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天祥和他的《正气歌》

文天祥和他的《正气歌》

  最近偶读文天祥《正气歌》,六十年前祖父一字一句教读的情景浮现眼前。祖父曾经教过书塾,他说读书人都要读这首诗,和《幼学故事琼林》同样重要,里面有很多知识和道理,要做个有正气的人。当时,我读归读,对那些典故仍是不甚了了。当局不是强调爱国主义教育,强调传统文化的传承吗?好奇心使我冒出一个想法,了解一下现在知道首诗,懂得这首诗的文学青年多不多。于是,我到一个聚集了较多古诗词爱好者而且水平较高的网上社区发帖调查,有12人接受调查,其中熟悉的1人,知道,懂得但不是很熟悉的5人,不知道的6人,占一半,不接受调查的应该是不感兴趣,也就是说多数人是不知,也不想知。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上述教育的失缺。
  
  文天祥20岁上京赴考,皇帝在殿试时钦点为第一名。后来,委任为签书镇南郡(今江西南昌)节度判官厅公事,鉴于朝廷腐败,投降派当道,他认为“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因而不愿赴任请求「祠禄」,朝廷随后给了他一个南昌仙都观主管的虚名。其后几年,皇帝知道他是个忠心耿耿的难得人才,曾几次任用,但是,他在任职期间力主抗战,反对屈膝求和,希望皇帝励精图治,亲君子而远小人,整顿朝纲。写文章批驳投降派的主张,斥责奸臣为了自己的私利出卖国家利益,历数投降主张丧权辱国的罪状。毫无疑问,身处腐朽的政治环境,结果必然是得罪当道奸臣,说他口出狂言漫骂权贵而被免官。体现了他的品格正直,保国心切,不钻营个人名利,不同流合污的凛然正气。
  文天祥38岁时,元军20万两路进攻南宋,陷武昌,京城杭州危在旦夕,太后下《哀痛诏》,恳请各地文臣武将、豪杰义士共赴国难。各地将官大都从自己的私利出发,观望自保,只有文天祥和张世杰两人响应,起兵勤王。他捐出全部家财作军费,把母亲和家人送到弟弟处赡养,以示毁家纾难。“所以不自量力,以身赴难,希望天下忠义之士闻风而起,聚集众人力量,也许能保存社稷。”文天祥这样回答那些劝他不要螳臂挡车的人,在江西组建了以农民为主的3万人救国队伍,开赴前线。无奈力量太悬殊,加上另一部的统兵将领观望自保,首战失利,朝廷见大势已去,要「奉表(降书)称臣」、「乞存境土」、「封为小国」。面对宋朝行将覆亡的形势,张世杰到南方招兵,以图东山再起;文天祥也准备回江西再次组织救国力量。当元军围困临安时,朝臣降的降、逃的逃,太皇太后命文天祥为右丞相收拾残局。文天祥临危受命,决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出使元营谈判时,被对方强行拘留,太后失去依靠,只得向元朝投降。
  被押往北京途中,文天祥在镇江伺机逃脱,在元军四处追捕,地方军阀拒绝收留帮助的情况下,他经历千辛万苦才逃回岭南,计划在闽、广重举义旗。这时,张世杰拥益王在福州登位,任文天祥为枢密使兼都督诸路军马。但这些残部和未经训练的农民队伍怎敌元军的精锐大部队呢,在元军的攻击下,朝廷又一次登舟入海流亡。文天祥率部退到广东梅州整顿后,挥师赣南,收复了不少失地。后来元军再次发起大规模进攻,他兵败退到广东惠州的陆丰继续与敌周旋,一天,在五坡岭午饭时,被偷袭的元军包围俘虏。为彻底消灭南宋流亡政府,元军水陆两路军队直下广东,文天祥被他们用战船押解到珠江口外的伶仃洋(在深圳西南方的海区),以杀头相威胁,逼他写信招降,文天祥略一思索,挥笔写了一首言志诗,表明自己宁愿受死也不劝降,这就是著名的《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一开头就表示自己久经磨炼,无论什么艰难困苦都无所畏惧,接着追述在极其险恶环境里度过的四年战斗生涯。三四句承上从国家和个人两个方面,继续抒写事态的发展和深沉的忧愤。五六句喟叹更深,而且一语双关语地展示诗人因国家覆灭的痛苦心情。结尾两句以宁死不屈的态度,义正辞严地回答了敌人的杀头威胁,以磅礴的气势写出了为国捐躯虽死犹荣的壮烈誓词。最后张世杰统领宋军战败身亡,陆秀夫背负小皇帝蹈海殉难(在深圳南山区的海边仍有座宋少帝墓),宋朝彻底灭亡。
  文天祥被押到广州,元军主帅对他说:“宋朝灭亡,忠孝之事已尽,即使杀身成仁,又有谁把你写入国史?文丞相如愿转而效力大元,一定会受到重用。”文天祥回答道:“国亡不能救,作为臣子,死有余罪,怎能再怀二心?”。对于他的才华出众,正义忠烈,连侵略者也十分佩服,一心要他为元朝效用,又取得收服民心的效果。于是押到北京,想通过长期监禁使他就范。囚禁期间,他受尽种种折磨。侵略者软硬兼施,又捉到他的女儿,以此进行威胁,期间连元世祖都亲自出马,许他宰相之职诱降,都被他严辞拒绝,坚定地说:“但愿一死!”。经过三年多较量,侵略者可折磨他的肉体,但征服不了他的意志,最后老羞成怒地将他杀害。对文天祥的英勇就义,知者无不感动落泪,他以自己的满腔热血,宣告了侵略者诱降计划破产。在囚禁的第二年,他写下了《正气歌》这首传诵千古的绝唱。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
    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
    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
  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
    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
    阴房阗鬼火,春院闭天黑。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
    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如此再寒暑,百疠自辟易。
    嗟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
    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
    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正气歌》可分成二部分进行阅读理解,上部是他内心秉持的世界观即正气,以历史上的英雄自勉。后部写他面对的苦难和从容态度。我译成白话文如下:
  宇宙存在着一种气,赋予万物纷杂的形体。在大地是江河与山岳,在天上则是日月和繁星。 对于人,会造就一种浩然正气,这天地人三才的正气充塞环宇满盈盈。如果生逢清明圣世,人可以安稳平和地报效朝廷。 如果国难当头,浩然正气之人就会显现出英雄气节,他们个个都将永垂青史。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君子,他们都是我的榜样:齐国的太史,前赴后继维护史实真相,虽兄弟三人接连被杀,仍坚持把“崔杼弑君”如实记录入史籍,南史氏也执简入都欲继言同殉。 相同地还有晋国的董狐,他也不顾个人安危,用史笔也记下赵盾弑其君。秦朝有张良,在博浪椎杀秦始皇; 汉朝的苏武出使匈奴,被扣十九年坚决不归顺,终日手持汉节在草原牧羊。三国时的严颜战败被俘,宁愿断头也不投降; 晋代侍中嵇绍,危急时为掩护君勇洒热血;唐朝张巡守睢阳,使叛军不得扰江淮,破城后咬牙切齿讨逆贼; 常山太守颜杲卿,兵败被执后痛骂敌人,被割舌杀害。东汉的管宁避地辽东,他的皂帽衣冠为世所效,因为其清操若冰雪般高洁; 诸葛亮的《出师表》何其壮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可泣鬼神。祖逖渡江迎战敌人,在中流击楫发誓,奋威慷慨吞胡羯; 段秀实夺笏击篡贼,使其头破血流锐气顿挫,舍生取义虽死犹荣。这些英烈都磅礴着浩然正气,志士的英名万古留存!正气上贯日月,长存不亡,区区肉体的生死,怎能与崇高的理想相提并论? 地之四维得正气以立,天柱赖正气而尊。三纲靠正气得维持,道义以正气为本根。可叹我命运不好,遭逢灾难的年头,又无力挽救国家危亡。但我忠于自己的国家,保持气节,虽被囚押到北方元朝的国都,仍戴着南宋的帽。折磨摧残何所惧,受酷刑我只当饮甜酒。 牢房如死般寂静,鬼火乱飞,在春天院子也紧闭着,周围一片黑沉沉。我象骏马在老牛的槽中食草,又象凤凰在鸡窝里栖宿。 住处潮湿腐臭,一旦染病必死无疑,被弃于荒野腐烂,枯骨变成沟中的瘠。在这样的恶境里,我已被囚两载,由于守持着正气,顽强地抵抗着各种毒害, 把阴森恐怖的牢房当作安乐的天堂。我没有防邪毒的智能与技巧,只是耿耿怀着忠义之心,坦然面对个人的生死如浮云。对于国家的败亡,我内心则无限悲伤,悠悠绵绵,一似那无边的苍天 。贤哲虽然已远逝,但我时时想着他们的榜样,不投降守气节的意志越来越坚定。在临风的廊檐下我展开史书阅读,古代传统的美德就闪耀在面前,鼓舞我继续坚持下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正气歌——文天祥
方饭亭上留正气英雄故事复谁知
状元宰相文天祥《正气歌》原文及译文
宁死不屈照千古,文天祥用生命写下浩然正气歌
每天一遍,浩然正气,避免颓废!千古绝唱,文天祥《正气歌》
【文苑★散文】浩然正气文天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