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序黄叶斌文学评论集《为文学生长鼓与呼》

(转载)文学确需鼓呼

                      --序黄叶斌文学评论集《为文学生长鼓与呼》

梁星钧

  黄叶斌先生请我为文学评论集写序,我深感两喜一忧。喜受人信赖的期待焦虑,喜结伴而行的慰藉――因我也正在编自己的评论集。忧己资历、水平和笔力不足,恐难当此大任。可我们之间一向又配合默契,故我无以为复,只好抓紧读之,写之,争取早了心愿。

    在我看来,文集内容具有四大特点。


    一是强烈的理性(或称思想性)。含他客观冷峻的态度,也含他主题诠释的哲思高度。文集除评柏青等少许篇章饱醮情汁外,大多客观冷静,着力作品思想挖掘,总体呈一种提纲挈领的统摄性。该理性的实质,是把评论对象纳入艺术研讨的范畴,争鸣的视野,审美的高度,而进行挖掘、探究、追溯,而揭出作品的思想内核和精神品质。这样做的好处,既有利于作品的史性考量,又助于作者的书写提高,更利于读者的有效鉴赏,实为一种难得的评论智慧。我们发现,作者选评论对象,多涉一些有品尝价值可圈可点的作家作品,这种以高对高的姿态,实为一种平等对话的交流,其共鸣感知己性高层次的沟通,英雄所见略同的快慰,油然而生,比比皆是。作者开篇评任蒙散文,命题就审美境界,含思想性、诗意性和在场性。其思想性指批判精神和哲思,于人文关怀中融入客观真相,将批判意识融入质疑,将哲思用于对对象诘问。这是层层深入的剖析,既使问题得到了圆满的解答,并还既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将探讨引向了深入,其思想性的纵深可见一斑。


    二是浓郁的学术性。学术原指系统性专业,专门的学业专攻。黄先生的评论专业,学术性很强,感觉他有学院派的气息。学院派此处非贬意,没脱离实际和运用之意,而是学术专攻,敬业专业的别称。黄先生评论的学术性既表现在他评论的叙述格调、观点阐述、立论方法等方面的专业性上,且体现在他追根溯源的研探精神上。他的评论剖析全面而深入,立论要点既有高度又令人信服,具有强烈的论辩性。我们从他大量的条分式论点,或综述式评述,都可见其浓厚的学术气息。他评金道行文艺随笔集《我看香草美人》,指出其学术价值的三方面:一是将屈原由神还原为人;二是矫正史上对屈原的误读误判;三是重新界定屈原的人格悲剧的精神指向,并由此拓展为中国知识分子的一种情感宿命或精神渊源――这对研究屈原具有不可限量的价值,其深远影响:自恋与恋君的矛盾,出世与入世的选择,人生观与生死关的纠结。这是研究屈原式知识分子人格悲剧命运极具参考价值的重要蓝本。他对余秋雨《文化苦旅》的简评为四点:一是以人类历史的价值坐标去对待各种文化现象,二是关注处于隐秘状态的文化,三是诚实的理性,四是关注群体人格。《寻根文化的历史叙事》是由外向内,由远及近,先写原作者的三年游历,所经地域,再写他内心流溢出来的文字叙事。指出其《诗心不老》的学术成就有三方面:归结出了平韵近体诗十六套声律规则列表式推演记忆法,解决了记忆规则的老大难问题,为弘扬近体诗传统文化找到了突破口;总结了仄韵近体诗声律规则列表式推演记忆法,使失传千百年的仄韵近体诗声律规则重见天日;纠正了权威工具书《唐诗鉴赏辞典·附录》中的多处理论谬误,界准了弘扬近体诗传统文化的路标。指出刘正权小小说的三成就:1、诗意的亮相,2、优雅的蜕变,3、惊艳的演绎。且有三味:一是苦涩味,二是酸辣味,三是香甜味。极具调侃风格和学术价值,令人大开眼界。


    该学术气息的效果,较能把准文章的脉络,深入文章的核心,明确对象的方向宗旨主线,以适当的对应词汇,点化出清晰的结论。这是一种功夫,也是一种姿态,考验着评者的心态心性良知雅量知识结构思想境界学识水平及精神品格。学术性批评虽于普通读者阅读理解有一定困难,但为进一步研究评论对象作品,为文艺理论建设,开展文艺交流,提供了可资参照的重要依据。


     三是艺术的审美性。写也好,评也罢,到了审美,就上升了层次。文学是艺术的,也是审美的。也只有审美的作品评论,才收悦人益世的奇效。审美并非全然写美,而是美能更美,丑能化美,具有引人向上荡人励人的美学特征。文学的作用是用来激励和鼓舞人心的,审美就有了无以替代的作用。黄先生评论的审美性,表现在文学性强(把评论提到了艺术的高度),高格大气,对评论对象的把握总能提升到一个高度,一个新的认识角度,洞开一片新的发现天地,具有二度创作的特征,增强了对象的鉴赏愉悦性。这个二度创作很重要,无论是阅读,还是评论,都允许受者有一定的理解发挥,想象漫步,情感匡补,这是阅读对象的意蕴所致,也是艺术无限性的必然要求。


    此审美性,让作品的人文精神升格,让评论充满强烈的艺术气氛,这是美的愉悦享受,也是精神的陶冶提高。所以每读这些评论,不收获都难,不感染都不可能,不震撼回味都不行,让人深感其艺术光泽和久远的魅力。黄先生的艺术审美性具有三个方面的意义:一是以艺术对艺术是轻车熟路的明智选择;二是才能全面而深入地有效解读文本;三是才有建树性的意见或重大理论发现的可能。他对王雪峰中篇小说《村前一条河》中的三个人物,都有深刻的心灵解剖与分析解读,也对婚姻、愛情、人性错位的美学价值进行了探讨。读《兰台风韵》,揭出诗歌审美的三性:一是思维形式的独特性,二是象征意象的指向性,三是表现手法的多样性。

   

     黄先生大多将此上述三性结合运用,以体现评论的立体性。《灵魂的挣扎与命运的忏悔》在开篇的总论中作者指出,其文内容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题材的小说,其人物塑造是一个普通小人物的现实妥协与反思抗争,其审美效应是具有一定社会警示价值和人格救赎作用的文学蓝本。这样的总体把脉,已见相当的高度。接下评者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一是反思:官场职场潜规则的体验与揭示。从主人公三次命运变迁,因不谙社会而遭无情淘汰,得到了这样的结论,这是文学的胜利,也是人文的胜利。之所以这么说,意味作品主人公虽然命运惨遭失败,却获得了对社会的洞察,对官场的体验,获得文学的最大意义。二是忏悔:情场商场欲望魔鬼的放纵与淫乱。重点论述了几种二律背反的艰难煎熬:权欲的奢望,是社会人和知识分子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政治制度发展进程中的阴暗面的实录与反思;利欲的追逐,情欲的困惑,性欲的淫乱。这就从权、利、性、情诸方面对作品主人公的毁灭作了进一步揭示。三是意义:审美效应的反面教材与现实启示。它是具有刮骨疗伤的审美意义的文学精品:伦理道德批判的檄文;文化心理结构的备忘录;身心和谐价值观的探索。该评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及美学特征。对元辰先生《现场批评》一书的评价,先定性为随感式批评,分别从内容形式理论实践创新思考几个方面进行了翔实的剖析。又指出他是民间批评者,特征是视野的独立性文字的可读性评判的科学性观点的个性化。最后提出创新的几方面:对文学创作规律的发现和阐释,评论方式方法的多样化,分析反思中的理性提炼。这是极具上述三性的力评和佳评。


    四是表述的繁复性。我用繁复一词,也许更合于我对黄先生叙述的理解表述。这表现在他迭词、复句多,大量使用排比、铺陈、复沓式词汇等修辞格,意蕴也很丰富,多用缠绕性语言以强化。如用一言以概之,即词汇的叠用铺排,观点的缠绕强化,主旨的多维纵贯。


    语言这时已是他解剖对象的手术刀,他用得游刃有余,多见之观点的雄辩阐述,逻辑的有力推演,手法的综合运用,句式的强力铺陈。作者力图要表达的,申述的,他可以多策略,多手段,多技艺,多途径,多言路,来实现之,力达之,阐明之,强调之,挺立之。这有点似战术围剿,却能直指核心要害,论题指向。这里没一点不自信的味道,也没不准确的意思,而是语言词汇调用的强势。又似一张大网,撒下之后,再慢慢收紧,最后拉起条条大鱼,鱼入网,鱼满舱。


    他的这种强劲语境,源自他丰厚的知识,睿智的见识,直率的勇气,犀利的笔锋。我们说文字是武士的刀剑,是战士的钢枪,要握紧,要瞄准,要玩转,才能手起刀落,快刀斩乱麻。中学课本的《中山狼传》开篇讲赵简子打猎,赵简子一发饮羽狼失声而甫,然后简子怒,驱车追之,惊尘蔽天,足音鸣雷,十步之外,不辨人马,可见其势之猛,令人惊悸,然而所憾简子箭术还是差些,没一箭毙狼命也。

    文集读后给人三点启示。


    一要满腔热忱,对作家取欣赏态度。这态度很重要决定了我们能否做好评论、是潜心评论对象的关键。金无赤金,人无完人,文无尽文。不管什么文章,何人所写,既找你评,让人评,均有可圈可点之处,你就要善于发现其优,肯定其长,长。这首先要有善心,褒扬之心,还要有敏感之心,艺术的良心,尽职的责任心,作精确捕捉,有力表述,但前提都是对作家满怀热情,取欣赏的态度,才可发现和揭示,领悟和探求,达到评论的目的。


    二要耐住性子,对作品真诚鼓励。所评文章,未必都是名篇大腕,有时多为我们一些熟识的文友,习见凡篇,这时,姿态就很重要。写如此,评未尝不如此。这时,作为评者,你就要耐得住性子,甘于寂寞(读和评往往很寂寞),以热爱为基,以负责为宗,以尽心为归,切实履职,像黄先生那样,站准自己的立场,找到恰当的感受,作出到位的表述。这是个基本功,也是个方式态度。对这些一般性对象,我们不拔不弃,取中性立场,持客观标准,取鼓励方略,人家为何找你,文章何需你评?那是信任,也是期待,你定当不负重望,非一味说好,赞扬,而是你必须持准立场,把明方寸,当扬则扬,当否则否。评的目的,既在揭示,也在指明,更在探索。


    三要不遗余力,对读者作审美引导。评论的任务是以品鉴作品为媒介,探讨创作的得失和规律,从而指导创作和阅读的实践。只有阅读普及,有益阅读,才能有助创作,推动评论。这是一种辩证关系。目前我们的作家作品精品受阻,经典受冷,反而市场化的东西,粗鄙化媚俗化的东西大行其道,这有片面追求利益的原因,也有思想道德弱化沦丧,评论缺失引导的原因。评论的职能弱化,在文学上的缺位,致使创作、阅读趋于散乱驳杂。所以,正确的文艺导向,精神指引,不仅成为必要,而且成为必需。读黄先生的评论,无疑给人一种阅读提高,表现在思维角度的大气宏阔,思考方向的独到精深,探讨程度的深入无垠。当然,评论家也非万能,非全才,非通才,但有识别文章好坏的天赋,有判别艺术高低的特殊嗅觉,这一点靠先天和后天养成,所以面对一些读者的阅读理解偏差,评家就要加强指导匡扶,作一些美学引导。评家的职责是什么?是文学园的花匠,浇水,除草,修枝,施肥,捉虫,都是份内之事。黄先生写评这些年,没少做这些,对读者阅读欣赏水平提高的贡献,卓然可见,这是一种能力的显现,我更愿意理解为一种品德的彰显。要做好这点不易,在当今利益至上的转型社会,尤为难得我在极力赞赏的同时,也替读者深表谢意,并希发扬光大,继续前行。

     就当前文学及评论现状,提一些拙见,以供商讨。


    客观地说,当今文学不及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繁荣,文学正处低谷,虽然每年的散文创作还是海量,长篇小说出版也是千部,但没与日益剧增的经济增长同步。

就文学批评言,也没与文学创作同步,没有有效地跟进,并还深受市场化的影响,评论多有沦为人情化、市侩化、商业化和应酬化的险境。


    具体说来,现在的一些评论要么大而化之,做些冠冕堂皇的表面文章,未及细致深入。存在一种华而不实大而无当的浮假作风虚飘习气,与商品社会人心浮躁不无关系。要么就是穷经皓首,潜入书斋,背离实际,不接地气,作些不食人间烟火的所谓高蹈之评,与读者基本脱节,滑入另一极端。这两种现象的实质,都是背离作品本身,非有效的评论。


    两种症状,具体表现在下述三个方面:


    一是缺乏规律性揭示。现在的许多评论多停留于作品现象解析(有的虽有相当的水准高度),却少一些文艺规律性揭示。而这,恰又是读者和作者最需要的。这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抽象,也是由物到神的飞跃。一般评论知其然的表述足以饱和,而知其所以然仍缺乏,这是应需着力解决的方向。


    二是缺少前瞻性指引。许多评论未能指出作家作品的显著个性,而写出的评论也相对泛化。我们总结的目的在于提高,评论的目的在于指路。如说对普通作家作品要作史性定位为时尚早,评者也未必有此能力资质,那其作家作品特征尤其显著个性差异总可尽力揭示,对其创作潜力总可作一些预见性的发掘指向吧,这个缺失同样当引起我们的注意。


    三是缺乏通俗性表述。此问题我想多说几句。现有一些学术性评论圈子化,受众越来越少,一般读者敬而远之,原因就是他们的论述太绕,太文气,太书斋化,在语言表述上欠 通俗乏适度的清空留白),其用语往往比较紧,比较满,比较硬。指节奏的过于直白,过紧,缺少适当的润滑;指内容上长句子,多修饰,叠词甚,显繁冗,似是而非,不是没精神吃透,就是没表述清楚,令人费解;指用词过尖硬,阅读时心理排斥,或难卒读,使人昏昏入睡,只有纯学术研讨性,缺可读性。


    解决语言通俗性问题,除了增强舒缓,化枯燥为湿润,值学术为艺术外,我想在此提出一个不太成熟的倡议:即评家首先并同时也要求自己先当好作家。此要求过不过分?我认为不过分。一个评家,只有自己去写,去体悟,去实践,去身临其境的恭身体验,才能当家才知柴米贵养儿方知父母恩。这两比也许不恰当,没贬低评论的意思,但它至少说明两点:一是没有实践,何谈体验,哪有发言(发言也离题万里的言不由衷和得不偿失);二是欲当好一名评家,势必就应同时当好一名作家,虽这个要求有点强词夺理,但至少可以解决高高在上说现成话的问题,不远离实际说外行话的问题,不诘屈聱牙陷入书斋说云山雾罩的空话大话套话梦话及浮词连篇的虚话问题总之这样也许更实际一些,适用一些,避免一些的问题,故我认为完全有此必要,不失为解决此问题的一条基本路径吧!


     黄先生此评集,将以崭新的面目问世真是可喜可贺!此评集大气磅礴,立论宏阔,重在研探,意为拓新,给人一种清晰刚健犀利厚重的总体风格。在具体内容上,集可读性、研究性、典藏性于一身。不仅有利阅读,享受审美熏陶,也可供专家研讨,业界人士资鉴,更具一定的典藏性。对于后者,我深有体触。感其评论方法,理论见识,思考方向,观察视野,立意角度,运笔文势,都有可取之处,可学之处。这于我的心灵濡养,作品鉴赏,工具查阅,都有裨益。对其文集的基本定位,有待史家去作,但我至少感其是本学术性强的通适性评集。该集荟萃了散文随笔评论、小说评论、诗歌评论报告文学、杂文、文学评论集、名作欣赏、征文综述、网络诗文等评论内容,为一部不可多得的作家作品评论之洋洋大观。这也是对文学生长鼓呼的先声呐喊,启蒙前奏,具有示范引领的史性价值。文学需要浇灌,修剪,也需打气,鼓呼,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文学的需要,更是人心的需要。我们在预期作品顺利出版并同获好评之际,也大声疾呼,振臂高呼:文学确需鼓呼!文学之树长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学鉴赏和文学评论有什么不同?
文学评论刍议(文学评论)
真凭实据地探究文学的秘密
文学评论是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文学评论家要在接续文脉、把握当下新的文学样态中,多为读者扫雷、为作者指路
王雪春:为“徐州作家现象”喝彩 《探文思艺录——王景陶评徐州作家作品选》序
新媒体时代下文学评论的重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