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有惦念,人间有重逢
作者:鸢尾花
一
深夜,把最后一盏霓虹轻轻关掉,城市像被翻开的经卷,风是其中一枚安静的句子。我踩着秋天的地板,凉凉地,抬头看见窗外月亮挂在高楼的棱角上,薄得像一张被岁月漂白的信笺。那一刻,我知道:那藏在心底的惦念已悄悄发芽。
都说惦念无形,但它却在空气里留下了痕迹。它绕过红绿灯,绕过便利店半掩的门,绕过桥下那条仍在低语的河,最终停留在我的胸口,像一片雪落在温热的掌心,不化,只慢慢洇成一滴水。
二
走进老街的小巷。路灯昏黄,墙上的爬山虎褪尽了盛夏的浓绿,只剩下浅淡的红色与黄绿相间的颜色,像老僧袈裟的补丁。风掠过,叶片轻轻相触,发出轻轻的声响,仿佛木鱼在远处回应。伸手,指尖触到墙面,有丝丝凉意顺着掌纹爬进血脉,像一句迟到的开悟: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巷口有一家老茶馆,木门半掩。推门,风铃响得清脆,像谁把一串星子挂在檐下。老板是个穿麻布衣的老人,头发雪白,目光却澄澈。他冲我点头,不说话,只递过来一杯普洱。茶汤深红,像一段被岁月反复熬煮的黄昏。我端茶抿一口,苦涩先至,继而甘甜,像久别重逢时先落下的泪,再涌上的笑。
三
茶烟袅袅,我仿佛看见十多年前的自己坐在窗边,对面是少年时的他。他穿蓝白条衬衫,把糖一粒一粒投进我的杯子,声音轻得像雪落松枝:“以后无论走到哪里,记得留一盏茶的时间给重逢。”
那时我们都不懂,这句话原来是种子,要在漫长的岁月里长成参天的惦念。
后来,城市扩大,道路翻新,我们像两枚被风吹散的蒲公英种子,各自飘向未知的远方。我以为故事早已翻页,却不知惦念是一根看不见的线,每一次心跳都在暗暗收紧。
四
今夜,我循着茶香回到原点,你已坐在老位置,仿佛从未离开。灯光把他的侧脸镀上一层柔金,像佛前长明灯的微火。他抬头,目光穿过人群,落在我身上的那一刻,我听见了一声轻响——岁月合上了它的齿轮,所有走失的光阴重新回到原点。
没有热烈的拥抱,也没有汹涌的眼泪。他只是把一只空杯推到我面前,像推来一整座沉默的宇宙。我坐下,水沸,茶落,热气在两人之间升起,像一场细小的雨。我们隔着雨帘相视,仿佛隔着千山万水,又仿佛只隔着一个呼吸。
五
“你走了很远吗?”我问。
“没走远,只是在心里绕了一圈。”你答。
声音轻得像窗外落叶擦过地面,却重重落在我心上。原来惦念不是绳索,而是河流;不是束缚,而是载渡。它让我们在各自的荒原上跋涉,又在同一个渡口相遇。
茶过三巡,灯光温柔,映衬的脸面,足以照见两双澄澈的眼睛。我们说起巷子外的梧桐,说起被拆除的钟楼,说起曾经以为天大的遗憾,如今都化作了笑谈里的尘埃。
六
离开时,夜已深沉。巷口那棵老银杏树,叶子正簌簌落下,像无数金色的小手掌在鼓掌。他弯腰拾起一片,递给我,叶脉清晰,像岁月刻在掌心的纹路。
“带回去夹在书里吧。”你说,“下次再见面,就从这片叶子开始。”
我点头,把叶子贴近胸口,像把一整座秋天轻轻收好。
巷外的主干道依旧车水马龙,霓虹闪烁,像众生忙碌的执念。我们站在巷口,影子被路灯拉得很长,像两条暂时交汇的河流。他说:“走吧,前面还有很长的路。”
我答:“路长不怕,只要记得回头。”
七
分别时,我们没有说再见,只说了一句“路上慢走”。声音飘散在风里,像檀香燃尽后的最后一缕烟。
车辆驶过大街小巷,我靠在车窗处,透过玻璃看见自己的脸——眉目间有风尘,却依旧澄明。那片银杏叶躺在掌心,像一只小小的船,载着此刻的月光与茶香,驶向未知的远方。
我想起弘一法师的话:“相逢的意义在于照亮彼此。”
原来惦念并非空虚的守候,而是持续的照亮——你在我的心里点灯,我在你的眼里留光,纵使相隔万里,也能照见归途。
八
到家,风从两座高楼间吹来,带着初秋的凉意,也带着重逢后的暖意。
我把银杏叶举到眼前,透过叶脉看城市的霓虹,那些冰冷的灯光忽然变得柔软,像被茶汤浸过的晚霞。
岁月有惦念,人间有重逢。惦念是河流,重逢是渡口。
我们在河流里漂泊,在渡口里相遇,又在下一次钟声里启程。
而河流从不停止,渡口也从不关闭——
只要心里还留着一盏茶的时间,只要掌心里还握着一片金色的银杏,
那么,所有的离散都会归来,所有的归来,都会成为新的出发。
此刻,我合上掌心,像合上经卷的末页。
夜空中,月光澄澈,钟声悠远。
我知道,此刻之后,仍有漫长的路,仍有无数的风雨。
但我也知道,无论走多远,在某个未知的巷口,仍有一杯普洱,仍有一盏小灯,仍有一个你,在安静地等我。
岁月有惦念,人间有重逢。
惦念不断,重逢不息。
作者:鸢尾花(yuanweihua00),自由撰稿人。坚持用安静的文字,荡漾一池春水的宁静。用红尘的烟火,解读不一样的诗情和人生哲理。擅长诗歌、散文、杂文的写作,文字风格婉约、多变。个人散文集《那时,花开》、合集《纵使人生荒凉,也要内心繁华》已出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