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和尚每天都是吃素,为何还是肥头大耳?看看他们的“伙食”就懂了

【内容素材和数据均来源于互联网】

许多人眼中的和尚形象是清瘦或苦行僧样,但现实中。肥胖圆润的和尚比比皆是。这似乎与我们对素食的刻板印象格格不入,这些肥胖和尚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都是怎样的?素食真的能让人发胖吗?他们有的为何会逐渐肥胖圆润呢?

不吃荤食的清规戒律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其创始人被称为释迦牟尼。在佛教刚刚兴起时,对于僧人的生活规范并没有做出详细规定。当时的僧人生活十分随意,不仅可以吃肉,也可以与妇女结婚生子。

据记载,早期佛教中曾有人提议完全禁止杀生和吃肉,但释迦牟尼并没有接受这一建议。他认为,人吃肉是一种本能,是为了生存。只要不是为自己而专门杀生或亲手杀生,就不违反佛法。所以在佛教初期,僧人的生活限制相对宽松,对饮食也比较随缘。许多僧人仍保有原有的饮食习惯,会食用荤腥。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佛教东传中国,并在南北朝时期遍布中原地区。当时信奉佛教最为虔诚的帝王要数梁武帝萧衍。他在位期间大力推崇佛教,建造了大量寺庙,提升了佛教在社会上的地位。与此同时,他根据自己的理解,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禁止僧尼饮酒和吃肉。

萧衍认为,杀生与吃肉都是违反佛法慈悲原则的行为。所以他颁布诏书,要求全国的僧尼都必须遵守素食的规定。此举对当时社会的影响极其深远。一时间,无数百姓争相皈依佛教,许多人还俗出家,希望能过上稳定衣食无忧的生活。面对僧团人数激增的局面,萧衍又颁布新的政策,规定40岁以下的僧人必须还俗,男子从军,女子结婚生子。

这使得寺庙中的清规戒律更为严格,许多难以适应的僧人主动还俗。从此,中原地区的和尚形成了不吃荤腥的传统,一直延续至今。当然,不同宗派和地区还是有例外情况。但就主流而言,这已成为汉传佛教僧团的一大特点。

在梁武帝时期,他对我国佛教发展的影响是长远而深刻的,他奠定了佛寺的僧制和规矩,影响力跨越了一千多年,这是中国佛教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如今的和尚为何会发胖?

如今在许多寺庙中,我们所看到的和尚大多呈现着圆面高腩,体形稍微偏胖的状态。面对这一让人意外的事实,许多人常常产生疑问,这些吃着清淡素食的僧人,为何也能体型转圆,心宽体胖呢?

其实在古代,修行艰辛的和尚们过着清苦的日子,生活丝毫不宽松。以前的和尚依靠化缘来弘扬佛法,生活拮据,常常“一日一钵,二食只草”。他们行走江湖,常年奔波劳碌,体力消耗巨大,自然清瘦骨感。而今日寺庙香火鼎盛,经济实力雄厚,加上生活节奏放缓,僧人生活起居越发丰盛,这也使他们的身体状况与古代大不相同。

那么具体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和尚发胖的这一现象呢?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现在的和尚生活起居有了明显改善。香客们的捐献使寺庙的菜品种类十分丰富。古时候单调的饮食已成历史,如今的僧人享用着充满现代厨艺的美食。各色蔬菜油炸、豆制品、甜点小吃,种类繁多又营养均衡,大大满足了僧人的口腹之欲。

当代科技让所有食材的色香味俱全,这无疑为和尚“发福”提供了有力保障。另外,寺庙生活的轻松也是重要因素。僧人们不再需要忧心寺产及日常开支,就像我们普通人需要操心房贷和生活费用一样。这种生活的无忧无虑,也使他们能够不计后果地放纵自己的饮食欲望。

第二,僧人生活过于清闲也是重要原因。无需外出弘法,他们的生活仅限于念经、打坐及日常洒扫,运动量少之又少。与古人四处奔波忙碌不同,今人能量消耗较小,过剩的能量自然就易积聚成脂肪。

静坐时,能量无法及时消化,长此以往,体重增加也在所难免。所以,和尚们在清闲生活下逐渐丰腴起来也不足为奇。更何况,许多僧人也会偷懒不做洒扫等活计,这也进一步减少了他们的体力劳动。

第三,规矩不再严苛也助推了这一现象。历史上僧人生活十分苦行,今日这些规矩却被逐渐打破。例如,不再禁止饮用饮料,这让僧人增加了许多高糖热量摄入。同样面对诱惑,今人毅力不似古人,越来越放纵自己,最后不可避免地发福成了当今和尚的典型写照。许多参与劳动的古训也被淡忘,这进一步减少了僧人的体力消耗。基于信仰,僧人的自律能力不足已成为这个时代的通病。

其实,还有一些深层次的社会文化因素也值得关注。比如从性别上看,男性的体质与女性本来就有差异。男性较容易发胖这一点基因上就有体现。而寺庙中绝大多数僧人都是男性,这也使他们的这一特征被进一步突显。又如从宗教信仰上看,佛教的观念里本来就包含着怜悯和宽容的元素,这也可能容易让信众产生放任自流的心理。

寺庙生活的丰裕与宽松,僧人生活的清闲,以及规矩的逐步放宽,加上深层次的社会文化因素,共同导致了和尚们“心宽体胖”的普遍现象。这一切的改变,使得当代僧人与古人的生活与体形差异重重,也使我们这些世俗之人对他们产生了诸多的疑惑。

古今和尚形象的变迁

如今寺庙中的和尚,不只是闭关修行,他们的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的和尚注重清心寡欲,生活非常简陋。只能依靠化缘得到施舍度日,常常面临饥饿的困扰。

古时候社会动荡频繁,寺庙收入有限,他们无法依靠香火钱充饥,所以不得不选择出门朝拜募化、化缘施食。有的和尚足迹遍布全国各地,有的甚至翻山越岭来到西域,只为弘扬佛法。

而在今日国泰民安的环境下,信徒香客的数量大幅增加,寺庙的收入也变得更加丰富。这为和尚们带来了充裕稳定的经济来源。

他们的生活条件明显得到提高,不再需要外出化缘。有些大型寺院甚至还专门设立了高级内厨,聘请了资深厨师为和尚们制作各式佳肴。我们有时候可以看到和尚也会享用汉堡薯条等外来美食。

这种生活方式的改变多少也影响了和尚们的体型。丰富的伙食搭配缺乏运动,使得一些和尚的身材逐渐走样,变得有些臃肿。但其实也有部分和尚非常注重身体锻炼,他们每天会坚持围绕寺庙散步打坐或是练习太极拳,并且注重控制饮食的摄入量。这些和尚依然保持着健康苗条的好体型。

从饮食结构上来说,和尚们多以素食为主。他们善于利用豆腐、白菜等素材,经过巧妙烹调用刀法,创制出色香味俱全的素食佳肴。这类轻食不仅符合佛家戒律,也有利于体型的管理。

时代变迁使得和尚的生活日益丰富多彩。他们在保持传统内修养的同时,也注重锻炼身体。在社会环境的变化下,和尚的生活方式正在从古代的清心寡欲,向当代的内外兼修转型。

这种转变反映出佛教正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与社会变迁相互适应。也只有这样,佛法才能在千变万化的今日世界里传播开来。

结语

肥瘦并不决定一个人的内在品质。无论外表如何改变,我们仍应珍视那些初心不变、想要普度众生的人。当代社会,判断标准要更全面,不应仅仅凭表面的印象。这些和尚的肥胖背后,反映的是时代变迁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那么问题来了: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僧人们该如何保有那颗虔诚于佛法的心?这需要我们继续思考。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游客:去寺庙尽量少捐“香火钱”,看和尚们的伙食可能就会明白了
和尚们每天吃素,为何个个都是肥头大耳?看看他们的伙食就懂了汉代以
短期出家
去寺庙还是少捐香火钱吧,看看和尚每天的伙食就知道为什么了!
实拍:缅甸和尚和尼姑的真实生活
和尚僧侣每天吃素,面相却一脸富态肥头大耳,他们的伙食能有多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