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粄印——客家人制作糕点、型粄不可缺少的工具

  当柔软嵌进坚硬的模板,美好便已成型。

  把一块块油面团放进雕花印糕板里,压实,再倒扣,“乓”的一声闷响,一块有型的糕饼即成。用得久的模子,油亮光滑还带着香,有着岁月的手感。

  在客家人中,作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糕板和印糕几乎无处不在,它们的一次次相遇分离,肩负着不同的使命—— 

  女人怀孕,未来的外婆要去女儿家“催生”,这催生所携带的礼品中,印糕必不可少,“麒麟送子”、“五福临门”的图案寄托了娘家的期待。

  孩子读书,家中又得做印糕了,做好的印糕一部分还要拿到学堂,分给老师、同学享用。此时的印糕图案就有“鲤鱼跳龙门”、“状元及第”。孩子长大,生日会用生日糕板。

  等到老人五十岁,生日叫“做寿”了。这时候的糕板又有一个独特的“做寿”系列。比如“寿桃”、“八仙过海”,年龄越大,祝寿时做的寿桃寿糕就越多。家中有老人去世,此时的印糕图案则多以“猪头三牲”为主,比如“猪”、“鸡”、“鱼”。这些印糕会放在灵前供奉。

  一年四季、四时八节,造房子、讨娘子,祭祀、打醮,在这些民俗节日和百姓的各大喜事里,印糕无处不在,如中秋,吃月饼的习俗让糕板更有了用武之地,“嫦娥奔月”、“桃”的图案糕板最应景;逢春节,做糕点就会用上“如意”、“一团和气”、“聚宝盆”等图案;遇到讨娘子这样的大喜事,这时的图案就有“莲花”、“龙凤呈祥”等等,寓意喜庆、早生贵子 。

  这些糕团,只有经过糕板的扣压,才能从食材转身为民俗艺术,乡人将这些美好意愿印在糕上,给予亲人乡亲最朴实的祝福。

 

  ▲糕板话人生。旧日的糕板犹如生命的标签,记载一个人从生到死的过程。随着现代生活对民俗的冲击及老百姓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制作糖糕,这种中国传统的民间习俗,渐隐于世。

  糕板印模一般采用油杂木、紫檀木、白杨木、香樟木等为原材料,经锯板、打槽、雕琢而成。糕板吸取了传统木雕、民间剪纸等技艺的精髓,构图精美,线条流畅,有着手工的拙朴,而且饱满。

  杭州余杭超山休闲农庄,一幢白墙黑瓦的徽派老宅,很多人不晓得,这里其实藏着一个小小却别致的江南民俗糕板馆。

  江南民俗糕板馆的主人叫沈万林,热爱收藏的他对糕板有着不一样的情结。“记忆中,小时候家里做的糕点真是美味呀,做糕点吃糕点那都是大日子才有的,平日里还吃不到呢。”

  沈万林收藏的第一块糕板就是自家的。这些年,他到处搜寻,安徽、山东、北京、江西,还沿着京杭大运河的十八个城市寻宝,收集到了各类型糕板3000多件。 

  最大的龙凤呈祥糕板,出自江西安义县一位老雕工之手,长宽均有80厘米,印深10厘米,能做120多斤重的糕饼。

  最小的手指粗细的微型糕板,就像一个小小的印章,两头各自雕刻了不同的图案。

  最古老的,是一副南唐顺义年间(约公元940年)的石质糕板。

  “中国传统的民间习俗渐隐于世,糕板也慢慢失去了它原本的实用价值,被人所遗忘。”沈万林在用自己的方式,让传统文化与习俗慢慢地被民众再次接受与感知。 

  糕板馆里共展示了四百多块糕板,馆主人却说他的收藏有两千多块。前些年,他几乎跑遍了半个中国,就为了淘这些别人早就遗忘了的糕板。因为在他眼中,糕板的层面已经不止是一件工具亦或是一件艺术品了,它还代表着地方文化和风土人情正在遗失的美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今日元宵,老照片旧物件还原老厦门民俗景象!你见过吗?
客家人最爱的一款糕点,咸香软糯好解馋,很多人一次能吃七八个
客家人的饮食习俗 - 中国民俗文化网
客家人的饮食习俗4-中国民俗文化网
客家人腊月传统习俗,90%的人听过么
走西南---早春.峰壑万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