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萧红的黄金时代 “绯闻,将永远流传!”

她临终前对骆宾基说:“我的绯闻,将永远流传!”



对于萧红口中的“黄金时代”,我宁愿主观地理解成:一个人活得久了,除了“黄金时代”,可能还有“白银时代”,还有“青铜时代”,还有“黑铁时代”,最后沦落为“泥土时代”,对31岁的萧红来说,只有“黄金时代”。


相比西方电影在传记题材上的细水长流,我们近年的在人物传记上的尝试可以用一无所成来概括。一个是当下萧条的传记背景,一个是如今荒芜的文坛背景,让许鞍华对《黄金时代》的探索输不起。就算许鞍华输得起,萧红也输不起,因为这个时代,几乎没有人愿意,或说有这个能力来以电影的方式祭奠远去的萧红,一旦《黄金时代》走了样,萧红在阅读习惯沦丧的新新人类的世界里,极可能万劫不复。


谈《黄金时代》,离不开文学,但许鞍华并没有拘泥于文学,所幸它没有成为一部以文学励志为诉求的电影;谈萧红,又离不开爱情,所幸它也没有让沦为一个八卦三俗的故事。电影没有拘泥于文学,电影文本却又如此文学,像诗歌,像小说,像戏剧,像纪录,它极主观,又极客观,极具体,又极抽象,极散乱,又极凝练;电影没有沉湎于爱情,电影却又是如此的爱情,像雨,像雾,如歌,如诉,像闪电在夜空中划过的印痕,像坠落的生命中总也抓不住的那株稻草。


在众多叙事的可能性中,许鞍华选择了最容易沉闷不堪的纪录手笔,并以此获得了丰富的可能性。影片围绕着萧红,以“东北作家群”众生相的方式搭建积木,包括萧红在内,每一个出场人物都成为了故事的讲述者,他们或正襟危坐,以被观众采访的姿态娓娓道来,或在故事的情境中突然出戏,转型镜头为你解读着关于萧红的种种。这对于生活与情感大量留白的萧红来说,怕再没有更加公允方式来诉说她这人生的短途。为此带来的人物视角,也是多角度,多视野,多立场,也是备受争议性的。在探求没有绝对真相的历史时,不论是非,忠于还原,这不失为一种聪明而智慧的选择。


在诸多的表达可能中,许鞍华又选择了最容易捉摸不透诗性表达。诗性的语言是感性的,跳跃的,灵动的,尤其是主观的,因此呈现出来的萧红也是朦胧而又清朗的,摇曳而又静止的,淡然而又浓稠的,透亮又不可琢磨的。我们依稀可以触摸到她的才情,但并不清楚她才华的源泉;我们可以体会到她的直爽,但无法探究是谁给他播种下的种子;我们可以了然她的特立,但无法替代她去思考人世间的任何;我们深深地体味着她的孤独与忧伤,却与她一样无力地经受着这一切折磨。包括贯穿始终的情感线亦此,不管是早年的逃婚和与未婚夫的厮混,与萧军的邂逅和裂隙,包括后来与端木的种种,都是跳跃的,最后又因这感情的起起落落,汇集成一道哀伤的河,并催生了一种叫宿命的东西。


正如片中萧红对骆宾基所言:“我的绯闻,将永远流传!”在娱乐至死的电影市场,萧红的故事完全可以是个民国八卦,但许鞍华偏偏选择了一条文艺至死的道路,以诗性的表达,诗意的语言为文艺青年出了一道考古题,它就像是给娱乐至死的市场投下一枚深水炸弹,等着时间来发酵。时间至少证明,虽然香港的“新浪潮”一去不复返,但许鞍华个人的小宇宙依旧澎湃,这也是当今中国电影一份弥足稀缺的珍贵。在此还要感谢优酷土豆旗下合一影业和星美等出品方,它们用胆量和情怀促就了这么一部好电影。


萧红年仅31岁,如流星划破夜空,电影整整三个小时,孤独的芬芳如此绵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金时代》:颠覆电影院惯例的勇敢之作
真材实料的文章,一个做萧红研究的朋友写的:为什么《黄金时代》不够好
传记片生存图鉴
王安忆:萧红所处时代 爱情带有革命性质
刘建梅:萧红、丁玲、张爱玲——那个时代的才女们
她被金子绊倒在贫困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