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情有这般:袁子才《祭妹文》

【赏析】

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别号随园老人,钱塘人。他是“性灵说”的倡导者,主张为文要有“真情”。其文别具特色,是描写景物,叙事记人的散文高手。

祭文通常有固定的格式,其内容和形式都容易公式化,为后人传诵的不多。但袁枚的《祭妹文》却不拘格式,写得情真意切,生动感人,为后人传诵。这篇《祭妹文》是我国文学史上哀祭散文的珍品,表现了兄妹之间深挚的情感。文中作者对亡妹的哀痛之情不单单是因为对妹妹的挚爱,还饱含着对她的同情和怜悯,对邪恶不公的愤懑,对“一念之贞”的痛恨,对自己未尽职责的无限悔恨。这使得文章包孕了丰富的思想内含,增强了震憾读者的心灵力量。

被祭的袁素文是袁枚的三妹,名机,字素文。素文未出生时,其父母曾与高氏指腹为婚,高氏子成人后,却是市井无赖,极多劣迹。高氏提出了解除婚约,但袁素文囿于封建礼教,竟执意不肯。婚后,素文备受凌辱,终因不堪肆虐而返居娘家。自此忍辱含垢,年仅四十岁便凄楚离世。

《祭妹文》构思精巧,别巨匠心,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从素文墓地入笔到病根祸源的交代,从野外同捉蟋蟀到书斋共读诗经,从胞妹送哥眼泪流到把盏喜迎兄长归,从离家出嫁到中道归返,从侍奉母亲以示其德到关爱长兄以显其情,从素文之死到后事料理,情节层层推进,感情波起浪涌,叙事历历可见,抒情句句见心,文情并茂,浑然一体。

文章起笔交待亡妹所葬之地、祭奠时间,祭者身份等,随而“呜呼”一转,直呼亡妹,为全文奠定了凄切哀婉的悲怆基调。接着,简洁叙述妹妹的死因:“以一念之负,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意为素文早亡其根源是少年常听先生授经,“爱听古人节义事”,说明是封建诗书的腐朽观念侵害了素文,使她饱受苦难,英年早逝。

作者追忆与素文共度的难忘时光。童年相伴读书,“差肩而坐”,温馨之情溢于言表;同捉蟋蟀,同葬蟋蟀,则体现了妹妹性情温厚善良。其描述真实生动,一个天真活泼善良的孩童突现于眼前。这本不为奇,妙就妙在作者把追忆与现实联系起来,当年兄妹同葬蟋蟀,今日孤兄独葬亡妹,物换星移,今非昨是,岂能不让人潸然泪下?年长些时,袁枚远行广西,妹妹不忍哥哥分离,椅裳拽衣,不禁放声大哭。当年有妹送兄行,今日唯独兄送妹归,岂不痛哉!袁枚考中进士,衣锦还家,妹妹惊喜万分,扶案而出,家人瞠视而笑。妹妹为哥哥中考得官而欣喜之情,和盘托出,手足之情可见一斑。往日种种锁事,如影历历,仿佛就发生在昨天。“然而汝已不在人间,则虽年光倒流,几时可再,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时光不可倒流,昔日不再重来。读到此,读者亦为作者遗失的美好感到痛心。

随后,记妹妹归返母家的种种情形:服侍母亲;治办文墨;袁枚染病在床,妹妹终宵刺探,还想方设法让哥哥高兴,兄妹情深,不必细言。

而后,记妹妹病危和亡逝的情况。素文病入膏肓,大限将至,但不让人给哥哥报信,以宽兄长之心。忍死待兄归,然而终等不及哥哥归来含憾而终,死不瞑目。“已予先一日梦汝来诀,心知不祥,飞舟渡江。”袁枚已预感不祥,急赶归家,在妹妹逝去几小时后才赶到家中,其时素文四肢尚温,却未能与妹妹说上一句心中话,只怪自己轻信医言,远吊扬州,自责之情溢于言表。一句“呜呼痛哉”,把对亡妹的思念、同情、内疚、哀痛统统浓缩在伤心欲绝的悲叹中。

最后,简述妹妹亡后料理事宜。并随感而发:“汝死我葬,我死谁埋?汝倘有灵,可能告我?”

末段,作者把视线拉回到眼前,回到祭奠的暮地。“哭汝既不闻汝言,奠汝又不见汝食。”逝者已逝,生者却是何等凄切哀伤啊!“纸灰飞扬,朔风野大,阿兄归矣,犹屡屡回头望汝也。呜呼哀哉!呜呼哀哉!”对妹妹的怀念和挚爱之情表达得可畏淋漓尽致。读到此结尾,就是不想哭也不得不泪垂啊!

袁枚不愧是写情的高手,写得有灵性又不事雕琢。作者在回忆童年与妹同度之锁事时,仿佛信手拈来,清灵隽妙;悲悼亲人之遽然长逝又字字玑珠,句句血泪,真挚动人,感人肺腑。他在叙事中寄寓哀痛,行文中饱含真情,同时还穿插些许景物描绘,从而使痛惜、哀伤、悔恨、无可奈何之情有机地揉和在一起,具有摧人痛断肝肠的艺术感染力。

哀婉真挚 ,字字含情

——再读袁枚的《祭妹文》

这是一棵人生道旁历经春秋、枝繁叶茂的智慧树,钟灵毓秀,满树的玄想之花,心灵之果,任人随喜观赏,止息乘荫。只要你不是闭目塞听,深闭固拒,总会欣然有得——深者得其深,浅者得其浅。————柯灵

袁枚是清代“性灵”诗说的倡导人,他说:“若夫诗者,心之声也,性情之所表露者也。”又说:“是者,性情也。性情之外无诗。”从袁枚的这些诗歌理论可以看出,他是主张直写“性灵”的。“性灵”虽为就诗而论,但作为这一理论的代表作家,他的散文创作也是绝不会例外的。《清文评注读本》说:“韩昌黎《祭十二郎问》,欧阳修《泷冈阡表》皆古今有数文字,得此(《祭妹文》)乃鼎足而立。”《祭妹文》之所以受人推崇,在于“情真”。《祭妹文》就是成功地实践“性灵”理论的代表作品。

封建社会的祭文,多浮夸不实,流于对死者的谀颂,缺乏真情实感,不足观。《祭妹文》虽记生活琐事,但无一不关“情”。语出肺腑,哀婉真挚,一唱三叹,可谓事事关情,语语动情,字字含情,或寓情于事,或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亡妹一往情深的怀念之情,并使之成为贯穿全文的主线。其突出的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叙死因

袁枚三妹素文“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究其原因,则由于素文少年时代听先生授经,“爱听古人节义事”,长大以后即躬身自践。袁枚《哭素文三妹》诗也说:“少守三从太认真,读书误尽一生春。”但作者记述这些的目的不在责人,而在责己,在于表现对亡妹的真挚情感。

二、记幼年琐事

作者在记叙素文死因之后,则以人物传记的手法从幼年写起,按顺序叙写三妹一生的德才事迹,表达对三妹的深切怀念。幼年琐事何其多也,但作者只选了四件日常琐事:同捉蟋蟀、相伴温书、掎裳悲恸,瞠视而笑。其中以同捉蟋蟀一事写得最为凄切感人。“采捉蟋蟀,汝奋臂出其间;岁寒虫僵,同临其穴。”这一句中,“临”字的正确理解十分重要,是此句中的关键字。作者于此直写性灵,小儿女真情痴态,可感可掬。特别是作者把儿时“岁寒虫僵,同临其穴”与“予今殓汝葬汝”对比着写,更加凄婉感人。

相伴温书,先生适出,啧啧不已。当年月圆读书,今日月缺人已亡,作者的惋惜与无奈已蕴含其中。袁枚远游广西,素文掎裳悲恸;袁枚中进士归来,素文瞠视而笑。这一悲一笑之中足可见出兄妹之情深。正因如此,作者才倍觉痛楚。“当日之情形憬然赴目”,“如影历历,逼取便逝”的童年往事,既使作者“年光倒流,儿时可再”,亦已“无与为证印昔矣。”所以作者“思三凄梗”,“呜呼”连连。兄妹情深,溢于言表,凄切哀婉,读之感人。

三、记妹归母家后的情况

如果说前文是为了突出素文的“贞”,那么本段则突出了她的“孝”和“才”。本段记了三件事:扶持阿母、治办文墨、终宵刺探。作者的目的不是为了塑造一个孝女和才女的形象,而是为了表达对亡妹的痛惜和怀念之情,故袁枚将前两件事一笔带过,而突出地记叙了第三件事。回忆当年自己生病之时,三妹素文终宵刺探,“减一分则喜,增一分则忧。”病情稍有好转,素文则又“为说裨官野史可喜可愕之及,聊资一欢。”袁枚于这人之抚今追昔,思之将来,以“呜呼!今而后吾将再病,教从何处呼汝耶”一句,将难言的思念转为直接的悲叹,这思念打破了时空的界限,千千万万的读者,古今中外,都能感受其深情,同发悲声。真可谓怎一个“哀”字了得!

四、记妹病危和死时情状

这是全文的抒情高潮段落,亦记了三件事,阻人走报,绵惙望兄,一目未瞑 。本段主要叙述了素文忍死待兄和袁枚懊悔远游的一片至情,可以说是字字辛酸,字字血泪,撕肝裂胆,揪人心肺,把全文的抒情推向了顶峰。阻人走报是代兄设想,试想,兄妹之情如斯,兄既知妹已弥望,怎能不急匆而归?妹贤如斯,天下有几?绵惙望兄,多想再见兄长一面?“心有灵犀一点通”,袁枚梦见妹来告别,预感不祥,飞舟渡江,然为时已晚,只留下了作者永久的遗憾和深深懊悔:“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四支犹温。一目永瞑,盖犹忍死待予出。”袁枚在妹死后几小时后才赶回家,当时四支尚温,却未能与妹妹说上最后的一句话,从此已天人永隔,无从相见了。作者在此直抒胸臆:“呜呼痛哉!”“然则抱此无涯之憾,于乎,人乎,而竟已乎!”于此,我们仿佛看到了作者呼天抢地、声泪俱下,悲痛欲绝的情状,作者的撕肝裂胆、无限哀思尽在这两句之中,情之愈真,悔之愈深,而思之愈切。

五、叙忘妹身后事

祭死者而慰死者,这是祭文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故作者重点记了四件事:付梓诗稿、代嫁其女、传其生平、谋其窀穸。写这几件事是为了告慰亡妹的在天之灵,可谓安慰与悲恸交错。本段的叙事似乎更加平淡,但却无一字不关情,并非作者的情已抒完,而是声竭泪干之后的片刻宁静。叙述安慰之后,连用两个问句作结:“汝死我葬,我死谁埋?汝倘有灵,可来告我?”直抒胸臆,回想自己身事,悲从中来,直呼亡妹,哀思之情更加难以自禁,这是压抑喷发而出的情感,因此也更具震撼力,同时也使文章再次涌起情感的波澜。

六、景物描写

袁枚不但善于叙事抒情,而且还善于把情之抒写融于景物的刻画之中。“羊山旷渺,南望原隰,可望栖霞,风雨晨昏,羁魂有伴,当不孤寂。”描写三妹墓穴四周景物,“旷渺”、“风雨晨昏”,给人以无限悲凉之感,表面是安慰亡妹之灵,实则是袁枚悲凉,哀伤心境的真实写照。“纸灰飞扬,朔风野大,阿兄归奂,犹屡屡回头望汝也。”景物描写和作者十步九回头的情景,更渲染了凄切悲凉的气氛,真实地表达了袁枚无限哀伤的心境。

总之,作者真情的流露,“性灵”的抒写,才使得《祭妹文》鼎立于祭文之坛。作者寓真情于家庭琐事的娓娓诉说之中,哀婉真挚,感人至深,为后世祭文的写作树立了典范。

附:袁枚《祭妹文》

乾隆丁亥冬,葬三妹素文于上元之羊山,而奠以文曰:呜呼!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里矣。当是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

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虽命之所存,天实为之。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予幼从先生授经,汝差肩而坐,爱听古人节义事;一日长成,遽躬蹈之。呜呼!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余捉蟋蟀,汝奋臂出其间;岁寒虫僵,同临其穴。今予殓汝葬汝,而当日之情形,憬然赴目。予九岁憩书斋,汝梳双髻,披单缣来,温《缁衣》一章。适先生奓入户,闻两童子音琅琅然,不觉莞尔,连呼则则。此七月望日事也。汝在九原,当分明记之。予弱冠粤行,汝掎裳悲恸。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汝从东厢扶案出,一家瞠视而笑;不记语从何起,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凡此琐琐,虽为陈迹,然我一日未死,则一日不能忘。旧事填膺,思之凄梗,如影历历,逼取便逝。悔当时不将嫛婗情状,罗缕纪存。然而汝已不在人间,则虽年光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

汝之义绝高氏而归也,堂上阿奶,仗汝扶持;家中文墨,目失汝办治。尝谓女流中最少明经义,谙雅故者;汝嫂非不婉嫕,而于此微缺然。故自汝归后,虽为汝悲,实为予喜。予又长汝四岁,或人间长者先亡,可将身后托汝,而不谓汝之先予以去也。前年予病,汝终宵刺探,减一分则喜,增一分则忧。后虽小差,犹尚殗碟,无所娱遣,汝来床前,为说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聊资一欢。呜呼!今而后,吾将再病,教从何处呼汝耶?

汝之疾也,予信医言无害,远吊扬州。汝又虑戚吾心,阻人走报;及至绵惙已极,阿奶问望兄归否?强应曰:"诺"。已予先一日梦汝来诀,心知不详,飞舟渡江。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已辰时气绝。四肢犹温,一目未瞑,盖犹忍死待予也。呜呼痛哉!早知诀汝,则予岂肯远游?即游,亦尚有几许心中言,要汝知闻,共汝筹画也。而今已矣!除吾死外, 当无见期。吾又不知何日死,可以见汝;而死后之有知无知,与得见不得见,又卒难明也。然则抱此无涯之憾,天乎?人乎?而竟已乎!

汝之诗,吾已付梓;汝之女,吾已代嫁;汝之生平,吾已作传;惟汝之窀穸,尚未谋耳。先茔在杭,江广河深,势难归葬,故请母命而宁汝于斯,便祭扫也。其旁葬汝女阿印;其下两冢,一为阿爷侍者朱氏,一为阿兄侍者陶氏。羊山矿渺,南望原隰,西望栖霞,风雨晨昏,羁魂有伴,当不孤寂。所怜者,吾自戊寅年读汝哭侄诗后,至今无男,两女牙牙,生汝死后,才周晬耳。予虽亲在,未敢言老,而齿危发秃,暗里自知,知在人间,尚复几日!阿品远官河南,亦无子女,九族无可继者。汝死我葬,我死谁埋?汝倘有灵,可能告我?

呜呼!身前既不可想,身后又不可知;哭汝既不闻汝言,奠汝又不见汝食。纸灰飞扬,朔风野大,阿兄归矣,犹屡屡回头望汝也,呜呼哀哉!呜呼哀哉!(袁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祭妹文》
治文墨明经义谙雅故命多舛之千古散文名篇《祭妹文》
随园诗话 - 明旭的古稀风华 - Jimdo
袁枚《祭妹文》附译文
随园诗话
情真意切——袁枚《祭妹文》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