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青春期:用激情写好“见或不见体”【图

青春期:用激情写好“见或不见体”【图

花随月转阴晴收录于凤凰资讯    来源:新文化报

 

 


 
 
初中毕业,正值十五六岁年纪,处于青春期、懵懂期、叛逆期,渴望被当做成人看待,行为做事却仍有孩童的烙印。这个时期的孩子较为敏感,情感也极为丰富,很像《非诚勿扰2》中的那首小诗:“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这就是曾经非常流行的“见与不见体”的源头。之所以说这些处于青春期的初中毕业生应该写好这个体,一是因为其细腻的心思,二是因为其叛逆的性格,三是因为他们即将面临的高中学业,不管他们喜欢不喜欢成长,喜欢不喜欢父母的管制,喜欢不喜欢学习,他们都将毫无条件地接受这些。如果没有别的选择,为什么不能让自己过得更轻松愉快些呢?因为,你喜欢,或者不喜欢,成长就在那里,不紧不慢;你念高中,或者不念高中,学业就在那里,不离不弃——让我过得欢快些,或者让我有更多选择,坚持,坚持,坚持,到底!这算是我送给即将初中毕业的孩子们的“见与不见体”吧,未必合你们的心意,但却是我的心声,愿你们在中考中一帆风顺,马到成功!——编者


 

跑过你心中的自己

“见与不见体”已流行一段时间了,对于学生来说,最熟悉的莫过于下面这个期末考试版本:

你学,或者不学习,考试就在那里,不早不晚;

你愿,或者不愿意,分数就在那里,不多不少;

你挂,或者不挂科,命运就在那里,不悲不喜。

上我的自习,或者,让题住进我脑袋里,默然,复习。寂静,背题。

复习,背题。这是每一个学生都要重复千万次的活动,其实我不必唠叨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只告诉你一个理由:如果你不复习、背题,当老虎(考试)来临的时候,你就是那个被吃掉的人。记得有个笑话,说有两个人正在森林里走着,突然遇到了一只大老虎。其中一个人赶紧从背后取下一双更轻便的运动鞋换上,另一个着急地喊道:“都什么时候了你还换鞋?再换鞋也跑不过老虎啊!”那个人说:“我只要跑得过你就行了。”

在考试的时候,你的对手何止千千万万,但实际上你要跑过的并不是你的对手,而是你自己,你心中那个讨厌学习的你。既然我们心里明白,“你学,或者不学习,考试就在那里,不早不晚”,何必还要去做胳膊拧大腿的事呢?


 

追上你自己的车子

还记得那个笑话吗?一辆载满乘客的公共汽车沿着下坡路快速前进着,有一个人在后面紧紧地追赶着这辆车子。一个乘客从车窗中伸出头来对追车子的人说:“老兄!算啦,你追不上的!”

那人气喘吁吁地说:“可是我必须追上它,因为我是这辆车的司机。”

在你自己的人生之旅上,你是自己的司机,想想看,如果你这个司机不能好好地掌控自己的车子,你的旅途会如何呢?也许会走入歧途,也许会中途停车,甚至会制造事故伤害很多人。

不过,如果你能全力以赴地去追赶你的车子,你潜在的本能和不为人知的特质就会充分展现出来,你真的学不好吗?你相信自己比别人笨吗?不是,你只是没有努力而已。

“你愿,或者不愿意,分数就在那里,不多不少”,你相信这鬼话吗?反正我不信。如果你不愿意看那个分数,何不像那个司机一样拼命追上去?


 

让孩子们自己捕鱼

前几天看了一部由丹麦女导演罗勒·莎菲执导的影片——《成长教育》,影片描写了一位16岁女孩在突如其来的爱情迷惑下,从女孩转变成女人的心路历程。

16岁的珍妮是一个聪明开朗的小姑娘,就读于英国伦敦乡下一所女子学校的预科班,她的成绩很好,是众所期待考上牛津大学的“种子选手”;同时,她也像许多同龄的孩子一样叛逆,有自己的独特想法,想追求自己的生活。某天,她遇见了成熟时髦、风趣迷人的男人大卫,并闪电般地与他陷入爱河。大卫带她见识了大都市的灯红酒绿和浮华奢靡,这一直是她非常向往的生活。很快她就沉迷其中不可自拔,备考牛津的念头也被抛到九霄云外,她甚至从学校退了学,准备与大卫结婚。但是某一天,真相却如一记砖头重重地敲在珍妮头上——大卫不仅是个小偷,而且是个有妇之夫。所幸,她发现了这一切,并重新回到了学校,而且收到了牛津大学的入学通知书。

成长教育这一概念,是20世纪70年代初以荣格等为代表的西方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提出的。他们认为:“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在学习文化科技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习做人、强化心理能力。”

在今天看来,这是我们在应试教育之外更应该关注的一种教育。这种成长,也包括家长在内,珍妮在剧中对她的父母说了这样一句话:愚蠢的学生总会被光鲜的老男人所诱惑,那你们两个呢?

这话问得好,对于青春期的孩子,父母应该如何帮助他们呢?也许下面这个故事能给带来一些启示。

有个渔人有着一流的捕鱼技术,被人们尊称为“渔王”。然而“渔王”年老的时候非常苦恼,因为他的三个儿子的渔技都很平庸。

于是他经常向人诉说心中的苦恼:“我真不明白,我捕鱼的技术这么好,我的儿子们为什么这么差?我从他们懂事起就传授捕鱼技术给他们,从最基本的东西教起,告诉他们怎样织网最容易捕捉到鱼,怎样划船最不会惊动鱼,怎样下网最容易请鱼入瓮。他们长大了,我又教他们怎样识潮汐、辨鱼汛……凡是我长年辛辛苦苦总结出来的经验,我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们,可他们的捕鱼技术竟然赶不上技术比我差的渔民的儿子!”

一位路人听了他的诉说后,问:“你一直手把手地教他们吗?”

“是的,为了让他们得到一流的捕鱼技术,我教得很仔细很耐心。”

“他们一直跟随着你吗?”

“是的,为了让他们少走弯路,我一直让他们跟着我学。”

路人说:“这样说来,你的错误就很明显了。你只传授给了他们技术,却没传授给他们教训,对于才能来说,没有教训与没有经验一样,都不能使人成大器!”

这应该是成长教育过程中每一个家长应该反思的吧?不特别专制,也不特别放纵。


 

用跑步代替“咆哮体”

与“见与不见体”一样流行于网络的,还有一种“咆哮体”,多以“有木有”这一问句表达心中的不满,最早起源于豆瓣网,马景涛被奉为教主,很快在各行各业中流行起来。

“办公室上班族你伤不起!每天手机打卡机跟你作对有木有!聊个QQ还得小心被抓到有木有!上下班挤成饼干有木有!”

“咆哮体”的句式大体如此,之所以把这个体作为反例提出来,是因为初中毕业的孩子大抵是比较叛逆的,对于父母的管教经常会明里暗里地发出这样的“咆哮”,“管得太严有木有”、“没有自由有木有”、“歌都不让听有木有”……诸如此类的牢骚肯定是有的。不过,我希望孩子们能再听我讲一个故事:

有一个叫爱地巴的人,每次生气和人起争执的时候,他都会以很快的速度跑回家去,绕着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三圈,然后坐在田地边喘气。爱地巴非常勤劳,他的房子越来越大,土地也越来越广,但不管他的房子和土地有多大多广,只要与人争论生气,他都会绕着房子和土地跑三圈。

所有认识他的人,心里都起了疑惑,但是不管怎么问他,爱地巴都不愿意说明。直到有一天,爱地巴很老了,他的房子和土地已经变得太大太广了,他又一次跟人生气,虽然走路已经费力,但他还是拄着拐杖艰难地绕着土地和房子走起来。等他好不容易走完三圈,太阳都下山了,爱地巴独自坐在田边喘气。他的孙子在身边恳求道:“阿公,您已经这么大年纪,这附近地区的人也没有一个人的土地比您的大,您不用一生气就绕着土地跑了吧?您可不可以告诉我,为什么您一生气就要绕着土地跑上三圈?”

爱地巴禁不住孙子恳求,终于说出隐藏在心中多年的秘密。

他说:“年轻时,我一和人吵架、争论、生气,就绕着房地跑三圈,边跑边想,我的房子这么小,土地这么少,我哪有时间、哪有资格去跟人家生气,一想到这里,我的气就消了,于是就把所有时间用来努力劳作。”

孙子问道:“阿公,你年纪大了,又变成了最富有的人,为什么还要绕着房地走?”

爱地巴笑着说:“我现在还是会生气,生气时绕着房地走三圈,边走边想,我的房子这么大,土地这么多,我又何必跟人计较?一想到这儿,气就消了。”

孩子们,想想吧,你的学业尚未完成,哪有多余的时间去跟父母咆哮呢?如果只是为了发泄,不如去操场跑两圈,边跑边问自己:我英语没学好、数学没学好、语文没学好,哪有资格去跟别人叫劲呢?

文/柯南

结语:对于青春期的叛逆、迷茫、以及错误,都还来得及边成长边补救,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是家长的一份希望,谁会对自己的希望等闲视之呢?不过,应该让希望有合适的成长空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你喜欢生气吗
别和自己生气
【不抱怨21天】实践手册(第十九天)-觉知-新视野- 励志 -优米网
何必与人计较
爱地巴的故事
爱巴的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