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林 : “脂批”剽窃张新之(上)

本专栏前文在讨论“红楼时间密码”和“红楼空间密码”的过程中,已经反复论证,所谓“乾隆时期钞本”的系列“脂砚斋评本”及所谓的“程乙本”严重悖离了小说原著隐藏的真实时间序列和空间布局,必定是后人伪造的假古籍;程伟元和高鹗于1791年用木活字刊印的“程甲本”《红楼梦》才是曹頫原著《石头记》唯一传世的原本和真本。论证“脂本”之伪,其实最方便的“法门”是对比所谓的“脂砚斋批语”和清代文人对《红楼梦》的评点文字,揭示“脂批”大量剽窃和篡改“太平闲人”张新之独创评点的事实。

(南京,江宁织造府红楼梦文学史料馆,《石头记》影印本。供图)

如前文所论,在现存120回《红楼梦》情节之下,隐藏并暗示了一条从1706年到1724年的真实年代序列,整部小说就是按照这条真实的年代序列逐年展开叙事。由这个客观存在、可反复验证的文本事实出发,可以论证小说作者隐藏并暗示贾宝玉的真实生年必定是1706年(丙戌年)。另一方面,小说又用明确写出的人物生年关系指示出甄宝玉出生于“丙戌年”。这一明一暗两条线索实际上确认了甄贾宝玉共同的原型人物即作者本人曹頫必定生于1706年。

小说第2回通过冷子兴之口声称贾宝玉生于姐姐元春出生的“次年”,这看起来是一个明显的错误;但是,第86回明确写出元春生于“甲申年丙寅月乙卯日辛巳时”,因此贾宝玉就是生于“乙酉年”,而比贾宝玉“略小一岁”的甄宝玉则生于“丙戌年”。由此可见,第2回的“次年”是为了指示甄宝玉生于“丙戌年”而刻意写错的,是作者曹頫精心的设计;第86回又精准地呼应了这一设计,圆满地实现了作者的意图。

“脂本”和“程乙本”的伪造者并不知道这一“红楼时间密码”,自作聪明地篡改了“次年”的写法,“脂本”之一的“庚辰本”改成了“后来”,“程乙本”则改成了“隔了十几年”,看起来好像改对了,实则暴露了它们作伪的本质。

由论证“红楼时间密码”的客观存在,进而论证现存120回小说全部出自同一作者曹頫之手,前文又进一步论证了北静王的原型人物必定是有恩于曹頫的怡亲王胤祥。程甲本上北静王的姓名一律作“世荣”,“世荣”和“胤祥”恰恰构成对仗关系,这是小说人物北静王以怡亲王胤祥为原型的一项铁证。“脂本”和“程乙本”的伪造者并不知道这一事实及作者意图,凡涉及北静王姓名处,“脂本”一律篡改成了“水溶”;篡改的目的是企图将北静王的原型指为乾隆第六子“永瑢”,但是这种自作聪明的轻举妄动又一次暴露了“脂本”作伪的本质。

以上简要回顾证伪“脂本”和“程乙本”的两大“法门”,前文有更多和更详细深入的论述,有兴趣的读者不妨严格审阅,以确认我所揭示的文本事实,完整把握我所提供的红楼版本校勘辨伪的方法论。

从2006年下半年到2008年上半年,我做了近两年时间枯燥艰苦的版本校勘研究,对各个版本的《红楼梦》文本乃至批语进行逐字逐句的对比梳理,终于大有斩获。我发现,证伪“脂本”最方便的证据就是“太平闲人”张新之对《红楼梦》的评点,“脂本”大量剽窃和篡改了张新之独创的批语。我深信,熟悉张新之评点和“脂批”的“红学权威、大师、专家”早就知道这一严重问题,但为了维护“脂本”的“崇高地位”及其带来的巨大利益,他们绝口不提,长期隐瞒事实真相。

张新之究竟何许人也?鲁迅先生曾有一段评说《红楼梦》读者眼光的名言:“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鲁迅先生讽刺的看见《易》的经学家就是张新之。

不过,张新之并非真正的经学家,他只是一位落拓江湖的穷文人,生卒年不可考,自号“太平闲人”,又以书斋“妙复轩”自称。根据张新之评点本《妙复轩评<石头记>自记》,他从小喜欢读《石头记》,并经常跟同学讨论。道光八年(1828年),他到黑龙江当幕僚,闲暇时开始评点 《石头记》。到了1831年,张新之评点了20回,因从黑龙江回到北京,俗务繁杂,评点遂止。

1832年,张新之将自己的评点本借给了一位叫“铭东屏”的红楼发烧友,不料“三阅月,屡索未还,而失之云”。这件事对张打击不小,“原评二十回,从此不知所终,心目悬悬,无非石头变现也”。

1840年,张新之“短童长剑作南游”,随身带着《石头记》,“舟中马上是书未尝一日离”。1841年,张游到了福建莆田,闲极无聊,又开始评点《石头记》。1845年回京时,张已经评点了五十卷。到了1848年,张评点了八十五卷,这时又赴台湾任幕僚。由于既衰且病,每天很清闲,张便安心安意地写作,于1850年完成了多达30万字的全部评点。

张新之的评点是具有鲜明特点的个人独创。曾向张新之借阅评点本的铭东屏在信中写道:

《红楼梦》批点,向来不下数十家,骥未见尾,蛇虚画足,譬之笨伯圆梦,强作解事,搔痒不着。读大作,觉一扫浮云,庐山突出也。

铭东屏后中举,官江西,张新之称其为“具巨眼,能文者”。铭东屏的“巨眼”就看到了张新之评点的卓异。

“五桂山人”是张新之的好朋友和在台的同僚,并且是张新之评点创作的见证者和督促者,他在《妙复轩评<石头记>序》中写到,张的评点可以“新读者之耳目,换读者之心思”,让各类读者“拍案叫绝而各为愉快”。

咸丰时期的文人“鸳湖月痴子”在为《妙复轩评<石头记>》写的《序》中论述和赞美了张新之评点的独特性,称张评以《大学》和《周易》为经纬,“能括出(作者)命意所在,不啻亲造作者之室,日接作者之席,为作者宛转指授,而乃于评语中为之微言之,显揭之,罕譬曲喻之”。

光绪七年(1881)年,“卧云山馆”刊本《绣像石头记红楼梦》卷首刊印了孙桐生所作《妙复轩评<石头记>叙》,孙桐生写到,他在五年中反复揣摩了张新之的评点本,最后“旷然废书而叹曰”:“至矣哉,天下无一本之文固如是哉!”孙桐生不是夸赞《红楼梦》,而是夸赞张新之独特的评点新奇巧妙、透彻深刻。至此,张新之的评点因孙桐生的刊本而开始大为流行。

光绪十年(1884年),上海同文书局出版了石印本《增评补像全图金玉缘》,这是道光年间“护花主人”王希廉、“大某山民”姚燮和“太平闲人”张新之三家的合评本。这个“三家评本”以小说正文中张新之的“双行夹批”为主,又整理了三家的序文、读法、总评、论赞、回末评等评论文字。

“三家评本”的小说正文用的王希廉于道光壬辰(1832年)刊印的“双清仙馆”《新评绣像红楼梦全传》。王希廉仔细校改了程甲本中一些讹脱衍倒的文字错误,算是程甲本的“修订本”,但并没有在涉及时间序列和空间布局的文字上擅自妄加删改。

“三家评本”《金玉缘》极为流行,翻印者众,到民国时期还继续流传。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88年2月出版了“三家评本”《红楼梦》,但这个本子用“脂本”校改了小说正文。

1911年8月至11月间,狄葆贤主持的上海有正书局出版了《国初抄本原本红楼梦》上集十册,卷首有署名“德清戚蓼生晓堂氏”的《石头记序》,这个版本就是通称的“戚序本”,或“有正本”,后世的“红学家”也将此本归入“脂本”系列。该版本正文有双行小字夹批,页眉处有眉批,回末有“总评”。大家不知道的是,这个号称“戚蓼生序”的“清初抄本”就是彻头彻尾的假货,因为它的双行夹批大量剽窃和篡改了张新之的独创评点。

狄葆贤的造假,简直是不打自招、堂皇广告而暴露的。1911年11月25日,狄葆贤在有正书局发行的第十四号《小说时报》上刊发出版广告,原文如下:

《国初秘本原本红楼梦》出版:此秘本《红楼梦》与流行本绝然不同,现用重金租得版权,并请著名小说家加以批评。先印上半部十册,共为一套。定价一元八角。

(魏绍昌著:《红楼梦版本小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9月第1版,第22~23页。)

请大家看清楚,“戚序本”的批语是“请著名小说家”创作的,而这“著名小说家”就大量剽窃和篡改了张新之的独创评点。

《国初抄本原本红楼梦》下集十册出版时,狄葆贤也曾在民国元年壬子(1912)12月1日发行的第十七号《小说时报》上刊发广告,广告同上,加了一行字:“后部十册共一套,定价一元八角。”

下集第一册封二刊有“征求批评”的启事,原文如下:

此书前集四十回,曾将与今本不同之点略为批出。此后集四十回中之优点欲求阅者寄稿,无论顶批、总批,只求精意妙论,一俟再版即行加入。兹定酬例如下:一等每千字十元,二等每千字六元,三等每千字三元。再前集四十回中批语过简,倘蒙赐批,一例欢迎。再原稿概不寄还,以免周折。上海望平街有正书局启。

(《红楼梦版本小考》,第23页。)

尽管狄葆贤为他的“国初抄本原本红楼梦”重金征集批语,但奇怪的是,下集十册四十回却没有任何评论文字。

狄葆贤广告中的“流行本”和“今本”,指的就是“三家评本”《红楼梦》;所谓“与今本不同之点”,指的是小说正文的差异,如“三家评本”中的北静王一律写成“世荣”,而狄葆贤的本子则一律写成了“水溶”。“戚序本”卷二第十四回第十三页上有墨笔眉批写道:“北静王水溶,今本作‘世荣’,当以原本为是。”大家看看,北静王到底是原本作“世荣”,还是作“水溶”?

“新红学”的开山人物、大名鼎鼎的胡适,自称于1927年夏在上海“重金”购买了“一部乾隆甲戌抄本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他“深信”此本“是《红楼梦》的最古本,是一部最近于原稿的本子”(参见《考证红楼梦的新材料》,《胡适红学研究资料全编》,第242页)。可是,胡适也发现这个“甲戌本”的批语跟“戚序本”的批语大量雷同。大家看看,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1928年2月,胡适在《考证红楼梦的新材料》一文中写道:“戚本前二十八回,所有评语,几乎全是脂本(按,指“甲戌本”)所有的,意思与文字全同,故知两本同出于一个有评的原底本。”“我用脂本校戚本的结果,使我断定脂本与戚本的前二十八回同出于一个有评的原本,但脂本为直接抄本,而戚本是间接传抄本。”(《胡适红学研究资料全编》,第237、236页)。

请大家问问大家,胡适是真糊涂呢,还是假糊涂?胡适真不知道“戚序本”的批语是狄葆贤“请著名小说家加以批评”的吗?胡适真不知道“著名小说家”的批评大量剽窃和篡改了“太平闲人”张新之的独创评点?胡适对“甲戌本”的“深信”有什么切实的根据呢?如果胡适明明知道批语是后人伪造,却刻意推崇“甲戌本”,这是什么性质的问题?

在下一篇专栏文章里,我将首先向大家详细举证分析,“戚序本”和“甲戌本”的批语究竟如何大量剽窃和篡改张新之独创的评点。

(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代金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楼梦》 流传的各个版本
我的《红楼梦》全家福
任晓辉论“脂砚斋”
张冲和:《红楼梦》的版本与流传情况
答疑:《红楼梦》应该看哪个版本?
【溯流】陈维昭:《红楼梦》版本与《红楼梦》文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