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荷花深处

荷花深处

作者:董和平

荷花又开了,在父亲的稻田里。碧叶如盖,粉白的花朵从绿叶中钻出,随风摇曳,仿佛在微风中低语。我偏爱荷花,更爱那甜甜的莲子。是谁描绘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只在先生那里听闻过。若能遇见如此清澈洁净如莲的女子,我想,这一趟人间或许就没有太多遗憾了。

每当休息日,我便来到池边,支起画板。画笔随心游移,描摹着花瓣的曲线、叶脉的纹路。有时,我恍惚觉得,笔下勾勒的,竟是前世的自己——那线条似曾相识,恍如隔世里尘封的轮廓。究竟有无前世今生?没有人告诉我。我长久跪在佛前,一炷香燃尽,飘散了我心中纷扰的万千愁绪。前尘往事,恰似这缕缕轻烟,终被风携去。幸好,有父亲种下的莲花,伴着一个心思纯净的我。牵引着我寻根究底的执念,却终于同风一样渺茫,消逝于无形了。

父亲常言,种一亩莲子的收成,远胜过种一亩稻谷。其实,父亲年近八十,早该乐享晚年,但他执意不肯放下锄头,总想着凭自己双手养活自己,不愿给儿女添丝毫负担。凝望着满塘的绿意与花影,我蓦然彻悟了那句谚语:“父母在,家就在;父母不在了,人生只剩归途。”父亲在荷塘深处弯腰劳作的背影,在我眼中清晰起来,亦如这莲花般,深深扎下根去,深植于泥土之下。

俗世奔波,难免心绪烦乱。我自小对故乡牛马岗便怀着莫名的依恋。那些熟悉的小路,谁家屋顶升起的炊烟,都拽着我手中的笔,让我忍不住想要收藏,想要靠近。乡愁,便如薄雾,在脑海间缠绕不散,弥漫开来。

端午将近,又忆起家乡老人常说:“有心拜年,端午不迟。”小时候的我懵懵懂懂,总不明白其中深意,时间久了,也便不再深究。每年端午,母亲总会忙碌起来,炸好香喷喷的油饼、油条,煎饺,煮几只自家鸡下的土鸡蛋,炒几个硬菜。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围坐在桌前,香甜的味道,简简单单的幸福,或许就是这个样子。

如今,我独爱的,仍是朝阳下那一池荷花。那纤尘不染的模样,无论心绪如何浮躁,在与它们静静对视的刹那,总会瞬间安静下来。我会用足够的时间收集、整理。譬如说,在荷塘月色下浅酌慢饮,聊些家长里短。

父亲早出晚归劳作的身影,永远映在我心上。他老了,腰背已不再挺拔,可是他依然带着一种固执的倔强。莲蓬成熟时,他小心翼翼地采下,像拾起一颗颗宝贝。回家后,他坐在院子里,用自制的工具敲打着莲蓬,那专注的神情,仿佛在点数着岁月里积攒下来的时光。我坐在一旁,时不时和父亲聊上几句。

如今,农村确实旧貌换了新颜。水泥路取代了泥泞的小径,高大宽敞的楼房替换了旧瓦房,甚至水泥路延伸到了田间地头。父亲种下的几亩荷花依旧年年盛开,年年吐露清芬,恰似父亲那未曾改变的心愿。

我静静站在塘边,心终于沉静下来。当岁月的烟尘被风拂去,唯有父母双亲的身影,如荷之根深扎于水底淤泥,无言撑起了我们生命水面之上亭亭摇曳的花与叶。这满池荷香,原来正是父母双亲在尘世烟火中为我们默默熬制的一味心药;为游荡的我们立下了一方永不会被风浪淹没的归向坐标。

当风又送来荷香,我俯身捧起塘中清水。水中的倒影晃动,我终于明白:父母在,家就在——无论行囊背负我们走得多远,他们始终是故乡那方荷塘的圆心;纵使有一天我们会行至天涯海角,总有一条田埂牵引着我们归来。

作者简介:
董和平,笔名:梦中有你,70后黄冈籍退伍军人,市作家协会会员,区作家协会秘书长,曾有多篇文字见诸报端,以及《湖北日报》,《黄冈日报》,《楚天文艺》,《黄州文艺》等,愿梦里落花三千,借一杯香茗与你结缘字里行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荷叶
荷花赋
双手合十,一念清净,万朵菡萏,一夕布满我的心池
照片背后的故事|百亩荷塘
荷塘听雨
荷塘,悦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