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水稻纹枯病

水稻纹枯病
 
 
 
 
 
 
 简 介 
  英文名  Rice sheath blight
  异名  水稻云纹病、水稻云斑病;俗称花秆、花脚瘟。
  病原  无性态茄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属半知菌亚门丝核菌属真菌。致病的主要菌丝融合群AG-1占95%以上,其次是AG-4和AG-Bb(双核丝核菌)。有性态为瓜亡革菌Thanatephorus cucumeris (Frank) Donk.,属担子菌亚门亡革菌属真菌。
  寄主  水稻、麦类、高粱、玉米、粟、茭白、甘蔗、甘薯、豆类、花生、黄麻、稗草、马唐、李氏禾等54科210种植物。
  危害  随着水稻优质品种的推广和高肥密植技术的应用,该病的为害日趋严重,威胁水稻的稳产高产。其中,尤以高产稻区受害最重。纹枯病主要引起鞘枯和叶枯,使水稻结实率低,瘪谷率增加,粒重下降,减产10%~30%,发生严重时,减产超过50%。
  分布  世界各产稻区。


  详 细 资 料 
为害症状 
    秧苗期至穗期均可发生,以抽穗期前后为盛,主要为害叶鞘,叶片次之,严重时可侵入茎杆并蔓延至穗部。
  (1)叶鞘:发病初期叶鞘近水面处产生暗绿色水渍状小斑点,后渐扩大呈椭圆形,似云纹状,常多个融合成大斑纹。条件适宜时,病斑边缘暗绿色,中央灰绿色,扩展迅速。天气干燥时,边缘褐色,中央草黄色至灰白色,并可引起植株倒伏或整株枯死。
  (2)叶片:发病叶鞘因组织坏死可致叶片枯黄。叶片和叶鞘病斑相似,后呈污绿色枯死。叶片发病重时,早枯,可引起稻株不能正常抽穗,及时抽穗,病斑蔓延至穗部,造成瘪谷增加,粒重下降。
  (3)穗部:穗颈上的病斑污绿色。潮湿时病部可见白色蛛丝状的菌丝体,后期菌丝体集结形成菌核,粘附在病斑上,易脱落。
  湿度大时,病部长有白色蛛丝状菌丝及扁球形或不规则形的暗褐色菌核,菌丝与菌核相连。后期在病部还可见白粉状霉层,即担子和担孢子。 
病原物 
    菌丝幼嫩时无色,老熟时浅褐色,较粗,有分枝,分枝处缢缩,距分枝不远处有分隔,每细胞有细胞核3~23个,平均4~8个。菌核由菌丝体交织纠结而成,初为白色,后变为暗褐色,扁球形、肾形或不规则形,表面粗糙,有少量菌丝与寄主相连,靠病斑的一侧稍凹陷,成熟后易脱落于土壤中;菌核大小不一,明显分为外层和内层。菌核具有圆形小孔洞,即萌发孔,菌核形成过程中通过萌发孔排出分泌物,菌核萌发时菌丝也由此伸出。担子倒卵形或圆筒形,顶生2~4个小梗,其上各着生1个担孢子;担孢子单胞、无色、卵圆形。 
侵染循环 
    (1)越冬:病菌主要以菌核在稻田里越冬,成为第2年发病的初侵染源。稻草和田边杂草上越冬的菌丝和菌核也可成为初侵染源,春耕灌水时,越冬菌核与浮屑、浪渣混杂漂浮在水面上。
  (2)侵染:漂浮菌核粘附在稻株基部的叶鞘上,温湿度适宜时萌发菌丝,经叶鞘缝隙伸入叶鞘内侧,从表皮的气孔侵入叶鞘组织或直接刺破表皮侵入叶鞘组织,扩展蔓延,为害形成病斑。病斑表面产生气生菌丝,扩展蔓延,气生菌丝通过接触侵染邻近稻株和在稻丛间扩展蔓延。病部形成的菌核落入田中,随水漂浮。粘附稻株上萌发,也可进行再侵染。被为害稻株4~5天后表现症状。水稻抽穗前病部新生菌丝以横向蔓延基部叶鞘为主;抽穗后主要沿稻秆表面向上部叶鞘、叶片蔓延侵染,孕穗至抽穗期侵染最快,抽穗至乳熟期单株病害向上蔓延最快。早稻菌核成为晚稻主要的病源。
  (3)发生时期:水稻分蘖期为始病期,孕穗至抽穗期为发病流行盛期,在始穗期前后病情将迅速从下部叶鞘向上扩展到剑叶叶鞘,乳熟期逐渐停止蔓延。 
发生因素 
    菌核数量是决定病害流行的基础,残留菌核量达90万粒/hm2以上时会引起早稻纹枯病大流行。
  (1)寄主抗性:品种和生育期水稻品种间的抗性有一定差别,但目前尚未发现免疫品种。其抗病性规律为:籼稻最抗病,粳稻次之,糯稻最发病;窄叶高秆品种较阔叶矮秆品种抗病。
  此外,迟熟品种最抗病,中熟品种次之,早熟品种最发病,这是由于早熟品种叶鞘内淀粉含量随稻株生长而迅速下降,故垂直扩展速度快,发病较重。另外,植株体内细胞硅化程度高、纤维质和木质素含量多的品种抗病性也相应增强。稻株在孕穗期和抽穗期后,叶鞘与茎秆之间相对松散,有利于病菌从内侧侵入,也是易发病的原因。
  (2)环境:气温在20℃以上,田间湿度达90%时开始发病。气温上升到28~32℃,且连续几天降雨,田间湿度在100%,最有利于病害的发展和流行。当气温下降到20℃以下或长久不雨,田间相对湿度在85%以下,不利于病菌的生长发育,发病迟缓或停止发病。
  (3)栽培:长期深水灌溉,增加田间湿度,影响水稻根系活力,降低稻株自身抗性;使悬浮水面的菌核萌发侵染部位提高,故发病重。
  重化肥轻有机肥、偏氮少磷钾的施肥方法,都会促使水稻生长繁茂、组织柔软、封行早、田间郁闭性好,湿度大,有利于纹枯病的发展蔓延。 
预测预报 
        每块田采取5点梅花取样,每点20丛,共查100丛,计算其病丛率,病株率和病情指数。纹枯病严重度的分级标准(以株为单位)为,0级:全株无病;1级:第3叶以下各个叶鞘或叶片发病(自顶算起,下同);2级:第2叶片以下各叶鞘或叶片发病;3级:顶叶叶鞘或顶叶发病;4级:全株发病,提早枯死。病丛率(%)=发病丛数/调查总丛数×100;病株率(%)=发病株数/调查总株数×100;病情指数(严重度)=Σ(各级发病数×各级代表值)/(调查总株数×最高级代表值)×100。可根据稻田的残留核量直接预报下年或下季发病趋势。稻田翻耕前,采取梅花5点取样,每点0.1/m2,将表土连同作物和残渣一并挖起,分别放入水缸内,加水搅动,待菌核浮至水面,捞取计数,折算成每hm2的菌核量。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①春耕灌水耙田时,捞去浪渣带出浮沫田外烧毁或深埋,可降低病情20%~90%。②病区避免病草还田,及时铲除田边杂草和清除田间稗草,以减少病菌来源。③施足基肥,早施追肥,控制氮肥用量,增施磷钾肥,防止禾苗期猛发,后期徒长和贪青倒伏。④分蘖期浅灌,中耕后适当灌水,分蘖盛期后掌握“够苗”及时晒田,孕穗后实行干干湿湿的管水原则。⑤旱地改种水稻,水稻纹枯病第1、2年分别比老水田下降96.8%和43%。
  (2)药剂防治:防治指标以孕穗期和齐穗期用药效果最好。防治指标以丛发病率在分蘖期5%、孕穗期10%、抽穗期20%为宜。①水稻栽后15~20天,用20%稻脚青1 250克/hm2拌细土6 000千克,均匀撒入水稻田内,预防效果显著。②对发病的田,掌握在拔节至孕穗期当病丛率达20%时施药防治。对历年发病早而重的田,掌握在分蘖末期当病丛率达10%~15%时即施药防治,第1次施药后10~15天,若病情仍在发展需再次防治。药剂可选择5%井冈霉素AS 500倍液,或广灭灵AS 500~1 000倍液,或33%纹霉净WP 250倍液,或30%菌核净WP 800~1 000倍液,喷雾防治。发病较重时可选用20%担菌灵EW 2 250ml/hm2,或用75%担菌灵WP 1 125克/hm2与异稻瘟净混用有增效作用,并可兼治稻瘟病。还可用10%灭锈胺乳剂3 750ml/hm2,或25%禾穗宁WP 750~1 050克/hm2。也可选用25%敌力脱EC 2 000倍液于水稻孕穗期1次用药能有效地防治水稻纹枯病、叶鞘腐败病、稻曲病及稻粒黑粉病。能兼治水稻中后期多种病害。40%禾枯灵或15%三唑酮WP 1 150克/hm2;25%消菌灵WP 600克/hm2;或15%消菌灵3 000克/hm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水稻纹枯病(全介绍)
水稻纹枯病病原菌
水稻纹枯病防控存在哪些误区?关键点在这里
水稻病害:水稻纹枯病防治
【亲耕田】水稻纹枯病的危害不可小觑
种地懂了这“三角”,就没有治不了的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