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暗恋桃花源》与戏剧的“化学变化”

《暗恋桃花源》与戏剧的“化学变化”

                      花随月转阴晴收录于新文化报 作者王逸人

 

《暗恋桃花源》是一部以奇特的戏剧结构和悲喜交错的观看效果闻名于世的作品,是赖声川及其创作团队“表演工作坊”的“镇团之宝”。最初公演时在中国台湾引起巨大的轰动,后来移师中国大陆,轰动依然,28年的常演不衰已经让这部戏成为经典,就连大学里的学生剧社最愿意排演的剧目它也是其中之一。能做到这样,这部戏必有它的过人之处,本期“封面文章”让我们来重温一下它的独特。

这是《暗恋桃花源》早期版本,林青霞出演云之凡,金世杰出演江滨柳



作者简介:赖声川 1954年生于美国华盛顿,籍贯江西会昌,客家人。美国加州柏克莱大学戏剧博士。台湾著名舞台剧、电视、电影导演,曾任台北艺术大学戏剧学院院长、美国斯坦佛大学客座教授及驻校艺术家。1984年创立剧团表演工作坊,现为表演工作坊艺术总监,被誉为“亚洲剧场之翘楚”。
 
现在终于可以安安静静地写写一个早就想写的人,其实我早想把他或他的作品引入“封面文章”的这块田地里来,因为他一直是我蛮佩服的一个艺术家。几年前,“广西师大”出版了一本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创意学”的书,那时我就想通过出版社约他的专访,等来等去也没有实现。最早看他的作品别说DVD了,就连盗版的VCD都没有,那是一种刻在普通光盘上、用马克笔写了名字、装在一个小牛皮纸袋里的民间作坊出版物,想来应该还有些人记得。

  几天前看到一段文字,有人问罗永浩觉得左小祖咒的歌好听吗?罗永浩回答是:一点也不好听。问:那么为什么还要听?罗言道:左小祖咒是中国地下摇滚的教父,听他的音乐有助于提高我们的“逼格”。左小祖咒的歌我都能接受,特别是我对于他的姿态还是比较认同的。这里不是谈左小的音乐,而是那“逼格”两个字吸引了我,上网一查原来是“装逼的格调”的意思(这让我想到了《梦想照进现实》里的一句台词:装,不可耻。装得可耻才可耻)。我这样几乎就快要躲进山洞里的人,对时下流行的很多词汇知之甚少,学到一个新词,就和周围人卖弄,所以“逼格”了好几天。要说前面的小牛皮纸袋装的民间作坊出版物,绝对可以是在新千年到来的那个阶段,提升还是文青的那些人“逼格”的好法宝。那个小牛皮纸袋装的就是台湾话剧导演赖声川的“说相声系列”以及可堪为经典的《暗恋桃花源》。

  上个月,坐火车跑了一趟沈阳,特意为了看两部戏,一部是讲述契诃夫真实爱情故事的《让我牵着你的手》,另一部是契诃夫笔下的名作《海鸥》,两部戏的主演分别是蒋雯丽和剧雪,而导演则都是赖声川本人。从早年李立群、金世杰等人在华都西餐厅里的说相声,到今天的《海鸥》,对于赖声川的作品,我也算完成了一个从荧屏到剧场的真实接脉。而今天所以要写下这篇文字,是因为我获悉今年7月份,赖声川的经典剧目《暗恋桃花源》也要在沈阳上演。这部戏最早诞生于1986年的台北,然后曾巡回于中国多个大城市,而这次沈阳的演出是地理距离上离长春最近的一回,我想到时候我本人还会去看。

  我始终认为任何一部经典的文艺作品都是偶然留在人间的,那是创作者在最好的时光里作出的最好的吐哺。就像《红楼梦》,它将整个中国文学推向了一个凌厉而孤绝的高峰,但又有几个人问询过曹公生前的寂寞?多年前曾去过旅顺博物馆,偶然间看到了馆藏的清代画家孙温画的二百多幅大幅绢本工笔彩绘《红楼梦》,笔法精细,设色浓丽,格局浩大,当时我就被震得合不拢嘴,心想:这……这么好的东西怎么没人知道啊!中国的可爱就是在此,你根本就不知道哪里突然就会冒出个前人留下的历史文化遗存把你震得瞠目结舌,这样的事情我领教过已不是一次两次。果然在2004年,这批东西拿到北京展出,引起的轰动是世界性的。
这是孙温用了30多年时间穷经皓首呕心沥血之作,可是今天我们连作者的基本简历还没搞清楚呢!这事又一次证明了人少了适合搞创作,人多了适合搞建设,至于说建设搞得越好,创作也就会跟着云合景从,没有那个事儿,逻辑上过不去。所以要说到这些偶然,是因为个人感觉赖声川以及《暗恋桃花源》的出现,都带着这种偶然。大家知道1949年后,中国大陆出现过戏剧的最高峰是老舍的《茶馆》,其间整个体系因循“苏派”的路子,这样的情况直到1982年高行健《绝对信号》的出现才有所改变,彼时世界戏剧是什么样貌此间根本没人知道。恰在这个时间段里如老舍、田汉、焦菊隐这样一批“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的戏剧大家纷纷遭遇不测,但大陆这边总还是有个文脉体系存在着。而在中国台湾,则连个基本的戏剧体系都没有,然后就很突兀地出现了赖声川以及《暗恋桃花源》。1986年,那是多早的事啊,那时我看过的所谓戏剧一律还是演员无论男女老幼都擦着浓厚的胭脂,用踩了电门的声调,宣扬精神文明建设,戏里总有一两个二流子或者后进青年,最终被改造过来,转变了思想,奔向集体的怀抱,然后那个正面先进人物会用诗朗诵一样的语言说:帮助你,不正是我们的责任吗!唉,这都是些什么啊!而就在同时,《暗恋桃花源》已经进入了戏剧的“化学变化”阶段,曾觉得这出戏的背后赖声川犹如炼金师,把手中的坛坛罐罐里的东西,这里对一点,那里加一点,然后嘭的一声,就出现了一个台湾戏剧的里程碑。

 

  《暗恋桃花源》其实是《暗恋》和《桃花源》两个剧团演出的剧目,因为管理剧场的人没有分配好他们的档期,结果两个完全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剧目只好在一个舞台上进行排练。可想而知,当抗日时期的浪漫青年江滨柳碰到了失去男性功能而被老婆抛弃的老陶,会有怎样的笑料产生,一悲一喜,辉映成趣。

  《暗恋》是一个愁肠百结的故事,它是用来赚人眼泪,用来引诱人痛苦的;而《桃花源》看上去好像是另一个故事,它是用来搞笑的,用来解构固有观念的。

  当然这也只是看上去而已。《暗恋》里,来自东北的青年江滨柳和来自昆明的云之凡在上海相遇了,并深深地相恋,无奈因为历史的原因他们要分隔两地,无法继续牵手。两人以前只是短暂的离别,他们还会再相见。谁知,这一别就是几十年。多年后,江滨柳在台北,已经病入膏肓,他依然没有放弃寻找云之凡的下落,在报纸上刊登了寻人启事,希望可以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见她一面。

  而两人的再次相逢,却演得极其内敛,两个年逾古稀的老人被岁月打磨,剩下的只有四目相对的无奈,对命运的拨弄无能为力,关上门,剩下的依然不过是过眼云烟。

  而《桃花源》却是一出表面嬉笑怒骂而骨子里凄凉的故事。老陶是一个有点窝囊的男人,失去了男性功能,在老婆面前抬不起头,做什么什么不成。老婆春花勾搭上他们的房东袁老板,老陶一气之下,渡船向危险的上游而去,没有想到无意中找到了传说中的世外桃源,这里没有世俗的欲望,没有相互之间的争斗,一切都是宁静安详的,老陶在这里生活,但是还是无法忘记家中背叛他的老婆,于是渡船回到了家中。天上一日,地下一年,春花和袁老板也不过是凡夫俗子中的两个,过着普通的生活,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吵,终日不得安宁。

 

  根据导演赖声川所述,这出戏的灵感其实是出自于当时台湾舞台剧剧场的混乱环境,陈玉慧导演所导的《谢微笑》在艺术馆彩排,对剧场工作人员来说,是一种家常便饭的情况,《谢微笑》下午彩排,晚上首演,中间两小时却被安插了一场毕业典礼,剧场管理人根本不管他们还要装台、调灯、技术排练,只是一股脑儿地将各种活动安排插入,于是当天彩排都还没结束,小学生就已经坐在台下了,另一方面钢琴、讲桌都等着要搬上台,造成混乱无序的情况。没想到这却引发了赖声川导演的灵感。于是《暗恋桃花源》这部构思巧妙、安排缜密的好戏就此孕育而生。

  其实,《暗恋桃花源》让人感受最深的一点是,赖声川的戏剧打破了舞台的限制,他有意识地提醒观众这是一台戏剧,不断地把观众的情感从剧情中移出来。但是,观众反而忘记了舞台上道具的简陋,情节的不连贯,自觉主动地投身于表演之中,在自己的脑海里完善整个剧情,最终依然能被深深打动。《暗恋桃花源》里,《暗恋》的内容很少,一头一尾而已,中间的铺垫过场都没有。相反是《桃花源》非常详尽,穷究人生的荒谬之处,表现了人的梦想与现实之间的疏离。观众观看《桃花源》时的情绪,最终奇妙地移植到了《暗恋》上,并且在最后的生离别一场中达到了高潮。可以这么说,以情绪的强烈程度而论,这种打乱战而产生的情感,甚至超过了直接足本演《暗恋》正剧的效果。

  写到这,突然想起了意大利导演皮蓝德娄那部著名的《六个寻找剧作家的剧中人》,那部戏里六个声称是剧中角色的人物突然出现在舞台上。他们分别是:父亲、母亲、儿子、继女、男童和女童,他们忧容满面、有苦难言,彼此间还有着错综复杂的血亲关系。他们走入舞台是因为发现剧作家停止书写他们的悲惨故事,换言之,他们成了被作者遗弃的角色。为了完整发展自己的故事,剧中人要寻找新作者来完成他们的故事……自有剧场演出以来,人们普遍形成了艺术高于生活的共识,在审美的定义下,艺术和生活的空间越来越被人为地分割,直到自然主义提出的“第四面墙”理论为极致。这种分割固然可以保证剧场演出的严密性,但也限制了剧场空间的扩展,观众在剧场中完全成为了客体,失去了主动参与戏剧的可能,也使戏剧被禁锢在简单的“虚构”和“真实”之上而不能自拔。大多数话剧观众对话剧的欣赏仅仅停留在“像”与“不像”的阶段上。而随着现代声光技术的发达,剧场中的“像”与“不像”显然已经毫无意义,这个时候,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打破这“第四面墙”,如何在空间上造成融合了。很多导演和编剧都在力图拆掉它,皮蓝德娄的这部戏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人们固有观念中跟着剧情走、跟着故事走的固定思维在此被极大地颠覆,舞台上那个天然形成的场域不断被外来人的突然介入而打破。而到了《暗恋桃花源》,除了上面打破第四面墙的观念外,还不断有新墙在舞台上建立,比如两个剧团画地为牢,各演一边,瞬间一堵墙又被建立起来,但随着双方各自剧情的行径,双方演员之间的台词竟然也有了呼应,于是一堵刚刚建立起的墙就这样又被瞬间拆除。墙被不断地建不断地拆,剧中的人物冲突也不断地换位,关键是这里面的操作不机械,浑然天成。另外,一种新的表现手段出现后,往往会出现马撒出去容易,但是缰绳往往还没配好的局面,也就是说作者的控制力不够,很显然赖声川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他还是非常从容地掌控了整个作品的进程。

  《暗恋桃花源》在款款深情和一片嘻哈中绽开,很多时候它的插科打诨会让人感到轻松,但这部戏不能往深想,因为只要深入思考就会发现它的绝望,那个传说中永世不朽的爱情,无论是在“晋太元中”还是民国末期,结局都是一样的,一经找到就变成一抹蚊子血,而没有找到的话,始终是心中想念的那朵白茶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他的每一句台词都可以打动你 | 赖声川剧作集首次集结出版
林青霞:偌大一个上海,我们可以在一起,小小一个台北,却把我们难倒了
分分钟“暗恋桃花源”,专属版常驻上剧场!
金士杰,这个爸爸真实得令人落泪
赖声川:看戏干什么,看人生就够了!
每个人的桃花源 ——《暗恋桃花源》剧评(李牧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