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汉语的角度解读南京,以南京的文化诠释汉语---颜料坊的抹布—不分青红皂白

 
 

语题在南京,集中在以中华门为中心的城南地区有句流传很久的俗语:“yá liào fáng   de   mā bù——ù fē qīng   hóng  zà bái”。那么你知道这个俗语怎么写吗?你知道它的含义和来源吗?敬请关注今天的“汉语南京”!

题解颜料坊的抹布不分青红皂白

解词:城南颜料坊,相传旧时是专门制作、经营颜料的地方,从该地拿出来的抹布,难免染有五颜六色的辨不清。这个俗语比喻不问事情的情由或是非曲直。

溯源 颜料坊,位于南京市秦淮区老门西内秦淮河东侧。据明《正德江宁县志》记载:“颜料坊,在草鞋街东,即古西市,东接铜作坊”。明、清时,南京丝织业发达,民营规模超过官营。据说当时用秦淮河水漂过的丝,最适宜织造“玄缎”和“天青缎”。秦淮的中华门一带,是东吴以来丝织业的集中地区,丝织的作坊到处可见。郑板桥词作《长干里》中的“更见处处缫车”,描写的就是这一带云锦机坊繁荣之景。为了适应染丝和织锦需求,“颜料坊”这条专业街巷应运而生。

链接:明、清两代都在南京设局织造宫廷所需丝织品,称为“江宁织造府”。在清朝,南京地区的丝织业有着长期而优秀的传统,当时仅南京市区就拥有织机3万多台,男女工人5万左右,依靠丝织业为生的居民达20多万人,年产值达白银1200万两。当时,江宁织造府的丝绸产品只供皇帝和亲王大臣使用。江宁织造府是中国伟大文学家《红楼梦》 作者曹雪芹家在南京的遗迹,为曹雪芹之曾祖父(曹玺)、祖父(曹寅)、父辈(曹頫、曹颙)三代袭官居住地,先后在金陵担任江宁织造的要职达59年之久。

  而提到丝织业,那不得不提的便是南京云锦了。南京云锦是中国传统的丝制工艺品,有“寸锦寸金”之称,其历史可追溯至417年在国都建康设立专门管理织锦的官署——锦署,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年历史。云锦因其色泽光丽灿烂,美如天上云霞而得名。

  在古代丝织物中“锦”是代表最高技术水平的织物,而南京云锦则集历代织锦工艺艺术之大成,列中国四大名锦之首,元、明、清三朝均为皇家御用品贡品,因其丰富的文化和内涵,被专家称作是中国古代织锦工艺史上最后一座里程碑,公认为“东方瑰宝”、“中华一绝”,也是中华民族和全世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作为中国古老的织锦技艺最高水平的代表,于2006年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8月《地理标志产品云锦》国家标准在南京通过国家级专家评审,同年9月成功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史课 | 手迹尺素中,如天落云锦
中国四大名锦 南京云锦
江宁织造博物馆
织锦活化石南京云锦技艺
东方瑰宝 美如云霞的传统工艺珍品
我所知道的南京(十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