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海外延烧孔子热【转帖】

新闻背景:5月20日,正在中国访问的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到访新华通讯社,并用中文亲笔书写“和平发展”题词留念。潘基文练习中国书法已经多年。他曾说,他本人从《论语》等中国文化经典中汲取养分,获得启迪和智慧,孔子的思想已成为全球普世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影响力扩大,孔子及其思想在世界各地受到的关注正越来越多。

《参考消息》驻韩国首尔记者彭茜报道 以孔子哲学思想为主的学问被称为“儒学”。68岁的韩国成均馆大学儒学学院教授吴锡源研究儒学已有四十余载,写一手漂亮的中文繁体字,书房中儒学典籍堆积如山。他说,孔子的思想通过汉字传入朝鲜半岛以后,已经深深植根于这片土地,孔子强调的“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的理念已成为韩国民族精神的基石。

教育延续儒家传统

吴锡源供职的成均馆大学,正是高丽末期和朝鲜时代国家最高儒学教育机构“成均馆”的延续,成均馆建立于1398年,相当于中国的“国子监”。

1946年9月韩国教育部正式批准成均馆大学成立,为一所兼具文理工商多个学科的综合性大学,但依然延续了百年前儒学教育的传统。

成均馆内的明伦堂和文庙等古建筑历经六百多年的沧桑,经修复后每天都向社会开放,馆内供奉着中国的五圣、十哲、十八贤士。成均馆现在一年两度会举行古时的祭孔大典,春祭在农历二月上丁日,秋祭在农历八月上丁日。

在古代,与中央教育机构“成均馆”相对应的乡校,是历代传承儒教、祭祀孔子与诸圣贤的地方教育机构,至今已有近900年的历史。如今,遍布全国的234所乡校在韩国仍发挥着社会教化的功效,提供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平生教育”、“人性教育”和“汉字教育”。韩国中小学会举办夏令营,把学生送去学习礼仪。

可以说,儒家伦理是韩国国民教育体系中的主体脉系。韩国小学、中学的教育课程设有“国民伦理”课,是在国民教育中实践儒家理念的典范,传授了很多的儒家修己立人进德之法,并与民族精神培养相结合,传授学生在个人生活(家庭、邻里)、学校生活、国民生活和民族生活中如何做一名负责任的有为公民。

生活遵循孔孟之道

儒学文化的潜移默化体现在韩国社会的诸多方面。儒教的爱国守法、孝敬父母、注重礼仪、关心他人等传统至今仍在韩国人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韩国首尔国立大学学生车有珍在高中伦理课上知道了孔子。他说:“韩国人无数次听过孔子的大名,因为我们的伦理道德就是基于他的思想,我在生活中也是这样遵循的。”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韩国民众,有些人还能背出几句《论语》,如“学而时习之”、“人不知而不愠”等等。

一位民众告诉记者,在韩国,年纪稍大的人有时讲事评理时也会引用“子曰”,认为孔子的话很有道理且妥当。

韩国社会对儒家“长幼有序”、“尊师重道”理念的注重,也体现在语言习惯当中。在韩语中有敬语与非敬语之分,对师长、上司、老人,都用敬语说话。孩子上下课或上下班回家,要对父母鞠躬,并说:“ 您好! 我回来了! ”

在吴锡源看来,席卷全球的韩流也是基于儒学。韩剧弘扬真善美,注重体现“人情”。韩国千元纸币上印的人物头像,正是韩国朝鲜时代中期的儒学思想家李退溪,也体现了国家对儒学的重视。

高速发展不忘仁义

不过,韩国社会也不乏对孔子的批判声音。韩国祥明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金经曾在2005年出版《孔子死了,国家才能生存》一书,列举各种儒家思想带给韩国社会的不良影响,认为孔子的道德不是为了人的道德,而是为了政治的道德,为了男性、长者和既得利益者的道德,“儒教的有效期限已经结束了”。该书出版后引起极大争议,作者还因“毁损名誉罪”被告上法院。

但吴锡源却认为,仅仅片面地将孔子的思想解释为政治思想、等级观念、男尊女卑等,只是看到了儒学的皮毛。儒家思想弘扬的“仁”、“义”才是应该去理解和践行的准则。

令吴锡源感到忧虑的是,韩国现代社会过于追求高速的经济发展和物质文明,越来越忽视儒学所强调的仁义道德等精神层面。家长大多希望孩子去读医科、工科等更加容易赚钱的行业,对孩子道德上的教化有所忽视,这将会带来严重的问题。

他认为,此次韩国“岁月”号海难事故中弃船而去的船员、船长,贪腐的海运公司,就是韩国社会中“利己”现象的极端表现。“人应当修习如何‘见利思义’、‘临危受命’。好在这次事故开始让大家有所反思,寻求改善的方法,”他说。

孔子在日本:既传统又现代

2014-05-21 10:06:32 来源:参考消息网 责任编辑:张欣

核心提示: 日本并不仅仅将孔子作为“历史”。

《参考消息》前驻东京记者刘华报道 日本是儒家思想在东亚地区的重要传播地,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人物及其思想著作在日本有很大影响。而且,日本并不仅仅将孔子作为“历史”。在日本,儒家思想已经与工业化和现代社会相结合,以新的形式发扬光大,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影响经营哲学

孔子著作及其思想在日本的传播有悠久的历史。公元5-6世纪,在中国内陆长期战乱动荡时期,一些儒学知识分子经过朝鲜半岛前往日本,同时带去了《论语》等典籍。此后,日本在向中国隋唐两朝学习的过程中,也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孔子的治国思想。在幕府统治期间,一些日本学者中兴起了“古学”热,即避开朱熹、王阳明等后世学者对孔孟思想的诠释,直接研究《论语》等原文经典,这使日本出现了相当一批研究孔子及《论语》的学者,并形成了多个学派。

进入近代之后,明治政府虽然力推神道教国家化进程,但同样推崇儒家思想中的很多道德和处世原则,并将“忠孝”等思想写入“道德敕语”。

在日本快速近代化的进程中,随着国家由传统社会向工商社会转变,一批社会精英开始寻求将儒家思想与近现代社会相结合的道路,其中的典型就是被称为“日本资本主义之父”的涩泽荣一。他先后创立了第一国立银行、东京证券交易所等数百家企业和机构,对明治维新后的日本经济和企业运行产生了极大影响。而他最有名的著作之一,就是出版于1916年的《论语与算盘》。他借用《论语》的论述认为:“致富的根源是仁义道德,没有正确原由的富裕不可能持久。”他提出,在近代工商业社会,企业要兼顾“伦理”与“利益”,在实现发展的同时,推动国家整体富裕并回馈社会。

这种“道德经济合一”、“义利合一”,以及与之相关的“士魂商才”等思想,成为后来很多日本大企业的基本经营哲学,其影响一直延续至今,使孔子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融入了日本现代化进程。

高考常考《论语》

中国古代文明是日本文明兴起时的重要母体,孔子和儒家思想是日本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如果不懂得中国古代思想,也就无法真正了解日本的历史与今天。这使得日本十分重视对古代中国的研究,而孔子、儒家思想和四书五经等典籍,也是大多数日本人熟悉的对象。

例如,日本中学的“国语”课程相当于我国的“语文”课程,“国语”课不仅要教授现代日语、古代日语,还要教授中国古文,而《论语》是教材最常引用的内容。日本的高考分为全国统一考试和各高校自主考试,其中全国统一考试的《国语》试卷中,每年都会有中国文言文的阅读理解甚至填空题目。这也促使日本学生努力学习中国文言文,尤其是《论语》、《大学》等经典著作。

在日本政界、学界等领域,对孔子及儒家典籍感兴趣者也不乏其人。例如,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就是一位《论语》爱好者。2007年,他在作为首相访华时,就曾前往曲阜孔庙参观。

在社会层面,孔子同样有其影响。在日本最大的在线书店——日本亚马逊网站上搜索“孔子”这一关键词,可以得到上千个结果。这些书籍有《论语》的各种版本及解读,有对孔子和儒家思想的介绍。当然,还有最具日本特色的产品——各种以孔子为主题的漫画甚至动画作品。

此外,还要提一下日本的孔庙。自江户幕府时期起,日本各地就建有很多孔庙,至今尚存有十余座。其中较大者有长崎孔庙和东京的汤岛圣堂等。这些孔庙不仅是历史遗迹,更是精神和学问的载体。这里不仅举办各类祭礼,还时常组织学术和文化活动。这使孔庙成为日本各地孔子及其思想研究和传播的基地。

由于这种广泛的日常普及,孔子及儒家思想在日本不再是“外国的”、“历史的”,而是已被日本人当成了自己精神世界的营养源泉。

孔子在美国:东方智者代表

2014-05-21 10:08:18 来源:参考消息网 责任编辑:张欣

核心提示: 孔子的影响力远非局限于唐人街。

纽约唐人街的孔子铜像(摄影 李大玖)

《参考消息》驻纽约记者李大玖报道 美国纽约曼哈顿唐人街有一座孔子铜像,这是华人在美国建立的第一个孔子铜像。铜像的基座上刻着几十个老侨团的名字,代表了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几辈子的华人华侨的心愿。铜像身后是一幢深红色大理石外墙的高楼,名曰孔子大厦。

“孔子是中华文化的象征,所有华人都以孔子为荣。”经过孔子铜像旁的60多岁华人张扬告诉记者。

影响不局限于唐人街

孔子的影响力远非局限于唐人街。30多岁的华尔街某公司职员汤姆对记者表示:“我上高中的时候学过中国历史,老师讲过孔子的故事、他的哲学思想和治理国家的观念。他好像特别强调秩序,在家要服从父母,在外要服从上级,上级要服从君王。我不是很赞同这个观点。不过他的有些观点我认为很对,比如‘仁者爱人’,要有爱心,你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不要强加于别人等等。”

汤姆所言不虚。美国许多大学和中学开设了中国古代史课程,其中有一部分专门介绍孔子和儒家思想,有的大学还开设孔子研究课程。斯坦福大学编辑出版的《斯坦福哲学百科全书》中的孔子条目,被认为是最权威的孔子条目,经常被引用。该条目客观严谨地介绍了孔子的生平、治国理念、哲学和教育思想、社会伦理观念等。麻省理工学院互联网经典档案中存有《论语》的英语译本,供公众查阅。

与摩西梭伦并称“三贤”

“孔子吗?知道啊,中国古代哲学家。”30多岁的纽约社会工作人员米歇尔告诉记者,“在美国人眼里他是一个古代智者,有很多亚洲人崇拜他。”

美国人将孔子视为东方智者的代表性人物。代表美国法律最高权力的联邦最高法院东门上方有三个古代圣贤的浮雕——孔子、率领被奴役的希伯来人逃离古埃及的摩西和古代雅典政治家梭伦。美国的一些政界人士、人文学科的专家学者很喜欢引用孔子语录,有时是为了证明自己观点正确,有时是炫耀自己知识渊博。就像人们喜欢引用古希腊哲学家的名言一样。

美国媒体也经常引用孔子语录表达意见。中国学者张涛花了7年时间,在15家美国报纸上找到了近万篇提及孔子的文章。早在美国独立之前的1743年出版的《纽约周报》就曾经在头版发表文章,介绍儒学对中国的影响;1986年,里根因“伊朗门”丑闻受到媒体批评,《波士顿环球报》提醒他,应该牢记孔子的语录,明白“足食”、“足兵”和“民信”三者中,“民信”最为重要;90年代,《华盛顿邮报》则以孔子名言“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讥讽克林顿的性丑闻。

与普通美国人相比,那些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史的专家学者对孔子的理解更为深入。这些研究常常从西方视角探讨孔子哲学思想,将孔子与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及一些启蒙运动的哲学家的观点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孔子儒学对今天中国的影响。

哈佛大学教授本杰明·史华兹所著《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在美国孔子研究中颇具代表性。这部专著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从远古时代到商周、孔子、墨子、道家、法家等都有叙述和分析。作者从西方学者观点出发,对中西古典哲学进行比较研究,深入探讨了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与孔子思想的关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孔子在世界上的影响
什么是孔庙孔府孔林,烧杀抢掠的日军为何刻意保护孔庙孔府孔林?
748人齐声背完18句《论语》经典只要5分钟!日本人为何钟情儒学?
独家:孔子与孔庙在日本的特殊地位
孔子影响世界
日中韩三国儒学思想的差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