睡的是有多死,竟然醒不过来?醒过来的话,她腿脚又没毛病,怎么会跑不出来呢?

恬嫔虽不受宠,但至少没被降位,这在道光朝不容易了,既不算太招人不待见,腿脚没毛病,那么大动静也不会听不见,怎么会跑不出来呢?这里面铁定有蹊跷,但没证据的情况下,也懒得推理瞎猜了,学界也有人对此发出过疑问,不过恬嫔虽是富察氏,但地位和存在感实在太低,没人愿意深究,现有资料也不足以支持详细分析,所以质疑一下也就算了。

自此以后,延禧宫算是横死的凶宅。

皇帝不待见。延禧宫命运多舛,怕是殿如其人吧,不单恬嫔,在这里安家的女性基本都是不受待见的那种“破落户”,据时人描述,延禧宫经常发生莫名其妙的火灾,大多无从查起不了了之。

所谓“无从查起”的原因是闲杂人等太多,延禧宫位置相对偏僻,太监、杂役、工匠等人都是通过“震苍门”几乎贴着延禧宫步入内廷,平日里嘈杂不说,人员流动性大且素质良莠不齐,所以出点什么事也不奇怪。

段祺瑞不待见。中国第一次空袭第一个目标就是紫禁城,当年张勋复辟,段祺瑞手里正好控制着几架飞机,丢下三颗“炸弹”其中一颗就在延禧宫北院爆炸。

老天也不待见。“八卦属艮,屡遭雷火”,不但莫名其妙的总是起火,动不动还总遭雷劈,这情况宫人们早就有过总结,延禧宫真不是什么好地方,又是雷劈又是走水的没断过折腾。

看来风水之说不可信呐~紫禁城里这块奇葩之地,老天不待见、皇帝不待见、军阀不待见,又是雷劈又是火烧又是炸弹,总之都离不开起火之物,那就只能水克火了呗,索性延禧宫改鱼池,你烧吧,大不了熬鱼汤。

以前初见水晶宫照片的时候,纳闷好久,难不成古人数学不好,再不济也不能把楼层数搞错吧,后来仔细查了文献和照片才知道,有一层在地下,原样已经无法恢复了,因为大概在八十年代负一层封死,原因就是潮湿度太大成了蚊虫老窝恶臭无比。

简单说,水晶宫就是简易版的海洋馆,西式建筑,主体钢架为骨,汉白玉为肉,嵌以玻璃,文献记载负一层是玻璃铺地,每层九间房,四周鱼池以金水河引灌之,地下一层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地面上两层则是传统的观赏方式,习习微风,浓浓鱼趣。

为了玩,水殿是紫禁城内最早通电的建筑之一,在宣统二年的时候,隆裕吩咐小德张安排给延禧宫通电,并去天津采购电灯、电暖炉、电风扇等,为的就是赏鱼的同时还要环境温度适合,免得因此扫了雅兴。

隆裕不但学会了享受,还要效仿慈禧垂帘听政,为了掌权,当时隆裕和载沣“顶牛”顶的厉害,各自手下都有一帮人起哄架秧子,为了主子夺权自己上位而努力奋斗着,所以凡是隆裕想干的,载沣就偏偏不同意,致使天津采购计划泡汤,不过也好,主体都是烂尾的结局,配套设施上这么快最终也是浪费,为什么还要载沣审批呢?私房钱是不能动的,内务府也没钱,只能动国库,载沣年俸叁万多两银子用不着贪污,但也不能便宜了隆裕不是。

说了半天,这些都是建成后的效果,想法很好,实施很难,慈禧享够福走了,留下的空虚的国库,再到袁世凯接手的时候光剩抖手了,实际上宣统时期清廷财政就已拙荆见肘,但隆裕、端康玩性不减,还是尽力凑银子搭建,直至辛亥革命爆发才死了心。

(隆裕)

1924年冯玉祥北京政变,转年成立故宫博物院,31年延禧宫改为库房,专门摆放文物,没辙,别的地儿没法动,也就这里大火烧个干净,另起的建筑也不过中间部分的“水殿”,四周尚有余量在。05年在被故宫博物院改为书画、陶瓷研究中心,游客可以近距离观赏。

要说这烂尾工程没有完成也算不得遗憾,建成了才会让观赏者有一种突兀感,元大都不谈,明清时期紫禁城都是稳稳的中式风格,硬生生的建起一座西洋建筑确实不伦不类,影响整体效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延禧攻略”看延禧宫
火爆宫斗戏《延禧攻略》背后延禧宫的真相……
紫禁城中的烂尾楼——水晶宫
【走进道教】从延禧宫这座“西洋烂尾楼”简单聊下道家五行生克
嘉庆之死的N个版本:与小太监鬼混时被雷劈死?
紫禁城几乎全是木建筑,600年里却很少发生大火,靠的是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